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生物第4单元第3章人体的呼吸练习题(含解析)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下列关于呼吸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鼻腔和气管分泌的黏液可吸附细菌和脏物
B.哮喘是支气管感染或过敏引起的一种疾病
C.在存在剧毒气体的环境中,人们需要佩戴防毒面具
D.呼吸道只是气体的通道不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
2.在人体的呼吸运动中,使得胸廓运动的力量来自于( )
A.膈肌和肋间肌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
B.肋骨和胸骨的牵
C.气体的进入与排出
D.肺容积的变化
3.如图,甲乙两条曲线表示人的鹏肌收缩和舒张时的位置,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A.膈肌从甲变化到乙时,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
B.膈肌从乙变化到甲时,膈肌舒张
C.呼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乙状态
D.吸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甲状态
4.关于人体的呼吸运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呼吸运动就是呼吸作用
B.呼吸运动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过程
C.呼吸运动完成的是气体交换的过程
D.呼吸作用完成的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
5.根据研究,汽车的仪表盘、沙发、空气过滤器会释放苯,苯是一种致癌物,人体长期暴露于苯的挥发物中会导致白血病,此过程进入肺内的环节是( )
A.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B.肺通气
C.肺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D.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6.你知道你平静时胸廓和肺的变化情况( )
A.吸气时胸廓扩大,肺扩张
B.呼气时胸廓扩大,肺扩张
C.吸气时胸廓扩大,肺缩小
D.呼气时胸廓缩小,肺扩张
7.如图两幅曲线表示某同学在跳绳和平静两种状态下的呼吸情况,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曲线A呼吸深度比曲线B要深
B.曲线B表示平静状态
C.曲线B呼吸频率比曲线A慢
D.曲线A反映出此人的呼吸频率是18次/分
8.下列有关呼吸系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B.呼吸道有骨或软骨做支架,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
C.呼吸道对空气处理的能力是有限的
D.鼻腔内表面的黏膜中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能使吸入的气体变得清洁
9.下表是人体不同部位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值,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物质
①
②
③
④
氧气
30
102
40
98
二氧化碳
50
40
46
42
A.①代表肺泡处 B.②表示流经大脑的血液
C.③代表组织细胞 D.④表示肺静脉内的血液
10.下列是“人体的呼吸”的相关知识,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长跑时,体育老师建议我们用鼻吸气、用嘴呼气,必要时可以用嘴辅助吸气
B.吸气时,呼吸肌收缩,胸廓容积扩大
C.在相同时间内,散步比慢跑耗氧量大
D.胸围差是肋骨间的肌肉收缩和舒张的结果
11.如图为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血管c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B.气体①代表氧气,气体 ②代表二氧化碳
C.与血管b相比,血管a中含有更多的二氧化碳
D.血管b中的血液进入心脏时最先进入左心房
12.下列对人体呼吸的相关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气管有许多“C”形软骨支撑,可以保证呼吸通畅
B.鼻能够温暖、湿润、清洁进入肺的空气
C.鼻腔中的黏液具有温暖空气的作用
D.咽是食物和空气共同进出的通道,吃饭时不要大声说笑
13.下面是“人体的呼吸”的相关知识,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长跑时,体育老师建议我们用鼻吸气、用嘴呼气,必要时可以用嘴辅助吸气
B.吃饭时大声说笑,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口,食物就会误入气管,所以吞咽和呼吸不能同时进行
C.在相同时间内,打篮球比慢跑耗氧量大
D.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14.如图所示是人体呼吸系统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 )
A.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是2
B.1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
C.痰形成的部位是7
D.呼吸系统包括1、2、3、4、5
15.人在呼气时,肺容积及膈位置的变化是( )
A.肺容积缩小,膈上升 B.肺容积增大,膈上升
C.肺容积缩小,膈下降 D.肺容积增大,膈下降
16.下列关于人体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为保证呼吸道通畅,会厌软骨除吞咽时均盖住喉的入口
B.小肠内表面的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壁的单层上皮细胞,有助于小肠消化食物
C.胃腺、胰腺和小肠腺属于消化道内的消化腺
D.人在吸气时,膈肌收缩,胸廓上下径增大
17.下表表示人体吸入、呼出各种气体所占比例。关于人体的呼吸叙述不正确的是( )
气体成分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水蒸气
其他气体
在吸入空气中的含量(%)
78
21
0.03
0.07
0.9
在呼出气体中的含量(%)
78
16
4
1.1
0.9
A.人体吸入的气体全部是氧气
B.人体呼出气体中水含量增加
C.在肺泡处氧气进入血液,二氧化碳进入肺泡
D.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主要产生于组织细胞
18.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呼吸系统的组成及肺的结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的7表示呼吸道,6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B.乙图中的8表示肺泡,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
C.丙图中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细胞组成
D.丙图中气体交换的结果是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19.人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二氧化碳增多了,二氧化碳来源于( )
A.肺泡 B.血液 C.组织液 D.组织细胞
20.在呼吸道中,对进入的空气具有清洁作用的是( )
①鼻毛 ②鼻腔黏膜中的毛细血管 ③鼻腔内的黏液和气管内的黏液 ④气管内的纤毛 ⑤鼻腔黏膜内的嗅觉细胞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①③⑤
二.填空题(共5小题)
21.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是 。
22.提倡用鼻呼吸是因为鼻腔的入口处有鼻毛,而且鼻粘膜内分布着丰富的 ,对吸入的空气具有过滤、湿润和温暖的作用.
23.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反复吹一段时间后,可见石灰水变得 ,这证明了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
24.人的脑、肺、小肠、胎盘等部位是物质和气体交换异常活跃的部位,所以这些部位毛细血管分布密集,原因是其管壁 ,血流速度 ,便于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
25.呼吸系统由 和 组成。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气体交换的场所。它位于 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 叶,右肺有3叶,在肺泡外包裹着大量毛细血管
三.解答题(共2小题)
26.如图模拟人在吸气、呼气时胸廓、膈、肺的变化,依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气球表示 ,它是进行 的主要部位;吸气过程的是 图。
(2)吸气时,肋骨间的肌肉和隔肌 使胸廓 ,肺随着扩张,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减小,气体便被吸入。
27.人体的呼吸是一件生命攸关的事。在呼吸过程中,外界的气体被源源不断地送到我们身体各部分的细胞中。如图是人体内气体交换和运输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气体通过肺泡壁进入血液循环是通过气体的 作用实现的。
(2)分析如图,结合你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判断得出甲气体是 ,乙气体是 。
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生物第4单元第3章人体的呼吸练习题(含解析)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解答】解:AD、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鼻腔能预热吸入的冷空气,鼻腔内的黏液还能杀灭一些细菌并能湿润吸入的空气,鼻毛和鼻腔内的黏液能阻挡和粘住吸入的灰尘和细菌,对吸入的空气起到过滤作用。因此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有温暖、湿润和清洁的作用,A正确,D错误;
B、哮喘一般是由于吸入了过敏性物质引起的支气管感染,症状有咳嗽、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咳痰等。典型的表现是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严重者可被迫采取坐位或呈端坐呼吸,干咳或咯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出现紫绀等。一般用支气管扩张药来缓解。B正确。
C、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在一些存在剧毒气体的环境中,人们还要佩戴防毒面具。D正确。
故选:D。
2.【解答】解: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胸廓体积增大,肺也随之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当肋间肌和膈肌舒张时,胸廓体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所以,使得胸廓运动的力量来自于膈肌和肋间肌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
故选:A。
3.【解答】解:由分析可知:
A、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时,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外界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所以膈肌从甲到乙时,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A错误;
B、呼气时,肋间外肌舒张,肋骨因重力作用而下降,胸骨向下、向内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缩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这时,胸廓缩小,肺跟着回缩,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升高,迫使肺泡内的部分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到体外,完成呼气动作,所以膈肌从乙变化到甲时,处于呼气状态,膈肌舒张,B正确;
C、呼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甲状态,不是乙状态,C错误;
D、吸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乙状态,D错误。
故选:B。
4.【解答】解:A、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A错误;
B、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B正确;
C、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的通气。即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C正确;
D、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D正确。
故选:A。
5.【解答】解: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叫作呼吸运动。呼吸运动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过程(平静呼吸),其动力来自于呼吸肌。与呼吸有关的肌肉叫呼吸肌。呼吸肌主要指的是肋骨间肌肉(肋间肌)和膈肌,肋间肌又包括肋间外肌和肋间内肌。胸廓横向地扩张和收缩,是肋间肌和膈肌收缩和舒张的结果。
故选:B。
6.【解答】解:吸气时,肋间肌收缩,胸骨带动肋骨上提,引起胸廓前后、左右径均增大;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引起胸廓上下径增大,导致胸廓容积变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
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膈顶部上升,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体积变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因此,呼气时,胸廓体积缩小,肺回缩,容积变小。
故选:A。
7.【解答】解:A、曲线A呼吸深度比曲线B要浅,A错误;
B、曲线A是平静时的呼吸状态,B错误;
C、曲线A的呼吸频率比曲线B慢,C错误;
D、从曲线A可以看出,此人20秒内呼吸了近6次,1分钟为60秒,故此人每分钟呼吸了18次,故此人的呼吸频率是18次/分,D正确。
故选:D。
8.【解答】解:A、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A正确;
B、呼吸道有骨或软骨做支架,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B正确;
C、呼吸道能阻挡灰尘,使空气清洁,但不能清除空气中的所有的有害物质,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流感病毒仍然可以由呼吸道进入人体使人患病。C正确;
D、鼻腔内表面的黏膜中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能使吸入的气体变得温暖。D错误。
故选:D。
9.【解答】解:A、组织细胞和静脉血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都高于氧气的含量,特别是组织细胞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最高,因此,表中能代表组织细胞的序号是①,A错误;
B、流经大脑的血液是含氧量相对较高的动脉血,但是不是含氧量最高的;而肺泡内氧气含量最多,二氧化碳含量最少,因此,②代表肺泡内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值,B错误;
C、组织细胞和静脉血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都高于氧气的含量,并且组织细胞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最高,③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不符合,C错误;
D、动脉血比静脉血氧气含量高,二氧化碳含量少,因此,表中④能代表肺静脉内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值,D正确。
故选:D。
10.【解答】解:A、呼吸道能清洁、温暖和湿润气体。长跑时,体育老师总是建议我们用鼻子吸气,必要时可以用嘴辅助,但不要张大嘴巴呼吸,A正确;
B、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廓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导致胸廓体积变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B正确;
C、
活动
打篮球
慢跑
坐
睡
踢足球
游泳
散步
每小时耗氧量(升)
90
120
25
14
115
120
60
可见在相同时间内,散步比慢跑耗氧量小。C错误;
D、胸围差指的是尽力吸气结束时的胸围的长度与尽力呼气结束时的胸围长度的差。 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廊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升高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D正确。
故选:C。
11.【解答】解:A、c为毛细血管,管内径极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A正确;
B、血液流经组织内的毛细血管时,氧气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动脉血变为静脉血,B错误;
C、a为动脉,b为静脉,与血管b相比,血管a中含有更多的氧气,C错误;
D、对照血液循环图可知,b体静脉中的血液最先流入心脏的右心房。 D错误。
故选:A。
12.【解答】解:A、气管是由许多“C“形软骨支撑,这能有效保证气体畅通,A正确;
B、呼吸系统由肺和呼吸道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鼻腔能预热吸入的冷空气,鼻腔内的黏液还能杀灭一些细菌并能湿润吸入的空气,鼻毛和鼻腔内的黏液能阻挡和粘住吸入的灰尘和细菌,对吸入的空气起到过滤作用。因此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有温暖、湿润和清洁的作用,B正确;
C、鼻毛和鼻腔内的黏液能阻挡和粘住吸入的灰尘和细菌,对吸入的空气起到清洁作用,鼻腔黏膜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C错误;
D、食物由口腔经咽再进入食道,吸入鼻腔的空气经过咽再进入气管。可见,咽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边吃饭边说笑,在咽时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下,食物进入气管,就会引起剧烈的咳嗽,D正确。
故选:C。
13.【解答】解:A、呼吸道能清洁、温暖和湿润气体。长跑时,体育老师总是建议我们用鼻子吸气,必要时可以用嘴辅助,但不要张大嘴巴呼吸,A正确;
B、吃饭时大声说笑,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口,食物就会误入气管,所以吞咽和呼吸不能同时进行。B正确;
C、慢跑比打篮球耗氧量大,因为慢跑没有打篮球激烈,所消耗的氧可由呼吸过程源源不断提供。而打篮球较为激烈,供不上的氧,要靠肌肉细胞的无氧呼吸提供能量补偿,总耗氧量就较少,所以慢跑比打篮球耗氧量大。C错误;
D、肺泡是肺的功能单位,肺泡的数量很多,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都佷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这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D正确。
故选:C。
14.【解答】解:A、2咽,是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A正确;
B、6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B错误;
C、气管和支气管的表面的黏膜上有腺细胞和纤毛,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纤毛的摆动可将外来的灰尘、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可见痰的形成场所是气管和支气管,C错误;
D、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6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1鼻腔、2咽、3喉、4气管、5支气管,D错误。
故选:A。
15.【解答】解:平静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肺内气压下降小于外界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引起胸腔前后径、左右径及上下径均减小,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升高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故选:A。
16.【解答】解:A、吞咽时,喉上升,使会厌软骨覆盖气管,令食物进入食道,吸气时,会厌软骨静止不动,让空气进入气管;故会厌软骨在吞咽时,会盖住喉的入口,以防止食物入喉,A错误;
B、小肠内表面的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壁的单层上皮细胞,有助于小肠对食物的吸收,B错误;
C、胃腺和小肠腺,属于消化道内的消化腺;胰腺是消化道外的消化腺,分泌的胰液经导管流入十二指肠,C错误;
D、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D正确。
故选:D。
17.【解答】解:A、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为21%,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为16%,因此人体吸入的气体不全是氧气,错误;
B、吸入空气中的水含量为0.07%,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水为1.1%,因此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水含量明显增加,正确;
C、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肺泡中氧气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正确;
D、人体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是由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时释放出来的,即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产生的二氧化碳又通过呼吸排出,如图所示:因此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其最终来源是组织细胞。
,正确。
故选:A。
18.【解答】解:A、呼吸系统由7呼吸道和6肺两部分组成,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是气体交换的场所,A正确;
B、乙图中的8表示肺泡,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B正确;
C、丙图中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细胞组成,有利于气体交换,C正确;
D、血液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网时,由于气体的扩散作用,肺泡外毛细血管网内的血液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这样有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通过肺循环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D错误。
故选:D。
19.【解答】解:人体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是由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时释放出来的,即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产生的二氧化碳又通过呼吸排出,如图所示:
因此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其最终来源是组织细胞。
故选:D。
20.【解答】解:①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灰尘的进入,正确;
②鼻腔黏膜中的毛细血管,有温暖作用,错误;
③鼻腔内的黏液和气管内的黏液,对空气有清洁作用,正确;
④气管、支气管内表面的黏膜及其表面的纤毛,都对空气有清洁作用,正确;
⑤鼻腔上部黏膜内有接受气味刺激的嗅觉细胞,错误。
C、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和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和湿润作用
故选:B。
二.填空题(共5小题)
21.【解答】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清洁、湿润和畅通。其中咽也是消化系统的结构之一,咽是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
故答案为:咽
22.【解答】解: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内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上的腺细胞能够分泌黏液,粘住和阻挡灰尘并湿润空气,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起到温暖空气的作用.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因此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
故答案为:毛细血管
23.【解答】解:二氧化碳遇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的特性.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反复吹一段时间后,可见石灰水变得 浑浊,这证明了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浑浊 二氧化碳
24.【解答】解:毛细血管是连接最小的动脉和最小的静脉之间的血管,其特点是:数量多,分布广,管壁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管腔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进行物质交换。在人体脑部、肺部、小肠等部位,物质和气体交换异常活跃,因这些部位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故答案为:薄;缓慢。
25.【解答】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还能对进入人体的空气做一定的处理;肺由许多肺泡构成,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
故答案为:呼吸道;肺;肺;胸;两; 和弹性纤维
三.解答题(共2小题)
26.【解答】解:(1)由分析得知:气球表示肺,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吸气过程的是B图。
(2)吸气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
故答案为:(1)肺;气体交换;B;
(2)收缩;体积增大
27.【解答】解:(1)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与血液之间(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液和组织之间的气体交换(组织里的气体交换),都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因此图示甲气体通过肺泡壁进入血液循环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2)人体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是由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时释放出来的,即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产生的二氧化碳又通过呼吸排出,如图所示:
因此结合你所学的生物学知识,甲表示氧气,乙表示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1)扩散
(2)氧气;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