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国近现代史 (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检索课标基础知识
鸦片战争
1、 背景 (1)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西方处于先进的资本主义(根本原因 ) (2)鸦片的走私和禁烟运动的出现(虎门销烟)(直接原因)
2、 经过:(1)爆发:1840年6月英舰封锁珠江口
(2)两个阶段:1840、6-1841年1月、1841年-1842年8月
3、中国人民的抗争:(1)爱国官兵:关天培、陈化成等 (2)人民群众: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自发)
4、结果:(1)1842年8月英舰侵入到南京江面,清屈辱求和,中国战败
(2)签订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 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1843年签《南京条约》附件,取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并永久居住等特权;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1844年中法《黄埔条约》
5、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6、中国战败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不能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1、背景:(1)英法为获得更多的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根本原因)(2)清正全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3)清拒绝修约(直接原因)
2、借口:英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借口“马神甫事件
3、 经过:(1)英法:①1856-1858年, 签《天津条约》②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占北京,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签订,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2)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为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4、 影响: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5、 中国人民的抗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1862年在慈溪战役中击毙其首领华尔。
中法战争
1、 背景:法国以越南为跳板侵略中国
2、 爆发:1883年底,法进攻驻越清军
3、 主要战役:1884年的马尾战役、1885年的镇南关大捷(冯子材)
4、 结果:(1)中国不败而败,法军不胜而胜 (2)签订《中法新约》,中国西南门户被打开
收复新疆
1、 背景:19世纪六七年代,英俄支持阿古柏,企图将新疆从中国分裂出去,俄出兵占伊犁。
2、 经过:①左宗棠摧毁阿古柏政权,于1878年收复除伊犁外的新疆地区。②1881年,中国收复伊犁。③1884年,清在新疆设立行省,刘锦棠为第一任巡抚。
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1)日本明治维新后,制定“征韩侵华的大陆政策。(2)一定程度上列强的支持。 (3)清政府的腐朽,不认真备战。(4)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契机)。
2、爆发:1894年丰岛战役。
3、经过:四大战役: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役(旅顺大屠杀)、威海战役。
4、结果: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以中国的失败告终。
5、影响:(1)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①建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②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2)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6、抗争:(1)爱国官兵:邓世昌 (2)台湾人反对割台的斗争。
义和团运动
1、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
2、 兴起:1898年赵三多率众攻打当地教堂,揭开序幕
3、 口号“扶清灭洋”
4、 发展:1900年进入直隶和京津地区
5、抗击八国联军(与清军):①廊坊阻击战②天津保卫战③北京保卫战
6、失败: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7、性质和作用:是一场反帝斗争,它表现了中国人民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对于阻止帝国主义瓜分中国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义和团的蒙昧迷信和笼统排外倾向,也留下了深刻教训。
八国联军侵华
1、原因:为了进一步侵略中国,镇压义和团运动
2、经过:1900年6月英、俄、德、日等八国组成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相继占天津和北京
3、结果:中国失败,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
4、影响:使清政府置于列强的控制之下,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检索课标重点、难点
鸦片的输入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鸦片是罂粟果实桨汁制品,名称有“阿片”“阿芙蓉”等,中国亦称其为“烟土”。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一直处于出超的地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英国大量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主要表现在:(1)鸦片的大量输入,造成中国大量白银外流,改变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出超地位,造成了银贵钱贱的局面,进一步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中国人民与外国侵略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2)鸦片的大量输入进一步加深了清朝封建统治的危机,使政治更加腐败,财政更加困难,而兵力衰竭,军队战斗力削弱,严重危及到了清朝的统治,使清不得不改变弛禁的态度,转而严禁鸦片,派林则徐到广州开展禁烟运动。
中英《南京条约》
1842年8月,英舰驶到南京下关江面,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它的主要内容:(1)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第二年,英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的附件《虎门条约》和《五口通商章程》获取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英国人可以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并永久居住的特权。条约破坏了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封建是指政治、经济上出现资本主义,但封建势力仍占主要地位;半殖民地指政治、经济主权大部分丧失。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各种特征有机结合,构成了一种特殊的社会形态。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经济上是半封建的。
鸦片战争的影响
可从四个变化去理解。(1)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由战前完整独立的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者成为最主要的矛盾。(3)中国革命的任务发生了变化,开始了既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又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斗争,于是中国革命进入旧民主主义的革命时期。(4)出现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总之,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俄国侵占我国领土的概况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沙俄就在我国黑龙江上游、中游北岸和下游两岸进行军事占领。1858年,沙俄胁迫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了不平等的《瑷珲条约》将中国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划归俄国,将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为中俄两国“共管”;1860年通过北京条约割占我国东北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约4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1864年10月,沙俄一面事先出兵强占,一面援引和歪曲《北京条约》的有关规定,强迫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占领了中国原界湖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公里的大片领土。19世纪80年代,又通过《中俄改订条约》以及后来的五个勘界议定书,割占了我国西北7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从19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俄国通过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我国北方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是近代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香港的割让
香港、九龙地区现指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个部份。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但在近代史上,通过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香港变成了英国的殖民地,一直到1997年中国政府收回对香港的主权,涉及到这一地区的不平等条约主要有:(1)1842年8月29日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正式割让香港岛。(2)1860年10月24日清政府被迫签订中英《北京条约》,规定割九龙尖沙咀(九龙界限街以南的中国土地)(3)1898年6月9日英国又以法国租借广州湾危及香港安全为借口,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深圳河以南、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及附近岛屿“新界”。
太平军的斗争对象与以往农民起义相比的不同之处
主要是斗争对象的不同:以往农民起义军的斗争对象是封建地主阶级。太平军的斗争对象有两个:一是本国的封建主义,二是外国侵略者。而出现此不同的原因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之,中国社会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必然使中国革命的任务发生变化,由战前是反对本国的封建统治到战后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而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发生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势必担负起在反本国封建主义的同时,还要担负起反外国侵略的任务,这是时代赋予太平天国运动的特色。
帝国主义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简表
国别 租借地 势力范围
德国 胶州湾 山东
俄国 旅顺、大连 长城以北和新疆
法国 广州湾 广东、广西、云南
英国 新界、威海卫 长江流域
日本 台湾、澎湖列岛 福建
“门户开放“政策
“门户开放”政策是19世纪末美国提出的侵略中国的政策。其基本内容是美国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已经取得的特权,同时要求各国所属口岸和铁路对一切船只货物通用现行中国约定关税率,并按同一标准收取路费。同时主张中国领土和行政的完整,维护各国在中国各地平等公正贸易的原则。这一政策先后得到各国的认可。“门户开放”政策以确认对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为前提,表面上提倡“机会均等”,实际上是一项十足的帝国主义政策。所谓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的完整,实质上保持一个完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以适应美国扩张的需要,后来的日俄战争冲击了“门户开放”政策,1915年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更破坏了“门户开放”政策。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上,门户开放原则得到列强的正式承认,并被作为对华侵略的原则载入《九国公约》。门户开放政策随中国革命的胜利而结束。
“扶清灭洋”
扶清灭洋的口号最早始于1898年10月赵三多等领导的山东冠县人民举行的反教会斗争时,其所用旗帜即标“扶清灭洋”四字,后作为义和团反帝斗争的口号,这个口号鲜明地反映出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挽救民族危亡的强烈愿望和要求,对于动员和吸引更多的人参加义和团的斗争有一定的作用,体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扶清灭洋”的主要含义是扶保中国,而不单单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但这个口号模糊不清,“扶清”在一定程度上麻痹了农民群众对清朝统治者的警觉,而“灭洋”说明义和团运动存在笼统的排外思想。“扶清灭洋”的口号不是农民群众在对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作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因而给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带来一定的消极作用,造成了义和团运动的最终失败。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主要内容: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人可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影响:《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大大地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三国干涉还辽
《马关条约》的签订,损害了俄、德、法三国在华的侵略权益。沙皇尼古拉二世主张对日采取强硬政策。俄国政府向各国发出照会,要求各国劝告日本放弃长期占领包括旅顺在内的辽东半岛的打算。德国表示支持俄国的强硬态度。法国决定同俄德一起采取联合干涉的政策。俄、德、法三国向日本提出放弃占领辽东半岛的警告。同时,三国的军舰在日本附近海面游弋,对日本进行武力威胁。日本由于在战争中耗费巨大,无力对付三国的联合军事行动,只好被迫同意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但向清政府勒索白银3000万两作为交换条件。
《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于1901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其主要内容有:中国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影响:《辛丑条约》使清政府置于列强的控制之下,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了。
《马关条约》的影响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的条约,是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极严重的步骤。①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而且助长了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引发列强企图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了。②巨额的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而且迫使清政府为支付战争赔款,不得不大量举借附有苛刻条件的外债,使列强进一步从政治上和财政上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③增开四处通商口岸,使中国最富庶的长江流域从江浙到四川全部向帝国主义开放,使帝国主义势力进一步深入到中国内地。④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适应了列强资本输出的需要,便于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廉价劳动力,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探究实践案例
案例1有人认为:鸦片战争是因为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引起的,想一想,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究其根本原因是英国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使中国成为它的商品倾销和原料供应地,也就是为了获得本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市场。中国禁烟只是它发动战争的借口,就算没有禁烟运动,英国也会找其他的借口发动侵华战争的。
案例2 19世纪前期,英国为什么把中国作为它的侵略目标?
提示:本题可从英国和中国两方面分析。从英国来看:工业革命后,英国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夺取大量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主要原因);从中国看: ①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市场大。②清朝走向衰落,为英的侵华提供了条件。
案例3 想一想,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提示:①运动是正义的。②人民大力支持。③道光帝支持禁烟。④林则徐决心大,方法科学,措施有力。
案例4 为什么说林则徐是民族英雄?
提示:(1)林则徐热爱国家,关心民族命运,并富有远见卓识。(2)领导了禁烟运动,特别是虎门销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维护了民族尊严。(3)他注意了解外国情况,编译《四洲志》有利于中国人打破封闭,面向世界。他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之第一人。(4)在鸦片战争前,在广州积极筹备海防,战争中,则积极抵抗外来的侵略,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本题要注意理解“民族英雄”可与抗金英雄岳飞进行比较,思考为什么岳飞不能称“民族英雄”。)
案例5 英商在华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这一条款,损害了中国的什么主权?通过《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国还有哪些主权遭到破坏?
提示:议定关税,损害了中国的关税主权;割香港岛给英国,损害了中国的领土主权;领事裁判权,损害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允许英国人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永久居住,也严重地侵犯了中国的主权。
案例6 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原因是什么?它说明了什么道理?
提示:根本原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不能战胜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具体原因:(1)清政府腐败无能。 (2)中国封建经济落后。(3)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4)掌握战争领导权的清朝统治集团战和不定,军事指挥失当。它说明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案例7 比一比,两次鸦片战争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提示:相同点:(1)主要原因相同:其根本原因都是外国列强为获取侵略权益、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2)性质相同:英法方面是侵略的,非正义的,中国方面是反侵略的,正义的。不同点:第二次鸦片战争比第一次侵略力量扩大,侵略区域扩大,侵略权益扩大,侵略危害加深。
案例8查阅有关资料,谈谈与以往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哪些新特点?
提示:(1)颁布了具有农民战争最高水平的《天朝田亩制度》。(2)其领导人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纲领《资政新篇》 (3)肩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
案例9 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天下一家,共享太平。
――引自《原道醒世训》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引自《天朝田亩制度》
1、归纳上述引文的主要思想,说说这些思想的积极意义。
提示:一是平等思想,包括男女平等等;二是平均的思想,主要是平均分配土地。积极意义:这些思想对于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封建等级制度、封建土地制度具有进步的意义,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要求和愿望,也推动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2、这些思想在当时能实现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提示:不能实现。因为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形势下,太平天国要实行以平分土地为核心的绝对平均主义,既违背了历史潮流,也是无法实现的。作为小生产者的农民阶级,是无法实现真正的社会平均、平等的。
案例10 想一想,为什么说新疆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
提示: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份。以后历代中央政府从没有放弃对新疆的管理。
案例11 你能举出自古以来,为开发和建设今新疆做出过杰出贡献的历史人物吗?
提示: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东汉:班超经营西域;唐:唐太宗设安西都护府,武则天设北庭都护府;清:康熙平定噶尔丹叛乱,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林则徐被发配新疆,垦荒屯田,左宗棠收复、建设新疆,1884年新疆建省后,刘锦棠为新疆第一任巡抚。
案例12 台湾人民反割台的斗争给我们哪些启示?
提示:(1)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表现了中华民族抗敌御侮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在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也为二战后台湾回归祖国奠定了基础。(2)说明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台湾人民历来是爱国的。由此,经过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台湾是一定能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的。
案例13 1895年有人写这样的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想一想: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为什么“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干什么?这两件事联到一块说明什么问题?
提示:台湾是中国领土,“今已归日本”说明《马关条约》已经签定,台湾已割让给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指又继续进行慈禧太后的“万寿庆典”。两件事联到一起,说明慈禧太后和李鸿章之流的投降派苟且贪安的卖国嘴脸。
案例14 鸦片战争以来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规定清政府赔款的条约有哪些?其中赔款最多的条约是什么?
提示:规定清政府赔款的条约主要有:中英《南京条约》;中英、中法《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日《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赔款最多的是《辛丑条约》
案例15 自鸦片战争以来,美国有哪些主要侵华活动?其侵华手段有什么特点?
提示:活动:1844年,强迫清签订《望厦条约》;1858年,强迫清签订《天津条约》;1867年,美国武装侵略台湾;1899年,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特点:“门户开放”政策提出以前,美国主要是追随英法等国对华进行侵略。之后有了独立的侵华政策:以经济侵略为主,善于使用外交手段,具有较大的欺骗性和隐蔽性。
案例16 提出19世纪末列强侵略山东的史实。
提示:(1)《天津条约》规定开放烟台为通商口岸。(2)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侵略山东。(3)1897年11月,德国派兵侵占胶州湾。(4)1898年,德国强租胶州湾,划分山东为“势力范围”,德在山东修铁路、开矿山、大量占田夺地。(5)1898年,英国强租威海卫。
案例17 瓦德西在写给德皇的报告中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瓦德西说这段话的依据是什么?
提示:依据是义和团运动抗击八国联军,使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彻底破灭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