沪科版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第1学月考试九年级数学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第1学月考试九年级数学试卷(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3-18 14:15: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沪科版2018-2019九年级下第1学月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



总分
得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已与多个国家建立了经贸合作关系,去年中哈铁路(中国至哈萨克斯坦)运输量达8200000吨,将82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8.2×105 B.82×105 C.8.2×106 D.82×107
填在下面各正方形中四个数之间都有相同的规律,根据这种规律m的值为(  )
A.180 B.182 C.184 D.186
某车间有26名工人,每人每天可以生产800个螺钉或1000个螺母,1个螺钉需要配2个螺母,为使每天生产的螺钉和螺母刚好配套.设安排x名工人生产螺钉,则下面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
A.2×1000(26﹣x)=800x B.1000(13﹣x)=800x
C.1000(26﹣x)=2×800x D.1000(26﹣x)=800x
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上下部分均为圆柱体,其左视图是(  )
A. B. C. D.
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
A.x>4 B.x≥4 C. x≤4 D.x≠4
如图,BC∥DE,若∠A=35°,∠C=24°,则∠E等于(  )
A.24° B.59° C.60° D.69°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线段AB的两个端点坐标分别为A(﹣1,﹣1),B(1,2),平移线段AB,得到线段A′B′,已知A′的坐标为(3,﹣1),则点B′的坐标为(  )
A.(4,2) B.(5,2) C.(6,2) D.(5,3)
我国古代数学著作《增删算法统宗》记载”绳索量竿”问题:“一条竿子一条索,索比竿子长一托.折回索子却量竿,却比竿子短一托“其大意为:现有一根竿和一条绳索,用绳索去量竿,绳索比竿长5尺;如果将绳索对半折后再去量竿,就比竿短5尺.设绳索长x尺,竿长y尺,则符合题意的方程组是(  )
A. B. C. D.
已知实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a>b B.|a|<|b| C.ab>0 D.﹣a>b
如图,分别以等边三角形ABC的三个顶点为圆心,以边长为半径画弧,得到的封闭图形是莱洛三角形,若AB=2,则莱洛三角形的面积(即阴影部分面积)为(  )
A. B. C.2 D.2
我们将如图所示的两种排列形式的点的个数分别称作“三角形数”(如1,3,6,10…)和“正方形数”(如1,4,9,16…),在小于200的数中,设最大的“三角形数”为m,最大的“正方形数”为n,则m+n的值为(  )
A.33 B.301 C.386 D.571
如图,△ABC的面积是12,点D,E,F,G分别是BC,AD,BE,CE的中点,则△AFG的面积是(  )
A.4.5 B.5 C.5.5 D.6
、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甲、乙两名同学进行跳高测试,每人10次跳高的平均成绩恰好是1.6米,方差分别是S甲2=1.2,S乙2=0.5,则在本次测试中,   同学的成绩更稳定(填“甲”或“乙”)
一个n边形的每一个内角等于108°,那么n=   .
如图,在Rt△ABC中,∠B=90°,以顶点C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C,BC于点E,F,再分别以点E,F为圆心,大于EF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作射线CP交AB于点D.若BD=3,AC=10,则△ACD的面积是   .
则a﹣=,则a2+值为   .
若关于x的分式方程的解为正数,那么字母a的取值范围是   .
如图,已知等边△ABC的边长是2,以BC边上的高AB1为边作等边三角形,得到第一个等边△AB1C1;再以等边△AB1C1的B1C1边上的高AB2为边作等边三角形,得到第二个等边△AB2C2;再以等边△AB2C2的B2C2边上的高AB3为边作等边三角形,得到第三个等边△AB3C3;…,记△B1CB2的面积为S1,△B2C1B3的面积为S2,△B3C2B4的面积为S3,如此下去,则Sn=   .
、解答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66分)
计算或化简:
(1)﹣22+(π﹣2017)0﹣2sin60°+|1﹣|;
(2)a(3﹣2a)+2(a+1)(a﹣1).
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已知线段a和∠AOB,点M在OB上(如图所示).
(1)在OA边上作点P,使OP=2a;
(2)作∠AOB的平分线;
(3)过点M作OB的垂线.
为营造书香家庭,周末小亮和姐姐一起从家出发去图书馆借书,走了6分钟忘带借书证,小亮立即骑路边共享单车返回家中取借书证,姐姐以原来的速度继续向前行走,小亮取到借书证后骑单车原路原速前往图书馆,小亮追上姐姐后用单车带着姐姐一起前往图书馆.已知单车的速度是步行速度的3倍,如图是小亮和姐姐距家的路程y(米)与出发的时间x(分钟)的函数图象,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
(1)小亮在家停留了   分钟.
(2)求小亮骑单车从家出发去图书馆时距家的路程y(米)与出发时间x(分钟)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若小亮和姐姐到图书馆的实际时间为m分钟,原计划步行到达图书馆的时间为n分钟,则n﹣m=   分钟.
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kx+b(k≠0)与反比例函数y=(m≠0)的图象交于第二、四象限A.B两点,过点A作AD⊥x轴于D,AD=4,sin∠AOD=,且点B的坐标为(n,﹣2).
(1)求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效的解析式;
(2)E是y轴上一点,且△AOE是等腰三角形,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E点坐标.
校园广播主持人培训班开展比赛活动,分为A.B、C、D四个等级,对应的成绩分别是9分、8分、7分、6分,根据如图不完整的统计图解答下列问题:
(1)补全下面两个统计图(不写过程);
(2)求该班学生比赛的平均成绩;
(3)现准备从等级A的4人(两男两女)中随机抽取两名主持人,请利用列表或画树状图的方法,求恰好抽到一男一女学生的概率?
如图示一架水平飞行的无人机AB的尾端点A测得正前方的桥的左端点P的
俯角为α其中tanα=2,无人机的飞行高度AH为500米,桥的长度为1255米.
①求点H到桥左端点P的距离;
②若无人机前端点B测得正前方的桥的右端点Q的俯角为30°,求这架无人机的长度AB.
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若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如图1:则有AC=BD,AC⊥BD.
旋转图1中的Rt△COD到图2所示的位置,AC′与BD′有什么关系?(直接写出)
若四边形ABCD是菱形,∠ABC=60°,旋转Rt△COD至图3所示的位置,AC′与BD′又有什么关系?写出结论并证明.
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ax2﹣(2a﹣)x+3的图象经过点A(4,0),与y轴交于点B.在x轴上有一动点C(m,0)(0<m<4),过点C作x轴的垂线交直线AB于点E,交该二次函数图象于点D.
(1)求a的值和直线AB的解析式;
(2)过点D作DF⊥AB于点F,设△ACE,△DEF的面积分别为S1,S2,若S1=4S2,求m的值;
(3)点H是该二次函数图象上位于第一象限的动点,点G是线段AB上的动点,当四边形DEGH是平行四边形,且?DEGH周长取最大值时,求点G的坐标.
答案解析
、选择题
【考点】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
【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时,n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是负数.
解:将82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8.2×106.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的值以及n的值.
【考点】规律型:数字的变化类.
【分析】利用已知数据的规律进而得出最后表格中数据,进而利用数据之间关系得出m的值.
解:由前面数字关系:1,3,5;3,5,7;5,7,9,
可得最后一个三个数分别为:11,13,15,
∵3×5﹣1=14,;
5×7﹣3=32;
7×9﹣5=58;
∴m=13×15﹣11=184.
故选:C.
【考点】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
【分析】题目已经设出安排x名工人生产螺钉,则(26﹣x)人生产螺母,由一个螺钉配两个螺母可知螺母的个数是螺钉个数的2倍从而得出等量关系,就可以列出方程.
解:设安排x名工人生产螺钉,则(26﹣x)人生产螺母,由题意得
1000(26﹣x)=2×800x,故C答案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是一道列一元一次方程解的应用题,考查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及掌握解应用题的关键是建立等量关系.
【考点】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分析】从侧面看圆柱的视图为矩形,据此求解即可.
解:∵该几何体上下部分均为圆柱体,
∴其左视图为矩形,
故选C.
【点评】本题重点考查了三视图的定义,注意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不要混淆,本题用实物观察,得出结论,考查学生对几何体的空间想象能力.
【考点】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和分式的意义,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列不等式求解
解: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x-4≥0,解不等式得x≥4,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自变量的范围,一般从三个方面考虑:(1)当函数表达式是整式时,自变量可取全体实数;(2)当函数表达式是分式时,考虑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3)当函数表达式是二次根式时,被开方数非负.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
【分析】先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求出∠CBE的度数,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E=∠CBE即可.
解:∵∠A=35°,∠C=24°,
∴∠CBE=∠A+∠C=59°,
∵BC∥DE,
∴∠E=∠CBE=59°;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求出∠CBE的度数是关键.
【考点】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
【分析】根据A点的坐标及对应点的坐标可得线段AB向右平移4个单位,然后可得B′点的坐标.
解:∵A(﹣1,﹣1)平移后得到点A′的坐标为(3,﹣1),
∴向右平移4个单位,
∴B(1,2)的对应点坐标为(1+4,2),
即(5,2).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坐标与图形的变化--平移,关键是掌握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 
【考点】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二元一次方程
【分析】设索长为x尺,竿子长为y尺,根据“索比竿子长一托,折回索子却量竿,却比竿子短一托”,即可得出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解:设索长为x尺,竿子长为y尺,
根据题意得:.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是解题的关键
【考点】绝对值;实数与数轴
【分析】根据数轴可以判断a、b的正负,从而可以判断各个选项中的结论是否正确,从而可以解答本题.
解:由数轴可得,
﹣2<a<﹣1<0<b<1,
∴a<b,故选项A错误,
|a|>|b|,故选项B错误,
ab<0,故选项C错误,
﹣a>b,故选项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实数与数轴、绝对值,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
【考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扇形的面积计算
【分析】莱洛三角形的面积是由三块相同的扇形叠加而成,其面积=三块扇形的面积相加,再减去两个等边三角形的面积,分别求出即可.
解:过A作AD⊥BC于D,
∵△ABC是等边三角形,
∴AB=AC=BC=2,∠BAC=∠ABC=∠ACB=60°,
∵AD⊥BC,
∴BD=CD=1,AD=BD=,
∴△ABC的面积为=,
S扇形BAC==π,
∴莱洛三角形的面积S=3×π﹣2×=2π﹣2,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好和扇形的面积计算,能根据图形得出莱洛三角形的面积=三块扇形的面积相加、再减去两个等边三角形的面积是解此题的关键.
【考点】规律型:数字的变化类
【分析】由图形知第n个三角形数为1+2+3+…+n=,第n个正方形数为n2,据此得出最大的三角形数和正方形数即可得.
解:由图形知第n个三角形数为1+2+3+…+n=,第n个正方形数为n2,
当n=19时,=190<200,当n=20时,=210>200,
所以最大的三角形数m=190;
当n=14时,n2=196<200,当n=15时,n2=225>200,
所以最大的正方形数n=196,
则m+n=386,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数字的变化规律,解题的关键是由图形得出第n个三角形数为1+2+3+…+n=,第n个正方形数为n2.
【考点】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面积.
【分析】根据中线的性质,可得△AEF的面积=×△ABE的面积=×△ABD的面积=×△ABC的面积=,△AEG的面积=,根据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可得△EFG的面积=×△BCE的面积=,进而得到△AFG的面积.
解:∵点D,E,F,G分别是BC,AD,BE,CE的中点,
∴AD是△ABC的中线,BE是△ABD的中线,CF是△ACD的中线,AF是△ABE的中线,AG是△ACE的中线,
∴△AEF的面积=×△ABE的面积=×△ABD的面积=×△ABC的面积=,
同理可得△AEG的面积=,
△BCE的面积=×△ABC的面积=6,
又∵FG是△BCE的中位线,
∴△EFG的面积=×△BCE的面积=,
∴△AFG的面积是×3=,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掌握: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 
、填空题
【考点】方差.
【分析】根据方差的意义可作出判断.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
解:∵S甲2=1.2,S乙2=0.5,
∴S甲>S乙,
∴甲、乙两名同学成绩更稳定的是乙;
故答案为:乙.
【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
【分析】首先求得外角的度数,然后利用360度除以外角的度数即可求得.
解:外角的度数是:180°﹣108°=72°,
则n==5,
故答案为:5.
【点评】本题考查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计算公式求多边形的边数,解答时要会根据公式进行正确运算、变形和数据处理.
【考点】作图﹣基本作图,平分线的性质
【分析】作DQ⊥AC,由角平分线的性质知DB=DQ=3,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可得.
解:如图,过点D作DQ⊥AC于点Q,
由作图知CP是∠ACB的平分线,
∵∠B=90°,BD=3,
∴DB=DQ=3,
∵AC=10,
∴S△ACD=?AC?DQ=×10×3=15,
故答案为:15.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作图﹣基本作图,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角平分线的尺规作图及角平分线的性质.
【考点】完全平方公式
【分析】根据分式的运算法则即可求出答案.
解:∵a﹣=
∴(a﹣)2=6
∴a2﹣2+=6
∴a2+=8
故答案为:8
【点评】本题考查分式的运算,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分式的运算法则,本题属于基础题型.
【考点】分式方程的解.
【分析】将a看做已知数求出分式方程的解得到x的值,根据解为正数列出不等式,求出不等式的解集即可得到a的范围.
解:分式方程去分母得:2x﹣a=x﹣1,
解得:x=a﹣1,
根据题意得:a﹣1>0且a﹣1﹣1≠0,
解得:a>1且a≠2.
故答案为:a>1且a≠2.
【点评】此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解,弄清题意是解本题的关键.注意分式方程分母不等于0.
【考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
【分析】由AB1为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ABC的高,利用三线合一得到B1为BC的中点,求出BB1的长,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1的长,进而求出第一个等边三角形AB1C1的面积,同理求出第二个等边三角形AB2C2的面积,依此类推,得到第n个等边三角形ABnCn的面积.
解:∵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2,AB1⊥BC,
∴BB1=1,AB=2,
根据勾股定理得:AB1=,
∴第一个等边三角形AB1C1的面积为×()2=()1;
∵等边三角形AB1C1的边长为,AB2⊥B1C1,
∴B1B2=,AB1=,
根据勾股定理得:AB2=,
∴第二个等边三角形AB2C2的面积为×()2=()2;
依此类推,第n个等边三角形ABnCn的面积为()n.
故答案为:()n.
【点评】此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属于规律型试题,熟练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
、解答题
【考点】平方差公式;实数的运算;合并同类项;单项式乘多项式;零指数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分析】(1)根据零指数幂的意原式=义以及特殊角锐角三角函数即可求出答案;
(2)根据平方差公式以及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即可求出答案.
解:(1)原式=﹣4+1﹣2×+﹣1
=﹣3﹣+﹣1
=﹣4
(2)原式=3a﹣2a2+2(a2﹣1)
=3a﹣2a2+2a2﹣2
=3a﹣2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运算法则,本题属于基础题型
【考点】 作图—复杂作图.
【分析】(1)在OA上截取OP=2a即可求出点P的位置;
(2)根据角平分线的作法即可作出∠AOB的平分线;
(3)以M为圆心,作一圆与射线OB交于两点,再以这两点分别为圆心,作两个相等半径的圆交于D点,连接MD即为OB的垂线;
解:(1)点P为所求作;
(2)OC为所求作;
(3)MD为所求作;
【点评】本题考查尺规作图,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角平分线与垂直平分线的作法,本题属于基础题型.
【考点】一次函数的应用.
【分析】(1)根据路程与速度、时间的关系,首先求出C、B两点的坐标,即可解决问题;
(2)根据C、D两点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解决问题;
(3)求出原计划步行到达图书馆的时间为n,即可解决问题.
解:(1)步行速度:300÷6=50m/min,单车速度:3×50=150m/min,单车时间:3000÷150=20min,30﹣20=10,21·世纪*教育网
∴C(10,0),
∴A到B是时间==2min,
∴B(8,0),
∴BC=2,
∴小亮在家停留了2分钟.
故答案为2.
(2)设y=kx+b,过C、D(30,3000),
∴,解得,
∴y=150x﹣1500(10≤x≤30)
(3)原计划步行到达图书馆的时间为n分钟,n==60
n﹣m=60﹣30=30分钟,
故答案为30.
【点评】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应用、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读懂图象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考点】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
【分析】(1)由垂直的定义及锐角三角函数定义求出AO的长,利用勾股定理求出OD的长,确定出A坐标,进而求出m的值确定出反比例解析式,把B的坐标代入反比例解析式求出n的值,确定出B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一次函数解析式即可;
(2)分类讨论:当AO为等腰三角形腰与底时,求出点E坐标即可.
解:(1)∵一次函数y=kx+b与反比例函数y=图象交于A与B,且AD⊥x轴,
∴∠ADO=90°,
在Rt△ADO中,AD=4,sin∠AOD=,
∴=,即AO=5,
根据勾股定理得:DO==3,
∴A(﹣3,4),
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m=﹣12,即y=﹣,
把B坐标代入得:n=6,即B(6,﹣2),
代入一次函数解析式得:,
解得:,即y=﹣x+2;
(2)当OE3=OE2=AO=5,即E2(0,﹣5),E3(0,5);
当OA=AE1=5时,得到OE1=2AD=8,即E1(0,8);
当AE4=OE4时,由A(﹣3,4),O(0,0),得到直线AO解析式为y=﹣x,中点坐标为(﹣1.5,2),
∴AO垂直平分线方程为y﹣2=(x+),
令x=0,得到y=,即E4(0,),
综上,当点E(0,8)或(0,5)或(0,﹣5)或(0,)时,△AOE是等腰三角形.
【点评】此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熟练掌握各自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
【考点】列表法与树状图法;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加权平均数.
【分析】(1)首先用A等级的学生人数除以A等级的人数所占的百分比,求出总人数;然后用总人数减去A.B、D三个等级的人数,求出C等级的人数,补全条形图;用C等级的人数除以总人数,得出C等级的人数所占的百分比,补全扇形图;
(2)用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求解即可;
(3)若A等级的4名学生中有2名男生2名女生,现从中任意选取2名参加学校培训班,应用列表法的方法,求出恰好选到1名男生和1名女生的概率是多少即可.
解:(1)4÷10%=40(人),
C等级的人数40﹣4﹣16﹣8=12(人),
C等级的人数所占的百分比12÷40=30%.
两个统计图补充如下:
(2)9×10%+8×40%+7×30%+6×20%=7.4(分);
(3)列表为:
男1
男2
女1
女2
男1
﹣﹣
男2男1
女1男1
女2男1
男2
男1男2
﹣﹣
女1男2
女2男2
女1
男1女1
男2女1
﹣﹣
女2女1
女2
男1女2
男2女2
女1女2
﹣﹣
由上表可知,从4名学生中任意选取2名学生共有12种等可能结果,其中恰好选到1名男生和1名女生的结果有8种,
所以恰好选到1名男生和1名女生的概率P==.
【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
【分析】①在Rt△AHP中,由tan∠APH=tanα=,即可解决问题;
②设BC⊥HQ于C.在Rt△BCQ中,求出CQ==1500米,由PQ=1255米,可得CP=245米,再根据AB=HC=PH﹣PC计算即可;
解:①在Rt△AHP中,∵AH=500,
由tan∠APH=tanα===2,可得PH=250米.
∴点H到桥左端点P的距离为250米.
②设BC⊥HQ于C.
在Rt△BCQ中,∵BC=AH=500,∠BQC=30°,
∴CQ==1500米,
∵PQ=1255米,
∴CP=245米,
∵HP=250米,
∴AB=HC=250﹣245=5米.
答:这架无人机的长度AB为5米.
【考点】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菱形的性质;旋转的性质.
【分析】图2:根据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得到AO=OC,BO=OD,AC⊥BD,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到OD′=OD,OC′=OC,∠D′OD=∠C′OC,等量代换得到AO=BO,OC′=OD′,∠AOC′=∠BOD′,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C′=BD′,∠OAC′=∠OBD′,于是得到结论;
图3:根据四边形ABCD是菱形,得到AC⊥BD,AO=CO,BO=DO,求得OB=OA,OD=OC,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到OD′=OD,OC′=OC,∠D′OD=∠C′OC,求得OD′=OC′,∠AOC′=∠BOD′,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D′=AC′,于是得到结论.
解:图2结论:AC′=BD′,AC′⊥BD′,
理由:∵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O=OC,BO=OD,AC⊥BD,
∵将Rt△COD旋转得到Rt△C′OD′,
∴OD′=OD,OC′=OC,∠D′OD=∠C′OC,
∴AO=BO,OC′=OD′,∠AOC′=∠BOD′,
在△AOC′与△BOD′中,,
∴△AOC′≌△BOD′,
∴AC′=BD′,∠OAC′=∠OBD′,
∵∠AO′D′=∠BO′O,∠O′BO+∠BO′O=90°,
∴∠O′AC′+∠AO′D′=90°,
∴AC′⊥BD′;
图3结论:BD′=AC′,AC′⊥BD’
理由:∵四边形ABCD是菱形,
∴AC⊥BD,AO=CO,BO=DO,
∵∠ABC=60°,
∴∠ABO=30°,
∴OB=OA,OD=OC,
∵将Rt△COD旋转得到Rt△C′OD′,
∴OD′=OD,OC′=OC,∠D′OD=∠C′OC,
∴OD′=OC′,∠AOC′=∠BOD′,
∴=,
∴△AOC′∽△BOD′,
∴==,∠OAC′=∠OBD′,
∴BD′=AC′,
∵∠AO′D′=∠BO′O,∠O′BO+∠BO′O=90°,
∴∠O′AC′+∠AO′D′=90°,
∴AC′⊥BD′.
【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旋转的性质,正确的识别图形是解题的关键.
【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
【分析】(1)把点A坐标代入y=ax2﹣(2a﹣)x+3可求a,应用待定系数法可求直线AB的解析式;
(2)用m表示DE、AC,易证△DEF∽△AEC,S1=4S2,得到DE与AE的数量关系可以构造方程;
(3)用n表示GH,由平行四边形性质DE=GH,可得m,n之间数量关系,利用相似用GM表示EG,表示?DEGH周长,利用函数性质求出周长最大时的m值,可得n值,进而求G点坐标.
解:(1)把点A(4,0)代入,得
0=a?42﹣(2a﹣)×4+3
解得
a=﹣
∴函数解析式为:y=
设直线AB解析式为y=kx+b
把A(4,0),B(0,3)代入
解得
∴直线AB解析式为:y=﹣
(2)由已知,
点D坐标为(m,﹣)
点E坐标为(m,﹣)
∴AC=4﹣m
DE=(﹣)﹣(﹣)=﹣
∵BC∥y轴

∴AE=
∵∠DFA=∠DCA=90°,∠FBD=∠CEA
∴△DEF∽△AEC
∵S1=4S2
∴AE=2DE

解得m1=,m2=4(舍去)
故m值为
(3)如图,过点G做GM⊥DC于点M
由(2)DE=﹣
同理HG=﹣
∵四边形DEGH是平行四边形
∴﹣=﹣
整理得:(n﹣m)[]=0
∵m≠n
∴m+n=4,即n=4﹣m
∴MG=n﹣m=4﹣2m
由已知△EMG∽△BOA

∴EG=
∴?DEGH周长L=2[﹣+]=﹣
∵a=﹣<0
∴m=﹣时,L最大.
∴n=4﹣=
∴G点坐标为(,),此时点E坐标为(,)
当点G、E位置对调时,依然满足条件
∴点G坐标为(,)或(,)
【点评】本题以二次函数图象为背景,综合考查三角形相似、平行四边形性质、二次函数最值讨论以转化的数学思想.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