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向往
1-1小蓝裙的故事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懂得面对社会现象,我们应该以力所能及之心去改变大环境,从一点一滴做起。
2、学习本课9个一类生字,6个二类生字。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会复述课文。
4、续编故事。
教学重、难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词典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认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师板书课题)
2、看了这个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扫清文字的障碍。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
2、指生读课文。
三、学认本课生字和生词。
镇:(钅部)小镇 镇定:遇到紧急情况不慌不乱。镇静:情绪稳定或平静。
贡:(工部)贡献:拿出物资、力量、经验等献给国家或公众。
脏:(月部)多音字 心脏、脏字
协:(十部) 意思:1调和;和谐 2、共同:协同,协力 3、协助:协理、协办。协调:配合得适当。
调:(讠部)多音字 调整、音调
梳:(木部)梳头、木梳
栋:(木部)意思:1、脊梁2、量词。栋梁:房屋的大梁,比喻担负国家重任的人。
禁:(示部)多音字 情不自禁、禁止
洁:(氵部) 洁白、清洁、洁净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进一步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教学新课
1.指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2.依据问题深入理解课文。
小蓝裙怎么来的?
(2)小蓝裙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
(3)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出现的三个“不协调”的句子。围绕这三句话你能不能提出一些问题?
(为什么不协调?之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妈妈替小女孩梳洗,换上干净的衣服,母女联手收拾家里,一个下午的工夫家里焕然一新。整幢房屋变得整洁亮丽,整个街道变得整洁干净。)
4.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生活中有哪些不协调的地方。你有没有过自己随着周围的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经历?
5.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6.复述课文。
提示:
(1)课文讲了几次“不协调”,围绕这个话题复述课文。
(2)弄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复述课文。
(3)先把课文读熟,再用自己的话复述。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生复述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处理书后练习题。
1.借助词典理解词语。
贡献:拿出物资、力量、经验等献给国家或公众。
协调:配合得适当。
焕然一新:光彩艳丽,出现崭新的面貌、全新的气象。
鼓励: 激发、勉励。
不禁:抑制不住,禁不住。
2.小蓝裙带来了小镇的变化,后来,还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说一说。
三、布置作业:预习下一课。
四、板书设计:
小蓝裙的故事
小蓝裙——小女孩——家里——庭院与房屋——街道
1-2 渡河少年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懂得挫折也是一种教育的道理。明白做事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2.学认本课11个一类生字,10个二类生字。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倔强”、“哀求”、“奇葩”、“黝黑”等词语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会复述课文。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词典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认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学生自由地练习读课文。
2、指生分段读课文,订正生字的读音。
二、学认本课生字和生词。
1、默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及生词。
2、看拼音到黑板上填生字,强调字形。
3、指生讲解生字及所有词语在课文中的含义。
4、识记生字:
渡:(氵) 渡河、渡过、渡口
棒:(木) 棒子、挨了一棒、木棒
零:(雨) 零碎、零点、零件、零售、孤零零 孤零零,形容十分孤独。
眉:(半包围,目)眉目、眉开眼笑
裳:轻声(上中下,小)衣裳
摇:(扌)摇头、摇晃、摇动
滑:(氵)滑冰、滑轮、滑雪、滑动
锦:(钅)锦绣、壮锦、锦鸡、锦旗
倔:(亻)倔强
限:(双耳旁)无限、限制、限定
启:(半包围,口)启示、启蒙、启发、启动
三、巩固练习:
1、读字、认词。 2、听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进一步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教学新课。
1、指生读课文。用笔画一画共有几个自然段。
2、根据教师提示,给文章划分三个逻辑段。
3、默读课文,思考:你认为渡河少年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倔强的孩子)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结合课文内容讲一讲,进行朗读指导。
4、你想对这位少年说些什么?
5、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你是怎样体会的?省略号后面省略了哪些内容,你能填上吗?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朗读对话部分。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处理书后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处理书后练习题。
1、按原文填空,想一想,你填上的词语有什么共同点。
所填的词语都是动词。
2、自由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1)可以撑船老人的语气来讲
(2)可以渡河少年的语气来讲
(3)复述时要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与主人公对话:你有哪些与主人公对话的话题,在小组内先说一说,然后再写下来。
三、布置作业:预习下一课。
四、板书设计:
无钱乘船
渡河少年 踩水过河 倔强的少年
游泳健将
1-3一千根弦
教学目标:
1、学习,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个一类生字,3个二类生字。联系课文理解“急不可待”、“有生之年”、“潸然泪下”三个成语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会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词典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认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都知道琴弦是很结实的,让会拉小提琴的同学来说说,什么样的情况可以拉断一根琴弦?今天我们学习新课《一千根弦》让我们一同看看这一千根弦究竟意味着什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文字的障碍。
1、请生自由地练习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及词语。
2、分段读课文,订正生字的读音。
3、拼音到黑板上填生字。强调字形。
4、识记生字:
证:(讠)证明、证实、证据
效:(攵)效果、效力 效劳 效率 效应 效忠
徒:(双人旁)徒弟、师徒、徒劳
藏:(艹)多音字(cáng)意思:躲藏、收藏 (zàng)宝藏
纸:(纟)白纸、纸张、稿纸
二类字:
潸:形容流泪。潸然:流泪的样子。潸潸:形容流泪不止。
五、巩固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感悟课文内容:
1、指生读课文,画出自然段。
2、自由读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
(1)、道士为什么说这张药方能“保证治好眼睛”?
(2)、他要求盲人琴师只有弹断一千根弦后,药方才能生效的用意又是什么?(他要帮助盲人琴师树立活下去的信念。)
小组讨论:
(1)、盲人琴师明明知道这张药方是假的,为什么还照样去“欺骗”自己的徒弟?
(2)、这“一千根弦”“背后的意义”是什么?
(就为着这一个“希望”,支持他尽情地弹下去,而五十三年就如此活了下来。)
5、“就为着这一个‘希望’,支持他尽情弹下去,而匆匆五十三年就如此活了下来。”读了这句话,你悟出了什么?
(人活着需要信念和理想的支撑,否则你就无法明白活着的意义。)
6、生活中有许多“善意的谎言”。我们只有在什么情况下,才可以无愧地说一些善意的谎言呢?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书后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处理书后练习题。
1、解词:
急不可待:形容非常紧急,不能等待。
有生之年:指人还活在世上的岁月。
潸然泪下:形容眼泪流了下来。
2、想象一下,徒弟听到盲人琴师的话心情会怎么样?
徒弟的心情会非常高兴、兴奋、激动。
可能弹奏一首节奏明快、旋律欢快的曲子。
“一千根弦”就是一种热切的希望,一种美好的向往,它曾经带给一位盲人琴师尽情弹奏的满腔热忱、不竭动力,使他在弹断一千根弦的期待中积极地面对人生,它也必将带给双目失明的徒弟同样的希望,使他同他师傅一样,努力实现一个琴师应有的人生价值。
三、布置作业:
1、把你与文中主人公的对话写下来。 2、预习下一课。
四、板书设计:
一千根弦
尽心尽意 急不可待 潸然泪下 郑重
读读写写
小镇 贡献 协调 梳洗 焕然一新 一栋房屋 不禁 清洁 鼓励 渡河 孤零零 木棒 衣裳 眉毛 滑冰 摇动 倔强 无限 启蒙 有生之年 遍访名医 保证 生效 双目失明 徒弟 游走四方 尽心尽意 急不可待 收藏 纸单 潸然泪下 琴师
习作
见闻
教学目标:
能够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叙述清楚,内容丰富。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乐于积累的态度。
通过同学间的交流,使大家发现生活的多姿多彩。
教学重、难点:选择富有生活气息的写作材料。
教学准备:在习作前夕,布置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关注媒体,为习作做准备。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指导学生明确写作要求,知道什么是“见闻”。
指导学生选材,通过同学间的相互启发使选材丰富。
能够条理清晰地叙述习作。
教学过程:
导入:
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你在生活中一定做过、见过、听过许多事吧,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件写下来。(板书:我的见闻)
二、明确什么是“见闻”。
1、什么是“见闻”?(见闻指见到和听到的事。)
2、本次习作要求写一件事。
三、指导选材。
1、观察书中图画,看一看这些同学都做了什么事?
2、你最想告诉大家的一件事是什么?
四、确定写作思路。
想一想,你打算怎样写这件事?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五、口述习作,教师指导,同学间互相补充。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将习作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想一想,你要写什么,要怎样写。
二、认真书写习作,要写得通顺,尽力写具体生动。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修改习作,抄写习作。
教学过程:
一、评改习作。教师指出习作草稿中出现的优缺点,对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
二、读优秀习作,师生评定其优点。
三、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将习作抄写到作文本上,书写要认真,格式要正确。
2—1 汉字家园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10个生字。
2.在看图、识字的过程中学习新知。
3.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动物可以表示不同含义,中华词语更是博大精深的,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掌握与动物相关的成语,体会表述的含义。
教学准备:动物图片。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了解课文,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一直以来,在人们心目中,喜鹊代表着好兆头,雄鹰被人们称为战斗机。看来,许多动物也可以表示特定的含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看看这些看似平常的动物,到底暗藏着什么玄机呢?
二、学习生字。
1、出示“鸟”字的甲骨文。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几种鸟。
2、出示图片及词语:鸽子、喜鹊、鹦鹉、孔雀、雄鹰
3、学习生字。
婴:(女)刚生下的小孩子 男婴、女婴、婴儿
鹦:(鸟)鹉(鸟) 嘴角弯钩,羽毛美丽,
能学说人的声音。也叫鹦哥。
鹦鹉学舌:像鹦鹉学人说话。比喻没有主见,人家怎么说,他也跟着怎么说。
亦:(点横)也,同样 人云亦云、不亦乐乎
人云亦云:别人怎么说,自己也跟着怎么说。形容没有主见。云,说。
鹊:(鸟)鸟名,通称喜鹊,民间认为它的叫声是个好兆头 鹊桥、喜鹊、鹊巢鸠占
鹰:(广)一种鸟,嘴呈钩形 鹰犬、老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1.理解动物表示的含义;
2.处理课后练习题。
教学过程:
1.自读课文,说一说你的发现?
课文中出现了五种动物,每种动物下面还有一个四字词
语,这些词语恰好能够表现这些动物在人们心中的含义。
2、学习生字。
酷:(酉)酷刑、冷酷、残酷、酷热酷暑
雅:(牙)雅兴、高雅、文雅、雅致、雅俗共赏
傲:(亻)高傲、傲气、傲慢无礼、傲然挺立
畏:(田)望而生畏、畏缩、畏惧、后生可畏
2、再读课文。
3、说说你搜集到的资料:小组内汇报交流、全班交流、展
示。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1、以课后练习题为延伸扩展,练习巩固。
2、进行鸟的研究。
教学过程:
1、读一读,写一写:展示同学们搜集到的形近字、同音字。
2、想一想,说一说: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补充。
3、讨论交流:学生可根据自己平时所了解的内容,进行合作交流。
4、板书设计:
汉字家园
鸽子——酷爱和平 喜鹊——传递佳音
鹦鹉——人云亦云 孔雀——举止高雅
雄鹰——英勇无畏
2-2 汉字家园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10个一类生字,读准二类生字。
2、了解文中出现的与"言"有关词语表示的意义。
3、掌握几条自己喜欢的格言,指导自己言行。
教学重、难点:识记生字,理解词语意思。
教学准备:幻灯片。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一类生字,了解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言”字。同学们,你们可以给“言”字组
成哪些常用的词语呢?
二、学习生字。
予:(乙部)给予、予以帮助、予夺、授予、赠予
预:(页部)预选、预告、预防、预计、预想、参预
勉:(力部)勤勉、勉励、勉强、勉为其难
赠:(贝部)赠送、赠言、赠礼、赠品
恳:(心部)诚恳、恳切、恳求、勤恳
倾:(亻部)倾斜、倾向、倾覆、倾盆大雨、倾听、倾诉
允:(厶部)允许、应允、允当、公允、平允
诺:(讠部)诺言、许诺、唯唯诺诺、诺诺连声
戒:(戈部)戒心、戒备、戒除、戒烟
三、复习巩固。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深入了解课文,了解词语意思,区分词语。
2、扩展延伸。
教学过程:
1.出示幻灯片:带“言”字的词语。
2、教师出示词语含义,学生指出是哪一个词语。知道什么
是预言、忠言、直言、真言、诤言、诺言、赠言、格言。
3、小组讨论汇报:这些“言”在生活起到的作用。
4、除此之外,你还了解到其它和“言”有关的事物了吗?
5、完成课后练习题。
6、选择一句自己最喜欢的格言,背下来。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生字、词语。扩展交流,巩固知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听写、扩词等。
二、扩展交流:
1、照样子组词:“续”――持续、继续、陆续、连续等。
2、自己制作格言书签,制作赠言信笺。
3、猜词游戏等。
三、板书设计:
汉字家园(2)
预言 忠言 直言 真言 诤言 诺言 赠言 格言
2-3 三字经(节选)
教学目标:
1、掌握10个一类生字,认识9个二类生字,熟记课文。
2、通过复习背诵,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探索祖国优秀的民族文
化的热情,丰富积累。
教学重、难点:熟记生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三字经》这本书。你读过它吗?知道其中的句子吗?
2、介绍三字经。
3、我们这节课来学习《三字经》中的一部分。
二、朗读课文。
通过范读、自由读、指读、齐读等方式将课文读熟练。
三、学习生字。
粱:(米部)粱肉、高粱
豕:(独体字,豕部)封豕、豕突
饲:(饣部)饲养、饲料
曰:(独体字,曰部)说的意思。
哀:(上下结构,点横)悲哀、哀思、哀号、哀怨、哀歌
惧:(忄)恐惧、惧怕、无所畏惧
恶:(心)凶恶、恶毒、恶劣、丑恶、恶化
赤:(上下结构,赤部)赤诚、赤红、赤脚、赤手空拳
酸:(酉)酸菜、酸梅、酸奶、酸涩、酸雨、酸枣
咸:(半包围,戈部)咸菜、咸水
四、再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2.学生讲解,老师补充。
教学过程:
一、课文中节选的《三字经》可以分为几句话?每句是什么?
二、师生共同学习第一句,理解句义。
三、学生自学后四句,讲解句义,教师补充。
四、再读课文,理解意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1.多种形式复习课文。
(1)自由读、指名读。
(2)指名背诵,齐背诵。
2.完成课后练习,延伸拓展。
(1)六畜、五色、六谷、五味分别指什么?
(2)读一读三字经的其它部分,尝试背诵。
3、布置作业:
(1)背诵三字经的其它部分。 (2)创编生活“三字经”。
4、板书设计:
三字经(节选)
六谷:稻、粱、菽、麦、黍、稷
六畜:马、牛、羊、鸡、犬、豕
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
五色:青、赤、黄、黑、白
五味:酸、苦、甘、辛、咸
2-4四字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背诵,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了解祖国的悠
久历史和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通过复习,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祖国优秀的民族文化的
热情,丰富学生的积累。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字, 理解四字歌大意。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一、初读四字歌,画出一类生字。
二、学习生字:
绣:(纟)锦绣中华、刺绣、绣花
壶:(上下,士)壶口、水壶、暖壶
壁:(土)千仞壁立、墙壁、峭壁
昆:(日)昆仑、昆虫、昆明
腾:(月)奔腾、腾飞、腾让
仞:(亻)千仞壁立、万仞深渊
洲:(氵)绿洲、亚洲、欧洲
州:(独体字,丶)九州、广州、兰州
篮:(竹)摇篮、花篮、篮球
禹:(独体,丿)九州禹迹、大禹、姓禹
三、复习巩固。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朗读四字歌,理解四字歌
教学过程:
一、自由初读四字歌,将四字歌读熟、读顺。
二、理解四字歌(通过图片、资料以及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体会祖国大好河山的魅力)
三、布置作业:创编校园四字歌。
四、板书设计:
四字歌
锦绣中华 江山万里 炎黄子孙 繁衍生息
练习硬笔行楷字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什么是行楷字,怎样才能写好行
楷字,培养学生练字的兴趣。
2、通过练习,使学生了解行楷字的基本写法。
教学准备:字帖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行楷字帖,讲一讲什么是行楷字,这种字体有什么优点。
二、出示行楷与楷书部首写法对照,练习写部首。
三、推荐几本好的行楷字帖,建议学生课后练习。
读读写写
酷爱 喜鹊 人云亦云 举止高雅 英勇无畏 雄鹰
鹦鹉 婴儿 老鹰 大雁 燕子 预先 预言 勉励
赠言 诚恳 倾吐 应允 诺言 劝诫 戒除 给予 高粱 狼奔豕突 饲养 悲哀 恐惧 厌恶 赤色 酸味 咸盐 锦绣 江山万里 名山大川 洞天福地 名胜古迹 昆仑 绿洲 壶口 奔腾 一泻千里 千仞壁立 百川归海
摇篮 九州 禹迹 炎黄子孙
绿的世界
3—1西湖的绿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2、引导学生读文章,想画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3、领略西湖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作者是抓住特点来描写景物的方法。
2、读文章,想画面,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西湖的资料,如风光图片,文字说明。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一、师范读课文,注意字音。
二、学习生字
隐:字义:藏起来,不显露。隐居、隐士、隐姓埋名
参:上中下 部首:撇折点 字义:进入。
多音字:shēn 人参 cān 参加 cēn 参差
径:字义:小路。石经、曲径、门径、途径、口径、半径
缝:字义:间隙,窄长的口子。门缝、夹缝、见缝插针
旷:字义:心境开阔畅快。旷野、空旷、旷课、心旷神怡、
幽:半包围 部首:山 字义:安静、闲雅的。幽谷、幽静
苏:字义:指江苏苏州苏醒、苏州、苏南、苏剧、复苏
宛:字义:仿佛,好像。宛如、宛然、宛转、宛曲
职:字义:工作岗位,执行事务所处的一定的位置。
港:字义:江海口岸。港口、港湾、军港、港币、港客
释词:
心旷神怡:心情开朗,精神愉快。袂:衣袖。
蜿蜒:蛇类爬行的样子。幽静:幽雅清静。
蓬勃:繁荣旺盛的样子。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亭亭玉立:形容花木等挺拔美观或女子身材修长秀美。
三、指名分段读,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情,导入新课(出示资料图片)
俗语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确杭州的湖光山色之美堪称国内之最。这(指图),就是美丽的杭州西湖。有谁到过那个地方?能谈谈感受吗?
二、范读课文
三、自学课文(出示阅读提示)
1.认真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画面。
2.想一想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的特点,写出了自己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四、小组交流,汇报:
1、作者抓住了西湖“绿”的特点,作了具体的描绘:
一是雨中去访灵隐,看到的西湖的“绿”;
给作者的感受:作者抓住了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此外还有溪水:“在这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
二是漫步苏堤,看到的西湖的“绿”;漫步苏堤,作者抓住了树木身上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阴阴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这种苔绿,给“我”的印象是坚忍不拔。
三是在花港观鱼,看到的西湖的“绿”。在花港现鱼,作者抓住了满池的新荷。与初春的杨柳嫩枝的新绿相比,“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
2、相机指导朗读: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目想象课文所描绘的画面,感受西湖“绿”的美。
3、画出自己喜欢的词、句。指名读自己喜欢的词句。
五、课后查找其他文人描写西湖的文章或诗词读一读。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文。
二、欣赏老舍的《草原》和刘国林的《可爱的草塘》
1、自由读。
2、讨论交流他们是怎样描写草原的绿色的。
3、把这些句子画下来,有感情地朗读。
4、交流其他文人赞美西湖的文章,诗词,体会不同作者眼里的西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5、给画涂色,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想说些什么?
三、作业布置 :
1、书写本课一类生字。 2、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摘抄下来。
四、板书设计:
西湖的绿 漫步苏堤 美 花港观鱼
3—2 梅雨潭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0个一类字,9个二类字。
2、体会作者抓事物特点和用比喻词句具体描绘的方法。
3、学习作者对梅雨亭、瀑、潭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教学重、难点:梅雨亭、瀑、潭的特点
教学准备:相关图片,作者简介资料
教学时数: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认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今天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梅雨潭》
二、学习一类生字。
潭:字义:深的水池。潭水、龙潭虎穴、古潭
低:字义:在一般水平或平均程度之下。低头、低沉、低挡
呈:字义:显出,露出。呈现、呈送、呈报
踞:字义:盘踞。龙盘虎踞、盘踞
翼:字义:翅膀。翼侧、翼翼、翼翅
薄:字义:轻微,少。薄酒、薄利、薄面
幅:字义:量词条幅、幅员、幅度、一幅画
棱:字义:棱和角。棱角、棱柱、棱台
三、认读二类生字:潭、镶、呈、踞、薄、绺、棱、撞、倏
四、指名分段读,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熟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
1、指名朗读课文,思考:每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请学生读第一段、看图、思考:
(1)梅雨潭是一个什么潭?
(2)作者走到什么地方,就听到了瀑布声,看见了瀑布形?
(3)从远处看,梅雨瀑什么样?为什么“水”会“白而发亮”?观察图:两边颜色深,所以中间更显白而且发亮。在
3、请学生读第二段,看图,思考:
(1)作者在哪里观察的梅雨瀑呢?(梅雨亭)
(2)梅雨潭在什么位置?(亭下)
(3)梅雨亭是什么样子,用笔画下来。它是作者在亭内观察到的吗?想想、说说观察点和观察对象的关系。
(4)“人如在井底了”是作者在什么地方的感受,为什么?
(5)说说梅雨亭、梅雨瀑、梅雨潭的位置,可以动手画一画。
4、请学生读第三段,看图、质疑
(1)作者走进梅雨瀑,瀑布什么形态?—“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儿,不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
(2)瀑布为什么“也似乎分外的响了”?它从哪里冲下,为什么会“飞花碎玉般乱溅开了”?梅雨潭是怎样得名的?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观察梅雨瀑的?(从上至下)
(3)作者为什么说“象杨花格外确切些”,这指的是什么时候?用“杨花”作比,把风吹水花如烟、如雾、如尘,在空中飞舞飘游的情景描绘得十分逼真。正是水珠像杨花飘散,才有倏地钻入作者怀抱的感受。写出水花的轻盈可爱,是说明梅雨瀑的美已装入作者心中,传神地表现出作者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5、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语句。指名读,集体读。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巩固所学的课文内容。
2、处理书后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熟读课文,指生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巩固文中生字、词语以及易混字的读音。
二、处理书后练习题。
1、品味加点词的用法。“踞”和“扯”拟人手法的运用会使描写的景物更形象:“流”对云的描写充满了动感,使读者感受起来如同身临其境一般,云的样子被活化了。
2、比一比,说一说
仿佛:像,类似。 像:好像。
般:种,样。似的:表示跟某种事物或情况相似。
三、作业布置:1、书写本课一类生字。 2、积累优美语句。
梅雨潭 第一段:梅雨瀑—白而发亮 第二段:梅雨亭—仿佛苍鹰展翼 第三段:作者想象:白梅、 杨花
四、板书设计:
第四课时
讨论交流:“绿色记事本”
1、课前要组织学生围绕“环保”这一主题,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有关资料。
2、课上先让学生汇报,通过什么途径搜集到了哪些资料。
3、组织学生认真阅读书上的材料,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和大家进行交流。
4、想一想自己身边是否发生过类似事件。
5、把自己身边的与本单元要求相符的事和同学进行交流,互相启发,有利于更全面地、更生动把事叙述清楚。
6、形成一段或一篇文字也加入到“绿色日记本”里面。
读读写写
古怪 漫步 职务 宛然 苏醒 布局 幽静 潭水 呈现 盘踞 羽翼 微薄 棱角 撞击 粉碎 小心翼翼 古林参天隐隐约约 坚忍不拔 苍翠欲滴
综合学习活动
感受家乡
教学目标:
学会通过合作的方式了解家乡
通过了解家乡的学习活动,培养同学的观察能力和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确定研究的主题
1、家乡的故事和传说
2、家乡的风景与名胜
3、家乡的特产
4、家乡的变化……
二、按照研究的主题分组
三、小组内制定研究计划
四、小组内分工
五、小组开展调查研究
六、小组汇报调查结果
乡情、友情
4—1回乡偶书
教学目标:
了解诗的意境,感悟诗人流露出的浓浓乡情。
2、认识并学会本课的2个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古诗,体会诗的韵律美,感受中国古代诗词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读懂古诗含义,体会古诗意境。
教学准备:查找作者资料。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贺知章写的诗《回乡偶书》。
2、板书课题、解题。
二、学习《回乡偶书》。
1、简介作者及背景。
贺知章,659年生,744年逝世,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少以文词知名,因张说的推荐,为正殿书院修书,同撰《六典》、《文纂》。他性情旷达与李白诸人友善,被称为“饮中八仙”之一。
2、齐读、指名读。
思考:这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
3、借助课文注释及自学诗句,记下不懂的问题,然后小组讨论。{学生自学讨论}
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理顺诗意:这首诗抒写了久别回乡的感怀。诗人从小离开家乡,五十年后才回来,虽然家乡口音没有改变,但须发却已稀疏变白。晚辈们见了都不认识,笑着问:“这位客人是从哪里来的?”
5、小结:诗人少小时离开家乡,年纪老了才得以重返家乡,离开家乡久了,一切都可以改变,惟有“乡音无改”,这无改的乡音里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同时又有淡淡的忧伤,那么我们能不能带着对家乡的思念,怀着淡淡的忧伤读一读这首诗。
6、指导朗读。(试读、指名读、齐读、试背。)
三、学习生字:
鬓:字义:耳朵旁边两颊的头发。双鬓 鬓角 两鬓苍苍
衰:cuī 事物由小到大,按照一定的等级递减。
shuaī 兴衰 早衰 衰老 衰亡 衰落
四、完成课后习题。
《回乡偶书》(二)离开家乡已经好长时间了,家乡最近发生的事情多半不清楚,只有家门前的镜湖水,在春风的吹拂下不改变原来的波浪。
五、作业布置:
1、为《回乡偶书》完成一幅诗配画。 2、背诵古诗。
4—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讨论学习,自读自悟读懂诗歌含义,体会诗歌意境。
2、了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生平,积累李白的古诗一到二首。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欲望和诵读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境,训练语言。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1、揭题,2、读题,3、解题。注意黄鹤楼与广陵的位置,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之:往。 广陵:即扬州。
二、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
1、简介李白和孟浩然?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
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三、理解诗意
1、学生自学古诗(5分钟)
自学要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和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
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教师点拨: “西辞”“尽”。
四、体会诗境
1、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2、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春吗?为什么?
3、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
4、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
五、学习生字:
鹤:黄鹤 仙鹤 丹顶鹤
陵:广陵 陵墓 陵替 丘陵 陵谷 陵园
辞:字义:告别。 辞别 拜辞 告辞 说辞 文辞
唯:字义:同惟,单单,只。唯物论 唯心论 唯唯诺诺
六、课后题
1、根据画面写诗:这两幅图画各描写的内容恰好是“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和“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芙蓉楼送辛渐》一夜寒雨过后,诗人在芙蓉楼与友人话别,这时只有晨光映照着远处的山峦。 他嘱咐朋友,如果远方的亲友问起我,请把我清廉下直的心意传达给他们。
七、布置作业:书写生字;背诵这首诗。
4—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3个二类生字,学会本课4个一类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并默写后两句。
3、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收集王维的生平事迹和这首诗的背景材料
教学时数:1课时
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洁,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通音乐,工书画。唐代著名诗人。
【今译】独自一人在外地生活,每地重阳节在时候更加思念故乡的亲人。想想家乡的兄弟们正在登高远望,都插上茱萸发现就少(我)一个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学法,导入新课。
1、大屏幕出示:了解诗人,解诗题,明白诗意,体悟诗情,吟诵诗文。
2、用自己话说说每一步具体做法及要求。
3、今天,我们就按同样的方法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板书: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二、了解诗人,解诗题目。
1、这首诗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写的?你了解他吗?
(这是诗人十七岁时在长安所作,当时正直重阳节,他的家人在家乡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而诗人独自过节,显得十分孤独。)
2、题目中的"忆"是什么意思?"山东"指山东省吗?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在重阳节这天,王维思念家乡的兄弟。)
三、理解字词,明白诗意。
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直到正确流利。
("为"这里应读"wéi")
2、再读,你有哪些地方读不懂?并在书上作记号。
3、你如何理解这些字词? “独 异 逢 遥知”
“独”的意思是“独自”,“异”的意思是“别的、另外的”,“逢”的意思是“遇到”,“遥知”的意思是“在遥远的地方猜想”。
4、学生展开想象,用自己语言说说诗意。
四、背诵诗歌。
五、学习生字:
异:字义:另外的;别的。异乡 怪异 奇异 惊异
倍:字义:加倍更加。倍加 成倍 加倍 事半功倍
茱萸:一种香草。古时重阳节人们插戴茱萸,据说可以避邪。
六、课后题:《送元二使安西》注释: 朋友,请再干了这杯酒,待你将来凯旋而归,,西出阳关的时候,恐怕已不能再看到我了啊。惟有这渭城的细雨,青青的客舍?以及随风而舞的扬柳,还会像今天一样在此恭侯?。
七、布置作业:背诵古诗,书写生字。
读读写写
两鬓 衰老 仙鹤 陵园 告辞 加倍 茱萸 异常
唯唯诺诺 异口同声
习作
古诗里的故事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学过的古诗,并选择有故事情节的改编成故事。
2、从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1、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喜欢的叙事古诗,把它背诵下来,
2、把喜欢的诗歌进行改编,以故事的形式讲出来,从中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3、每组选派代表到前面汇报,要求所讲的故事情节完整,声情并茂,教师要注意指导和点评。
4、学生讲完故事,把其中最喜欢的一个写下来。要求语句通顺、流畅,符合古诗的原意,并适当加入自己的想象。
名园.水乡
5—1颐和园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按照课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分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自然段。
3、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了解一种描写顺序—按游览顺序描写。
教学准备:颐和园景观图片或录像。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7个二类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板书课题)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2、出示幻灯片,认识颐和园的几个著名景观。
二、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轻声读课文,用笔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划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学习一类生字。
皇:君主;帝王:皇位|皇宫|皇后|皇亲国戚。
煌:明亮 煌煌 辉煌 金煌煌
杆:器物上像棍子的细长部分:笔杆|秤杆|枪杆。
殿:宫殿|佛殿|太和殿。
郁:草木茂盛:葱郁|苍郁|浓郁。郁闷 抑郁 阴郁 忧郁
辉:闪耀的光:光辉|辉煌|晚霞的余辉。
慢:速度低;行动迟缓,跟“ 快 ” 相反:缓慢|慢腾腾。
痕:物体留下的印迹:痕迹|裂痕|泪痕。
狮:哺乳动物,雄的颈部有长毛,产在非洲和亚洲西部,主要捕食羚羊、斑马等动物。性情凶猛,吼声极大,有“ 兽王 ” 之称。狮吼 狮子 雄狮
姿:身体的形态;样子:姿势|舞姿|姿态|雄姿|英姿。
3、解词:
若隐若现:好像隐没,有好像出现,形容隐隐约约,不真切。
琉璃瓦:一种用铝和钠的硅酸盐化合物烧成的釉料。常见的有绿色和金黄色两种。加于毛坯的外层,烧制成带釉的盆、缸、砖瓦等。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横槛:本课指横嵌的长方形栏板。
画舫: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
三、简单分段,理清思路。
1、指名读课文。
2、按照作者的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一(第1、2自然段);二(第3、4自然段);
三(第5、6自然段);四(第7自然段);
五(第8、9自然段);六(第10自然段)。
3、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给课文分段。
(1)分段的方法步骤:
①通读全文,理解课文内容,确定分段依据。
②细读每个自然段,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看课文有没有可帮助我们给课文分段的标志。
③精读全文,按照分段的依据,正确标出段落的起
(2)分段的标志:
①以时间词语为分段标志。
②以地点词语为分段标志。
③以总起、总结的句段为分段标志。
④以过渡句、段为分段标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了解颐和园里长廊、万寿山、佛香阁这几处景观的景色特点;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第一段。
1、齐读课文,明确作者的游览顺序。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
2、概括介绍一下颐和园。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朗读,思考讨论:长廊的位置?(在湖边)
2、长廊的特点是什么?(长)
3、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的?(列数字)
三、按照提示学习第三段。
作者是如何来到万寿山的?登上万寿山所见。
四、学习课文第四、五段。
1、作者又是如何介绍昆明湖和十七孔桥的呢?
2、段与段之间是如何过渡的?
五、学习课文第六段。
有感情地朗读,把颐和园的华美和清新读出来。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生字及课文,进行知识拓展。
教学过程:
一、直奔主题,复习生字:正音字,形近字测试。
二、读文、背诵测试。
三、做课后习题。
1、读字读词;
2、填空理清文章思路;
3、读句子,体会不同的写法对景物描写的作用;
四、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新词。 2、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3、预习《水乡》。
五、板书设计:
5—2水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理解字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2、体会文中的修辞方法的妙用,使得文章内容形象生动;背诵第3自然段。
3、使学生感受水乡的恬淡与静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进一步了解按游览顺序描写的写作顺序。
2、在朗读中体会水乡的恬淡与幽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与感染。
教学准备:水乡图片,优美舒缓的音乐。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读文学字,初步感受水乡的幽美。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渲染意境导入。
播放恬淡、优美的音乐后,让学生谈谈你的感受。在这样一种氛围里,你最想做些什么事呢?下面就让我们在这幽美的音乐中共同领略水乡的美吧!这节课我们学习新课《水乡》,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认读课文中的二类字,注意读准字音。
2、默读课文,划出一类生字。
3、学习生字。
县:行政区划单位,由地区、自治州、直辖市领导。
适:适当 适度 适合 适量 适宜 合适
状:状况 状态 状元 告状 奖状 诉状 现状 形状
框:嵌在墙上为安装门窗用的架子:门框|窗框。
幻:没有现实根据的;不真实的:虚幻|梦幻|幻想。
杉:常绿乔木,树干高而直,木材可供建筑和做器具用。
刺:刺刀 刺耳 刺骨 刺激 刺客 刺杀 刺探 刺猬
苇:释芦苇,一种草本植物,生长在水边,茎可以编席子,也可能作造纸原料。
码:表示数目标符号:号码|页码|编码|明码标价。
戴:把东西放在头上或身体其他部位:穿戴|戴手套|戴红领巾|张冠李戴。
渐:浸:渐染。
狭:不宽;窄,跟“ 广 ” 相对:狭小|狭窄|狭路相逢
4、解词。
目不暇接: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比喻东西既多且好。
5、指生读文,说说这篇文章给你的总体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讲读课文,感受水乡柔和、自然、静谧的美。
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巩固生字。
二、指生读文,思考问题。
1、文中有一句话概括了本文的主要内容,你能找到吗?
(这江南水乡的景色,真叫人目不暇接!)
2、读课文,找到作者之所以能看见江南水乡美景的原因。
(指生读第一段,了解原因。)
3、江南水乡的美景给作者怎样的感受呢?
(就像一幅天然的水墨画,若隐若现,似真似幻。)
4、文章中作者抓住了哪些事物来描写水乡的?
(堤岸、田野、村落、水面上的石桥、船只)
5、分别是如何描写的?多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使文章生动。
6、读一读,读出乡村特点、水乡特色。
7、作者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想我们介绍水乡的景色的呢?
三、课外延伸。
如果你就是一位导游,你将如何把江南水乡的特点介绍给来此参观的游客呢?设计导游词。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巩固所学,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读字组词。
二、处理课后题。
1、读课后词语,选词造句。
2、读句感受比喻的妙用,分析比喻句的各部分,使学生对比喻句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新词。 2、依据课文为江南水乡配一幅画。
3、背诵第三自然段。 4、预习下一课。
四、板书设计:
5—3野荷塘
教学目标:
1、学习11个生字。逐渐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7自然段。
3、体会作者对野荷花顽强生命力的赞叹,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从作者的描写中体会荷花的品质。
教学准备:荷花图片、有关荷花的诗文。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步感知,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一、直接进入主题:今天我们学习新课《野荷塘》,齐读课题,谁能谈一谈你对课题的理解。
二、读文学习生字。
1、初读课文,注意字音,能流利、通畅地朗读。
2、绘声绘色读文,划出生字。
3、自主学习生字。
偏:偏僻|偏远|偏心|偏爱|偏见|偏偏。
豪:豪杰|文豪|豪情|豪迈|豪爽|自豪|豪门|巧夺豪取。
茂:茂盛|茂密|枝繁叶茂|图文并茂|声情并茂。
祖:祖父|祖先|祖传秘方|鼻祖|祖师|佛祖|姓祖。
批:朱批|眉批|批改|批语|批发|批量|批判|批评。
拢:合拢|两脚并拢|靠拢|拢岸|归拢|拢共。
迎:迎接|迎送|欢迎|迎面|迎头赶上|迎风招展。
碗:饭碗|茶碗|轴碗|橡皮碗|一碗米。
隙:孔隙|门隙|缝隙|间隙|乘隙|无隙可乘|有隙。
炼:提炼|炼铁|冶炼|炼油|炼字|炼句。
扮:打扮|扮演|女扮男装|扮鬼脸。
4、解词:
心驰神往: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
沁人心脾:吸入芳香凉爽的空气或饮料,令人感到舒适。也形容优美的诗文、音乐等给人清新、爽朗的感受。
气喘吁吁:呼吸急促,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
媲 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比美。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体会荷花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直奔主题,进入讲读。
1、初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得知这里也有荷花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3、指生分角色朗读,读出乡亲的热情,读出作者的兴奋。
4、那里的野荷塘、野荷花究竟是什么样的?(香、美)读出这种香和美。
5、作者的心情如何?你有何感受和体会?
6、离开野荷塘,我又有怎样的感受?再到荷塘感觉如何?
二、学习这篇文章后你有何收获?(学生畅谈)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巩固所学知识,处理课后习题。
教学过程:
一、听写生字。
二、朗读展示,看谁读得好。
三、处理课后习题。
1、读词,联系课文解释词语。
2、填一填,比一比。整理本单元三篇文章的思路,即写作顺序。
3、全班欣赏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
四、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新词。 2、欣赏《荷塘月色》。
3、搜集素材,为写作文做准备。
五、板书设计:
读读写写
宫殿 痕迹 皇帝 葱郁 栏杆 狮子 缓慢 姿势
县城 舒适 状态 窗框 水杉 刺槐 芦苇 码头
穿戴 渐渐 狭窄 偏远 自豪 茂盛 祖国 批准
合拢 欢迎 茶碗 空隙 锤炼 打扮
晶莹剔透 心驰神往 金碧辉煌 似真似幻
若隐若现 雾霭迷蒙 瞬息即逝 隐隐约约
心血来潮 拍手称奇 沁人心脾 气喘吁吁
习作
大自然的声音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细致观察、体验,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从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通过细致观察、体验,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1、课前有目标地到大自然中聆听各种声音,想一想听到各种声音后会产生哪些想法?
2、用日记本做好记录,记载在大自然中听到的各种声音。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这次表达的目标。
学生从不同的地点观察会听到不同的声音,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会写出创意不同的作文。
二、分组交流:自己在大自然中听过哪种声音,由此联想到了什么?
三、小组代表到讲台前汇报。
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细心评议,教师要启发、指导到位。例:你听到小河流水声和小鸟的叫声你会产生什么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等。
四、注意发散思维。
1、注意想象时要按一定顺序。
2、注意前后的衔接。
3、想象时最好有中心,后边有具体内容。
五、完成习作。
六、修改习作。
七、评改。
八、作业布置:
1、完成习作。 2、修改文章,抄在作文本上。
九、板书设计:
幽默
6—1死是千真万确的
教学目标:
1、学认8个一类生字,4个二类生字。
2、通过学习名人幽默,培养学生的幽默感。
3、在学习幽默和识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抓住文中的关键词,体会课文的幽默。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名人的幽默故事,制作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熟读这则幽默,初步了解主要内容。
2、学认一类生字及文中出现的生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有关名人的幽默故事吗?你能给大家讲一讲吗?(指生讲一讲)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有关一位外国名人的幽默故事。
二、板书课题,教学新课。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
2、指生读课文,学习生字。
愚:愚笨 愚人 愚弄 为人所愚 愚兄 愚见
纽:秤纽 纽扣 衣纽 枢纽 纽带 纽襻 纽约
刊:刊行 创刊 停刊 刊物 周刊 刊误
讣:报丧,也指报丧的信:讣告。
戚:亲戚、休戚相关
丧:丧失 丧尽天良 丧权辱国
谴:谴责
谣:歌谣 谣言
三、巩固练习。
1、找出生字中易错的地方,给予强调。
2、扩词。
3、听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熟读课文,体会课文的幽默所在。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中的生字和生词。
二、理解文中的词语。
1、讣告:报丧;报丧的通知文书。
2、亲戚:内新外戚的通称。和自己、自己家庭有血统关系或婚姻关系的家庭以及这些家庭的成员。
3、谴责:严厉责备;严正斥责。
4、“愚人节”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
三、理解课文。
1、大家都生那家报纸的气,马克.吐温为什么“毫无怒色”呢?
2、理解尽管玩笑开得过分了,但马克.吐温用幽默的语言平息了一场风波,体现了名人的胸怀和智慧。
四、再读幽默,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深刻内含。
五、作业布置:
1、写生字。
2、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则幽默故事。
3、预习下一课。
六、板书设计:
6—2特殊需要
教学目标:
1、学认5个一类生字,3个二类生字。
2、通过学习名人幽默,培养学生的幽默感。
3、在学习幽默和识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抓住文中的关键词,体会课文的幽默。
教学准备:制作课件。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初读课文,知道文章所表达的意思。
2、学习一类生字,认识二类生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了一篇名人的文章,你对名人的幽默有什么样的印象呢?下面我们再学习两篇和名人有关的幽默。
二、学习生字,扫清障碍。
需:需要 需求 军需 需用
铅:铅字 铅印 铅笔 铅粉 铅球
废:半途而废 废话
篓:盛东西的器具,用竹、荆条等编成:纸篓 鱼篓 竹篓。
误:错误 误解 耽误 误点 误人子弟 误伤
二、巩固练习。
1、给生字进行扩词。 2、听写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进一步学习课文,体会文人的幽默所在。
教学过程:
一、教学新课。
1、自由练习读,你认为什么地方最幽默,说一说。
2、指生读幽默,体会幽默所在之处。
3、试着用自己的话讲一讲。
二、课外延伸:请同学讲讲你所知道的名人幽默故事。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处理书后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写出几个带有“娄”的字:篓、蒌、数、屡
二、游戏:18猜
1、方法:
(1)甲同学心里想一位名人(这位名人可以是真人,也可以是作品中的人物,可以是在世的,也可以是去世的。)大家猜。
(2)把所想的名人悄悄地告诉给同学乙(证明所想名人是谁)。
(3)小组其他同学提问题,可以问18次,或者小组同学自定次数。
(4)小组同学如果没有猜对,学生甲获,反之为败。
2、游戏规则:一次一个同学只许问一个问题,学生甲只能回答“是”或“否”。
3、请一组同学做一遍游戏。
4、小组内同学进行游戏。
三、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新词。
2、小练笔:自己试着改写一则幽默故事。
3、预习下一课。
四、板书设计:
6—3怕什么
教学目标:
1、学认生字、新词,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在情境中识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本课,了解文章的幽默所在。
教学重、难点:体会幽默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幽默感。
教学准备:制作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直接引入。
1、齐读课题,说说你都怕什么?
2、通过预习,这篇幽默中所讲的“怕”是怎么回事呢?带着问题读文。
教学新课。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词。
3、学认生字及词语。
唐:唐朝 唐诗 唐三彩 荒唐 唐大无验 唐突
评:评论 批评 短评 好评 品评 评判 评选 评定
惩:惩罚 惩恶扬善 严惩不贷 惩戒 惩前毖后
役:劳役 徭役 奴役 仆役 差役 衙役 战役 兵役
兢:战战兢兢 兢兢业业
臣:官吏对君主的自称:君臣 忠臣 奸臣
遮:遮风挡雨 遮盖 遮丑 遮掩 遮羞 遮人耳目
三、巩固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入地理解幽默内容。
教学过程:
一、教学新课。
1、指生读课文。
2、分析人物性格。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3、自由读对话部分,了解差役的思维方法。
4、说说差役的成功之处。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找出描写人物内心世界的词语,填加引语或话外音。
四、处理课后习题。
五、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新词。
2、小练笔:自己试着改写一则幽默故事。
3、预习下一课。
六、板书设计:
读读写写
纽约 纽扣 讣告 刊登 亲戚 谴责 吊丧 愚人节
谣言 需要 废旧 误会 纸篓 铅笔 唐朝 评论
惩罚 差役 臣子 伶俐 县令 嗯
战战兢兢 一本正经 遮天蔽日 千真万确
综合实践活动
名人研究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方法有一些初步的认识,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爱。
2、通过活动让学生掌握一些活动策划、组织的方法,掌握一些整理信息材料的方法。
3、赞扬互帮互学的优良传统。
教学重、难点:如何搜集、整理、汇报收集的资料。
教学准备:
1、做好学生学习现状的调查分析。 2、收集名人资料/图片)。
3、制作卡片。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讲清活动目标。
二、讲明活动方式。
1、根据搜集的资料自愿组成小组。
2、学生研究活动方案,拟定活动提纲。
三、提出活动要求。
1、必须都回家搜集资料。
2、认真归纳整理。
3、在卡片上的内容要真实可信,书写整洁,便于查看。
四、作业布置:
1、搜集整理资料。 2、制作卡片。 3、预习下一课。
五、板书设计:
寓言故事
7—1南辕北辙
教学目标:
1、理解“南辕北辙”这则寓言的内容。学习通过质疑理解寓意,并体会成语的用法。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一些词语的意思。
3、引导学生做事不能固执己见,要听从别人的劝告。
教学重、难点:理解寓言内容。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寓意,并体会成语的用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
1、生字:
袁:上下(土,7)姓。2.辕 左右(车,10)
车前驾牲畜的两根直木:
指辕门,借指衙署:行辕
紧:上下
物体受拉力或压力后形成的一种状态,跟“松”相对:拉紧 压紧 收紧
距离近:间隙小:紧跟 紧密 紧锣密鼓
急迫:紧急 紧迫 时间紧
2、正音字:乘(chéng)车
3、多音字:
乘 chéng(乘车) shèng(千乘之国)
行xíng(行走) háng(银行)
4、形近字:袁--辕 紫--紧
5、解词:楚国:周代诸侯国,战国时七雄之一。
二、谈话引入课文。
1、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这篇寓言是要讲述了一个人要到乘车到楚国去,由于选择了相反的方向又不听劝告,只能离楚国越来越远了。这个寓言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常用来常比喻行动和目标是相反的。
三、再读课文,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引入中心。
1、同学们,这两个人到底谁说的对?为什么?
2、指导朗读对话。
3、通过学习本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体会寓意。
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即兴表演。
四、讨论:
1、如果你是这个人的朋友,现在你来到我们中间,你想对你的朋友说些什么?
2、如果生活中有人给你劝告,你会怎么做??
五、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 2、预习下一课。
七、板书设计:
南辕北辙 马 快楚国在南 往北走 车 好 离楚国越远 盘缠多 南辕 北辙 与目标地相反
7—2滥竽充数
教学目标:
1、理解寓言内容。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寓意。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一些词语的意思。
3、通过理解寓意,引导学生做一个有真本领的人。
教学重、难点:理解寓言内容。体会寓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学习基础知识:
1、生字:
滥: ①泛滥 ②过度,没有限制。宁缺毋滥 滥用职权
竽: 古乐器,形状象现在的笙。
郭: 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城郭 东郭 姓
腮: 两颊的下半部:腮帮子 腮腺
腔: ①动物身体中空的部分:胸腔 口腔 满腔热血
②话:开腔 答腔 搭腔
③乐曲的调子:高腔 唱腔 花腔
④说话的腔调:京腔 学生腔
混: ①搀杂:混合 混为一谈
②蒙混:混充 鱼目混珠
③苟且地生活:混日子
④胡乱:混出主意
2、正音字:
滥(làn)竽(yú)充数 齐湣(mǐn)王
3、多音字:
混 hún(混蛋) hùn(混乱)
4、形近字:
滥( )竽( )腮( )腔( )
监( )竿( )思( )控( )
5、解词:
排场:表现在外面的铺张奢侈的形式或局面。
待遇:接待,对待。
滥竽充数:没有真才实学,混在行家里充数;或以次充好。
装腔作势:为引人注意或吓唬人,故意装出某种腔调,做出某种情态。
鱼目混珠: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
混水摸鱼:同浑水摸鱼。比喻趁混乱的时机攫取利益。
二、 动画引入,揭示课题
课前,老师先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段动画片,看完后请你用简单的话来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 初读课文,概括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找到文中能解释这个成语的句子。这篇寓言主要介绍了南郭先生看到了齐宣王听吹竽时爱讲排场的特点,虽然自己不会吹竽,却混迹于其中而不被发现,但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却喜欢听独奏,南郭先生由于没有真才实学,只得偷偷地逃走了。这则寓言用来比喻没有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是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东西里面充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与默读相结合,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处理课后习题。
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引入中心。、
1、他们都是怎样的人?你是从那里看出来的?
(1)从句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在装腔作势?同桌互相表演装腔作势。
(2)指生扮演南郭先生,做做装腔作势的样子。其他同学为他们配读。
(3)指导朗读:
(4)再指生演齐湣王,听听个别朗读,谁来试试?
再读读这个句子,你还有什么特别的体会?
4、齐读,注意体会感情。
二、 深入讨论,理解寓意。
1、这则寓言揭示了怎样的道理?
2、齐宣王爱讲排场。
3、南郭先生善于装腔作势。并寻找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原因和结果。
三、演课本剧。
四、联系实际,深化寓意。
只要同学们留心观察,你不难发现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滥竽充数” 之类的事情 ,也有象南郭先生一样的人。我们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五、布置作业:1、写生字,抄写书后词语。2、续编《滥竽充数》,题目《南郭先生逃走以后》。
六、板书设计:
滥竽充数 齐宣王 一齐吹 南郭先生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齐湣王 单独吹 南郭先生只好偷偷逃走。
7—3 爱美的梅花鹿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生词的意思。
2、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熟读课文并会用自己的话复述。
3、让学生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感受寓言的无穷魅力。
教学重、难点: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感受寓言的无穷魅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学习基础知识:
1、学习生字:
咦:(yí 口字旁 )叹词,表示惊异
摆:(bǎi 提手旁 )摆布、摆设、摇动、摇摆
斑:(bān 王字旁 )斑白、斑驳、斑斓、斑马
斑点:一种颜色的物体表面上显露出来的别种颜色的点子。
匀:(yún 勹部 )匀称、匀净、匀整、
羞:(xiū 羊部)羞耻、羞愧、羞辱、羞怯
陶:(táo 耳刀旁 )陶醉、陶瓷、陶器
泛:(fàn 三点水 )泛舟、泛泛、泛滥 漂浮
皱:(zhòu 皮字旁 )皱纹、皱襞
距:(jù 足字旁 )距离、 差距、等距、行距
泣:(qì 三点水 )哭泣、泣诉、泣不成声
2、正音字:
毛绒绒(rōng) 噘(juē)嘴 蹿(cuān)了出去
3、多音字:
漂 piào(漂亮) piāo(漂浮)
挣 zhēng(挣扎) zhèng(挣脱)
4、形近字:
斑( )匀( )羞( )陶( )泛( )距( )
班( )均( )差( )淘( )眨( )拒( )
5、解词:
赞不绝口:不住嘴地称赞。
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作主,无法控制自己。
美中不足:事物虽好,但尚有不够的地方。
没精打采:形容不高兴,不振作。
灰心丧气:(因遭遇困难、失败而)意志消沉。
涟漪:被风吹起的水面的波纹。
匀称是指均匀;比例和谐。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寓言故事,用简炼的语言讲一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寓言故事《爱美的梅花鹿》。
板书:爱美的梅花鹿
三、教学新课。
1、自由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这篇课文讲的是一只梅花鹿在饮水的时候,欣赏自己美丽的样子,特别赞赏自己美丽的双角,同时抱怨自己的四条腿太干巴,结果,在它遇到危险的时候,四条有力的腿使它安全;可就在它高兴的时候,它的双角被高高的树枝挂住,从而再次陷入危险之中。恰好是它认为美中不足的腿挽救了它,而它大加赞赏的双角却使它面临灾难。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漂亮的东西不一定实用,最可珍惜的东西往往是朴素无华的。所以,“实用”也是一种美。
3、默读课文。
第二、三课时
教学内容:
熟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划分段落。
二、分析课文:
1、指生读1—10自然段。想想这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梅花鹿在河边欣赏自己)
我的身段那么匀称,简直可以做模特儿啦!中的“匀称”一词要如何理解?
从这一部分中你读懂了什么?
体会梅花鹿这个时候的心情是如何?
2、读11—18自然段,思考:从这一部分中你读懂了什么?(遇到狮子的时候,是四条腿帮助了它,而头上的双角则害了它)
当梅花鹿看到自己的四条腿时,它想了些什么?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梅花鹿?
当它的鹿角被丛枝挂住后,梅花鹿说些了什么,从中又领悟到了什么?
理解 “涟漪”和“灰心丧气”的意思
3、读19段,想:这篇课文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联系生活实际,讲一讲你从这个寓言中的体会。
三、布置作业:1、写生字。2、抄写词语。预习下一课。
四、板书设计:
爱美的梅花鹿
赞不绝口-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美中不足
开始抱怨-没精打采-战战兢兢-命丧黄泉
读读写写
南辕北辙 南腔北调 南来北往 天南地北 声东击西
左邻右舍 瞻前顾后 思前想后 左膀右臂 不要紧
滥竽充数 装腔作势 混水摸鱼 排场 充数
赞不绝口 不由自主 美中不足 没精打采 朴素无华
精美别致 灰心丧气 战战兢兢 陶醉 均匀 羞愧 皱纹
摆动 哭泣 斑点 距离 涟漪
习作:
写你最感兴趣的一个人
教学目标:
“表达”要求写你最感兴趣的一个人来。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会认识许多人,在文学作品中也会认识很多人,这些人物的不同特点和鲜明的个性,往往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生动有趣的故事会使我们长久地记忆,从不同的方面给我们启发和教育,。所以,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在选材上挑一挑、选一选,到底写什么人好,有意义、有价值。力求新颖独特。还要在写法上予以指导,不论写什么人都应该把人的特点写清楚,特别是要好好写一写感受和印象最深的地方和事,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题目字拟。
“最感兴趣”是这次作文的重点,但这是个人的感受,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的时候要注意尊重学生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这次习作要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学习,从中受到启示。之后,进行互评,征求一下同学的修改意见,后抄在作文上。
教学准备:对所写的人进行初步的调查了解或访问。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习作要求。
二、写法的指导。
三、指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
四、指导学生写这个人时要突出“最感兴趣”这一主题。
人间真爱
8—1 看不见的爱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1个一类生字,认识13个二类生字。并联系上下文理解“频率”的含义。
2、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信任可以使人获得力量,可以创造奇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感到母爱的伟大。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母亲、儿子之间的关系以及母爱力量的伟大。
教学准备:幻灯片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认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2、熟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初读课文。
今天我们学习《看不见的爱》这篇文章。通过昨天的预习,谁愿意为同学们读一读这篇课文?
二、标出本文生字。
听读课文过后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标出自然段和一、二类,然后自由朗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
1、学生小组交流生字预习的情况。
2、提出课堂上需要重点讲解的生字,教师给予点拨、交流。瓶:强调字的笔顺 在本课的意思是:瓶子
屏:半包围 回忆曾经学过带有“尸”旁的字 在本课的意思是:抑制(呼吸)
怔:强调字的读音为四声 怔住、怔忪 在本课的意思:发愣、发呆 区别字:怔—证—症
晌:在本课的意思:一天以内的一段时间
键:强调字的笔顺 在本课的意思:事物的紧要部分,对于情势有决定作用的部分 区别字:键—健—建
率:强调字的笔顺 本文意思:在单位时间内某种事情发生的
次数。
袭:强调字的多义 在本课的意思:这里指吹来的意思。
疏:部首为:疋 在本课的意思是:稀疏而清晰
朗:区别字:郎——朗
砰:在本课的意思:拟声词。
三、本课涉及的多音字。
散 sàn(散步) sǎn(散文) 弹 dàn(弹弓) tán(弹琴)
调 diào(单调)tiáo(调皮)
四、再读课文、纠正字音。
傍(bàng)晚 屏(bǐng)住呼吸 仍(réng)在
五、理解课文中词语。
粗糙:不细致。 喃喃:低语声。
频率:单位时间某种事情发生的次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熟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爱的奉献》。听过音乐后你有什么感受,能和大家说一说吗?
2、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莫过于母爱了。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切切实实地感受着母爱,母爱无处不在。即使看不见的人,也会深深地感受着这种爱。今天,我们就一同去看看那位看不见的孩子是如何感受母爱的,母亲又是如何传递这种爱的呢?
二、品读课文、体会主旨。
1、请同学们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这篇文章通过写一位母亲很有耐心地教盲童用弹弓打玻璃瓶的事,揭示了母爱的伟大与平凡。
3、试着为文章分逻辑段。
三、读文思考。
1、读过文章之后,文中共描写了几个人物?
2、你对文中的哪个人物印象较为深刻呢?(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具体的事例说一说)
3、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结合具体的词语、句子讲一讲)
4、与文本对话。你想对文中的母亲和儿子分别说点什么?
5、如果文中的儿子看到母亲的神情和动作,他又会对母亲说些什么呢?
6、本文让你体会到了母亲对儿子的母爱中的哪一具体方面?(鼓励、信任、支持)
7、生活中,你是否曾将得到信任和支持呢?谈一谈你的经历和感受。
四、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处理书后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
二、针对课文还有什么问题需要提出,师生共同解决。
三、完成课后练习。
1、结合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频率:在单位时间内某种事情发生的次数。课文中指小男孩儿打弹丸的速度慢了下来。
四、作业布置:
1、一类生字的书写。
2、小练笔:说一说你对“母爱”的理解。
3、预习《圣诞老人的礼物》
五、板书设计:
看不见的爱 看不见的儿子 伟大的母亲 爱
8-2圣诞老人的礼物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的8个一类生字,会认二类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母爱的伟大。
3、通过学习本篇课文,但学生了解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感情,体会小女孩对妈妈深深的爱。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文中小女孩对妈妈深深的爱。
教学准备:幻灯片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初读课文。
今天我们学习《圣诞老人的礼物》这篇文章。通过昨天的预习,谁愿意为同学们读一读这篇课文?
二、标出本文生字。
听读课文过后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标出自然段和一、二类,然后自由朗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
1、学生小组交流生字预习的情况。
2、提出课堂上需要重点讲解的生字,教师给予点拨、交流。
学习生字词。
链:强调字的写法 区别字:连——链
遗:义:由无法控制的或无力补救的情况所引起的后悔。
愤:因为不满意而感情激动。
忧:回忆带有“忄”的字 区别字:优——忧
裹:强调字的笔顺和写法。
署:在书信、文件或文稿上签名 区别字:暑——署
四、本课涉及的多音字。
夹 jiā(夹子) jiá(夹被) 假 jiǎ(假发) jià(假期)
塞 sāi(赛车) sài(塞外) sè(堵塞)
倒 dǎo(倒下) dào(倒车)
五、再读课文,纠正字音,理解词语。
窘(jiǒng)住了 尴尬、难为情。
恳求:诚恳请求。沉吟:低声吟咏,低声自语。
不辞:乐意去干,不辞让或不推辞。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再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12月25日你们一定记得是什么日子?在这一天,每个人都非常希望得到圣诞老人的礼物,更何况是和我们年龄相仿的孩子。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课文《圣诞老人的礼物》。
读题质疑。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带着问题让我们
来读课文。
读文概括主要内容。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位小女孩在圣诞节来临前,为了给生病而头发掉光的妈妈买假发的事。表达了小女孩对妈妈那种纯真的爱。
品读课文,体会内涵。
1、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在这个圣诞节来临之前她看到了什么呢?请同学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你从文中哪些地方能看出小女孩非常爱自己的妈妈,结合具体语句讲一讲。
引导学生从小女孩的做法和心理变化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比如看到假发,她就想到给妈妈买一顶。当知道假发需要15元时,她想尽一切办法去赚钱,最后当她知道自己的钱买不来假发时,忧伤充塞了她的心,这些语句都应指导学生重点理解。
3、当小女孩接到圣诞礼物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她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4、同学们,你们猜到这个神秘的圣诞老人是谁了吗?
5、能用一句话或一个词语概括你对他的印象吗?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完成课后少部分练习。
作业布置:
书写一类生字。2、预习《地震中的父与子》。
八、板书设计:
圣诞老人的礼物 小女孩 礼物 爱 假发 妈 妈
9-3、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学目标:
1、学认生字、新词,体会词语在课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练习采用不同的方式与文中的人物进行对话。
3、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去体会父爱于平凡中蕴涵的伟大。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自己每天都能感受到爱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教学准备:幻灯片、音乐磁带、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令人感动的句子,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和心灵的震撼。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初读课文。
今天我们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通过昨天的预习,谁愿意为同学们读一读这篇课文?
二、标出本文生字。
听读课文过后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标出自然段和一、二类,然后自由朗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
1、学生小组交流生字预习的情况。
2、提出课堂上需要重点讲解的生字,教师给予点拨、交流。
学习生字词。
震:迅速或剧烈地颤动。回忆带有“雨”字头的字。
矶:区别字:矶——饥——讥
妻:独体字 强调字的笔顺
跪:屈膝,使膝盖着地。回忆足字旁的字。
堪:意思,可以。
塌:倒下。区别字:踏——塌
四、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深入感悟课文的内容,体会文中的感人之处,与文章的主人公进行对话交流。
教学过程:
一、指读课文,概括复述课文的内容。
个别读文。概括复述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感人的故事?练习用学过的方法进行概括复述。
二、播放录像,感受灾难。
上课之初,教师为学生播放一段从影片中截取的关于地震的录像。(通过观看录像使学生直观感受地震是灾难)
三、出示数字,引领全文。
1、出示:1989、4、30万,引导学生由此想到了什么。
2、出示:7、8、12、24、36、38、14、50,引导学生叙述故事。
四、想象画面,引读悟情。
1、教师表情描述,引导学生想象。
2、学生汇报,指导朗读。
3、引读感悟: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我!”五、抓住重点句,牵一发而动全身。
1、可怕的地震给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带来了灾难,是什么支撑着父亲救出了儿子,儿子又是靠什么活了下来,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2、指导朗读体会重点句:“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3、引导学生发散:在生活中,阿曼达有可能遇到什么困难?父亲是怎么做的?教学中反复引导学生朗读重点句。
六、展开对比,深化情感。(5——11)
1、默读,划出父亲说的三句话。
2、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这三句话表面看起来差不多,一样吗?有什么不同?(一句是请求;二句是可望;三句是绝望而恼怒)再次指导朗读。
七、充分感悟父子对话,深刻体会父子深情。
1、大屏幕出示父子的对话,引导学生初读。
2、体会父子的第一次对话和最后一次对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拓展延伸,巩固训练。
教学过程:
一、比一比,下面的几组字有什么不同。
震(地震)帮(帮助)矶(洛杉矶)墟(废墟)
振(振动)邦(友邦)机(电视机)虚(虚心)
二、略读课文,找到写父亲挖废墟的那一段,画出表示时间和父亲神态的词语,体会一下这样写的好处。
时间: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38小时
神态:满脸灰尘、布满血丝、破烂不堪、到处血迹
这样写体现出了父亲坚信儿子一定会活着,他这样做坚持了很长时间,不找到儿子不会罢休。而父亲的神态则写出了父亲这样做付出的代价,从而体现出了父亲对儿子的爱。
三、作业布置:
1、书写一类生字。2、小练笔。3、预习《宿建德江》。
四、板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亲 儿子
不放弃、不疲倦 坚持最后 生还
读读写写
瓶子 花瓶 屏住 怔住 关键 效率 规律 袭击
晴朗 半晌 疏朗 橱窗 颜色 项链 沉吟 遗憾
愤怒 忧伤 包裹 纯洁 署名 倒塌 地震 妻子
漆黑 帮助 埋头 跪下 控制 难堪 破烂不堪
不辞辛苦
习作
我想对你说
教学目标:积累有关诚信的词语及古诗文名句。激发学生待
人诚恳、讲信用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
一、明确本次习作要求,启发思路
1、阅读习作提示。让学生明确:写的是自己想说的心里话,要真实,不说假话。
2、思考表达的内容。先要想好,最想对谁说自己的心里话,再考虑要说的话,可以是欢心的事情,也可以是烦恼的事情、难受的事情……
3、学生酝酿交流、师生个别谈话:
根据习作要求,学生自行酝酿,指名个别交流,启发学生的习作思路。教师随机与个别学生轻声交谈。
4、学生动笔。
5、相互交流,修改。
诗人的足迹
9—1 宿建德江
教学目标:
1、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2、背诵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词句,明确内容。
2、体会作者表达的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触景生情,充满忧愁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介绍作者及建德江。
二、理解诗意。
1、出示学习要求:(出示图片)
(1)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2)背诵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2、出示古诗内容
(1)整体感知教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边欣赏边理解诗意。
(2)个体感知,借助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可小组内交流。
(3)说一说,你认为你理解了哪句,说出来让同学们欣赏一下。(如果有不理解的诗句,教师相机点拨)
(4)问一问,客人的“愁绪”有哪些?后两句诗更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诗意解析:《宿建德江》的诗眼是一“暮”字,因天近薄暮而使江水迷茫,在迷茫中行进的小船,又使作者联想到身世的飘忽不定,更增加惆怅。无际的旷野,小树与天衔接,平静的江面皎洁的明月与人相伴。日暮给了诗人愁绪,也给了读者以充分的想象空间。
三、有感情朗读并背一背古诗。
四、复习巩固:
发挥联想,用第一人称来描述古诗内容。(先写后说)
五、作业布置:
1、背诵古诗,写一类生字。
2、背诵课后积累《秋思》、《枫桥夜泊》。
六、板书设计: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9-2 望洞庭
教学目标:
1、会写两个一类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体会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宽广豁达的胸怀。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今天,
老师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
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请同学们读古诗,纠正字音。
2、学习一类生字。
磨:区别字:摩——磨
螺:田螺、海螺、螺钉、螺丝
三、精读古诗,理解诗意。
1、介绍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著名诗人。
2、分组读古诗。
3、请同学们讲一讲你读懂了那句诗。
这首诗描写了秋天月光下洞庭湖朦胧秀美的景色。诗中两处运用比喻。新颖奇特。通过比喻理解景色的特点,是本诗学习的重点。
“镜未磨”,古代使用的镜子是铜制的,经过打磨,光亮可以照出影子,那么没有经过打磨的铜镜是模糊不清的,诗人用来形容迷迷蒙蒙的湖面。青螺,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型,状似青螺。诗人用来比喻洞庭湖中的君山。
4、同时要引导学生多读多想,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体会诗句的意思。可以让学生边读诗,边用笔画出来。
四、阅读积累。
《敕勒歌》诗意解析:四野,即,四方。天高地远,给人一种特别辽阔、豪迈的感觉。 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这种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见到。
《寄扬州韩绰判官》诗意解析:遥遥:一作迢迢。草木:一作岸草;又作草未。教吹箫:一作坐吹箫。
五、作业布置:
1、书写一类生字。2、预习《望天门山》
3、背诵古诗和课后积累部分。
六、板书设计: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9-3 望天门山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
3、理解诗意,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以前我们学过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大家还能背出来吗?(齐背《望庐山瀑布》。)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李白的《望天门山》。
二、简介天门山和作者李白。
1、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
2、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三、学生自读《望天门山》,找出诗歌里不理解的字、词。
四、教师范读课文。
五、指导学生理解古诗大意。
1、指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互相讨论,了解诗歌的大意。
2、解题:望天门山。望:就是观看,欣赏。望天门山:就是欣赏天门山的美丽景色。
3、学生通过诵读,想象,感受“断、开、回、出”这几个动词的意思。然后把全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4、让学生通过自由诵读,结合课文看图,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把想象到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还可以让学生把想象的景象画出来。
六、教师小结诗歌大意。
楚江东来冲开天门奔腾澎湃,一路奔流的长江到此突然回旋徘徊。天门山东西默然相对,一片白帆从旭日东升的远处驶来。
七、指导朗读。
八、布置作业:背诵古诗,书写一类生字。
九、板书设计:
望 天 门 山
楚 江 断 天 门
东 流 至 此 回
青 山 相 对 出
孤 帆 日 边 来
读读写写
住宿 暮年 暮色 日暮 江渚 磨练 螺丝 堤岸 海岸
体验真诚
10—1步行18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体会到为人真诚的重要性。
2、学认本课10个生字,7个二类生字。并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采用多种方式与课文中的人物进行对话。
教学重、难点:体会文中人物的语言,在读中受启发。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认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二、随文识字:在课文具体语句中学习生字
兼:(八部)(1)同时涉及或具有几方面的情况: 德才兼备 软硬兼施。(2)加倍、合并:兼并、兼程、兼办、兼任。
歉:(欠部)(1)感到对不住别人:道歉、歉意、抱歉、歉
疚。(2)庄稼收成不好:歉收、歉年。
谎:(讠部)(1)假话,骗人的话:撒谎、说谎。(2)假的,不真实的:谎言、谎话、谎称。
罪:(四部)(1)触犯法律的行为:罪行、犯罪、罪证。(2)
过失,过错:罪过、归罪于人。(3)痛苦,苦难:受罪、遭
罪。(4)刑罚:判罪、罪人、问罪、得罪、定罪。
吾:(口部)(1)我,我的,我们的:吾辈、吾人。(2)姓。
抑:(扌部)压下去,压抑:压抑、抑郁、抑强扶弱。
谅:(讠部)(1)宽容:谅解。(2)预想,料想:谅不见怪。
闷:(门部)(mēn)(1)空气不流通;(2)不说话,不张扬;
(3)声音低沉;(4)在屋里呆着;(5)不透气。
扩词:闷热、闷气、闷头、闷声闷气。
(mèn)心情不舒畅:闷闷不乐、闷气、愁闷、苦闷。
均:(土部)(1)相等:平均 。(2)都,全: 均分、均衡。
沮:(氵部)颓废:沮丧
三、自由练习读全文。
四、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读题质疑:
看到这个题目,有什么问题?(父亲为什么要步行18里?)(18里=9000米)
二、自由读课文
思考:步行18里的原因。
学习第一自然段:交待了事情的起因。(指导朗读:引导学
生对这段话分层。)
学习第二自然段:
1、概括这段话的意思。
2、想象:父亲当时看我的眼神会是怎样的眼神?
3、指导朗读。
三、学习3----9自然段:
面对儿子的谎话,父亲的表现是怎样的?你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揣摩人物心理,体会人物的语言。
3、想象:父亲的眼神
四、讨论:父亲这样做好还是不好?
(可采用辩论形式:要注意通过抓文中的词语、句子进行辩论,注意辩论时的语气态度,也要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从而有力反驳)
五、学了这篇课文,你一定有很多感受,请用一段话写下来。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处理课后习题。
教学过程:
一、读文。
二、复述课文。
三、课后练习。
1、读句子,理解加点词的意思。
(1)一阵罪恶感涌上心头……真正原因。
罪恶感:指严重损害人民利益的行为。
(2)父亲身心……最为沮丧与痛苦的事。
沮丧:指灰心失望。
痛苦:身体或精神感到非常难受。
2、与人物对话。
杰森
文中的父亲
我想对 自己 说……
朋友
爸爸(妈妈)
3、语言积累。
四、布置作业:书写一类生字,预习下一课。
五、板书设计:
步行18里
我 父亲
看电影 忘了时间 很有耐性地等待
说 谎 失 望
说明原因 专注地 听解释
不停道歉 开车随后 一路无语 步行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