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二首
第一部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默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二、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解词:
①见:????? ②庇:???? ③丧乱:
4 安得:????? ⑤突兀:????? ⑥何由彻:
2.根据要求用原文填空:
①体现作者崇高理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表现杜甫为理想而献身的伟大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写风声宏大,读者如闻秋风咆哮的短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写诗人无可奈何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 “倚杖”与“_________”相照应。
3.此诗选自《???????? 》,题目中的“____”字代表了诗的体裁,诗中流露了作者_________的思想。
4.群童抱茅单是“欺我老无力”吗?这一情节对后文有何作用?
5.诗一开始就单刀直入地具体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状,既显示____之大,又描绘出茅飞之状,更见诗人的______________之情。结尾诗人由自己的困苦推及“_______________”,表示宁愿“__________”受冻至死,也要使天下人得到安乐,体现了诗人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6.王安石在《子美画像》诗中说:“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飕飕。伤屯悼屈止一身,嗟时之人我所羞。所以见公画,再拜涕泗流。”本文中的哪些诗句与王安石的话相照应?
7.解释诗中加点词:
俄顷:
何由彻:
8.将诗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句译成现代汉语。
9.填空:段③中的画线句在诗里具有两种作用:一是实写自然环境,交代了事件发生的具体______并渲染了特定的_________;二是烘托出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____________的伟大胸襟蓄势。
10.就主题思想而言,读了这首诗后,我们会自然联想到哪些人物的感人事迹或经典名言?请举出一例:(古今的例子均可)
11.试从含义及作用两方面比较分析下面两句诗中“风雨”的异同点。
(1)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12.诗的第一节是怎样描绘风雨肆虐情景的?诗人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描绘?
13.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为什么这首诗中他却一反常态,只写自己的个人遭遇?请谈谈你的理解。
第二部分《卖炭翁》
1.诗中的“驱将”的意思是 。
2.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满面尘灰烟火色”体现卖炭翁劳作的辛苦。
B.“心忧炭贱愿天寒”突显卖炭翁内心的忧伤。
C.诗歌揭露了宫使们巧取豪夺百姓物品的行径。
D.诗歌表达了对受“宫市”之苦的人民的同情。
3.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辛酸劳作。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
C.“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
D.“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
4.下列对诗歌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从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B.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C.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D.“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5.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6.“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表达作用?
7.“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
8.“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说明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
9.全诗反映了封建社会怎样的情况?
10.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一、略
二、1.①通“现”,出现? ②保护,庇护? ③指安史之乱? ④如何能得到
⑤高耸的样子? ⑥略
2.①安得……欢颜。?? ②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③风怒号。?
④唇焦口燥呼不得?? ⑤老无力
3.《 杜诗详注》?? 歌? 忧国忧民
4.不是。因为困穷。是结尾的伏笔。
5.茅屋为秋风所破? 风力? 焦急和痛苦? 天下寒士? 吾庐独破
6.安得广……亦足。
7.一会儿?? 通(彻夜,通宵)
8.哪里能得到千万间高大的房屋,普遍地遮蔽天下贫寒的读书人。
9.时间;气氛,氛围;暗淡愁惨(悲凉,悲哀,凄凉);忧国忧民(关心人民疾苦)
10.例如:①孔繁森为了阿里地区的藏族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感人事迹。
②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
③……(所举例子要与诗中的“民本”思想密切相关)
11.含义:都是指自然界的风雨,陆游笔下的“风雨”还象征人生道路上的坎坷、挫折、困难等。
作用:都起到了烘云托月或反衬的作用,但烘托的内容不同:陆游以“风吹雨打”的恶劣环境反衬梅花伯高洁、坚贞的品格;杜甫以“秋风破屋”、“屋漏偏逢连夜雨”烘托诗人推己及人、关心民众疾苦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
12.(1)“风怒号”从听觉上突出了秋风之狂,“卷”从视觉上形象地写出了秋风之肆虐。“飞”“渡”“洒”“飘转”等词写出了秋风对茅屋的破坏。这样的描绘为后文写屋漏遇雨、自己的的境遇之惨蓄势。
(2)以小见大,推己及人,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13.作者通过个人遭遇的描写,推己及人,仍然表现出了关心人民、关心社会的济世情怀。
第二部分
1.赶着走
2.B
3.C选项后面应该改为:表现了卖炭翁的无可奈何。
4.B选项 白居易是唐朝的; C选项 卖炭翁不敢反抗;D选项“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描写)
5.D选项“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作者并没有直接写外滩翁雪地赶车行走的艰难过程,但是却形象地表现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6.翁的辛苦,又写出了写出牛车的重量,说明了卖炭翁的勤劳。
7.“翩翩“本意是形容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表现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的个人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
8.说明卖炭翁虽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心理。
9.反映了封建统治者的横暴掠夺,反映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不幸。
10.本诗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宫市的揭露抨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