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学案 课件 共3份)

文档属性

名称 2.1 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学案 课件 共3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3-18 19:13:08

文档简介


2.1 《探究自由落体运动》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
2、知道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落体运动(打点计时器的应用及数据的处理)
二、学习重点难点
1、领略科学探究的方法与步骤,同时掌握一定的实验方法。
2、理解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实验构思,掌握利用各种方法(打点计时器、光电计数器、频闪照片、数码摄像等)的实验步骤。难点: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
三、课前预习(自主探究)
1. 自由落体运动定义
物体仅在 作用下,从 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
(1)物体只受到 作用;
(2)物体从 开始下落。
在忽略 时,所有物体在同一地点下落快慢是 的. 物体下落的快慢与重力大小无关.
3.在一玻璃管中放中放一片羽毛和一个玻璃球,迅速倒置玻璃管,可以看到,玻璃球先于羽毛达到底端,这主要是因为( )
A.它们的重量不同 B.它们的密度不同
C.它们的材料不同 D.它们受到的空气阻力不同
4.在一高塔顶端释放大小相同的实心铁球和实心铅球,与此有关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它们受到的空气阻力不同 ②它们的加速度相同
③它们落地的速度不同 ④它们下落的时间相同
A.①③ B.②④ C.② D.③
四、【课堂活动】(1)小组合作交流
知识点1 对落体运动的思考
问题:物体下落的快慢与那些因素有关呢?
猜想:物体下落的快慢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也可能与物体受到的空气的阻力有关。
实验探究1:比萨斜塔上的物体落地实验(探究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2000多年前, 古希腊有个名叫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家曾经讲过:“物体越重, 下落越快。”这就是说较重的物体先落地, 较轻的物体后落地。当时在欧洲人的心目中, 除了上帝只有亚里士多德的话绝对正确。因此, 直到16世纪后期, 从来没有人怀疑过这个结论。 16世纪末, 意大利比萨大学年轻的数学讲师伽利略, 经过反复思考,深入分析, 决定向权威挑战。1590年的一天, 年轻的伽利略, 手持一个木球和一个铁球, 登上比萨城54米高的斜塔顶部, 从同一高度同时将两个球松开。只见它们平行下落, 越落越快, 最后只听得“噗”的一声, 两个球同时落地,
【重点归纳】世界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证明: 不同重量的物体, 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伽利略用两个球同时到达地面的事实, 推翻了统治欧洲达2000年的亚里士多德的学说。
结论:物体下落过程的运动情况与物体的 无关.
实验探究2:探究空气阻力对物体下落快慢的影响
问题的提出1: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快吗?
日常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石头明显比树叶下落得快
阿里士多德的观点:重的物体下落得快。对否?
若由这一观点出发,可以得出如下两个结论:
A.若将石头和树叶捆在一起,受的重力一定比任一物体都大,其石头和树叶下落速度应比其中任一物体的速度快。
B.若将石头和树叶捆在一起,独自下落较慢的树叶就会拖慢独自下落速度较快的石头,其下落速度应比其中任一物体的速度慢。
在这里,我们就从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的假设,推导出了重物下落得更慢的互相矛盾的结论。所以说,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物体运动的快慢与物体的质量有没有关系?
[实验与探究]取两枚相同的硬币和两张与硬币表面面积相同的纸片. 研究方法:观察和思考。
1.面积相同的硬币和纸片一起下落,比较下落快慢?
结论是(课本P29): 。这说明了: 。
2.将一纸片捏成团与一展开的纸片下落,下落快慢?
结论是: 。这说明了: 。
3.将一硬币和一贴有纸片的硬币下落,下落快慢?
结论是: 。这说明了: 。
由上面的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重力(质量)有关吗?
伽利略进行研究得出一个与阿里士多德完全不同的结论,伽利略的结论: 。
问题的提出2:①既然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重力无关,现实生活中,石头为什么明显比树叶下落得快? ②并且,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是什么?
观察与思考?(书P29) “牛顿管”实验:探究真空中不同物体的下落
①将羽毛和金属片放入有空气的玻璃管中让它们同时下落.观察羽毛和金属片的下落情况.
②抽去玻璃管中的空气.重复上述实验.
从观察到的实验结果分析,影响羽毛和金属片下落快慢的原因是什么?
观察到的实验结果: 。
原因分析: 。
前面的石头为什么明显比树叶下落得快? 原因是: 。
【归纳】当 时,物体只受重力作用,物体下落快慢就会一样。这种运动我们称之为 自由落体运动。
一、自由落体运动
1.定义:
2.产生的条件:(特点)
(提示学生从描述物体运动的物理量: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方面概括)
(1)初速度为零;(2)只受重力作用(没有空气阻力或空气阻力可以忽略不计)
3. 运动性质:是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大家再回顾仔细分析一下,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究竟错在哪里?答: 。
二.记录自由落体运动的轨迹---运动的规律
师:对于运动问题,我们一般会关注哪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呢?答: 。
首先,我们要模拟一个自由落体运动,然后大家可以猜想一下,认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是什么呢?生猜想?究竟哪个猜想才是正确的呢?我们必须要用实验来验证。
引问:若要研究某种运动的规律时,我们可采用怎样的器材(记录方法)?答: 。
还其它记录方法吗?答:常用方法有:
【实验与探究】:P30
如图2-1-4所示,将一系有纸带的重物从一定的高度自由下落,利用打点计时器记录重物的下落过程,并跟学生讨论实验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①打点计时器安装时要使两限位孔在同一竖直线上,以减小摩擦阻力.
②应选用质量和密度较大的重物,可使阻力的影响相对减小.
③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后,再松开纸带让重物下落.
④手捏纸带松手之前,不要晃动,保证打出的第一个点清晰.
⑤多打几条纸带,选取所打点迹清晰、成一条直线的纸带进行研究
初步分析纸带可获取信息:
①轨迹是 线,运动方向是 ;
②速度是 速运动,速度越来越 ;③可比较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
完成实验后,请思考如下问题:
1.重物做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中,其速度有没有发生变化? 如何从实验结果中判断出来?
2.有的同学从实验结果中得出s∝t2.有的同学得出s∝t,你的结论又如何?
3.影响实脸精确程度的因素有哪些?
分析纸带上记录的运动信息,我们可以找到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归纳】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是: .
引导思考讨论:课本P28实验与探究问题2,根据已有经验,学生知道研究运动规律方法之一就是寻找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故可想到作s—t图象来分析推测自由落体的规律。
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记起点为0,在纸带上找出清晰的六点分别标上A、B、C、D、E、F,自行设计表格,记录从O点到A、B、C、D、E、F所通过的位移所对应的运动时间。
0A
OB
OC
OD
OE
OF
s(cm)
t(s)
t2(s2)
【针对训练】
1.(不定项)一个苹果和一片树叶同时从同一高度下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树叶和苹果下落得一样快,因为二者都做自由落体运动
B、树叶下落得慢,因为空气阻力对树叶运动的影响比对苹果的影响大
C、苹果的运动可以近似地视为自由落体运动
D、树叶和苹果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一定相等
2.(不定项)对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是( )
A、自由落体运动是物体沿竖直方向下落的运动
B、自由落体运动是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C、理想的自由落体运动只有在没有空气的空间里才能发生
D、在有空气阻力时,只要空气阻力可以忽略,物体仍可以当作自由落体运动
3.(不定项)甲、乙两个金属球,甲的重量是乙的2倍,从同一高度同时自由下落,正确的是( )
A.两球同时落地 B.甲球先落地
C.甲球落地时的速度较大 D.同一时刻在空中的同一高度位置。
4.(单选)下列哪一个物体的运动可视为自由落体运动( )
A.树叶的自由下落的运动 B.被运动员推出去的铅球的运动
C.从桌边自由滑落的钢笔的运动 D.从水面自由落到水底的石子的运动
【课后作业】(全部单选)
1.(单选)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让相同体积的铁球和铝球从同一高度处同时无初速度自由下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铁球密度大,质量大,因而铁球先落地
B.物体下落的快慢程度和重量的大小无关,因而两球同时落地
C.在着地前的任意时刻,两球离地面的高度相同 D.在着地前的任意时刻,两球的速度相同
2.(单选)小鹏同学摇动苹果树,从同一高度一只苹果和一片树叶同时从静止下落,他发现苹果先落地,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苹果和树叶都是自由落体运动
B.苹果和树叶的运动,都不能近似的看成自由落体运动
C.苹果的运动可以看成自由落体运动,树叶的运动则不能看成自由落体运动
D.假如地球上没有空气,则树叶和苹果也不会同时落地
3.单选)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从静止下落的运动就叫自由落体运动项 B.物体竖直下落的运动就叫自由落体运动
C.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就叫自由落体运动
D.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
4.(单选)下列物体的运动可以看成自由落体运动的是( )
A.冬天飘落的雪花 B.秋天果树上掉下的苹果
C.匀速下落的降落伞 D.从飞行着的飞机上释放的苹果
5(单选).踢毽子是我国民间的一项体育游戏,被人们誉为“生命的蝴蝶”.近年来,踢毽子成为全民健身活动之一.毽子由羽毛和铜钱组成,在下落时总是铜钱在下、羽毛在上,如图所示,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铜钱重,所以总是铜钱在下、羽毛在上
B.如果没有空气阻力,也总是出现铜钱在下、羽毛在上的现象
C.因为空气阻力的存在,所以总是铜钱在下、羽毛在上D.毽子的自由下落是自由落体运动
【课后反思】

2.1 探究自由落体运动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学史。
2.知道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学习伽利略的科学方法。
2.培养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学习物理学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科学家们对知识敢于质疑的勇气。
学习科学家们科学研究的执著精神。
通过学生自己查找资料,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4.通过对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了解,认识到科学的探索是一个漫长的过
程,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
学习难点1. 理解什么是落体运动,探究落体运动验证伽利略的结论
2. 记录自由落体运动的轨迹
学习重点: 探究落体运动及自由落体运动
主要内容:
一、认识两位科学家
老师提出:哪位同学乐意给大家讲一讲自己所查到的关于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资料,先说说伽利略吧。
学生可能的回答:①伽利略全名伽利略·伽利莱,他是文艺复兴后期近代实验科学的创始人。1564年伽利略生于意大利的比萨城,1611年,伽利略应邀来到罗马,在罗马期间,伽利略为了确立新的自然研究法—实验法的地位,又同教会的唯心论世界观进行了激烈的斗争,这就更加激怒了教会。1632年,他的名著《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出版,但立即被教会列为禁书。1633年6月22日,伽利略受到宗教法庭审判,并被判终身软禁,成了“宗教裁判判所”的囚徒。1638年,伽利略在荷兰出版了《关于两门新学科与数学证明的谈话》一书,对自己多年来在力学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总结。
②他的父亲是一位才华出众的音乐家和教育家。他在科学上的创造才能,在青年时代就显示出来了。当他还是比萨大学医科学生时,就发明了能测量脉搏速率的摆式计时装置。后来他的兴趣转向了数学和物理学。
③1581年,17岁的伽利略对古希腊的物理学及亚里士多德、埃夫克利德和阿基米德的著作着迷。伽利略在数学、天文学,特别是力学方面有了很深的造诣,学术上成果累累。他通过大量的观察和实验总结出了惯性定律、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和相对性原理;发现了单摆振动的等时性原理;用自制的33倍望远镜观察天象,发现了一系列令人震惊的天文现象。伽利略将观察到的天文现象写成《星际使者》一书,于1610年发表。书中介绍了月球上的环状山脉,无数星体构成的银河系,金星的盈亏,木星的四颗卫星,太阳黑斑等等,从而对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时也动摇了亚里士多德—托勒密的地心说。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关于伽利略的资料收集非常细致,下面再说说亚里士多德吧。
学生可能的回答:①作为一位伟大的、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对世界的贡献之大,令人震惊。他至少撰写了170种著作,其中流传下来的有47种。他的科学著作,在那个年代简直就是一本百科全书。但他的成就远不止于此。他还是一位真正哲学家,对哲学每个学科几乎都做出了贡献。亚里士多德集中古代知识于一身,在他死后几百年中,没有一个人像他那样对知识有过系统考察和全面掌握。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恩格斯称他是“最博学的人”。 ②亚里士多德最大的贡献在于创立了形式逻辑这一重要分支学科。逻辑思维是亚里士多德在众多领域建树卓越的支柱。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对西方文化根本倾向以至内容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上古及中古时期,他的著作被译成拉丁文、叙利亚文、阿拉伯文、意大利文、希伯来文、德语和英语。随着亚里士多德作品的不断被发现,中世纪出现了一个研究亚里士多德主义的新时代,学者们以此作为求得各方面真知识的基础。
亚里士多德学识渊博,著述颇丰.他对于当时尚未分类的科学部门如政治、逻辑、伦理、历史、物理(自然学科)、心理学、美学、教育学等均有研究并有独到见解,被马克思誉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③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又一位伟大的教育思想家,建立了包括自然学科在内的百科全书式的课程体系,提出了注重实践的良好措施,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包罗宏富的教育遗产。亚里士多德显示了希腊科学的一个转折点。在他以前,科学家和哲学家都力求提出一个完整的世界体系,来解释自然现象.他是最后一个提出完整世界体系的人。在他以后,许多科学家放弃提出完整体系的企图,转入研究具体问题。
教师指出:物理教科书上,亚里士多德给同学们的形象不妙、他老是出错,老是作出一些轻率的结论。同学们觉得亚里士多德实在太不高明而伽利略则比他伟大于百倍。事实上,亚里士多德是古代一位伟大的学者,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大学问家,有几乎无所不及的思想成。我们应该正确的、全面的去认识一位科学家。伽利略创造了一套对近代科学的发展极为有益的科学方法,从而纠正了亚里士多德在物理上犯的一些错误
二、落体运动的思考
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可,重的物体下落的快。由这一观点出发,可以得出如下两个结论:
结论一:如果把石头和树叶困在一起,其所受的重力一定比期中任一物体大,其下落速度也应该比期中任一物体下落速度快。
结论二:如果把石头和树叶困在一起,独自下落较慢的树叶就会拖慢独自下落较快的石头,最终其下落速度应该比石头的下落速度慢
为什么同一种观点会推导出两个截然相反的结论呢?
实验探究
取两枚相同的硬币和两张与硬币表面面积相同的纸片
1、将一枚硬币和一张展开的纸片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他们的情况
2、把一张纸片捏成纸团,将纸团和一张展开的纸片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他们下落的情况是
3、将一枚硬币和一枚表面贴有纸片的硬币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他们下落的情况是
分析实验中物体下落过程的运动情况与物体所受的重力有没有关系
伽利略对落体现象进行研究后,得出了一个结论;
物体下落过程中的运动情况与物体所受的总理无关
观察与思考
教师用玻璃管演示鸡毛和金属片在空气中、真空中下落情况:
从观察到的实验结果分析,影响羽毛和金属片下落快慢的原因?
三、记录自由落体运动轨迹
实验:将一系有纸带的重物从一定的高度自由下落,利用打点计时器记录重物的下落过程:
1)重物做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中,其速度有没有发生变化?
如何从实验中判断出来?
2)有的同学从实验结果中得出位移与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有的同学得出位移与时间成正比,你的结论如何呢?
3)影响实验精确程度的因素有哪些?
由实验总结:
1.定义:只受重力作用,从静止开始的下落运动。
2.特点: ①初速V0=0
②只受一个力,即重力作用。当空气阻力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的下落可以看作自由落体运动。
3.性质: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①经过多少时间落到地面;
②从开始落下的时刻起,在第1s内的位移、最后1s内的位移;
③落下一半时间的位移.
阅读材料:伽利略生平
伽利略(1564~1642)生于意大利北部佛罗伦萨一个贵族的家庭。他在科学上的创造才能,在青年时代就显示出来了。当他还是比萨大学医科学生时,就发明了能测量脉搏速率的摆式计时装置。后来,他的兴趣转向了数学和物理学,26岁就担任了比萨大学的数学教授。由于他在科学上的独创精神,不久就跟拥护亚里士多德传统观点的人们发生了冲突,遭到对手们的排挤,不得不在1591年辞去比萨大学的职务,转而到威尼斯的帕多瓦大学任教。
在帕多瓦,伽利略开始研究天文学,成为哥白尼的日心说的热烈支持者。他制造了望远镜,观测到木星的四颗卫星,证明了地球并不是一切天体运动环绕的中心。用望远镜进行观测,他发现了月面的凹凸不平以及乳带似的银河原来是由许许多多独立的恒星组成的。他还制成了空气温度计,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温度计。这些光辉的成就,使他获得了巨大的声望。
1610年,伽利略接受了图斯卡尼大公爵的邀请,回到他的故乡,担当了大公爵的宫廷数学家兼哲学家。伽利略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大公爵对他的科学研究给予资助.但是不久,他就受到了教会的迫害。由于他勇敢地宣传哥白尼的学说,1616年,被传唤到罗马的宗教裁判所.宗教裁判所谴责了哥白尼的学说,并责令伽利略保持沉默。1632年,伽利略发表《两种世界观的对话》一书,被教会认为违反了1616年的禁令.伽利略被召到罗马囚禁了几个月,受到缺席审判,遭到苦刑和恐吓,并被迫当众跪地表示“公开放弃、诅咒和痛恨地动说的错误和异端”,最后被判处终身监禁,他的书也被列为禁书。
1632年以后,伽利略专心致志于力学的研究,并于1638年完成了《两种新科学的对话》。由于教会的禁令,这部书无法在意大利出版,只能在荷兰秘密刊行。这部著作是伽利略最伟大和最重要的著作。伽利略最先研究了惯性运动和落体运动的规律,为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研究铺平了道路。他坚持“自然科学书籍要用数学来写”的观点,倡导实验和理论计算相结合,用实验检验理论的推导。这种研究方法对以后的科学研究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1642年,伽利略在贫病交加中逝世,享年78岁。1983年,罗马教延正式承认,350年前宗教裁判所对伽利略的审判是错误的。

课件34张PPT。
第一
节理解教材新知把握热点考向应用创新演练第二章知识点一知识点二考向一考向二随堂基础巩固课时跟踪训练1.伽利略对落体运动的观点是:
物体下落过程中的运动情况与物体的质量无关。
2.物体仅在重力的作用下,从
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自学教材]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的 。
2.伽利略的观点
物体下落过程中的运动情况与物体的质量 。快无关[重点诠释]  (1)伽利略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他指出:假设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快,那么重的物体与轻的物体拴在一起,它们下落的快慢是比重的物体下落更快,还是介于两者之间?这样使亚里士多德的理论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境地。由此伽利略推断,重物体不会比轻物体下落得快。  (2)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开创了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这就是逻辑推理的抽象思维,数学推导和科学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这种方法对后来的科学研究具有重大的启发作用。1.伽利略以前的学者认为: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
伽利略等一些物理学家否定了这种看法。在一高塔顶端同时释放一片羽毛和一个玻璃球,玻璃球先于羽毛落到地面,这主要是因为       (  )
A.它们的质量不等
B.它们的密度不等
C.它们的材料不同
D.它们所受的空气阻力对其下落的影响不同解析:羽毛下落的速度比玻璃球慢是因为羽毛受到的空气阻力相对于它的自身重力较大,空气阻力对羽毛下落的影响较大;而玻璃球受到的空气阻力相对于其自身重力很小,空气阻力对其下落的影响可以忽略,综上所述只有D正确。
答案:D[自学教材]  1.定义
  物体仅在 作用下,从 开始下落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具备两个特征
  (1)初速度为 ;
  (2)除受 外不受其他力的作用。静止重力重力零  3.实验探究
  将一系有纸带的重物从一定的高度自由下落,利用
记录重物的下落过程。分析纸带上记录的运动信息,可以找到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打点计时器[重点诠释]  1.实验探究
  (1)实验装置:用打点计时器记录自由下落物体的运动信息。
  (2)实验操作:
  ①把打点计时器安装在铁架台上,用导线把打点计时器和电源连接好。  ②把纸带的一端在重物上用夹子固定好,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用手竖直提起纸带使重物停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
  ③先接通电源,后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
  ④重复(2)(3)步再打几条纸带。  (3)注意事项:
  ①安装打点计时器时,两纸带限位孔必须在同一竖直线上,以减少摩擦阻力。
  ②实验时,先接通电源,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后再松开纸带让重锤下落。
  ③挑选纸带的标准:第一、二两点距离约2 mm且点迹清晰的纸带。  2.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理解
  (1)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理想化的运动模型。在实际中物体下落时由于受空气阻力的作用,物体并不是做自由落体运动,当空气阻力比重力小得多,可以忽略时,物体的下落可以当作自由落体运动来处理。
  (2)自由落体运动的实质:自由落体运动的实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双选)下列各种运动中,属于自由落体运动的是(  )
A.在沿水平方向运动的飞机上释放一个物体
B.纸片由静止释放,在空气中下落
C.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D.小铁球由静止下落,空气阻力略去不计解析:自由落体运动是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选项A不满足v0=0的条件,选项B不满足只受重力作用的条件,故均不正确。
答案:CD  [例1] (双选)对于从苹果树上同一高度同时落下的苹果和树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苹果和树叶的运动都可以看成自由落体运动
  B.苹果的运动可以近似地看成自由落体运动,树叶的运动不能看成自由落体运动
  C.苹果和树叶的运动都不能看成自由落体运动
  D.假如地球上没有空气,则苹果和树叶将同时落地  [解析] 从树上落下的苹果所受阻力相对重力很小,阻力可忽略不计,故其运动可看成自由落体运动,而树叶所受阻力相对重力较大,其运动不能看成自由落体运动,A、C错误,B正确;假如地球上没有空气,则苹果和树叶将不受空气阻力,只受重力作用,且从静止开始下落,故都做自由落体运动,下落快慢相同,将同时落地,D正确。
  [答案] BD[借题发挥]
  判断从静止下落的物体是不是做自由落体运动,关键是看物体所受阻力等其他因素相对其重力是否可以忽略。若可以忽略,该物体的运动就可以看成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1.航天员登陆月球后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同时释放了一
石子与树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石子与树叶飘在空中不落地
B.石子先落地
C.树叶先落地
D.石子和树叶同时落地解析:月球表面没有空气,石子和树叶下落过程中不受空气阻力的作用,仅受重力作用,故同时落地,D对。
答案:D  [例2] 如图2-1-1是在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请回答问题:图2-1-1(1)重物在下落过程中其速度有没有变化?依据是什么?
(2)下落位移s与时间t的关系是s∝t,还是s∝t2?  [解析] (1)速度是发生变化的。如果速度不变化,相同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应相同,即点与点之间的间隔应等大。实际测得的纸带中点与点间隔越来越大,说明速度是增加的。(2)列表如下:
观察分析得s与t的关系是s∝t2。
[答案] (1)见解析 (2)s∝t2 图2-1-2解析:(1)如果没有加速度,速度不变,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就应该是相同时间通过的位移相等,即相邻小球的像间距相等。从照片中可以看出,在相等的时间里,小球下落的距离越来越大,说明小球是有加速度的。(2)在相等的时间里,小球下落的距离越来越大,小球的速度在不断地增加。每一段相邻两小球的像间的距离,可以用刻度尺量出,依次计算小球在该段的平均速度,用平均速度表示瞬时速度。从这些瞬时速度的大小关系,可以看出物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答案:有加速度,相邻相同时间间隔内的位移逐渐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