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三节 从自由落体到匀变速直线运动练习
1.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恒定不变的直线运动.
2.特征:速度的大小随时间均匀变化,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W.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设物体的初速度为v0、t秒末的速度为vt、经过的位移为s、加速度为a,则:
(1)速度公式:vt=v0+at;
(2)位移公式:s=v0t+at2;
(3)速度—位移公式:v-v=2as;
(4)平均速度公式:=W.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应用的技巧
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公式较多,选择合适简便的公式和方法将会事半功倍.可根据如下的特点选择公式和方法:
(1)若题设和求解都不涉及时间,可选用速度位移公式v-v=2as建立运动学方程求解.
(2)若题设和求解都不涉及加速度,可利用平均速度公式s=t建立运动学方程求解.
(3)若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停止,可采用逆向思维求解,即把物体的运动看成反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处理.另外,对于汽车刹车类问题,要注意物体运动的实际时间,可先求出汽车的停车时间,再判断汽车的实际运动时间.
(4)对于考察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相关问题时,要充分利用匀变速运动的比例关系及加速度计算式Δs=aT2来建立运动学方程求解.
(5)根据物体运动过程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作vt图象,再根据图象来求解有关的物理量也是非常简便的方法.
【案例展示】 如图,为了测定某辆车在平直公路上起动时的加速度(轿车起动时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匀加速运动),某人拍摄了一张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的照片.如果拍摄时每隔2 s曝光一次,轿车车身总长为4.5 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辆轿车的加速度约为3 m/s2
B.这辆轿车的加速度约为2 m/s2
C.照片中小车在第2个图处时的瞬时速度约为7 m/s
D.照片中小车在第2个图处时的瞬时速度约为8 m/s
解析:这是类似于纸带应用问题,即连续相等时间的有关问题,可利用Δs=aT2求解,本题中T=2 s,Δs=8.4 m,a== m/s2≈2 m/s2,第二个图处的速度等于整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即v2=== m/s=8.1 m/s,BD选项正确.
答案:BD
1.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速度保持不变
B.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
C.位移随时间均匀变化
D.加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
2.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第1秒内物体通过的位移是0.5 m,则第2秒内通过的位移是(B)
A.0.5 m B.1.5 m
C.2.5 m D.3.5 m
解析:物体在第1 s内的位移为0.5 m,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at2得a==1 m/s2,前2 s内的位移s2=at2=×1×22 m=2 m,第2 s内的位移为1.5 m,B选项正确.
3.一辆汽车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大小为20 m/s,加速度大小为5 m/s2,则汽车在3 s内和6 s内的位移分别是(B)
A.37.5 m 20 m
B.37.5 m 40 m
C.30 m 37.5 m
D.40 m 37.5 m
解析:汽车刹车过程的最终速度为零,所以停车时间t0== s=4 s,3 s内的位移为s=v0t-at2=20×3-×5×32 m=37.5 m,6 s内的位移等于4 s内的位移s′=20×4-×5×42 m=40 m.B选项正确.
4.物体以20 m/s的初速度,加速度大小为2 m/s2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则物体在停止运动前10 s内的位移为(A)
A.100 m B.50 m
C.200 m D.20 m
解析:刹车类的问题,物体最终要停止,首先要确定此过程运动的最长时间t0== s=10 s,若t≤t0,其位移直接求解,s=v0t-at2=100 m,A对.
5.(多选)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t=0时刻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一个路标.在描述两车运动的vt图中(如图),直线a、b分别描述了甲、乙两车在0~20 s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
A.在10 s末两车相遇
B.在10 s末两车速度相等
C.在20 s末两车的位移相等
D.甲车始终在乙车前面
6.一物体在空中a处由静止开始沿竖直方向匀加速下落,经4 s到达地面,设下落的第2 s内物体的位移为12 m,由此可知a处离地面高度为(C)
A.24 m B.48 m C.64 m D.78 m
7.物体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是s=4t+2t2,则它运动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分别是(C)
A.0、4 m/s2 B.4 m/s、2 m/s2
C.4 m/s、4 m/s2 D.4 m/s、1 m/s2
解析:对照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v0t+at2可得v0=4 m/s,a=4 m/s2,C选项正确.
8.汽车由静止开始匀加速前进,经过10 s速度达到5 m/s,则在这10 s内汽车的(D)
A.平均速度是0.5 m/s
B.平均速度是2 m/s
C.加速度是5 m/s2
D.位移是25 m
解析:汽车做匀变速运动,其平均速度为 m/s=2.5 m/s;汽车的加速度为 m/s2=0.5 m/s2;位移为平均速度乘时间即2.5×10 m=25 m.
9.(多选)a、b两个物体从同一点同时出发,沿同一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初速度不同,加速度相同,则在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
A.a、b的速度之差保持不变
B.a、b的速度之差与时间成正比
C.a、b的位移之差与时间成正比
D.a、b的位移之差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解析:两物体的加速度相同,则它们的速度变化情况一样,它们的速度等于初速度之差,A对B错;两物体相对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它们的位移之差与时间成正比,C对,D错.
10.(多选)一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位移与运动时间的关系式为s=4t+2t2,从t=0时刻开始计时,则(AD)
A.物体运动的初速度为4 m/s
B.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
C.物体第2秒末的速度为8 m/s
D.物体第2秒内的位移为10 m
解析:对比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为s=v0t+at2可得v0=4 m/s,=2,所以,a=4 m/s2,第2 s末的速度v2=4+4×2 m/s=12 m/s,第2 s内的位移Δs=(4×2+2×22)-(4×1+2×1)m=10 m.所以A、D对.
11.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t=0时,初速度v0=2 m/s,加速度a=-5 m/s2,求:
(1)速度减为零时,物体距出发点多远?
(2)在t=1 s末,物体距出发点多远?
解析:(1)设速度减为零时距出发点的距离为x1,
则根据运动学公式v2-v=2ax1.将v=0,v0=2 m/s,a=-5 m/s2代入,得x1=0.4 m.
(2)由公式x2=v0t+at2得1 s内物体的位移x2=-0.5 m,即在t=1 s末物体距出发点0.5 m.
答案:(1)0.4 m (2)0.5 m
12.从离地500 m的空中自由落下一个小球,取g=10 m/s2,求:
(1)经过多少时间落到地面;
(2)从开始落下的时刻起,在第1 s内的位移、最后1 s内的位移;
(3)落下一半时间的位移.
解析:(1)由h=gt2,得落地时间:
t== s=10 s.
(2)第1 s内的位移:
h1=gt=×10×12=5 m,
因为从开始运动起前9 s内的位移为:
h9=gt=×10×92 m=405 m,
所以最后1 s内的位移为:
h10=h-h9=500 m-405 m=95 m.
(3)落下一半时间即t′=5 s,其位移为:
h5=gt′2=×10×25 m=125 m.
或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位移的特点,由第1 s内的位移h1=5 m,可直接用比例关系求出最后1 s内的位移,即:h1∶h10=1∶19.
∴h10=19h1=19×5 m=95 m同理,若把下落全程的时间分成相等的两段,则每一段内通过的位移之比:h∶ht=12∶22=1∶4,
∴h=ht=×500 m=125 m.
答案:(1)10 s (2)95 m (3)125 m
第二章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第三节 从自由落体到匀变速直线运动
A级 抓基础
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v0t+at2和s= t,关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t秒内的位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速度大的物体位移大
B.初速度大的物体位移大
C.末速度大的物体位移大
D.平均速度大的物体位移大
解析:由s= t知,t一定时平均速度大的物体位移大,选项D正确.
答案:D
2.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前20 s内的位移是10 m,则该物体运动1 min时的位移为( )
A.36 m B.60 m
C.90 m D.360 m
解析:设物体的加速度为a,则x1=at,x2=at,且x1=10 m, t1=20 s,t2=60 s,故x2=·x1=×10 m=90 m,C选项正确.
答案:C
3.一辆汽车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大小为20 m/s,加速度大小为5 m/s2,则汽车在3 s内和6 s内的位移分别是( )
A.37.5 m 20 m B.37.5 m 40 m
C.30 m 37.5 m D.40 m 37.5 m
解析:汽车刹车过程的最终速度为零,所以停车时间t0== s=4 s,3 s内的位移为s=v0t-at2= m=37.5 m,6 s内的位移等于4 s内的位移s′=m=40 m.B选项正确.
答案:B
4.如图所示,某高速列车在某段距离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由5 m/s增加到10 m/s时位移为s.则当速度由10 m/s增加到15 m/s时,它的位移是( )
A.s B.s
C.2s D.3s
解析:由v-v=2as,得102-52=2as,152-102=2as′,两式联立可得s′=s,故B正确.
答案:B
5.(多选)一质点以一定的初速度向东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s=(10t-t2) m,则( )
A.质点初速度为10 m/s
B.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1 m/s2
C.2 s末的速度为6 m/s
D.在2 s末,质点在出发点西边,距出发点24 m
解析:由s=v0t+at2=10t-t2知,v0=10 m/s,a=-2 m/s2,选项A正确,B错误;将t=2 s代入v=10-2t和s=10t-t2得,2 s末速度v=6 m/s,2 s内位移s=16 m,为正值,故质点在出发点东边,C正确,D项错误.
答案:AC
[B级 提能力]
6.(多选)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火车,在第10 s末的速度为2 m/s,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前10 s内通过的位移为10 m
B.每秒速度变化0.2 m/s
C.10 s内平均速度为1 m/s
D.第10 s内的位移为2 m
解析:由vt=at,得a=0.2 m/s2,故前10 s内的位移s=at2=×0.2×102 m=10 m,选项A、B正确.10 s内平均速度v== m/s=1 m/s,选项C正确.t=10 s时,s10=at2-a(t-1)2=1.9 m,选项D错误.
答案:ABC
7.一个物体沿着斜面从静止滑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前2 s内的位移为3 m,则它在第四个2 s内的位移是( )
A.14 m B.21 m
C.24 m D.48 m
解析:前2 s内的位移s1与第四个2 s内的位移s4之比s1∶s4=1∶(2×4-1)=1∶7,因为s1=3 m,所以s4=21 m,B对.
答案:B
8.一颗子弹以大小为v的速度射进一墙壁但未穿出,射入深度为s,如果子弹在墙内穿行时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子弹在墙内运动的时间为( )
A. B. C. D.
解析:由=和s= t得t=,B选项正确.
答案:B
9.一个滑雪的人,从长48 m的山坡上匀变速滑下,初速度是1 m/s,末速度是5 m/s.求:
(1)滑雪人的加速度;
(2)滑雪人通过这段山坡需要多长时间?
解析:(1)由v-v=2as知a==
m/s2=0.25 m/s2.
(2)由vt=v0+at知t== s=16 s.
答案:(1)0.25 m/s2 (2)16 s
10.国歌从响起到结束的时间是48 s,国旗上升的高度是17.6 m.国歌响起同时国旗开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4 s,然后匀速运动,最后匀减速运动4 s到达旗杆顶端,速度恰好为零,此时国歌结束.求:
(1)国旗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2)国旗匀速运动时的速度大小.
解析:由题意知,国旗匀加速上升时间t1=4 s,匀减速上升时间t3=4 s,匀速上升时间t2=t总-t1-t3=40 s,对于国旗加速上升阶段:s1=a1t;
对于国旗匀速上升阶段:v=a1t1,s2=vt2;
对于国旗减速上升阶段:s3=vt3-a2t;
根据运动的对称性,对于全过程有a1=a2,
又s1+s2+s3=17.6 m,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a1=0.1 m/s2,v=0.4 m/s.
答案:(1)0.1 m/s2 (2)0.4 m/s
11.小汽车在嘉峪关至山丹高速公路上行驶限速为120 km/h,冬天大雾天气的时候高速公路经常封路,以免发生严重的交通事故.如果某人大雾天开车在此段高速公路上行驶时,能见度(观察者与能看见的最远目标间的距离)为50 m,该人的反应时间为0.5 s,汽车刹车时能产生的最大加速度的大小为5 m/s2,为安全行驶,汽车行驶的最大速度是多大?
解析:设汽车行驶的最大速度为v,发现危险目标时,在反应时间内s1=vt=0.5v;刹车过程中,由v-v=2as,代入数据得0-v2=2×(-5)s2,解得s2=.为安全行驶s1+s2=50 m,即0.5v+=50 m,解得v=20 m/s,v′=-25 m/s(舍去).
答案:20 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