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单元复习(五、六、七单元)(岳麓版九年级上)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单元复习(五、六、七单元)(岳麓版九年级上)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5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01-05 18:5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单元复习第五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第六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七单元 科学和思想文化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间:19世纪70年代前提条件: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国家确立;
自然科学的新成果应用到生产中;
第一次工业革命建立的生产体系
已不能满足需要。主要成就:1、电力、石油等新能源的利用;
2、内燃机、汽车、飞机等新机器
和新产品的创制;
3、电报、电话等通讯手段的发明。特点:规模更加广泛,几乎在几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 行;
有坚实的科学基础,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自然科学的新成果开始同工业生产迅速紧密结合;
有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影响: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 推动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更加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性增强。实质:电力取代蒸汽动力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 瓦特蒸汽机的发明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英国 电力的广泛应用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美国、德国珍妮机(哈格里夫斯)、蒸汽机(瓦特)、火车机车(史蒂芬孙)、汽船(富尔顿)电磁感应规律(法拉第)、发电机(西门子)、电灯(爱迪生)内燃机、汽车(卡尔本茨)、飞机(莱特兄弟)回顾两次工业革命二次科技革命及其影响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争夺殖民地、世界霸权两大军事集团形成三国同盟:德、奥、意三国协约:英、法、俄第一次世界大战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性质:危害及深远影响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根源:实质:帝国主义掠夺战争(1914~1918)三国同盟英、法、俄萨拉热窝
事件 德、奥匈帝国和意大利三国协约1914.6.28奥匈帝国的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1916年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凡尔登
战役凡尔登
绞肉机是一场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达尔文(英)爱因斯坦(德)近代科学家与成就牛顿力学三定律达尔文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创建了微积分、建立了完整的力学体系。进化论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爱因斯坦相对论。理论基础原子时代伏尔泰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
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
提供了有力的支援,
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
也促进了传播这些国家
(中国、日本)的
思想解放A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由开明的君主执政
B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
C批判天主教会的黑暗和腐朽(启蒙思想家)托尔
斯泰俄国革命的镜子贝多芬《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向日葵》《英雄交响曲》但丁《蒙娜丽莎》和
《最后的晚餐》莎士比亚《神曲》《哈姆雷特》(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巩固练习1、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加剧的根本原因
A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各大国都想争夺世界霸权 C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D两大军事集团疯狂的扩军备战 2、一战是帝国主义的战争,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A、交战双方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
B、战争的深层原因是英德矛盾已成为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C、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 D、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要压倒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3、加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主要因素是:
A、美国参战 B、俄国爆发十月革命
C、 同盟国损失惨重 D、交战各国爆发革命4、推动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
产生的重要因素是:
A、远洋轮船的出现 B、飞机制造业的发展 C、汽车的发明发展 D、内燃机的发明和推广 5、第二次工业革命能够取得重大成果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新机器新产品的创制
B、自然科学与技术的结合
C、电力的广泛应用
D、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6、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所产生的最严重的后果是:
A、帝国主义展开了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
B、美德经济超过英法
C、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D、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间的主要矛盾 7、贝多芬第一部明确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交响乐作品是
A、第三《英雄交响曲》 B、第五《命运交响曲》
C 第六《田园交响曲》 D、第九交响曲《合唱》 A 8、下列对达尔文的介绍不正确的是
A 、他是德国科学家
B 、他出版了《物种起源》,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
C 、他提出了“进化论”思想,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D 、他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了完全科学的基础上 A 9、20世纪初,人们制造出的飞行器有
①飞机②飞艇③火箭④导弹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A 10、下列启蒙思想观点中,不属于伏尔泰的是
A 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
B 批判封建专制制度
C 反对有开明的君主执政
D 批判天主教会的黑暗和腐朽C 11、19世纪下半期,在电力技术发展方面
领先一步的国家
A 、德国和日本 B 、美国和德国
C 、美国和日本 D 、英国和法国B 12、创造性地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的科学家是
A、 爱因斯坦 B 、牛顿
C 、门捷列夫 D 、居里夫人B14、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
“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点燃这个“火药桶”的“火星”是
A、帝国主义列强争夺巴尔干半岛 B、萨拉热窝事件
C、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D、三国同盟的形成 B13、世界上最早的汽车诞生于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D 15、伏尔泰是近代的
A、科学家 B、文学家 C、音乐家 D、启蒙思想家 16、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是
A、爱因斯坦 B、牛顿 C、瓦特 D、爱迪生 17、被列宁称为“俄罗斯革命的镜子”的著名人物是
A、托尔斯泰B、高尔基 C、普希金 D、莎士比亚DBA18、18世纪,法国出现的启蒙思想家有
①伏尔泰 ②孟德斯鸠 ③卢梭 ④罗伯斯庇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A 19、阅读下列材料: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提供了制造发电机的基本原理。1866年,德意志人西门子研制出发电机,但这种发电机存在许多缺点。经过许多人的不懈努力,到19世纪70年代,发电机才进入实际生产领域。电力开始用来带动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机动力的新能源。随后,电车、电话、电灯、电报等新发明大量涌现出来。各种电动生产工具和家用电器产品的出现,引起对电力的大量需求。19世纪80年代,随着纵横交错的电网,源源不断的电力被送到各个工厂和千家万户。充足而廉价的电力,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请回答:(1)根据材料列举在电力的开发和利用上,作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和发明家。
(2)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开始于何时?法拉第、西门子19世纪70年代(3)电力开始用来带动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机动力的新能源,这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一个什么动力的新时代?
(4)在材料所列的电器中,属于远距离迅速传递信息的工具的是:电力时代 电话、电报 (5)在电力技术的发展方面,哪两个国家走在其他国家的前面?
(6)材料所述情况是出现在第几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德国 第二次工业革命 20、材料题:
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请结合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有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1、两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哪些新兴工业部门?第一次:棉纺织业、钢铁工业、交通运输业
第二次:电力工业、化学工业、汽车、飞机制造业
2、两次工业革命产生了哪些不同的后果?(生产力、生产关系、国际格局等方面回答) 第一次: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
2、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无产阶级、资产阶级;
3、改变了世界面貌,东方从属于西方;
4、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殖民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 第二次:1、大大促进生产力迅猛发 展;密切世界各地的联系;
2、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 家进帝国主义阶段;
3、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世界,殖民 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4、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比发生改变3、两次工业革命分别对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欧美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工业产生,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