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010届中考历史专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
【知识链接】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1)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上海),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1926年至1927年,中共与国民党合作进行北伐,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3)北伐战争中,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为主的叶挺独立团屡立战功。
(4)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
动统治的第一枪。
(5)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发动秋收起义,起义失败后,毛泽东放弃进攻城市,转而向敌人力量薄的农村进军,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6)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建立了中国革命第一支坚强队伍──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7)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工农红军被迫进行长征。长征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2.抗日战争时期
(1)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国共两党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3)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进行百团大战。这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3.解放战争时期
(1)重庆谈判:蒋介石阴谋发动内战;中共努力争取和平;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2)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3)1948年9月──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通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部队。
(4)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作战,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在大陆垮台。
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1.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1)1949年9月召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充分的准备。
(2)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3)1951年5月,西藏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4)1950年-1952年底,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2.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1953年-1956年,我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改变我国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1953年-1956年,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社会主义探索时期
(1)1958年,由于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党中央错误的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我国经济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
(2)1966-1976年,由于毛泽东对阶级斗争的形势估计过于严重,错误的发动了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遭受到巨大损失。。
2.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伟大的转折,从此,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2)对内改革:从1978年开始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1985年开始,我国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
(3)对外开放:1980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逐步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测试平台】
一、单项选择题
1.每年的八月一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这是为了纪念(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五四运动 D.红军长征
2.自从下列那一事件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名称和国民党的军队有了明显的区别(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井冈山会师 D.遵义会议
3.下列哪一事件,充分表现了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善于实事求是和开拓创新( )
A.发动南昌起义 B.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发动秋收起义 D.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4.很多人认为贵州省的旅游可以归纳为:一栋房子(☆☆☆☆),一个瓶子(茅台酒),一棵树子(黄果树)。你认为贵州省这栋房子只所以能够成为旅游景点主要是因为这里( )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 B.宣告两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C.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 D. 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5.在红军长征途中,红军进行下列行动的顺序是( )
①强渡大渡河 ②渡过金沙江 ③ 四渡赤水河 ④过草地
A.③①②④ B.③②④① C.③②①④ D.③①④②
6.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如果要实地考察中国工农红军的历史足迹,他们应该去下面的哪些地方?( )
①井冈山 ②瑞金 ③遵义 ④南京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7.以下是张学良将军的一幅挽联:零一年生零一年逝,百岁人生誉青史;为国兵调为国兵谏,数载风云扭乾坤。主要称赞了他领导的哪一重大事件( )
A.百团大战 B.西安事变 C.东北易帜 D.台儿庄战役
8.三年级一班准备进行1919──1949年历史图片展,小明找到一张《中国军队血战卢沟桥》的图片,你认为应该归在下列哪一个栏目( )
A.国民革命 洪流奔涌 B.十年对峙,烽火绵延
C.八年抗战 同仇敌忾 D.解放战争 革命胜利
9.2007年8月15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第七次参拜靖国神社,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这是因为这一天是( )
A.日本开始侵略中国的日子 B.中华民族的中秋团圆节
C.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日子 D.中日两国友好建交的日子
10.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哪一次战争,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面对外敌入侵时,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
A.鸦片战争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11.1945年8月,毛泽东亲赴重庆同国民党谈判,是为了( )
A.创建黄埔军校 B.解决西安事变
C.争取国内和平 D.宣传抗日主张
12.参加淮海战役的人民解放军是( )
①东北解放军 ②中原解放军 ③华东解放军 ④华北解放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3.小明今年暑假到北京旅游,他在某一景点看到了下列一段文字:……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抗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你知道他最可能参观的景点是( )
14.一个人的名字往往体现他出生时代的社会特征。张爷爷的儿子出生于1949年10月,他给孩子取什么名字最能体现出当时的时代特征( )
A.建国 B.援朝 C.跃进 D.文革
15.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全面取消农业税
C.全国领土基本解放 D.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16.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新中国成立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土地改革完成 D.人民公社成立
17.某工厂举办一次厂庆座谈会,准备请一位经历过当年“公私合营”的工人做主讲人,下面几位工人师傅最适合做主讲人的是( )
A.张师傅(74岁) B.刘师傅(54岁) C.李师傅(58岁) D.赵师傅(45岁)
18.右图为某一时期的壁画。画左上角的诗是: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这一壁画出现在( )
A.土地改革时期 B.抗美援朝时期
C.三大改造时期 D.“大跃进”时期
19.历史口号,往往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下列历史口号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是( )
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B. 全面夺权,全面内战
C.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D.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20.我国建国以来,各项工作的开展基本是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进行的,但是下列哪一个时期却背离了这个中心( )
A.土地改革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大跃进运动时期
2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次伟大转折,“伟大转折”的含义是指党的工作重心( )
A.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B.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C.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D.由对内改革转移到对外开放
22.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率先实行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在天遇大旱的情况下,18户农民苦干一年,结果粮食获得大丰收,而小岗村的其他农户受灾减产。造成这种区别的主要原因是( )
A.旱情不一样 B.生产的积极性不一样
C.使用的生产工具有很大区别 D.劳动的时间不一样
23.歌曲《春天的故事》歌颂了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歌词“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的是( )
A.在深圳、珠海搞特区试点 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广州
C.把海南省作为最大的经济特区 D.开放沿海港口城市上海
24.从1985年开始,城市改革全面展开,改革的重点是( )
A.集体企业 B.国有企业 C.私营企业 D.个体企业
25.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主要是因为他提出( )
①实行改革开放 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④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二、读图题
26.右面是小红参加红色旅游活动是拍摄的两幅照片以及作的题记。
(1)请写出与右面图片相关的重大会议。
A中共一大;B遵义会议
(2)这两次会议解决的主要问题分别是什么?
A建立中国共产党;
B取消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3)这两次会议在党的历史上各有什么重大意义?
A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B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7.右面的两幅图片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缩影,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
列问题:
(1)深圳往往被人们称为“一夜崛起之城”,深圳由一个边陲小镇,成为一个现代化大都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980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在深圳等四个城市建立经济特区,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
进行现代化建设。
(2)旧上海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座房”,而现在的浦东已经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的重要标志。那么浦东发生巨变的原因是什么?
1990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3)深圳的崛起和浦东巨变说明了什么?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是正确的,有力的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三、材料解析题
28.阅读下列材料:
江西电视台在2007年“五一”黄金周举办了“五一放歌井冈山”活动,用红色经典点燃激情,吸引了几千名选手参赛,红色歌声响彻井冈山。
请回答:
(1)2007年是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多少周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对中国革命的胜利有什么意义?
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70周年;意义:为中国革命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的革命道路。
(2)江西电视台在2007年“五一”黄金周举办了“五一放歌井冈山”活动目的是为了
弘扬“井冈山精神”,你心中的井冈山精神是什么?举办这活动这对今天江西的崛起有何现实意义?
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答2点即可)意义:弘扬了井冈山精神,促进了红色旅游经济的发展,为江西的崛起提供了精神动力。
2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的七律《长征》
材料二 请看下图:
请回答:
(1)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因为第几次反围剿斗争的失利?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长征过程途中红军克服了哪些困难?
一是军事上要应付敌人的围追堵截;二是自然条件和生存条件十分恶劣。除此之外,
党和军队内还存在着分裂和反分裂的斗争,严重影响红军的战斗力。
(3)长征期间召开的什么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
(4)有哪些长征精神值得我们青少年学习?
我们青少年应学习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团结协作精神、百折不挠,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
30.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几度和谈共谋大业,中国共产党的杰出领导人周恩来亲历和谈并起了重要作用。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周恩来在20世纪30—40年代参加了哪两次重要的国共谈判?在其中的一次谈判中,蒋介石提及周恩来是他的部下,这是为什么?而周恩来认为“红军也可以听蒋先生的指挥”是否成为了事实?
参加了西安事变和平谈判、重庆谈判;因为在国共合作后建立的黄埔军校中,蒋介石
是校长,周恩来是军校的政治部主任;成为事实: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2)分析两次谈判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或作用。
影响或作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
形成。重庆谈判,戳穿了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使中共赢得了广大人
民的支持,成为解放战争胜利的可靠保证。
(3)通过这两次谈判,你对中共有什么认识?
中共在两次谈判过程中所做的一切努力,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利益的代表者,
是中华民族复兴事业的领导者。(只要围绕其中的一层意思来谈均可)
中国历史上的统一问题
【知识链接】
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也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中国人民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愿望。纵观我国封建社会长达2300年的历史,其中分裂时间仅700年左右。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大民族,有强大的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分裂只
是短暂的、相对的、次要的,统一是主要的趋势。
1.中国完全统一的历史意义
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一个国家的最高利益。中国实现统一后,两岸可携手合作,互补互助,发展经济,共同振兴中华。中国的统一,不仅有利于中国本身的稳定和发展,也
有利于中国同各国进一步加强友好合作关系,有利于亚太地区乃至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割据,结束长期以来诸侯割据的局面,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有利于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奠定了中华大国
的基础,使中国开始成为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他的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使商品贸易便利进行。
3.元朝统一全国
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继续向前发展的历史,也是中国各民族又一次重新组合的时期。
4.新疆问题:
(1)两汉时与新疆地区的关系;(2)唐朝时与新疆地区的关系;(3)清代时与新疆地区的关系;(4)不和谐音符: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突”势力为实现把新疆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图谋,在中国境内外制造了多起恐怖事件,新疆成为当前我国反恐的主战场,我国政府正严
厉打击恐怖主义,以维护我国以及周边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5.西藏的发展及其与中央政府的关系
(1)隋唐时期;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和亲及唐蕃会盟。元设宣政院管宗教事务、西藏地区,西藏正式成为元行政区。(2)明清时期;①顺治、康熙帝分别赐予五世达赖、五世班禅“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封号,确立册封制度。②雍正时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达赖班禅共管西藏。③乾隆时建立金瓶掣签制。(3)对西藏和平解放的认识;西藏获得和平解放,祖国大陆统一的完成,各民族的大团结得以实现,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一个表现,也是进一步发展的基石。显示了新中国有能力解决历史上解决不了的问题。也说明新中国时刻把维护民族团结放在首位。
【测试平台】
一、选择题
1.秦灭东方六国,统一中国的主要原因是( )
A.广大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渴望统一 B.秦国是六国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C.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进行兼并战争 D.法家思想奠定了统一的理论基础
2.秦朝统一后,对后世的深远影响是( )
A.结束了封建诸侯割据称雄的战乱局面
B.使“书同文”“车同轨”,全国有了统一的制度
C.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D.拓展了疆域,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3.秦始皇对我国历史作出的最重要贡献是( )
A.确立了封建制度 B.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 D.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4.秦始皇统一中国在经济方面最显著的作用是( )
A.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B.确立了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C.统一了货币和度量衡
D.有利于社会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5.历史上国共两党为了共同的利益进行过两次合作,当前两党的共同的根本利益是( )
A.实现本阶级的统治 B.实现祖国统一,民族振兴,国家富强
C.共同对付“台独”势力 D.共同对付美国的威胁
6.香港媒体在评论中国收回香港时说:“收回香港这篇文章,是邓小平的天才创造。”这里的“天才创造”是指( )
A.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B.尊重历史与现实
C.“一国两制”构想 D.香港的顺利回归
7.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为结束海峡两岸的分离
状况,我们提出的基本方针是( )
A.“一国两制” B.民族区域自治 C.改革开放 D.四项基本原则
8. “葬窝于高山上兮,望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苦。……天苍苍,野茫茫,上之上,国有殇。”在一次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当“诗人总理”温家宝深情地朗诵这首国民党元老于
右任先生的诗作时,会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诗歌所反映的历史事实是( )
A.解放战争后台湾与大陆的分隔 B.鸦片战争后香港被英国占领
C.16世纪中叶澳门被葡萄牙占据 D.20世纪90年代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9.历史上,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曾进行过两次合作,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2005年4月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团参访大陆,揭开了国共两党互动与两岸关系发展的新一页。展望两党第三次合作,其最重要的前提是( )
A.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 B.实现“三通”
C.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坚持改革开放
10.右图是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场面。香港回归祖国的时间是( )
A.1997年 B.1998年 C.1999年 D.2000年
二、材料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远古时代,台湾与祖国大陆连成一体,后来与祖国大陆分离的
原因是由于地壳的运动,在历史上,台湾与祖国有过数次的分离,后来又重新回
到了祖国的怀抱。
材料二: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实践日益丰富。“一国两制”是完全正确的,具有强大生命力。按照“一
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1)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2)香港和澳门的问题的解决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
(3)我国政府对解决台湾问题的态度是什么?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但又绝不放弃使用武力。
三、问答题
1.为了最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党和政府制定了什么基本方针,这一方针有什么重要意义?香港、澳门回归有何伟大的意义?
制定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基本方针。这一方针的实施使我国顺利的恢复了对香港和澳门行使主权,保持了香港、澳门的繁荣稳定和发展,事实证明这一方针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统一问题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得以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古语云:“合则兴、分则衰”。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⑴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请写出中国古代三次大统一局面的开始时间和相关朝代。前221年,秦、西汉、东汉 589年,隋朝、唐朝 1279年,元、明、清
⑵19世纪中期的中国和美国在国家统一问题上都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各自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中国:遭受列强侵略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北方大片领土和香港、澳门地区被列强所割占。
美国: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和南方种植园主的分裂国家的叛乱。
⑶林肯、邓小平都对本国统一大业作出过重大贡献,他们各自为实现国家统一采取过哪些重要政策措施以及取得的主要成果是什么?
林肯:颁布《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平定南方种植园主的分裂和叛乱活动,废除了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除的道路。
邓小平: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成功地实现了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政策保障。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