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3-18 20:44: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单击页面即可演示讲授新课课堂小结课堂演练导航目录学习目标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等基本史实,认识经济体制改革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的深远影响。通过阅读史料、观看视频,形成阅读观察、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
2.通过阅读材料、探究交流,能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3.通过对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认识到经济体制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必由之路。讲授新课一、历经坎坷寻明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这段花鼓词说明农村改革前夕的农村“人民公社”体制存在什么样的弊端?政社合一,
集中劳动,吃大锅饭凤阳地多不打粮,
磙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
不见新娘进凤阳。凤阳花鼓词凤阳小岗村包产到户的契约 1978年12月一天夜里,安徽凤阳县犁园公社小岗生产队的18户社员的代表聚集在村里一间屋里秘密写下了一张契约。在契约中,每户农民保证完成全年上交粮食任务,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功,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如发生意外,社员保证把干部的小孩养活到18岁。18个农民在保证书上按了指印或图章,之后他们把牲畜、土地分到每户手中。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自农业合作化以来,他们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还了贷款,生活有了改善。他们打心里乐开了花。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各农户使用,包干到户、自负盈亏,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克服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纠正了管理过分集中、经营方式单一等缺点,使农民有了生产的自主权,大大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实行包产到户的生产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极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材料说明了什么?材料: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1.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开始更加富裕。
2.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3.乡镇企业蓬勃发展。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1950—1952年
土地改革1953—1956年
农业合作化运动1958—1978年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78年至今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探究活动
认识:只有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需
要,才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材料一: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企业的经营权集中在政府手中,企业没有自主权;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各方面积极性不高,企业没有活力。 国有企业出现了什么问题?材料二:海尔集团的前身是青岛电冰箱厂。1984年春,
青岛电冰箱厂是一个欠债147万、濒临倒闭的企业产品
滞销,人心涣散。二、百舸争流成就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最早实行扩权的四川化工总厂中心环节: 增强企业活力。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单一公有制经济政企结合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生产经营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平均分配企业活力增强职工积极性提高国有企业改革主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使企业没有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吃“大锅饭”的局面,使企业失去活力增强企业活力改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为辅的管理体制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平均主义转变为按劳分配方式国有经济、集体经济、
私营经济、中外合资
经济和外商独资企业归 纳 总 结中共十四大会场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旗帜飘扬希望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的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含义《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指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 乡镇企业经济体制改革城市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四大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课堂小结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的主要形式是 A.把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B.引导分散的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C.实行对个体农业的改造,建立农村集体经济 D.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课堂演练D2.中共十四大提出的关于经济改革的重要目标是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完善有关社会经济发展的法制建设 C.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D.全面发展外向型经济A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