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之大气专题 (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之大气专题 (4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03-18 15:35: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2张PPT。二轮专题 大气运动规律——大气的热状况和大气运动考纲要求:1、大气受热过程;2、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
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一、细研高考,把握规律二、精准备考,有的放矢1、大气的受热过程与气温2、大气运动与降水二、精准备考,有的放矢1、大气的受热过程与气温(1)大气受热过程高考展示: [2017·全国卷Ⅰ] 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图T2-1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命题落脚点] 依靠受热原理考查气温变化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再现:削弱作用保温作用 [2017·全国卷Ⅰ] 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图T2-1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降雪量不同,气温不同保温措施降雪少,晴天多第二步:读图,获解题信息
方法:先按照膜内膜外把曲线分成两组
信息:图示中四条气温日变化曲线中,气温较高的有 ,较低的有______。
四条曲线中,日变化较大的是______,日变化较小的是________。
①②③④第三步:对比信息,获结论
结合所学知识知,受温室效应影响,温室内温度较高,应排差除③④;枯雪年份,大气云量较少,昼夜温差较 ,据此比较①②两条曲线即可得出结论。大第一步:读材料,获取相关信息②③④①高考再现:1.大气削弱作用原理应用→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寡:
(1)高海拔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区)
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
(2)内陆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
气候干旱→晴天多,阴天少→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
原理应用:2.大气保温作用的应用: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
①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
②深秋农民利用燃烧秸秆制造烟雾预防霜冻。
③华北地区早春农民利用地膜覆盖进行农作物种植。
3.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综合应用——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
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
(1)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
都弱→昼夜温差大。
(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
都弱→昼夜温差大。
(3)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
, 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原理应用: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体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草等几个方面。结合右图,完成(1)~(2)题
(1)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
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
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
A.减弱了地面辐射
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
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2)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  )
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 B.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
C.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 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追踪练习:[2016·北京卷] 图B2-1为某山地气象站一年中每天的日出、日落时间及逐时气温(℃)变化图。气温日较差大的月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2)气温的分布与变化高考展示:知识链接:气温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垂直分布:在对流层中,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度。海陆间:北半球1月大陆气温比同纬度海洋低,7月大陆比海洋高;南半球相反。年变化:北半球而言,一年中陆地最热月在7月,最冷月在1月;海洋都要比陆地推迟一个月。1、气温的分布规律水平分布内陆地区:地势低的地区气温高,地势高的地方气温低。全球: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沿海地区:暖流流经的海区气温较高,寒流流经的海区气温低。2、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2016·北京卷] 图B2-1为某山地气象站一年中每天的日出、日落时间及逐时气温(℃)变化图。气温日较差大的月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2)气温的分布与变化高考展示: 1、 [2018·全国卷Ⅰ] 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图T2-2所示。
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导致7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大气环流
追踪练习:1.对该区域1月份等温线走向影响最大的是( )
A.地形 B.纬度
C.海陆 D.洋流
2.A地7月气温可能是( )
A.29℃ B.27℃
C.25℃ D.23℃
2、(2018.长沙二模)下图是“我国某区域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图” (注:1月和7月等温距相同),完成下列问题。 追踪练习:2、大气运动与降水(1)热力环流大气运动从形式上分为:二、精准备考,有的放矢高考展示:有关拉萨7月降水日变化成因的叙述,正确
的是
A.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
B.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结成雨
C.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D.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2013高考题浙江卷)拉萨河流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拉
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下图为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
1)热力环流的过程及原理(1)热力环流原理再现:阴雨天气晴朗天气常见的热力环流有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2013高考题浙江卷)拉萨河流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下图为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
有关拉萨7月降水日变化成因的叙述,正确
的是
A.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
B.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结成雨
C.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D.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降水的成因分析。从图中可知,拉萨降水白天降水量小,主要集中在夜间(夜雨,晚上八点到第二天早上八点之间的雨)。拉萨位于高原的河流谷地,白天气温升高快,晚上降温快,气温的日较差大。夜晚地面降温迅速,但并不是导致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的原因。水汽凝结成雨要有气流上升冷凝的过程。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山顶和谷底间的热力环流十分明显。根据热力环流的知识分析,白天山顶气流上升快,而此时谷底盛行的是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晴空万里。晚上,大量的山顶下沉的冷空气,下沉到谷底,然后导致了谷底中的气流上升,水汽容易凝结成雨。故本题答案为C。高考再现:冷(更热)热升温幅度
变大【湖陆风】1、运用热力环流原理,试分析在湖边大规模兴建城市对湖陆风的影响,并说明理由。温差增大 湖风增强热冷降温幅度
变小温差减弱 陆风减弱(较高)2、在习主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治国理论指引下,内陆地区生态植被获
得快速恢复,请思考这些地区的湖陆风将受到怎样的影响?追踪练习:大气环流 西风 信风 季风冬季风夏季风热力环流 海风 湖风 陆风城市风乡村风3.灾害类 飓风干热风龙卷风 焚风特殊类4. 台风 离岸风 向岸风山谷风1.2.微整合:常见风(2014·山东高考·节选)如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
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
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  )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高考展示:2)风向的判定:
低压低压高压高压下图是“某地区2015年1月8日某时500百帕等压面高度分布图。据此完成第7题 高压低压此时甲点对应近地面的风向可能是A.东北风 B.东南风 C.北风D西北风追踪训练:(2)大气 环流(1)热力环流大气运动从形式上分为:(2014.全国卷2) 图T2-7示意某岛的地理位置。图示岛屿西南部降水丰沛,主要是因为(  )
①盛行西风 ②地形抬升 ③暖流增湿 ④反气旋活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2°S46°S高考展示:降水形成的基本条件(2017·课标Ⅲ)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属北冰洋水系的河流。根据支流的分布特征,分析图示额尔齐斯河流域降水分布特点及成因。答案 
分布特点:该流域降水北多南少。
原因:地处大陆内部,气候干旱;
但北部山地为(西风)迎风坡,山体高大,能拦截水汽。追踪训练:降水(雪)量与降水变化
1.降水的形成条件:凝结核、充足的水汽、降温达到饱和/过饱和状态;
2.降水类型:地形雨、对流雨、锋面雨、气旋雨(台风雨);
3.影响降水的因素:影响水汽量(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局部水域、洋流等),降温(地形、洋流、上升气流等)的因素;
4.影响大范围降水的因素: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影响局部降水的因素:地形+大气环流、洋流、地表状况等;
5.依据大气环流的分布和性质,推导全球降水的空间分布。微整合:降水知识大气热力作用大气受热状况
与气温气压带、风带形成及移动与降水
大气运动热力环流对降水
的影响
风向与风
受力状况大气环流三圈环流气压分布规律与
等压面的判读大气
水平
运动高空风近地面风小结:谢谢!
欢迎批评指正(1)描述兰州该日热岛效应的变化规律。(4分)
热岛强度是指中心城区比郊区气温高出的数值大小,单位为摄氏度。 兰州市区位于黄河河谷之中,周围群山环抱。其城市建设速度和扩展速度迅猛,1978年城市化水平为45.6%,2010年时已经达到62.7%,热岛效应逐渐增强。下图是兰州市某日热岛强度变化统计图。?类型2:考查在大气受热过程中气温的影响因素对点训练 夜间强,白天弱;子夜前后最强,正午前后最弱(3)分析兰州城市化引起下垫面性质改变与热岛效应的关系。(6分)
提示:
1、材料信息:城市建设速度和扩展速度迅猛,1978年城市化水平为45.6%,2010年时已经达到62.7%
2、下垫面的变化,包括地面性质、建筑密度、植被覆盖率等
兰州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下垫面的热力属性,人工建筑物吸热快而热容量小;城市地面和建筑物对太阳辐射反射率较低,吸收率加大;城区密集的建筑群、纵横的道路桥梁,构成较为粗糙的城市下垫面、因而对风的阻力增大,风速降低,热量不易散失;城市化发展使城市绿地和水体减少,地表含水量少,热量更多地以显热形式进入空气中,导致空气升温,使城市热岛效应不断增强。热岛强度是指中心城区比郊区气温高出的数值大小,单位为摄氏度。 兰州市区位于黄河河谷之中,周围群山环抱。其城市建设速度和扩展速度迅猛,1978年城市化水平为45.6%,2010年时已经达到62.7%,热岛效应逐渐增强。下图是兰州市某日热岛强度变化统计图。?
类型3+:从大气环流中气压带和风带来分析对降水的影响
【答案】
地处西风带,常年盛行偏西风(4分),两岛之间为海峡,形成狭管效应,风速加快(3分);依山面海,迎风(3分)(2017.海南高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西兰首都惠灵顿依山坡而建,三面环山,
西面朝向大海,有“风城”之称,图7示意
惠灵顿的位置。

分析惠灵顿常年多风的原因。(1)该区域年降水量最大差值约为(  )
A.400 B.550 C.600 D.720
(2)该区域年降水量自南向北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地形地势
C.大气环流 D.海陆位置
下图示意亚洲西部某区域年降水量分布。读图完成1~2题。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年降水量最大值为550~750,最小值为0~150
年降水量差值为400~750。选D。第(2)题,根据纬度可知,该区域自南向北受西风带的影响时间增长,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时间变短,所以年降水量自南向北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大气环流。选C。
答案 (1)D (2)C( 2013年新课标卷2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下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读图,回答下题??????????????????????
2.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 )
A.降水较少 B.气温较高
C.风力较弱 D.光照较强
3.夏季,S市主要受 ( )
A.季风影响 B.西风带影响
C.低压控制 D.高压控制【限时训练】下图为某区域某季节降水量分布图,a>b>c。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据图推断,该季节的盛行风为
A.西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东北风
2.甲、乙、丙、丁四地中,该季节降水最多的是
A. 甲 B.乙 C.丙 D.丁
3.甲附近地区降水量沿纬线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大气环流 B.地形 C.海陆位置 D.洋流1.关于四地降水变率的正确说法是
A.四地降水绝对变率相等?
B.降水越多相对变率越大
C.绝对变率由南向北递减?
D.c城市相对变率大于a城市
2.该年
A.我国北方旱,南方涝
?B.副热带高压势力弱
C.夏季风强,向北推进快?
D.东部雨季开始晚,结束早(2018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二调)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多年平均等降水量线图(单位:毫米),图中a、b、c、d四城市在某年降水量分别是1083毫米、986毫米、679毫米、642毫米。降水的绝对变率又称降水距平,是指某地实际降水量与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之差。降水的相对变率是指降水绝对变率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降水变率越大表明降水愈不稳定,往往反映该地区旱涝频率较高。读图完成下题。
1.影响该区域年降水量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高低
B.地形起伏
C.距海远近
D.大气环流
2.富拉尼人迁徙的时间最有可能是(???? )
A.10月南迁,4月北迁
B.10月北迁,4月南迁
C.10月东迁,4月西迁
D.10月西迁,4月东迁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毫米)。在该区域南部地区生活的富拉尼人,以游牧业为主。读图回答下列问题.下图为北半球某大陆西岸某山地西坡各月降水量(单位:mm)随海拔高度分布图。
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解析】
7.读图可知,该山地同一海拔高度上,降水量在冬季多于夏季,而在同月份内,降水量随海拔升高,先增加后减少,故选A。
8.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山地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且位于北半球大陆西岸,应为地中海气候区。1-5月份降水逐渐减少,是由于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而气压带、风带相应北移,该地受副高影响增强,降水量减少,故选D。1.该地降水量时空分布的特点是
A.?夏季多于冬季????B.?随海拔升高降水量递减
C.?冬季多于夏季????D.?随海拔升高降水量递增
2.该地1~5月同一海拔高度上降水量变化的原因是
A.?西风带逐渐北移,影响增强????B.?赤道低气压带逐渐南移,影响减弱
C.?信风带逐渐南移,影响减弱????D.?副热带高气压带逐渐北移,影响增强
?(2017全国卷)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图1)。

图1
(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6分)
【参考答案3)特点:阳坡地表温度高、湿度低(水分条件差)。原因:阳坡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高,蒸发强度大;阳坡融雪早,蒸发历时长
A.这是南美洲7月份等温线分布图
B.①处等温线密集的主要原因是受
秘鲁寒流的影响
C.②处等温线向南凸出的主要原因
是冬季大陆冷却快
D.③处等温线向南凸出的主要原因
是受巴西暖流的影响读“南美洲等温线分布示意图”,下列选项判断正确的是:类型2+:在等温线图中影响气温的因素考查对点训练 1、运用热力环流原理,说明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比冬半年早的原因。 陆风 湖风答、夏半年,日出较冬半年早,陆地升温时间早,太阳高度角较冬半年大,获得的太阳辐射多,陆地升温快;湖泊水量较冬半年大,湖面升温慢,所以陆风转湖风时间早。升温快升温慢【湖陆风】湖比陆冷陆比湖热
类型3+:把握热力环流原理,学会运用
对点训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