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冷战结束后的世界
第21课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美国轰炸南联盟;伊拉克战争;不结盟运动;七十七国集团。
过程与方法:
“冷战”结束后,世界并不太平,美国继续推行霸权主义,继续实施其全球战略目标;美国利用”北约”,随意干涉他国事务,南斯拉夫、伊拉克战争等,培养学生运用政治与经济的辩证观点分析当今世界形势发展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了解中国为了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多极化趋势
难点:理解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原因以及国际新秩序
三、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
1、时代主题:
/
冷战结束后使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但仍然存在着很多矛盾冲突。美国为维护世界霸主地位,不断加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军事干预,严重干扰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同时,两极格局被打破后,一些国家和地区内部长期以来抑而不发的深层矛盾爆发,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和宗教纷争不断,恐怖活动抬头,威胁着世界安全。
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因素
霸权主义、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恐怖主义等。美国为维护世界霸主地位,不断加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军事干预,严重干扰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美国霸权主义的表现:
/
霸权主义利用南斯拉夫剧变后出现的这些矛盾纷争,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然后打出“人权高于主权”的幌子,未经联合国同意就动用武力对南斯拉夫联盟发动进攻。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进行了连续78天的轰炸,给南联盟造成了重大物质损失、环境破坏和人员伤亡。其间,北约战机用导弹袭击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导致3名记者死亡、多人受伤和馆舍的毁坏,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
评价:北约的战争行动打着维护人权、制止“种族清洗”的旗号,实际上却以其非人道的行为导致了一场人道主义灾难。北约这次战争行动没有得到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违反了《联合国宪章》,在国际关系史上开创了一个危险的先例,因此受到世界舆论的广泛批评。
/
伊拉克战争,是以英美军队为主的联合部队在2003年3月20日对伊拉克发动的军事行动,美国以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分子为由,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单方面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因为是海湾战争的延续,又称为第二次海湾战争。到2010年8月美国战斗部队撤出伊拉克为止,历时7年多,美方最终没有找到所谓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反而找到萨达姆政权早已销毁的文件和人证。2011年12月18日,美军全部撤出。
伊拉克战争实质上是美国借反恐时机,以伊拉克拒绝交出子虚乌有的生化武器为借口,趁机清除反美政权的一场战争。由于伊拉克战争使用了大量的美国现代化新式武器,加上美军使用的武器费用非常的高昂,这场战争也被称为浪费钱的战争。有观点认为,美国铲除伊萨达姆政权,实质就是维护美元霸权的地位。这次战争再次诠释了科技是现代军队发展和军事实力的重要支柱。
美国打着“人权”幌子,粗暴干涉他国内政。如美国多次发表《中国人权状况白皮书》。
在“人权高于主权”幌子下发动的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等,使得美国朝着它的全球战略目标迈进了一步,却给相关地区造成极大损害,世界多极化趋势发生曲折,联合国的作用遭到削弱,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导致恐怖主义的泛滥。如“9.11”事件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1:多极化 :
/
“一极”是美国,“多极”指日本、欧盟、中国、俄罗斯。“一超多强”是当今世界格局由“两极”发展成“多极化”的表现。世界格局指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体系。
多极化中的“极”是凭借综合国力,即科技、经济实力,以及在国际事务中的协调作用,对其他国家、地区乃至全球产生影响力和作用力。
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认为自己“最有能力领导这个世界”,企图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和科技力量,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2、多强:
欧盟:欧盟成立后,欧洲的实力进一步增强,地位进一步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日本:也在积极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中国:通过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国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0年,中国的经济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中国的和平崛起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俄罗斯:地大物博,在度过苏联解体的社会动荡期后,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致力于国家复兴,力求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广大发展中国家:人口占全世界人口总数的3/4,它们的总体实力在不断增强,国际影响不断扩大,成为推动世界多极比趋势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三、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
国际新秩序的含义:
国际政治新秩序:
⑴国家无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应当作为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参与国际事务;
⑵各国有权根据各自的的国情,独立自主地选择本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发展道路;
⑶国与国之间理应互相尊重,求同存异,平等相待,友好相处,不干涉别国的内政;
⑷国与国之间的分歧和争端,应当遵照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准则,通过协商和平解决,不得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
国际经济新秩序:
⑴各国有权对本国资源及其开发,实行有效控制;
⑵有权参与处理国际经济事务;
⑶发达国家应尊重和照顾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需要,在提供援助时不应附加任何政治条件;
⑷加强南北对话与合作,在商品、贸易、资金、债务和货币、金融等主要领域做出必要的调整和改革,做到经济上互惠互利。
1、不结盟运动:
/
不结盟运动成立大会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确立了以美国和苏联为主导的国际秩序,形成了两大集团对峙的冷战局面。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些新独立的民族国家为了维护国家独立,摆脱美国和苏联的控制,实行和平、不结盟的对外政策,发起了不结盟运动。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成立。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2、七十七国集团:
/
是发展中国家在反对超级大国的控制、剥削、掠夺的斗争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个国际集团。1963年在18届联大讨论召开贸易和发展会议问题时,75个发展中国家共同提出了一个《联合宣言》 ,当时称为“75国集团”。后来在1964年召开的第一届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上77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发表了联合宣言,自此称为77国集团,1979年成员国已增加到120个,但仍沿用了77国集团的名称。反映了发展中国家为维护切身利益而走向联合斗争的共同愿望。77国集团为推动南南合作和南北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的主张:
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贏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②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③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绝不干涉别国内政。
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三)、本课小结
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明显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整个世界呈现出扑朔迷离的景象,不确定因素增多,新的“热点”不断出现。尽管如此,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代世界两大主题,这不仅影响着世界的前途和命运,也决定着各国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四)、课堂练习
1、1991年底,苏联解体,冷战随之结束,这使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走向缓和。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 A)
A、和平与发展 B、改革与开放C、战争与和平 D、革命与竞争
2、冷战结束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并介入地区冲突的典型事例是( D )
①朝鲜战争 ②越南战争 ③美军轰炸“南联盟”④伊拉克战争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根源在于( D )
A、各国强大的军事实力B、各国稳定的政局
C、各国发达的科技和教育D、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4、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这里的“发展中国家”主要是指( C )
A、资本主义阵营 B、社会主义阵营C、民族独立国家 D、反法西斯联盟
(五)、板书设计
第21课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
时代主题
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因素
美国轰炸南联盟
伊拉克战争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美国
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
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
二战后的国际秩序
建立国际新秩序
(1)、不结盟运动
(2)、七十七国集团
(3)、中国的主张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