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历史:第二单元测试卷(冀教版八年级上)
第二单元测试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1、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小题,共40分)
1、中国近代化艰难起步中的“近代”指( )
A、产生和发展于中国近代社会 B、大多数民用企业由私人投资办厂
C、创办的企业大多是受外商刺激 D、企业改变传统的手工制作,进行大机器生产
2、鲁迅回顾历史说:“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一鞭,使中国开始认识到要学习西方军事技术,于是开始了( )
A、编写《海国图志》 B、洋务运动 C、维新变法 D、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3、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在战争中需要的枪支弹药、船只不可能来自( )
A、轮船招商局 B、江南制造总局 C、福州船政局 D、安庆内军械所
4、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B、它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C、目的是促进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D、使中国顺利地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5、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反侵略史,也是一部追求近代化的历史。所谓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历程。那么,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是()
A、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 B.社会主义改造和戊戌变法
C.实业救国和辛亥革命 D.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6、(2006年,湖南常德)19世纪末,中国近代化的核内容是( )
A、学习西方军事技术 B.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C.学习西方经济技术 D.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7、(2006年,江苏南通)康有为、梁启超作为伟大的历史人物永载史册,主要是因为他们( )
A、发起了洋务运动 B、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C.领导了辛亥革命 D.参加了新文化运动
8、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下列选项搭配不正确的是( )
A、李鸿章—洋务运动 B、魏源—戊戌变法 C、孙中山—辛亥革命 D、陈独秀—新文化运动
9、以下人物中,“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是( )
10.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宏伟的水利工程之一,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最早提出开发三峡水力的设想,这主要体现了他的哪一思想()
A、国共合作 B.民族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权主义
11、今年(2005年)6月,台湾有一批食品在漳州市场上销售,其生产日期是中华民国94年5月(中华民国元年是1912年),保质期为一年。这批食品的保质期限到( )
A、2005年4月 B、20064月 C、2007年4月 D、2008年4月
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几点问题,读后回答12-14题。
12、陈独秀等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主张走的救国之路是( )
A、君主立宪道路 B、封建道路 C.半殖民地半封建道路 D.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
13、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是民主、科学,其中民主是指( )
A、地主阶级的民主 B.人民大众的民主 C.农民阶级的民主 D.资产阶级的民主
14、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其中旧道德是指( )
A农民阶级的道德 B、封建伦理道德 C、资产阶级道德 D.中华民族的道德
15.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的是( )
A.创办私学 B.创办书院 C.创办新式学堂 D.创办学院
16.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度是在( )
A.1903年 B.1905年 C.1911年 D.1912年
17.张謇创办的纱厂最终( )
A.被吞并 B.发展 C.受挫 D.奄奄一息
18.《新华字典》的出版机构是 ( )
A.中华书局 B.新华出版社 C.商务印书馆 D.三联书店
19.促使中国社会文化生活开始走向近代化的因素有 ( )
①经济的发展 ②政治的变革 ③教育的变革 ④中西文化交汇碰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0.临时政府颁布法令革除的称呼是( )
①大人 ②老爷 ③先生 ④君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二、诊断题(每小题2分,共5个小题,共10分)
下面是某同学描绘的辛亥革命成功后的情景的一段文章,其中有五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1912年元旦,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南京人民张灯结彩,庆祝中华帝国临时政府的成立;庆祝人们所崇敬的孙中山先生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从此,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被推翻,变法维新的观念更加深入民心。但是,时间不久,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首领张作霖窃取了。”
21.错误( ) 改正( )
22.错误( ) 改正( )
23.错误( ) 改正( )
24.错误( ) 改正( )
25.错误( ) 改正( )
三、读图题(共1小题,10分)
26、下列四幅图反映了1851-1912年间中国社会各阶级对独立富强道路的探索。
请回答:
(1)上面四幅图分别反映了哪些重大运动?
(2)这些重大运动的最终结果有什么相同?这一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四、材料解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7、(2006年,安徽庐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反侵略史,也是一部追求近代化的历史。所谓“近代化”是指中国社会由古代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以及思想文化上的“西化”。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艰难起步,主要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材料二:中国的近代化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这一过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挤压,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的脚步显得急促而又悲壮,却一刻也未曾停留,走过了自强,变法和革命的历程,经历了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
请回答:
(1)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经济、政治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各是什么?请各用一句话概括它们对中国近代化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2)材料二中“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你认为主要指哪些政治派别?
(3)请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回首近代化历程,你有何感悟?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圣贤的经训格言,断断不是万世不变的法则……冲破过去历史的网罗,创造民主的“青春中国”。
——李大钊
材料二 只有这两位先生(民主和科学)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
材料三 中国人民在思想上迷信、盲从的“病”,必须用“科学”这味药来诊治。
——鲁迅
请回答:
(1)这些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他们认为救治中国的灵丹妙药是什么?后来,这场运动内容上又有什么新的发展?这种新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新影响?
(2)你认为近代史上还有和此运动性质相同的运动或事件吗?如果有,请写出来。
(3)先进的知识分子在这场运动中提出的口号,对于今天还有现实意义吗?说明理由。
五、简述题(共1小题,10分)
29.詹天佑说:“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以自立于地球之上。”结合课文,说明詹天佑是如何用“所学”和“所知”为国家争光的 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六、活动探究题(共1小题,10分)
30、中国的近代化是指中国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的一系列变革。它包括政治思想上的民主化和经济上的工业化。
请你以中国的近代化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
(1)写出你确定的课题名称。
(2)研究你确定的这一课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取相关资料
(3)通过对这一课题的研究,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第二单元测试卷
1、D 2、B 3、A 4、B 5、D 6、B 7、B 8、B 9、B 10、C 11、B 12、D 13、D 14、B 15.C
16.B 17.A 18.C 19.A 20.A
21错误(中华帝国临时政府的成立) 改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
22错误(在北京) 改正(在南京)
23错误(封建制度被推翻) 改正(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
24错误(变法维新的观念) 改正(民主共和的观念)
25错误(张作霖) 改正(袁世凯)
26、(1)图一反映太平天国运动,图二反映了洋务运动,图三反映戊戌变法,图四反映辛亥革命。(2)都以失败而告终,以上四个历史事件说明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中国人民实现独立富强,中国要实现独立富强必须由无产阶级来领导。
27、(1)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洋务运动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戊戌变法为资产阶级思想传播奠定了基础。(2)洋务派、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3)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心理,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感悟: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点拨:从我国近代化探索的阶级派别、探索对中国社会的作用来思考。
28、(1)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提倡新道德,提倡新文学。新发展:内容上由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变为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新影响:从此中国先进的分子开始用马克思主义作为精神武器,教育和组织人民,将革命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2)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3)现在社会上仍存在一些封建迷信思想和活动,而迷信和盲从的根源是不懂得用科学精神和方法来研究社会。一些专制思想,如等级观念、家长制作风、男尊女卑等仍然存在,社会主义民主将要不断完善和发展。因此倡导民主、科学仍有必要。
点拨: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过程的了解,结合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作答,有一定的难度。
29.(1)詹天佑赴美留学,以出色的成绩完成了学业。1905年,他被任命为修建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他率领工程队勘测定线,和同事、工人们一起,克服重重困难,出色地完成了居庸关和八达岭两处艰难的隧道工程。为了确保行车安全,詹天佑设计出“人”字形路轨,以减缓坡度。完成了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2)启示:学习他坚韧不拔、为国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
30、(1)写出课题名称即可。(2)上图书馆或上网查找资料。(3)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可。
点拨: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历史知识、树立正确价值观的能力。三个问题都具有开放性,学生可发挥自己的潜能进行合理构思,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图2-1
图四 武昌起义浮雕
图三 谭嗣同勋难
图二 江南制造总局
图一 金田起义浮雕
图2-1
图2-1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