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第二课时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第二课时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9-03-18 17:22:14

文档简介

人音版音乐八年级下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第二课时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音乐
年级
八年级
学习
目标
1:通过学习,能对中国民歌中的山歌产生兴趣,并能参与、体验和表现。
2:了解山歌的主要表现形式和音乐特点及信天游、花儿等知识。
3:欣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并能用模唱的方法学唱其中的部分段落,体验其真挚的情感,了解信天游等音乐知识;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感受花儿的自由、起伏的旋律特点,体验其真假声结合的演唱特征。欣赏《花儿与少年》《巴蜀山歌》。
重点
能对中国民歌中的山歌产生兴趣,并能参与、体验和表现。
难点
信天游、花儿的音乐风格特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欣赏《唱不够的陕北情》,
提问:a、它是民歌吗?
b、什么地方的歌曲?
c、歌曲讲述了什么故事?
2、 介绍信天游。
说一说
引出本节内容
讲授新课
欣赏《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师:这是一首民族风味较浓的陕北信天游,全曲曲调明亮、旋律优美,描述红军长征胜利抵达陕北时,正逢满山的山丹丹花开的美丽情景。
二、分析作品。
作品曲式结构为间具三部曲式的变奏曲式。
歌曲分三个部分。
引子(1—6小节):旋律悠长,宽广
A乐段(7—27小节)旋律悠长,具有陕北特色使人眼前呈现出一副陕北景色。
B乐段(28—98)突然转入热闹场面,其中包含B1B2B3小乐段,从整体上说表现人民对红军的欢迎之情。
A乐段再现(99—111小节):音乐回复到开始的绵长节奏中,表现的是人民在向中央红军挥手道别。
为了表达的需要,把同一的多音词接二连三地用在一起,这种修辞方法叫做叠词。
三、学唱《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四、作品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
1、先聆听作品整体风格。
①问题:作品的基本情绪?作品是民歌题材中的哪类?
②对作品的介绍、分析。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花儿”中流行最广、最典型的“长调子”之一,成为河州大令。河州,即甘肃临夏,这里素有“花儿之乡”的美称。
《上去高山望平川》歌词寓意含蓄,深刻,富于想象,以牡丹比喻心爱的女子,表现了青年男子对心爱的姑娘的思念和倾慕之情。
2、再次聆听作品
四、欣赏与比较
再次欣赏《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和《上去高山望平川》总结两首歌曲的不同之处。
五、欣赏图片。初步了解《花儿与少年》。
“花儿”不是指我们生活中的美丽花朵,“花儿”是中国民歌山歌的一种。取名叫做“花儿”,一是因为歌词、歌名中有大量的花名,二是各族老百姓对它的喜爱,所以叫“花儿”。
在阴历五六月间,各族百姓聚集在一起,开展“花儿会”。你 看!他们在风景优美的山野间纵情放歌,可热闹了,到处充满的是欢悦的情趣。
六、欣赏《花儿与少年》。
第一主题
●这段音乐的速度是怎样的?
●情绪呢?
稍快的,欢快活泼的
第二主题
听乐曲,与第一主题比较,情绪、节拍有什么变化?
师:乐曲由几个部分组成?
三个部分、引子+A+B+A。
七、《槐花几时开》 歌词主题:
男女青年的恋爱,是文艺作品的永恒的主题。在民歌中,表现恋情的占了绝大多数,或隐讳、曲折,或直率、热情,但总是那么情真意切,语言纯朴,决不低级、赤裸。这首《槐花几时开》,便是用隐讳、曲折的手法表现了少女对情郎的一往情深的恋情。
歌词大意:
一个姑娘有了意中人,朝盼暮思,一大早起来就手把栏杆向远处眺望,希望能见到情郎的身影。恰巧这一举动被姑娘的母亲看到了,不明真相的母亲问她:“你望啥子?”姑娘脸红了,心跳了,又怕母亲看穿自己的心事,稍稍迟疑了一下,赶忙掩饰说:“我望槐花什么时候开。”
八、发声练习和视唱练习。
九、欣赏《太阳出来喜洋洋》
思考:1、在《太阳出来喜洋洋》的曲谱中找出旋律中没有哪几个音?(4和7)
2、用笔记下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的旋律用了哪几个音?按高低顺序排列出来。(共5个音12356)
十、音乐知识:旋律——高低长短、强弱不同的一连串乐音有组织的进行。旋律线——旋律进行中,音的上行、下行、平行走向。
十一、歌曲学唱
/
欣赏《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学唱《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
了解《花儿与少年》
欣赏《花儿与少年》。
了解《槐花几时开》
发声练习和视唱练习。
欣赏《太阳出来喜洋洋》
认真思考问题。
学唱
让学生了解了解作品的相关文化。
通过歌曲赏析,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这首歌,加深学生地记忆,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两首歌曲对比,加深记忆。
了解歌词主题,更好的掌握歌曲
拓展提高
分析民歌特点。
民歌的概念:民间口头传唱,表达劳动人民生活情感的歌曲。
民歌分为号子、山歌、小调三大类。
信天游是中国民歌中山歌的一种,人们又称为“顺天游”或者“小曲子”,顺天游是陕北民歌中最富有特色的民歌。歌词大量的即兴编唱,采用比兴的手法,歌词大多是七言为主多采用叠字、重字和重词,如“蓝格英英”和“红格彤彤”,这种句式在信天游中十分的常见。
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上去高山望平川》《花儿与少年》《巴蜀山歌》,感受到信天游高亢嘹亮的独特风格,同时也进一步了解花儿的艺术特色。
2、民歌是人民群众口头创作的歌曲,它在广泛流传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成为艺术宝库中的珍品。
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
/
课件44张PPT。第三单元 第二课时音乐人音版 八年级下欣赏《唱不够的陕北情》新知导入新知导入?a、它是民歌吗?
b、什么地方的歌曲?
c、歌曲讲述了什么故事?信天游 陕北民歌中最具代表的一种,属山歌体裁。
流行于陕西北部,宁夏东部和内蒙古西部部分地区,是自由奔放的歌。
新知讲解信天游是流行在陕北及与之接壤的宁夏东部、晋西和内蒙西南地区的山歌歌种。 新知讲解信天游代表曲目《兰花花》
《赶牲灵》
新知讲解新知讲解欣赏《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这是一首民族风味较浓的陕北信天游,全曲曲调明亮、旋律优美,描述红军长征胜利抵达陕北时,正逢满山的山丹丹花开的美丽情景。新知讲解赏析《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新知讲解
旋律悠长,宽广。引子(1—6小节)赏析《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新知讲解
旋律悠长,具有陕北特色使人眼前呈现出一副陕北景色。A段(7—27小节)赏析《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新知讲解
突然转入热闹场面,其中包含B1B2B3小乐段,从整体上说表现人民对红军的欢迎之情。B乐段(28—98)赏析《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新知讲解
音乐回复到开始的绵长节奏中,表现的是人民在向中央红军挥手道别。A乐段再现(99—111小节)学唱A段旋律新知讲解学唱B段旋律新知讲解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 作品的基本情绪?作品是民歌题材中的哪类?新知讲解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花儿”中流行最广、最典型的“长调子”之一,成为河州大令。河州,即甘肃临夏,这里素有“花儿之乡”的美称。
《上去高山望平川》歌词寓意含蓄,深刻,富于想象,以牡丹比喻心爱的女子,表现了青年男子对心爱的姑娘的思念和倾慕之情。新知讲解欣赏与比较
比较《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和《上去高山望平川》总结两首歌曲的不同之处。新知讲解学唱《上去高山望平川》新知讲解花儿与少年新知讲解新知讲解新知讲解中国最美的淡水湖之一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花儿会 “花儿”不是指我们生活中的美丽花朵,“花儿”是中国民歌山歌的一种。取名叫做“花儿”,一是因为歌词、歌名中有大量的花名,二是各族老百姓对它的喜爱,所以叫“花儿”。 在阴历五六月间,各族百姓聚集在一起,开展“花儿会”。你 看!他们在风景优美的山野间纵情放歌,可热闹了,到处充满的是欢悦的情趣。
新知讲解第一主题
●这段音乐的速度是怎样的?
●情绪呢?稍快的欢快活泼的听音乐新知讲解dü新知讲解第二主题
听乐曲,与第一主题比较,情绪、节拍有什么变化?新知讲解优美抒情新知讲解民乐合奏
《花儿与少年》●乐曲由几个部分组成?三个部分引子+A+B+A巴蜀山歌新知讲解《槐花几时开》 歌词主题:
男女青年的恋爱,是文艺作品的永恒的主题。在民歌中,表现恋情的占了绝大多数,或隐讳、曲折,或直率、热情,但总是那么情真意切,语言纯朴,决不低级、赤裸。这首《槐花几时开》,便是用隐讳、曲折的手法表现了少女对情郎的一往情深的恋情。新知讲解歌词大意:
一个姑娘有了意中人,朝盼暮思,一大早起来就手把栏杆向远处眺望,希望能见到情郎的身影。恰巧这一举动被姑娘的母亲看到了,不明真相的母亲问她:“你望啥子?”姑娘脸红了,心跳了,又怕母亲看穿自己的心事,稍稍迟疑了一下,赶忙掩饰说:“我望槐花什么时候开。”
新知讲解发声练习:1、1 3 2 4 3 5 4 2 1—mi ma mi ma mi(要求:气息平稳而有支持,声音圆润连贯)2、3 0 2 0 1 0 3 0 2 0 1 0 ▼ ▼ ▼ ▼ ▼ ▼ mi mi mi ma ma ma(要求:声音集中、富有弹性。)新知讲解 1 2 3 2 2 1 6 0
1 2 3 2 哎 1 6 0
1 2 3 2 2 1 6 0﹒﹒﹒视唱练习新知讲解i 6 2 i i 6 2 i 6 2 i 噢 6 2i 6 2 i i 6 2﹒﹒﹒﹒﹒﹒新知讲解欣赏《太阳出来喜洋洋》思考: 1、在《太阳出来喜洋洋》的曲谱中找出旋律中没有哪几个音?(4和7)2、用笔记下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的旋律用了哪几个音?按高
低顺序排列出来。
(共5个音12356)新知讲解音乐知识:旋律——高低长短、强弱不同的一连串乐音有组织的进行。旋律线——旋律进行中,音的上行、下行、平行走向。新知讲解旋律线的进行:上行:2 5 6 i—— (从低音进行到高音。)
下行: 6 5 0 3 2 1— (从高的音进行到低的音。)平行:5—— 5—— (相同音的进行)分析民歌特点:陕北民歌《脚夫调》
内蒙民歌《牧歌》
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粗犷、豪放) (悠扬、辽阔)(简洁明快、节奏跳跃有力。)拓展提高拓展提高民歌的概念:民间口头传唱,表达劳动人民生活情感的歌曲。
民歌分为号子、山歌、小调三大类。
信天游是中国民歌中山歌的一种,人们又称为“顺天游”或者“小曲子”,顺天游是陕北民歌中最富有特色的民歌。歌词大量的即兴编唱,采用比兴的手法,歌词大多是七言为主多采用叠字、重字和重词,如“蓝格英英”和“红格彤彤”,这种句式在信天游中十分的常见。课堂总结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上去高山望平川》《花儿与少年》《巴蜀山歌》。感受到信天游高亢嘹亮的独特风格,同时也进一步了解花儿的艺术特色。
2、民歌是人民群众口头创作的歌曲,它在广泛流传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成为艺术宝库中的珍品。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