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进度
周次 时间 课时 预计进度 备注
1 2.25 -- 3.1 6 1—1(2)1—2(2)1—3(1)阅读(1)
2 3.4 -- 3.8 6 表达(1)2—1(2)2—2(1)阅读(1)表达(1)
3 3.11 -- 3.15 6 表达(2)3—1(2)3—2(1)阅读(1)
4 3.18 -- 3.22 6 3—3(2)表达(3)阅读(1)
5 3.25 -- 3.29 6 综合(1)4—1(2)4—2(2)阅读(1)
6 4.1 -- 4.5 5 4—3(1)表达(3)阅读(1) 清明节
7 4.8 -- 4.12 6 5—1(1)5—2(1)5—3(2)综合(1)阅读(1)
8 4.15 -- 4.19 6 综合(1)6—1(1)6—2(1)6—3(2)阅读(1)
9 4.22 -- 4.26 6 表达(3)7—1(1)7—2(1)阅读(1)
10 4.29 -- 5.3 6 7—2(1)7—3(2)表达(2)阅读(1) 五.一
11 5.6 --5.10 6 表达(1)8—1(1)8—2(1)表达(2)阅读(1)
12 5.13 -- 5.17 6 表达(1)9—1(2)9—2(1)表达(1)阅读(1)
13 5.20 -- 5.24 6 表达(2)10—1(2)10—2(1)阅读(1)
14 5.27 – 5.31 6 10—2(2)表达(3)阅读(1)
15 6.3 — 6.7 6 11—1(1)11—2(2)11—3(2)阅读(1)
16 6.10 -- 6.14 6 表达(2)阅读(1)总复习(3)
17 6.17 —6.21 1 总复习(1)
1 革命岁月
单元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单元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及不同的文体感受作品的风格与特色。
4、希望学生通过查找相关资料,调查、比较、真正走进革命年代,触摸革命传统及坚强、乐观的革命精神。
单元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及不同的文体感受作品的风格与特色。
单元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时代背景感受革命者的精神。
1—1 井冈翠竹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2、5、8自然段。 3、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革命根据地人民在过去和现在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歌颂革命精神。 4、体会本文的语言,以及本文丰富的表达方式。教学重点: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革命根据地人民在过去和现在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歌颂革命精神。教学难点:体会本文的语言,以及本文丰富的表达方式。教学时间:二课时第 一 课 时累计 1 节 月 日 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条理。学习课文第一段。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能正确给课文分段。教学过程: 一、导语读课题齐,谈话激趣 同学们,昨天我们去了延安窑洞坐了温热的土炕,今天,我们又紧跟着红军的足迹,去看看井冈山的竹子。一起读课题“井冈翠竹”。知道井冈山这个地名吗?(自由交谈)是啊,那是中国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是革命的摇篮,是一块“浸透鲜血的土地”在它绵延500里的林海里,长满了青青的竹子,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轻松谈话,理解词语。 (1)说说井冈翠竹的样子和作用。 (2)找出文中相关语句来读读。相机指导认识理解“郁郁苍苍、亭亭玉立、帐篷、梭镖、白匪、、稠密、硝盐、殷切、迢迢” 3、概括说说课文讲了什么? 4、课文是分哪几个部分写的?每部分写了什么? 5、指生读生字,记忆生字,练习书写生字,师指导。 三、再读课文,领略翠竹秀美外形。 师述:井冈山500里林海里,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这一句总领全文,一幅优美的画卷接着展开了。 1、学生自读第二自然段,用“------”勾画出描写竹子样子的词句。 2、 汇报并朗读,设问:翠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交流体会。伺机板书:翠竹 外形 葱郁秀美 4、 抓住“岗哨、士兵”理解两个比喻句,照应“革命的竹子”。读出井冈山人心中的自豪之情。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第 二 课 时累计 2 节 月 日 教学目标:1、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革命根据地人民在过去和现在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歌颂革命精神。 2、体会本文的语言,以及本文丰富的表达方式。教学重点: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革命根据地人民在过去和现在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歌颂革命精神。教学难点:体会本文的语言,以及本文丰富的表达方式。教学过程:一、复习读,回忆内容 指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都写了井冈翠竹的哪些方面?分几部分来写的?二、探究读,品味赏析1、请自由读课文5、6、7自然段。 (1)想想井冈山竹子的革命功绩表现在哪些地方?(提示:用“——”画出描写竹子用途的句子) (2)交流写竹子用途的句子,适当点拨引思,体会翠竹为革命做出了无私贡献。 (3)出示句子:你看那毛竹做的扁担,多么坚韧,多么结实,再重的担子也挑得起。 理解“坚韧”。为什么“再重的担子也挑得起”读下文,说说“再重的担子”指什么?设问:这么重的担子也挑得起吗? (4)简要介绍相关历史,帮助理解“漫漫长途” 2、指名读课文的8、9自然段。 (1)认真读第8、9自然段,哪些地方表现出竹子前仆后继,坚贞不屈的精神?用“——”画出来。 (2)交流表现竹子精神的句子。 (3)出示句子:血雨腥风里,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敌人抓不到革命者,最后烧山了,那些竹子呢?) (4)指导朗读,读出竹子的品质。 (5)竹子砍尽没有?压倒没有?烧光没有? (6)出示句子:毛竹年年长,为的是向敌人示威:井冈山是压不倒、烧不光的。毛竹年年绿,为的是等待亲人,等待当年用竹筒盛水蒸饭、用竹钉枪打白匪的红军,等待自己的英雄子弟。(毛竹年年长,怎样生长? “绿”说的是长得青翠,富有生机,想象一下,那是怎样的一番景象?)板书 坚贞不屈 小结:这是在写竹子吗?不,这不仅是写竹子,更是井冈山人顽强不屈精神的真实写照。 3、学生默读10—13自然段。 (1)自由读11自然段,画出表现井冈翠竹作用的句子。 交流翠竹发挥作用的句子。 (2)引导读好翠竹积极参与现代化建设的句子。 读了课文,你知道井冈山人的心愿是什么吗?他们又有着怎样的干劲和风格呢?(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回答。) 激情朗读,升华情感。 (3)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井冈翠竹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你想对它说什么呢?(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表达心中赞美之情。) 齐读1、2句,深情赞美。想到无数的井冈山人英勇顽强地投身革命,不屈不挠地进行现代化建设,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再次齐读1、2句。 (4)师反复:井冈山人啊,你不仅曾经为革命建立功勋,而且现在和将来仍然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大厦献出一切。你们像那翠竹,永远(学生接读:那么青翠,永远那么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永不低头。) 你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5)现在,你知道井冈翠竹为什么使人难忘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翠竹吗? (6)学生自由交流体会感受。 三、深情齐读最后一段,结束全文。板书设计: 井 冈 翠 竹外形:别有风采 革命的竹子,英雄的 战争年代:坚贞不屈、顽强 井冈山的象征 建设时期:无私奉献 教学反思: 二次备课
1—2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3、通过学习这首诗,领会延安精神,使学生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4、了解全诗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句子。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这首诗,领会延安精神,使学生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教学难点:理解诗中重点语句,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含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 一 课 时累计 3 节 月 日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诗歌内容,理清诗歌层次。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初步理解诗歌内容。教学难点:能正确给诗歌分层。教学过程:一、读课题,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延安这个地方吗?这个地方不同于别的地方,在中国有着独特的位置。你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板书课题,读课题)下面请同学们随着作者一同去把延安追寻。二、尝试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2、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读得正确、流利,愿意试一试吗?谁想读哪段就读哪段。 3、默读,想一想为什么要把延安追寻呢?试着说一说,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4、诗歌分几层来写的?每层写了什么? 5、读生字,练习书写生字,教师指导。 三、思考读,体会感悟 1、边读书边思考边批注。 (1)批注读书感受、读书心得。教师引导学生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提示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 (2)批注本课应重点研究的问题和不懂的问题。 2、小组交流。 四、集体交流,梳理问题 1、提出本课应重点研究的问题及不明白的问题,全班讨论。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满目琳琅、雨后春笋、脊梁”等词语。(可由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 (2)作者仅仅是在写延安,追寻延安吗? 2、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确定重点研究的问题。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 第 二 课 时累计 4 节 月 日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通过学习这首诗,领会延安精神,使学生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4、了解全诗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句子。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这首诗,领会延安精神,使学生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教学难点:理解诗中重点语句,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复习读,回忆内容 指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分几层来写的?二、探究读,品味赏析 1、小组合作交流,理解诗句内容。
(组内交流时,要求组长把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作上记号。) 2、集体交流,教师点拨。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效率很低,速度很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代表延安精神。“毫不犹豫丢掉了”与“不能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意思是说我们非常坚决地丢掉了贫穷和落后,却不能丢掉伟大的延安精神。 3、揭示课题,感悟中心。
用各种形式的朗读来理解、感悟这首诗所抒发的追寻延安的迫切心情。讨论交流: (1)诗的第二小节中所讲到的几个地方分别代表了当年延安的哪些精神? (2)第三小节中“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指什么?第四小节中“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又指什么? (3)“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引导学生思考:灵魂指什么?“展翅飞翔”指什么?然后让学生说说这句话的意思。(3)你怎样理解“追寻延安”?
三、指导读,引起共鸣
在学生理解了诗的内容、感悟到全诗思想感情的基础上,采用指读、组内互读、班内朗读比赛等形式,在读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与诗人的感情产生共鸣,受到感染。
五、总结
1、教师小结:
2、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谈一谈怎样把延安精神发扬光大。(学生可以畅所欲言。) 六、布置作业
l、抄写这首诗。
2、课后查找关于延安的资料。板书设计: 延安,我把你追寻 急切追寻延安精神 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 继承革命传统、发扬革命精神 不能失去延安精神教学反思: 二次备课
1—3 七律到韶山累计 5 节 月 日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革命精神与英雄气概。教学重点: 1、背诵课文,理解诗意。 2、感受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革命精神与英雄气概。教学难点: 理解诗意,感受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革命精神与英雄气概。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悟 1、韶山是一块山明水秀的地方,一直到近代它都是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伟人毛泽东就是出生在这里,并在此度过了青少年时代。1993年12月20日,主席的铜像被运送到韶山,江泽民主席给铜像揭幕时,红绸缓缓飘下时,奇迹出现了!天空竟出现日月共明,满山的杜鹃花也竞香开放。这表明毛主席的光辉与日月争辉。 2、乘势导入:同学们,看到这幅图景你心里是何感受?假如你在这样的情景中会是什么心情?我们这节课就一起去看看毛主席的这首到韶山写了什么。二、学生自由读诗,初步感知诗意。 (1)把诗读得正确、流利。 (2)结全自己的课前预习,说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三、再读诗,品味探究1、学习题目和前两句诗。1959年6月25日到韶山。离别这个地方已有32周年了。
(1)读诗句:范读、个别自读。
(2)画出生字,小组研究学字的方法。
(3)汇报并学习生字。(4)解释这两句诗的大意,并指导朗读。
2、学习后两句诗。 (1)指名读诗。 (2)指生说说自己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指导朗读。四、指导读,引起共鸣
作者在写诗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哪句诗是说诗人当时的心情的?怎样读才能读出作者的感情?反复诵读一下,再齐读此诗。五、课堂练习作业收集一些关于革命气概的诗句。板书设计:????????????七 律 到韶山 毛泽东 日 月 换 新 天 翻 身 求 解 放 (豪情与壮志??)??教学反思: 二次备课
课外阅读 龟虽寿 累计 6节 月 日教学目标: 1、学习诗人在诗中表达的乐观自信、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注意节奏和语调的变化。 3、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4、认识文中两个二类字。教学重点: 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教学难点: 在把握诗意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的情感。基础知识: 1.区别字 沥( ) 骥( ) 怡( ) 枥( ) 冀( ) 贻( ) 2.正音字 乘雾(chéng) 盈缩(suō) 3.生字 怡 怡悦 怡养 怡然自得教学过程: (一)读题解题,走近作者。 1.板书课题 2.组织学生介绍相关资料。 3.学生学习生字新词。 (二)自学古诗,了解诗意。 1.播放范读录音。 2.指名读诗 3.组织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读诗、订正。 4.组织学生同桌之间自学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第一层:“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第二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第三层: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5.组织学生汇报。 6.指导朗读 (三)创设情境,朗读感悟。 1.教师进一步介绍写作背景,结合图画引导学生感受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2.组织学生有感情朗读。 (四)背诵古诗 (五)课外延伸[小精灵儿童网站 (?http:?/??/?www.060s.com?)]背诵《观沧海》 板书设计: 龟虽寿 神龟虽寿,人生有限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乐观奋发,自强不息 表达 讲话要看对象累计 7节 月 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讲话有针对性。 2、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讲话要有条理。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讲话有针对性。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学生表演课前编排的小品《误会》,学生看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二、出示要求 出示表达内容 给出表达提示 三、练习 1、分组练习:进行情景交谈。(注意根据对象采取恰当的语气) 2、表演:推荐一至两组到前面表演。 3、其他同学评价,指出优缺点。 4、小组设计其他讲话情景。 四、教师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表达:讲话要看对象 性 别 讲话要有针对性 年 龄 不同语气 职 业教学反思: 二次备课
2 汉 语 家 园
单元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单元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汉语言是一种工具,如果运用得当,他会锦上添花,反之,贻笑大方。
4、使学生通过语言文化历史悠久、丰富多彩。不仅能感受语言的魅力,还能体认到他的发展的足迹。
单元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汉语言是一种工具,如果运用得当,他会锦上添花,反之,贻笑大方。
单元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感受语言的魅力,还能体认到他的发展的足迹。
2—1 妙语批试卷 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五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康有为的中国式幽默,以及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4、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拓展。教学重点: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康有为的中国式幽默,以及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教学难点:不仅能感受语言的魅力,还能体认到他的发展的足迹。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累计 8 节 月 日 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康有为的中国式幽默。教学重点: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层次。教学难点:理清课文的层次。。教学过程: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写作文时,老师经常写一些评语,有的是赞美,有的是建议,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里的考官,批语可以说是妙趣横生。(板书课题) 二、初步感知 1、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个故事的内容呢? 立刻打开书,听老师范读一遍课文。 2、你也想读读这个故事吗? 好大声朗读吧?读过之后向我们介绍一下你所搜集到的有关课文时代背景或人物的资料。 3、指名说一说,(你们知道的可真多) 4、课文分几部分写的?每部分写了什么? 5、读生字,记忆生字,书写生字,教师指导。 学习课文 带着问题读课文 找到妙语在哪?康有为的批注是什么意思? 文中的答卷错在哪? 小组交流一下你的所得。 谁愿意汇报妙语在哪个自然段? (1)好,谁来读一读? (2)那么康有为的批注是什么意思?妙在哪? (3)比一比,说一说。完成课后第2题。 康有为运用了同试卷错误相同的方法,在比照中揭示错误所在。也就是最后一个自然段要告诉我们的。 (4)谁来读一读。要注意断句。 相机理解“妙趣横生、啼笑皆非、无言以对”的意思。 教师小结: 答卷为什么能闹出这样的笑话呢?我们下节课来学习。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累计 9 节 月 日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康有为的中国式幽默,以及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3、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拓展。教学重点: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康有为的中国式幽默,以及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教学难点:不仅能感受语言的魅力,还能体认到他的发展的足迹。教学过程: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谁能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二、学习第一段 指读课文第一段,回答: 1、课文是怎样介绍康有为的?(对康有为的介绍语言非常简练,把他的人生阅历一笔带过。) 2、结合上下文理解“用人唯贤 、政治开明”的意思。 3、概括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第二段 指名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1、题目的意思是什么? 2、答卷为什么能闹出这样的笑话呢?(胸无点墨、不懂装懂)谁找到了?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3、理解“胸无点墨、不学无术”的意思 4、康有为是怎样批的?他的话是什么意思? 四、学习第三段 齐读课文,想一想: 1、康有为的批语妙在哪里? 2、理解“妙趣横生、啼笑皆非”的意思。 3、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教育? 五、拓展升华 本文文言文较多,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五、作业回家查找一些类似的故事。板书设计: 谬误比照妙语批试卷 妙趣横生教学反思: 二次备课
词语的变迁累计 10 节 月 日 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6个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作者从那几个方面写出了词语的变迁。 4、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总分的写法。教学重点: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作者从那几个方面写出了词语的变迁。教学难点:不仅能感受语言的魅力,还能体认到他的发展的足迹。学习总分的写法。教学过程:激趣导入 提问:谁能说一个你喜欢的词语?(指名说) 老师:你们说的都是词语,那么,你们了解词语的变迁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词语的变迁》这篇课文。你们有兴趣学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3、指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学生读后小组内说一说,再指名说。 3、轻松谈话,疏理课文层次 (1)课文的六个自然段有什么特点? (2)指名说出课文结构安排上的特点。 第一自然段是总起段,其余5个自然段都是总分结构。 (3)应给课文分几部分?每部分写什么? 4、再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5、读一读课文中的生字。 (1)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2)练习书写生字,教师指导。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收集新名词板书设计: 1、打上地域烙印的词语 洋装 2、舶来客 T恤 词语的变迁 3、词义变化 平台 4、新名词 WTO 5、动物的语言 鸟的语言教学反思: 课外阅读 望岳 累计 11 节 月 日教学目标: 1、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 2、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教学重点: 1、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 2、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教学难点: 诗中哲理的理解;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国家山河秀丽,景色优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单说山,就有很多,但在群山之中,谁最有名呢?那当然是“五岳”,因为有语云:“五岳归来不看山”。那在五岳之中谁的名气最大呢?泰山――五岳之首,“泰山归来不看岳”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杜甫笔下的泰山是如何一番景色! 二.讲授新课: 1.板书课题,指名简介作者。 我们学过很多杜甫的诗篇,下面我首先请一位同学将杜甫介绍一下。师板书: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人称诗圣;其诗被喻为“诗史”;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其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2.范读课文,强调字音、字形。 这首诗有一些字的注音和字形,同学们要注意一下。如:岱宗、夫如何、决眦;同学们一齐读两遍。 3.初读课文,了解诗句大意。 下面同学们自读课文,借助文中的注释理解诗句的含义。阅读后同学之间可以相互提问词句的含义。然后老师将点名抽查掌握情况。 4.精读课文,体会诗句所表现的情感。 下面同学们将课文一齐朗读一遍。缺乏感情。第一、二两句,我们应该用什么感情来读呢?为什么?讨论一下,再试着读读。 同学们再一起将这首诗朗读一遍。首联远望泰山,表现了作者惊叹之情;那么颔联、颈联、尾联又分别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泰山的景色的,又分别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讨论一下,然后我请同学来读。诗人由远望到近望,由细望到想象将来登岳远望之景,全诗以“望”字贯穿全诗,“望”字成了全诗的线索。在望岳的过程中表现了作者惊叹、赞美、陶醉、豪迈之情。 5.品读课文,理解景色的特点,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好,读得很好,比开始有很大的进步。同学们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产生如此的情感呢?他惊叹什么,又赞美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因景而生情,这是客观因素;有没有作者的主观因素在里面呢?当时诗人二十几岁,这也是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诗中哪两句最能体现?这两句诗中还蕴含了一番哲理,即:只要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高峰,就能俯视万物。 齐读。联系自己的社会生活实际,谈谈感受。古今中外名人,有很多表达雄心壮志和远大的抱负的名言名句。哪个同学能说两句。小学时我们学过一首诗《登鹳雀楼》,哪个同学将它背一下?其中有两句诗和我们今天学的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意境相似。哪两句?“ 同学们一齐将这首诗再朗读一遍,领略诗中美景,感悟诗人的豪情。 这首诗写得很美,下面我请同学来谈一谈自己学了这首的感受。按照“我最欣赏诗中这一句 ,是因为 。”格式说一说。 说得都不错,课后将这首感情背诵。课前,我让同学们找一关于泰山的资料,有没有找到?下面我请同学拿出来读一读。老师这里也准备了一些材料。下面我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 三.总结课文: 1.小结:很好,通过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东西,我请同学来总结一下。好,下课。 2.布置作业:当堂检测 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八)作业 民族的诗人在亚洲巨人的面前,兴起了怀古的心情。他向着黄河巨人,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于是,《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怒吼吧,黄河》,曲曲壮歌一气呵成。请同学们运用今天学习歌词的方法任选《黄河大合唱》中的一篇进行赏读,写出阅读体验。 二次备课
3 科学家眼中的动物
单元教学目标:
1、会认27个生字,会写19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及描写动物所使用的表达方法和说明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品读语言文字,感受科学家眼中动物的奇特与美丽;通过反复朗读、感悟,来领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加深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单元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品读语言文字,感受科学家眼中动物的奇特与美丽;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及描写动物所使用的表达方法和说明方法。
单元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及描写动物所使用的表达方法和说明方法。
单元总计课时:
8课时
3—1 天 鹅 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及描写天鹅所使用的表达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天鹅典雅的美与自由独立的天性,感受动物的美,体会作者所表达的喜爱之情。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天鹅的喜爱,对自然的热爱,对美的向往和对自由的追求。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及描写天鹅所使用的表达方法。教学时间:二课时第 一 课 时 累计 15 节 月 日 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条理。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能正确给课文分段。教学过程:一、读课题,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天鹅吗?皎洁的白色、优美的线条凑成了可爱的天鹅。本文的作者是怎样描写天鹅的呢?让我们来一起走近天鹅吧?(板书课题,读课题)下面请同学们来读课文。二、尝试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这一课出现的多音字比较多,请同学们读准字音。 2、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读得正确、流利,愿意试一试吗?谁想读哪段就读哪段。 3、默读,想一想这篇课文都写了天鹅的哪些方面?试着说一说,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4、课文分几部分写的?每部分写了什么? 5、读生字,练习书写生字,教师指导。 三、思考读,体会感悟 1、边读书边思考边批注。 (1)批注读书感受、读书心得。教师引导学生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提示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 (2)批注本课应重点研究的问题和不懂的问题。 2、小组交流。 四、集体交流,梳理问题 1、提出本课应重点研究的问题及不明白的问题,全班讨论。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兴致勃发、悠然、不同凡俗”等词语。(可由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 (2)省略号和破折号的用法是什么? (3)作者是怎样把天鹅写得这么美的? 2、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确定重点研究的问题。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 第 二 课 时 累计 16 节 月 日 教学目标:通过反复品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天鹅典雅的美与自由独立的天性,感受动物的美,体会作者所表达的喜爱之情;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及描写天鹅所使用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天鹅典雅的美与自由独立的天性,感受动物的美,体会作者所表达的喜爱之情。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及描写天鹅所使用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读,回忆内容 指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都写了天鹅的哪些方面?分几部分来写的?二、探究读,品味赏析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讨论: (1)找出本段的中心句。说说“妍美”是什么意思?你能给它换个词吗? (2)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句来突出天鹅的美的? (3)“俊秀的身段,圆润的外貌,优美的线条,皎洁的白色,婉转的、传神的动作,忽而兴致勃发,忽而悠然忘形的姿态……”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天鹅的不同凡俗的? (4)谁能用你的动听的声音读出天鹅的美? 2、自由读第二段,小组探究: (1)填空,想一想:为什么称天鹅是大自然提供给我们的航行术的最美的模型? 它的( )高高的,( )挺挺的、圆圆的,就仿佛是破浪前进的( );它的宽广的( )就像( );它的( )为了便于疾驰,向前倾着,愈向后就愈挺起,最后翘得高高的就像( );( )是地道的( );( )就是宽阔的( );它的一对( )在风前半张着,微微地鼓起来,这就是( ),它们推着这艘活的船舶,连船带驾驶者一起推着跑。 (2)在这段描写中运用了许多比喻句,请你找一找,读一读,体会这些句子在表情达意方面的好处? (3)这些词语这样生动,你能读出作者对天鹅的喜爱之情吗?(指名读)谁还能读得更好一些? 3、天鹅除了天生的美质以外,还具有哪些美德呢?默读课文第三段,想一想,画一画。(学生先小组讨论,再集体交流) (1)第一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从哪词句中可以看出天鹅是崇尚自由的动物? 4、指名读第四段,讨论:为什么说天鹅是一位神奇的歌手?怎样理解:“只有天鹅会在弥留时歌唱,用和谐的声音作为它最后的叹息的前奏”这句话?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说说文章除了赞美天鹅以外,你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三、感情读,入情入境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读出作者这种赞美、喜爱之情。四、回味读,学习写法分段读课文,你觉得作者为什么会把天鹅写得这么美? (作者对天鹅进行了仔细认真的观察,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每段采用总分的结构形式,使文章层次清晰。) 五、拓展延伸 学习本文的表达方法,写一段话,介绍一种自己喜爱的小动物,要突出它的美及自己对它的喜爱之情。 板书设计: 天 鹅 面目优雅,形状研美 航行术的最美的模型 自由的美德 神奇的歌手 (赞美天鹅,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教学反思: 二次备课
3—2 蜘 蛛 累计 17 节 月 日 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 4、了解蜘蛛的外形特点、结网特点及捕虫的特点,体会蜘蛛是最聪明的独居昆虫。教学重点:了解蜘蛛的外形特点、结网特点及捕虫的特点,体会蜘蛛是最聪明的独居昆虫。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叙述教学过程:一、读课题,激趣导入请同学们猜一个谜语: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排起八卦阵,单捉飞来将。(指生猜)对了,谜底就是蜘蛛。 同学们,你们观察过张网捕虫的蜘蛛吗?你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吗?你知道它们为什么能结网吗?蜘蛛很常见,但往往不被我们注意,本文的作者却对它作了细致的观察和研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说明文——《蜘蛛》。(板书课题,读课题)下面请同学们来读课文。二、尝试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请同学们读准字音。 2、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读得正确、流利,愿意试一试吗?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 3、默读,想一想这篇课文都写了蜘蛛的哪些方面?试着说一说,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4、课文分几部分写的?每部分写了什么? 5、读生字,练习书写生字,教师指导。 三、思考读,体会感悟 1、边读书边思考边批注。 (1)批注读书感受、读书心得。教师引导学生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提示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 (2)批注本课应重点研究的问题和不懂的问题。 2、小组交流。 四、集体交流,梳理问题 1、提出本课应重点研究的问题及不明白的问题,全班讨论。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甲胄、尽善尽美、小心翼翼”等词语。(可由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 (2)破折号的用法是什么? (3)作者是怎样把蜘蛛写得这么生动有趣的? 2、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确定重点研究的问题。五、回味读,学习写法分段读课文,你觉得作者为什么会把文章写得这么生动有趣? (作者对蜘蛛进行了长期、细致的观察,运用了说明、记叙、和描写相结合物方法;抓住事物的特点,条理清晰地进行说明。) 六、拓展延伸 观察一种自己感兴趣的动物,学会用“新”眼光去看“旧”事物,在“旧”事物中看出新迹象、新特点,并把自己的观察所得记下来。板书设计: 蜘 蛛独特的身体结构 最聪明 具有高超的织网能力 对不同的敌人采取不同的战术 教学反思: 课外阅读 使至塞上 累计 18 节 月 日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对照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
3 、体会作者表情达意、遣词造句的精妙,受到美的熏陶,感悟古诗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引起共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
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它常常用最精炼语言来展示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含蓄地抒写复杂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来学习王维的《使至塞上》,体会一下如何透过精炼,含蓄的语言来准确把握诗歌的内含。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悟
1、播放配乐诗朗诵《使至塞上》。
2、点评:节奏、情感
3、指导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解释全诗
4、师板书重要字词。
(属国、征蓬、汉空、关、单车和候骑)
5、了解作者——王维
(以学生为主,教师结合本诗的写作背影补充。)
(显示幻灯片2)
三、赏析佳句,入境悟情
1、引导学生质疑
2、点拔、指导、解答、点拔要点
①体会诗歌意境《使至塞上》指导了什么意境?
(奇特壮美的边塞风光)
②“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的含义及蕴含作者怎样的情感。
(过了居延,就像“蓬羊”一样随风飘转,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胡天的上空,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延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③“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你能说说它的意境吗?喜欢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
④巡视相机指导
四、赏读全诗,感情朗读、背诵。
1、齐读全诗。
2、交流朗读后的感受。
3、指导有感情朗读。
(提醒学生注意节奏,要边诵边想,脑中要有画面感,要融进诗的意境中,充分体味诗的美感)
五、拓展作业
1、背诵、默写古诗
2、画古诗:选喜欢的诗句画下来。
3、课外摘抄,高适、岑参描绘的边塞诗。
板书设计:
使至塞上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异曲同工
“千幛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范仲淹《渔家傲》) 二次备课
3—3 大孔雀蛾的晚会 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并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 3、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实验的过程,感受作者对昆虫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教学重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实验的过程,感受作者对昆虫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 一 课 时 累计 19 节 月 日 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条理。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实验过程。教学难点:能正确给课文分段。教学过程:一、读课题,激趣导入板书课题,读课题。 什么是晚会?(指生回答)大孔雀蛾为什么会举行晚会?晚会上都了生了什么?从中我们能体会到作者对昆虫怎样的思想感情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二、尝试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请同学们读准字音。 2、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读得正确、流利,愿意试一试吗?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 3、默读,法布尔做了一个怎样的实验?试着说一说,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4、课文分几部分写的?每部分写了什么? 5、读生字,练习书写生字,教师指导。 三、思考读,体会感悟 1、边读书边思考边批注。 (1)批注读书感受、读书心得。教师引导学生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提示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 (2)批注本课应重点研究的问题和不懂的问题。 2、小组交流。 四、集体交流,梳理问题 1、提出本课应重点研究的问题及不明白的问题,全班讨论。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脱颖而出、约莫、偌大”等词语。(可由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 (2)破折号的用法是什么? (3)作者是怎样把实验过程写得这么生动有趣的? 2、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确定重点研究的问题。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查找资料: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大孔雀蛾闯进法布尔的家里?教学反思: 第 二 课 时 累计 20 节 月 日 教学目标: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实验的过程,感受作者对昆虫的喜爱之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并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教学重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实验的过程,感受作者对昆虫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读,回忆内容 指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是分哪几部分写实验过程的?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大孔雀蛾呢?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二、探究读,品味赏析 1、齐读第一段,思考讨论: 大孔雀蛾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指名读第二段,小组探究: (1)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脱颖而出”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谁能简单介绍一下蛾的演变过程? (3)“一只雌夜蛾当着我的面,从蚕茧中脱颖而出”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应用什么语气来读?(指名读)谁还能读得更好一些? 3、指名朗读第三段。 (1)法布尔做了个怎样的实验?实验的内容、过程和方法是什么? (2)小组讨论:作者为什么称这是一次难忘的大孔雀蛾的晚会呢?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对昆虫的喜爱之情? (4)对于这次实验,作者在文中写出结论了吗?请你根据实验的过程推断一下实验的结论,并说明道理? (5)在第四自然段中小保尔初见一大群孔雀蛾的情景应读出什么语气?(惊讶与震惊)第8自然段大孔雀蛾围着圆形笼飞舞的情景就用什么语气来读?(壮观、惊叹)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想想从这个实验中受到了什么启发?(小组讨论后汇报)三、感情读,入情入境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读出作者这种赞美、喜爱之情。四、回味读,学习写法分段读课文,你觉得作者为什么会把文章写得这么生动有趣? 五、拓展延伸 整理上课的观察日记。 板书设计: 大孔雀蛾的晚会 相貌出众:粟色外衣,白色脖套,灰白翅膀 黑、白、褐、红各色线条 难忘的晚会:一大群 掀起翅膀 飞舞 停 飞离 飞回来 蹿上 扎下来 (对昆虫的喜爱,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教学反思: 课外阅读 纪昌学射 累计 24节 月 日教学目标: ? 1.引导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词句和朗读想象的方法,体会到纪昌的决心、毅力、恒心,丰满人物形象。2.引导学生感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寓意。3.指导学生学习通过把段意串联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的方法,以及对批注的指导。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带来了一份见面礼,大家请看这几幅图片,猜猜图片的内容。 ? 这几个故事是我们学过的寓言故事。寓言故事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短小的甚至可笑的故事里蕴含着一个大道理。能从小故事中读出大道理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今天,我们就来读一则故事——纪昌学射。 ? 2.读题目,读出讲故事的味儿。 ?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 1.自己出声地朗读课文。建议:不同的文章在朗读的时候有不同的语气和语调。如,读诗歌、散文的时候感情要浓郁、读出节奏与韵味。这是一篇故事,所以,我们一开始朗读的时候,就努力以讲故事的感觉来读。 ? 2.再读一遍课文,每读一段停下来想一想,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 3.谁来展示自己的朗读功力? ? 4.故事有起因有经过有结果,很完整。看着课文,凭借板书练习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 5.总结方法:把握主要内容的时候,可以把文章各部分的意思串联起来,进行整理,就可以概括出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个方法简单又好学,大家在别的文章学习中也试一试! ? 三、未成曲调先有情——讲述传奇?创设情境?渐入故事 ? 1.让我们随着课文一同走进2000年前,细细读读这个经典的、闪烁着哲人智慧的寓言故事。 ? 2.指名读第一段:指导读出讲故事的感觉。 ? 教师讲纪昌向飞卫学射前的一个故事。 ? 话说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纪昌也是当时出色的猎手,他听说飞卫被称为天下第一神射手,隐居在鹿台山,就历尽千辛万苦找到飞卫想比试比试。他先抽出一支箭,嗖的一声,射下了天上的一只飞鸟,飞卫摇了摇头。接着,纪昌又抽出第二只箭,嗖的一声,射中了水中的游鱼。世人说,这天上的飞鸟和水中的游鱼是最难射中的了,可是在飞卫的眼中,这只是雕虫小技。只见飞卫抽出一支箭,不经意的那么一射,射中了一片正在飘落的叶子,这片叶子也只是停了那么一下,就继续向下飘落。就这一射,让纪昌心服口服,他知道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从此下定决心向飞卫潜心学习射箭。 ?3.问:如果你是此时的纪昌,你最想让老师教授你什么本领? ?四、层层剥笋树形象——抓关键 品词语 读中感悟? 1.飞卫怎么说的?指导朗读飞卫的语言。(飞卫老师的话说得明明白白,毫不含糊)2.纪昌是怎么练的呢?从文中找一找,用“________”画出来。 ?①出示句子: ?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要求:读这个句子的时候,不要着急,慢慢的读,品一品,看哪个词语特别吸引你,让你对纪昌有了更深的认识。 ?②层层剥笋品读“注视” ?●“注视”是怎么样地看?(多提问几个) ?这不是普普通通的看看而已,是专注地看,是专心致志地看,是心无杂念地看!谁来读出纪昌的专注劲儿来!●纪昌让自己注视什么练眼力?(穿梭着的梭子)梭子,同学们大概没有见过它,它是人们在织布的时候,由梭子牵引着织线来回地、不停地穿过来穿过去,老师的这个动作就叫“来回穿梭”。 ?如果是你看着这来回穿梭的梭子,有什么感觉?(苦、累、眼花) ?你们想一想,纪昌苦不苦?累不累?眼睛花不花? ?●可是,纪昌这一看,就是两年呀!700多个日子! 当他疲惫的时候,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他仍旧注视着穿梭的梭子);当他眼花的时候,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他仍旧注视着穿梭的梭子);当他快要支持不住的时候,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们带着这一份坚持,带着这一份执着和决心,读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透过这“注视”一词,我们看到一个怎样的纪昌? ?(板书:有决心?有毅力?有恒心?专注认真) ?●引读:是呀,他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苦练两年,夏天,烈日炎炎,蚊虫叮咬,在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课文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冬天,北风呼呼,寒气逼人,在妻子织布的时候,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这样,春去秋来,寒来暑往,两年之后:出示句子(略),生齐读。(听出了一份不易,也听出了一份喜悦) ?③梳理:课文的第二段先写了——,又写了——,最后写了——。这样按事情的发展一步步写下来,读者读了之后十分清楚明白。师生合作读一读。师读飞卫老师的话,男生读纪昌练习的过程,女生读成功的喜悦。 ? 五、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自主学习,体验批注过程 ?1.练到这样到家的程度,你为他高兴吗?可是飞卫却有提出更高更难得要求——把极小的看成很大的东西。 ?①课文第三段也是先写了____________,又写了___________,最后写了____________。 ?找到写纪昌练习的句子,自己学着刚才的方法品一品。你可以抓住某个词语或某几个词语,谈谈你读出一个怎样的纪昌?把你的体会批注在书的空白处。 ?②出示: ?●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③学生汇报: ?(预设:学生可能会从“每天”“聚精会神”“盯着”等词语汇报。) ?六、众里寻他千百度——揭示寓意?多元理解 ? 功夫不负有心人!五年之后,纪昌的眼力练得相当相当到家了,简直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了。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 ?1.在座的各位心中一定有个谜:飞卫为什么让纪昌先练眼力呢? ?追问:仅仅学习射箭需要练基本功吗? ?引导:由这件事我们想到了其他的学习,这样一想就明白了寓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了——无论学什么本领都要练就扎实的基本功。这就是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朴素道理。 ?2.回顾全文,课文2、3自然段写了练习眼力,4段写了开弓放箭。课文这样的叙述安排和寓意有什么关系吗? ?3.这个故事其实就是讲一位老师和一个学生的故事,人们都说:读书就是读自己。就是说我们读书时要读出自己的理解、思考和收获。读过这篇寓言后,你有哪些收获呢? ?4.猜猜作为一个老师,我能从飞卫老师身上得到哪些启示呢? ?5.小结:通过学习这篇寓言,我们知道了无论学什么本领都要练就扎实的基本功。作为学生,我们学习时要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老师,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 ?看!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就会有不同的收获。这也是这则寓言的魅力! ?七、读书要读出自己——交流教师感受,布置作业?1.有人说,寓言就像魔袋,虽然很小,但是可以从中取出很多东西。读了故事,我还有一些自己的感受,并且记录了下来: ?这是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虽然历经了2000多年岁月的磨砺,但它所蕴含的哲理直至今日仍旧熠熠闪光。当我将要合上书的时候,文章中经典的句子依然萦绕在我的脑际。 ?“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我默念着这两句话,这难道不是对我们最好的启迪吗?人的一生,无论工作、学习,我们都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且牢牢地盯住,策马扬鞭,努力实现,这种决心和毅力不可动摇,要坚定,要坚决;在努力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把大目标分阶段来完成,但是每一个小目标,我们都要把它看大,竭尽所能、全力以赴,才能达到理想的巅峰! ?我知道,这则寓言我还没有读完…… ?2.作业:●《纪昌学射》选自《列子》一书,篇篇都闪烁着智慧和哲理,还有我们熟悉的“呆若木鸡、杞人忧天、 朝三暮四、愚公移山”等故事也出自这本书,下去请大家找来读一读。 ?●练习把这个故事绘声绘色地讲出来。 二次备课
综合学习活动 走进外国名著累计 25 节 月 日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学习自主策划并组织活动。 2、指导学生阅读外国名著,开拓阅读视野,感受外国作品的独特风格。 3、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共享成果。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阅读外国名著,开拓阅读视野,感受外国作品的独特风格。教学难点: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学习自主策划并组织活动。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读书是每个人一生的事情,书对我们起到引领的作用,古今中外很多名著都是我们经典的阅读内容。上学期我们走进了我国的古典名著,今天再走进外国名著,让经典的书籍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二、好书推荐: 1、最近你都读了哪些好书?哪些是外国名著?你最喜欢哪部外国名著? 小组内交流 指名汇报 2、把学生自己认为好的外国名著推荐给大家,并说出推荐的理由。 三、讨论会: 1、你现在最想读哪部外国名著? 2、我们读书时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后,再召开“我与外国名著”读书交流会。交流会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在召开交流会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有读书经验的同学,引导这些同学将好的经验介绍出来,并及时指导怎样读书。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阅读更多的经典书籍,可以使我们受到经典书籍的熏陶、感染,成为情感丰富、知识渊博、有思想、有见解的人。阅读外国名著,可以让我们更多地了解外国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古代传说等,让我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希望同学们今后多读书,成为一个爱读书的人。 二次备课
4 生 活 中 的 启 示
单元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在上生活中学会发现、、思考、积累,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感受生活的快乐和收获。
2、从中感悟生活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迪。
3、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4、引导学生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尝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单元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单元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尝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4—1 落花生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积累语言。3、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品质,懂得做人应该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求外表美丽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教学重点: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教学难点:体会主次分明写法的好处。 第一课时累计 26节 月 日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3、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教学难点:注意体会父亲说话的语气。教学过程一、解题导入??? 齐读课题,你知道“落花生”是什么意思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出示落花生的图片,教师补充讲解花生为什么叫做“落花生”。???本篇课文的作者是许地山,他有个笔名叫落华生,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山童年的时光。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1、读通顺课文,感知文本内容。(1)同桌互读,把课文读通读顺。(给足够时间让学生读书。)(2)由同学互相推荐读,老师要鼓励读书不太好的同学展示自己,多鼓励他们。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看看你对课文都有了哪些了解?3、自主识字。 (1)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指名读课文,全班正音。(如,“空地”的“空”读四声,“吩咐”的“咐”和“便宜”的“宜”在文中读轻声。)??? (3)拼读生字,重点强化。(由学生提出易错的字,并展示自己的认字方法。)(4)在预习的过程中,你都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用什么方法理解的?(注重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不要死记硬背词典中的解释。) 三、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大家默读课文之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讨论并明确分段。)? 四、布置作业熟读课文,抄写生字、新词。板书设计 落花生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累计 27节 月 日教学目标:1、理解本课词语。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积累语言。3、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品质,懂得做人应该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求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教学重点: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教学难点:体会主次分明写法的好处教学过程:一、回忆课文内容,整体感知??? 齐读课题,回忆课文内容,想想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二、细读课文、突破重难点??? 1、读第1自然段,了解种花生、收花生;利用评读方式,指导学生抓住“居然”一词,读出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意外、欣喜。2、充分读书,抓住吃花生、议花生。 (1)自由读,指名读,读出花生的好处。? (2)学生根据搜集的课外资料补充花生的好处。? (3)出示第1自然段,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1)在同学自由读之后填表,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 2)出示花生和桃、石榴、苹果的图片,同桌对比着读。??? 3)指名读,评读: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或者通过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4)再次读,看看你对花生又有什么新的认识?(引导学生体会出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它非常实用,默默地为人类奉献。)? (4)对比读句子,体会父亲对我们的希望。?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两句话意思不一样,“只”是单单的意思,爸爸的意思是做人不能只追求外表的体面,更希望我们做一个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计名利,像花生一样的对别人有用的人。)??? (5)通过填空,加深理解:在你身边一定有许多像花生一样品格的人或物,让我们来赞美花生,赞美像花生一样有用的事物。??? “我爱花生,它的好处很多,它虽然没有(??? ),但可贵的是(??? )。我们的(??? )不正像花生一样吗?它(? )。我赞美花生,我更要赞美(??? )。”三、组织讨论,彰显个性??? 在当今的社会你想做一个像桃子、石榴、苹果一样的人呢,还是做一个像花生一样的人呢?为什么?四、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那一夜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许地山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长大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花生,这就是他笔名的由来。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他说过的这句话:“我要像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板书设计 落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教学反思:
4—2 风 筝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自主学习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课文传神的人物动作和心理活动描写,学习通过多种描写方法生动地表现人物形象和感情变化。 4、感受鲁迅先生浓浓的兄弟之情和自省精神。教学重点 初步感受鲁迅作品的风格,激发阅读兴趣,使学生不断走近鲁迅,走进鲁迅作品。教学难点? 1、理解本文含蓄深沉的立意。 2、揣摩文中艰深难懂的语句,理解其深刻内蕴。?第一课时 累计 28节 月 日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自主学习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3、感受鲁迅先生浓浓的兄弟之情和自省精神。教学重点 初步感受鲁迅作品的风格,激发阅读兴趣,使学生不断走近鲁迅,走进鲁迅作品。教学难点? 疏通文意,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导语? 在温馨和美好中有亲情,在误解和冲突中也有亲情,《风筝》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亲情是人世间真挚而美好的感情。温馨和美的亲情动人心弦,感人至深,在误解和冲突中的亲情也是真挚而令人难忘的。今天学习的《风筝》,就是鲁迅(周树人)回忆自己和弟弟周建人小时候围绕风筝发生的一件事。无论是当年管错了,还是醒悟后的自责及无法补救的沉重,都洋溢着浓浓的手足之情。《风筝》就像一曲人情美的赞歌,让人沉醉在自然、和谐、水乳交融的诗情画意里。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篇文章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一起来学习《风筝》这首散文诗。(板书课题) 二、初学课文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自主学习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思考下面的问题 (1)这篇课文回忆的是什么事情?作者是怎样叙述这件事的? (2)听读课文以后,你有哪些感受? (教师可针对学生不同的感受启发提问)为什么“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事隔几十年为什么要讨小兄弟的宽恕?为什么说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对于精神的虐杀”?鲁迅对待自己的错误态度与一般人有什么不同?小兄弟为什么全然忘却,毫无怨恨?三、质疑探究课文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大家一起研讨。 四、教师小结??? 这篇课文的意蕴很丰富。有手足情;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我”的自省精神;小兄弟无怨恨的思想内容。又集中表达了“我”的惊异、悔恨、补过、悲哀的情感。抓住“我”情感经历这条主线,为感悟课文思想内容做准备。因初步感知,教师要及时引导,尊重学生独特理解。五、布置作业? ①精读课文,再提问题,继续研讨。 ②课后“读一读,写一写”。 ③阅读《满天的风筝》,说说文章抒发了怎样的感情?板书设计 风 筝 第一部分(1-2)看到风筝想起往事。 第二部分(3-4)回忆小时侯如何虐杀小兄弟放风筝一事。 第三部分(5-11)二十几年后,作者想承认错误而小弟全然忘却,作者沉痛至极 第四部分(12)进一步道出作者无法不久自己过失的悲哀。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累计 29节 月 日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课文传神的人物动作和心理活动描写,学习通过多种描写方法生动地表现人物形象和感情变化。 4、感受鲁迅先生浓浓的兄弟之情和自省精神。教学重点 初步感受鲁迅作品的风格,激发阅读兴趣,使学生不断走近鲁迅,走进鲁迅作品。教学难点? 1、理解本文含蓄深沉的立意。 2、揣摩文中艰深难懂的语句,理解其深刻内蕴。教学过程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中兄弟之间的手足之情,明白了游戏于儿童的意义,感悟到鲁迅严于解剖自己、知错必改的精神,感受了作者由惊异、悲哀到后悔自责及心情沉重的感情经历,初步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那么,我们从中还能感悟些什么?本节课继续研读课文。??? 二、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在预习与思考前提下,小组内交流,选共性和有代表性问题合作探究。小组之间相互派代表问答,教师引导深化,不同意见全班讨论。(教师应引导学生解决好如下问题) ??? 大屏幕出示问题 ??? (一)第一组:1、从语段中找出描写小兄弟观望他人放风筝的语句,分析一下作者从哪几方面写的? 2、他为我们勾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儿童形象? 3、对小兄弟流露出什么感情?(结合书中插图体会)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什么?请你用自己话概括。说说作者在文中是什么样的形象?对“我”的描写,流露出了怎样的感情?这时的小兄弟是怎样的处境?这部分一些动词和形容词用得很贴切传神,找出来,说说为什么用得好。4、通过3、4段的学习,你进一步感悟到了什么? ???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点拨,全班交流、补充。 [教师小结] ??? 这部分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天真、活泼、聪明、瘦弱的小兄弟形象,而“我”是一个野蛮粗暴的“虐杀者”,文中隐含着对小兄弟的可怜、同情和痛楚的手足之情,也隐含着深深的自责。(第4题可放开让学生说,教师不一定给评价) ? (二)第二组: ? 快速默读,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讨论。 ? 大屏幕出示问题1、看到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行为的书,为什么说是“不幸”?2、从第5段中找出一句有关文章主旨句子,说说反映了什么主题?3、当我懂得游戏意义后,心情沉重,总想补过,这说明什么?4、待到小兄弟惊异地笑着说:“有过这样的事吗?”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从中你又感悟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 ??? 作者一接触科学思想,就认识错误,设法补过,并不因为自己当初的动机是好的就原谅自己,不因为当初的想法是受了传统的影响而宽恕自己,也不因为时间相隔久远就不了了之。他的心情是那么沉重,可见他是多么严厉地解剖自己,他的为人是多么严肃认真,他的精神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三)第三组:(教师要重点指导第三组的问题,可由浅入深引导) 大屏幕出示问题1、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2、为什么说“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但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教师小结??? 作者要讨弟弟的宽恕,抚平他精神的创伤,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我”因无法补过而心情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是怎样的一种悲哀啊!而这种悲哀既意想不到,又“无可把握”,想摆脱也不可能了。当年虐杀者与被虐杀者都被愚昧观念所支配,彼此都不以为有什么错,现在虐杀者有了觉悟而后悔痛苦,而被虐杀者已经全然忘却。课文一再强调“我”的沉重和悲哀,不仅表现个人的悔恨,而是对这种普遍的精神麻木状态的忧虑和痛惜的感情。即使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中得到极大的教育意义。 ? 三、体验拓展 文中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你小时候也做过许多游戏,玩过不少玩具吧?请你选一个最难忘的说给同学们听听。 ??? 四、教师小结 《风筝》不仅是表现了人内心美好的感情,而且给人以深沉的思想力量。深刻的主题,无论从哪个角度阅读,都有意在言外的收获。通过学习课文,你感悟最深的是什么呢?反复思索以后并用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让自己的感情更真挚、美好,思想更丰富、深刻。板书设计 风 筝鲁迅的兄弟之情 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 鲁迅的自省精神 鲁迅对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无怨恨的深沉感慨教学反思: 课外阅读 邴原泣学 累计 30节 月 日 教学目标: 1、能够熟读文言文,并理解其中的含义。 2、了解邴原泣学的真正原因。教学重点: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出示原文,学生试读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二、引导学生,理解内容。 三、回答课后习题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 ①凡得学者????????????????②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③吾徒相教??????????????????④徒以有先生也
2.?翻译句子。
?①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②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
?③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3.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
4.我们应该向邴原学什么?
4—3 因小失大 累计 31节 月 日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5个字,能正确读写本课新词。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了解课文论述的方法,学习用列举事例的方法表现文章的中心的写法。 3、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知道做事不应该因小失大的道理。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通过五个具体事例进行论述的。教学难点: 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 板书”因小失大”这个词,提问: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因小失大”这个词蕴涵了怎样深刻的人生哲理呢?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因小失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正音正字。 2、反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3、指读生字,并给生字组词。 4、读一读本课的新词。 5、思考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三、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自读自悟,然后讨论课文的写作思路,初步了解议论文的表达方式。 四、作业 熟读课文。 写一写本课的词语。板书设计 因小失大︱ 不要为”哨子”花费太多 ︱ 通过五个事例引出结论 ︱ 不要因小失大教学反思: 课外阅读 诫子书累计 35节 月 日教材分析:《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澹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学习本文重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把握主旨,体会情感,从中获得精神的力量: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并由此积累背诵相关警言以自励。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2、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3、研读课文,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
4、熟读文章成诵,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学励志,修身养性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
教法、学法设想:
本篇文章短小精悍,辞约意丰,字字珠玑,掷地有声,有谆谆告诫之语,更溢满殷殷期盼之情。在教学中要达成目标,掌握重点,突破难点,采用的首要方法就是以“读”贯穿课堂始终:听读,朗读,跟读,默读……通过反复地读让学生自然成诵;然后猜读、精读、研读、品读,让学生合作交流探究释疑理解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联系现实实际谈体会,赏析品味拓展积警句;中间穿插历史背景小故事,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情趣。作业设置结合单元后面的综合性学习进一步拓展延伸,丰富学生积累的同时感受浓浓的亲情、乡情、友情和爱国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
(二)初读,读熟课文:
1、解题:
《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2、播放录音,学生听读,完成下列任务:
(1)标记生字注音。
(2)注意词句停顿。
3、师范读,提示长句停顿。
示例: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指定学生诵读,余生纠正,后齐读)
4、学生自由朗读,互读。
5、指定优、中、困学生各一名朗读,听者点评(从字音、停顿两方面)。
6、再次播放录音,学生轻声跟读,注意体味语调、语速的变化,揣摩作者情感。
5 胸 怀 壮 志
单元教学目标:
1、学习诗词,引导学生理解内容,熟读成诵.
2、边读边想象诗词的意境,进而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魅力,感受澎湃的激情,气势的宏大.
单元教学重点:
学习诗词,引导学生理解内容,熟读成诵.
单元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诗词的意境,进而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单元总计课时:
6课时
5—1 龟虽寿累计 36 节 月 日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3、 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学习诗人在诗中表达的乐观自信,积极进取的精神。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教学难点: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学习诗人在诗中表达的乐观自信,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大家心中肯定都有一个理想吧?怀着梦想,为了梦想,你付出多少努力?也许你有披荆斩棘的锐气,但你有百折不挠、从一而终的毅力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枭雄曹操为我们在追逐梦想的路上注入了激情,给予我们几多叹服和启迪。让我们一起走近曹操吧。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学生感知诗的内容。 2、圈画出生字,识记生字。 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教师指导。 3、学生把诗读通读顺。 4、你最喜欢哪句话?为什么? 5、指导朗读 指导注意节奏缓慢 三、理解词意1、学生借助字典、注释等多种方式理解词的意思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四、体会诗人的情感 1、这首诗第一句起句就不凡。写了滕蛇、神龟,为什么写呢? 2、四人一组讨论 ,回答 (为了表明作者的人生态度,万物的生和灭都受客观规律的支配,即使滕蛇、神龟也不例外。) 3、这里,作者也是觉得人生很短,觉得人生不够用。那干什么时候不够。? 4、一般文人墨客写到此处,可能倡导什么思想? (及时行乐;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忧来明日愁。) 指导朗读 曹操作品的风格突然在这儿转向了。大家听我朗读,注意到我这里语气的变化没有? 大家把这几句读一下。(学生朗读) 6、我再给大家三分钟时间,参照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四句的意思。 小结:这种观点我比较赞成,人难免一死,但勃勃雄心永不会消沉,在有限的生命里去积极进取,建功立业。 7、后三句什么意思哪?请同学们思考、讨论。 师小结:曹操的认识很到位,一个人的生命虽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但也不完全听从上天的安排,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是健康的重要因素。 8、练习背诵 本诗具有积极的意义,现在请同学们把这首诗背下来。 9、本诗是怎么在具体的艺术形象中述理、明志、抒情?请找出来短语词组作具体分析。 (神龟、滕蛇、年老的千里马、烈士) 10、大家是否想到一个问题。这些诗篇的作者很早就离开了我们,但是他们为我们留下了这么宝贵丰富的遗产,但是为中国历史下了篇章,他们为自己的生命涂沫的亮色,足以永生。我们应该怎么做? 四、总结 做人虽要“胸有大志”,但也要“鼠目寸光”。在立下你的志向之后就别再去想太远的事情,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当你每天早上醒来的时候,告诉自己,我要过好这一天,晚上临睡的时候告诉自己,今天我过得很好。 五、作业 背诵《观沧海》 板书设计 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乐观自信 积极进取教学反思:
5—2 十六字令三首累计 37节 月 日教学目标: 1、会认1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小令,注意长短句的节奏。 3、想象这三首小令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在文中表达的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小令。教学难点:想象这三首小令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在文中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利用课前的阅读课,推荐学生阅读毛泽东的相关诗词,初步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二、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1、学生交流介绍毛泽东及其作品。 2、教师补充并小结:毛泽东是中国革命的伟大领袖,新中国的建立者。他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毛泽东又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一旦进入到创作的时候,他跟主席身份、领袖身份、党的领导人的身份和他身上的重担分开了,他就变成了一个诗人,他在长征途中写《十六字令.山》也是比较典型的。山是红军长征途中的天险,是长征中艰难险阻的象征,但他对于山的雄伟、险峻、奇妙,完全是以一种审美的眼光来看它,而且写得十分磅礴大气。由于十六字令形式过于短小,只有16个字,常常使英雄无用武之地,还没开头就结束了,就十六个字怎么写?但是毛泽东能写出来绝妙好词,而且成为中国诗歌史上十六字令里面的名篇。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散读课文: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通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2、请个别学生朗读课文,检查散读情况。 3、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1)提醒学生韵字延长的读法;(找出韵字,尝试韵字略微延长的读法。如:山,鞍,三;山,澜,酣;山,残,间。) (2)确定重音强调的字词:有些突出表现内容、强化情感的词语要用重音。并确定重音。(如:未下鞍 惊回首 三尺三等 )。 四、朗读赏析 (一)整体感知 1、说一说这三首词体现了作者对山持抱的是怎么样的情感态度?(赞美) 2、出示毛泽东的其他关于山的作品,说说毛泽东的诗的艺术特点?并从本课中找出体现这一特点的词句?(从《十六字令》遣词用字赏析中体会毛诗“豪放大气”的艺术特点。体会“大”的字眼,名词“山、海、天”,量词 “亿、万、千”,是他喜欢的字眼。《十六字令》“倒海翻江”“万马战犹酣”,《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卜算子 咏梅》“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等。这里面大的景,大的数字,整合在一起变成一种气势,长江大河一泻千里。根据学生水平,还可补充一些毛泽东诗词的名句来赏析。) (二)深入品析 1、第一首赏析要点: (1)“快马加鞭未下鞍”与民谣中的“马过要下鞍”两种不同的境界比较: ——将民谣中的“马过要下鞍”改为词中的“快马加鞭未下鞍”,写出了红军战马奔腾穿山而过的英姿,这完全不同于民谣中对高山“须下得马来”的屈服。从而表现出一种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 (2)“惊回首”中“惊”字的品读: ——这里的“惊”字用得极好:诗人的动感、神态、眼神以及高峻之山巅全都溶入这一字之间,显得内涵尤其深邃、丰富。而且这“惊”字也一贯到底,不但在第一首中写了惊叹山之高,而且在第二首中写了惊叹山之多,还在最后一首写了惊叹山之险,连惊三次,气势畅通,浑然磅礴。 2、第二首赏析要点: (1)山的动态形象品读: ——在这里,作者运用形象的比喻,使山如狂涛巨浪成翻江倒海之势,奔腾向前,连绵不绝,犹如一幅巨型的红军万马奔腾图。 (2)学习这首小令中对山的描写: ——这首小令中运用“倒”、“翻”、“卷”、“奔腾”、“战”等词语,让沉睡着的群山一下子“觉醒”了,最大限度地动了起来——其动态显得气势磅礴无比、力量强大非凡。 3、第三首赏析要点: (1)从状貌和气概上体会山险峻之势。 ——山高得可刺破青天,山高得可为天柱支撑起天。顶天立地之山,既是写景又是象征着诗人及红军战士作为民族中流砥柱之顶天立地的作用。 4、知人论诗:现已公开发表的毛泽东诗词有五十多首,其中大约用了五十五个“山”字。直接以“山”作为标题者九首,如《西江月·井冈山》、《忆秦娥·娄山关》、《清平乐·六盘山》、《念奴娇·昆仑》、《五律·看山》等,长征途中的七首诗词,更是篇篇都离不了山。毛泽东诗词,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山”呢? 山,是他的道路,是描写对象,又是创作的灵感。山,是他的胸怀,是他的性格,又是他的的形象。山的深沉,山的坚韧,山的博大精深,与他的诗词浑然一体。 五、拓展深化 1、请选择毛泽东其他的诗中关于山的诗句加以品析,如:毛泽东在《沁园春.雪》“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等句子中对山的描写,恰到好处地运用了“舞”、“驰”、“试比”等词语,使本属静态的山一下子成了“活物”。 2、用几分钟时间,背诵课文。并摘录自己比较喜欢的毛诗名句段背一背。 六、作业布置 1、背诵本文。 2、从毛泽东诗词中再选取一到两首你喜欢的,摘抄并背诵。 可以积累《七律·长征》、《沁园春·雪》、《忆秦娥·娄山关》、《清平乐·六盘山》、《念奴娇·昆仑》、《卜算子·咏梅》 3、请整理你所了解的古诗词中写山的名句。下次进行课堂交流。板书设计 十六字令三首 毛泽东 山 高 山 连绵起伏 山 险峻教学反思:
5—3 少年中国说(节选)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自主学习生字新词,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本文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3、体会作者殷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本文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殷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第一课时累计38节 月 日教学目标: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本文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殷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教学过程:激趣导入 自古英雄出少年。作为新世纪新一代少年,让我们一同去学习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板书课题),去感受梁启超先生字里行间意气风发、蓬勃向上的精神,去实现先辈寄托的让伟大民族复兴的热望。“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简介梁启超和文章的写作背景。 总体把握内容 读课文,把字词读通顺。 再读课文,想一想: 本文赞颂了什么?要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 (作者把封建古老的中国和他心目中的“少年中国”作鲜明的对比,极力赞颂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针砭老年人消极保守的思想,鼓励人们发愤图强,肩负起建设少年中国的重任,表达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散读课文: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通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2、请个别学生朗读课文,检查散读情况。 3、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4、全班齐读。 四、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五、指导写字 1、学生读生字,记忆生字。 2、学生练写生字,教师指导。 六、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少年中国说(节选) 梁启超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累计39节 月 日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层次。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本文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3、体会作者殷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本文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殷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少年中国说》一文。 二、指名朗读课文。 三、理清课文层次,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1、说说课文是分几层来写的?每层写什么? 2、有感情地读课文,小组讨论: (1)课文运用了大量的排比、比喻、对偶等表达方法,从课文中找出这样的句子,体会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2)课文赞颂少年中国,也讴歌中国少年,二者有什么联系,谈谈你的理解。 (3)联系课文,想象少年中国的美好未来,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指生汇报。 4、指导朗读 指名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的爱国激情。 朗读时怎样处理情感?朗读老年人部分应该不屑、鄙视,朗诵少年部分怎应该充满热情赞美 指导背诵 反复朗读,达到熟读背诵。 四、拓展深化 梁启超在文中集中使用比喻手法,使得一个突然崛起、幸福美好、前程灿烂的少年中国形象惟妙惟肖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为了我们中国的未来更美好,作为中国的少年,你们想要怎样做呢? 作业 1、在日记里写出学习本文后的感想。 2、背诵课文。 3、积累喜欢的句子,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板书设计: 少年中国说(节选) 梁启超 少年中国——作者的理想 中国少年——实现理想的希望 盼望祖国繁荣富强 教学反思:
综合学习活动 语文学习方法探究 教学目标:1、总结语文学习的方法,不断提高总结提炼的能力。2、在小组合作中进行探究学习,提高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情感。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总结小学六年来在语文学习中积累的学习方法。提高总结提炼的能力。 教学难点:学习自主策划并组织活动。教学时间:二课时第 一 课 时 累计 40节 月 日 教学目标:1、总结语文学习的方法,不断提高总结提炼的能力。2、在小组合作中进行探究学习,提高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情感。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总结小学六年来在语文学习中积累的学习方法。提高总结提炼的能力。 教学难点:学习自主策划并组织活动。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六年来在语文学习中一定积累了很多经验,也一定遇到了一些困难,这与我们的学习法方法有很大的关系,那就只对这个问题开展一次探究活动吧。 二、分组,明确分工。 1、确定小组成员,选出组长。 2、明确研究方向。 3、讨论研究方法和途径。 4、进行详细的分工 三、学生自由活动 1、按照已定好的途径研究学习方法。 2、制成下列表格: 我的学习方法研究我的调查活动 主要的学习方法 我的结论 3、小组交流制成统一的表格 四、总结 孩子们,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我们积累了很多好的方法,下节课我们全班同学交流。 课外阅读 陶侃惜谷 累计 41 节 月 日 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做到熟读成诵。2、了解古文的写作方法。教学过程: 一、出示原文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