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家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3 家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2016)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3-19 07:26: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 家
/知能演练活用
/夯基达标/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漂流(piǎo)   荡舟(dànɡ)  驶来(shǐ)
B.泰然(tài) 莫测(mè) 耳畔(pàn)
C.祝祷(dǎo) 温馨(xīn) 陶冶(yě)
D.琐屑(xiāo) 黯然(àn) 永恒(hénɡ)
2.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家是游子梦魂萦绕的永远的岸。
B.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C.我难道就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
D.天上乌云密布,似乎要下雨了。
3.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站起来,愉快地问候:“晚安,回家的人们!”
B.不要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C.“不是我。”王明说:“刚才我在老师的办公室里。”
D.我心中闪过一句诗:“家是一只船,在漂流中有了亲爱。”
4.作者分别把“家”比作什么?
5.作者对“家”的三个比喻有什么内在的关联?
6.填空。
(1)自古以来,无数诗人咏唱过游子的思家之情。“渔灯暗,      ,         。         ,是离人几行清泪。”家是游子      的永远的岸。?
(2)“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语出        ,作者是      。?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10题。
家是一只船
南方水乡,我在湖上荡舟。迎面驶来一只渔船,船上炊烟袅袅。当船靠近时,我闻到了饭菜的香味,听到了孩子的嬉笑声。这时,我恍然悟到,船就是渔民的家。
以船为家,不是太动荡了吗?可是,我亲眼看到渔民们安之若素,举止泰然,而船虽小,食住器具,一应俱全,也确实是个家。
于是我转念想,对于我们,家又何尝不是一只船?这是一只小小的船,却要载我们穿过多么漫长的岁月啊。岁月不会倒流,前面永远是陌生的水域,但因为乘在这只熟悉的船上,我们竟不感到陌生。四周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但只要这只船是牢固的,一切都化为美丽的风景。人世命运莫测,但有了一个好家,有了命运与共的好伴侣,莫测的命运仿佛也不复可怕。
我心中闪过一句诗:“家是一只船,在漂流中有了亲爱。”
7.为什么说“船就是渔民的家”?
8.你如何理解“对于我们,家又何尝不是一只船?”这句话。
9.作者说:“人世命运莫测,但有了一个好家,有了命运与共的好伴侣,莫测的命运仿佛也不复可怕。”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10.“家是一只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用这种修辞手法仿写几个有关“家”的句子。
/课外拓展/
类文阅读
(2018·山东潍坊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1~14题。
目光里的松阳
彭 程
①“按节下松阳,清江响铙吹。”诗人王维的诗句给深藏在浙西南群山中的松阳注入了一种悠久厚重的历史感。僻远的地理位置,让松阳有幸保存下众多的古村落,也保存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②这里,蓝天白云是天空的常态,缭绕的云雾是山中的常客;溪水澄碧清亮,茶园舒缓开阔,桂花浓香飘逸。行走于山水间,仿佛置身于一幅立体的水墨长卷中。更为可贵的是,这巨幅山水画中,保留了一百多座格局完整的传统村落。这些山水环绕、林木蓊郁的村落,依据地形的不同,或倚靠青山,或襟带绿水,或俯瞰幽谷,散布在县境各处。
③来到村头,或者是一道溪流,溪水汩汩有声,清净见底;或者有一棵甚至几棵高大粗壮的古树,伸展的树冠遮住了一大片地面。再向里走,街巷里大青石铺就的石径弯曲幽深,石径的边沿和墙脚交界处,覆盖着一层湿滑的绿苔;街巷两侧分布着宗祠、水井、水槽、晒谷坛……这些在别处早已经消亡的典型的农村建筑和器具,仿佛一位位耄耋老者,虽历经沧桑却安然无恙。随意推开一扇老旧的门板,走进一座老宅,都会看到曲折的廊道、萦回的天井,地面的方砖大半已经龟裂,纹路纷乱;房屋里外上下,石雕、木雕或彩绘到处可见,构图生动,笔法细腻,堪称精美的艺术品。
④古村落弥漫着传统美学的韵味和情致,同时,在种种美的样貌形态背后,还有丰厚的意蕴。石雕、木雕和彩绘,内容多取材于神话传说或传统典籍,八仙过海、岁寒三友、松下问童子、鲤鱼跳龙门……有祝祷的寓意,有教化的作用;“耕读传家”被刻写在无数古宅老院的匾额上,并扩展成“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镌刻于楹柱上,让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杨家堂村是明代开国第一文臣宋濂后裔聚居地,文风昌盛,绵延不衰,这不能不说是先人的文魂引领的结果。古村落中这些传承数千年的文化价值,滋润着一代代人的灵魂。
⑤仿佛是上天的特意安排,在遥远宁静的群山之间,安放一种古朴传统的美好,让人们真切地领悟到什么才是诗意的生存。今天,这里的人们也没有辜负上苍的厚爱。
⑥西屏街是一条明清老街,长约两公里,青石板的街道两旁,鳞次栉比地排列着下店上宅式的几十家二层木结构店铺。通过设施改建,西屏街既提高了居住舒适度,又较为完好地保存了当年的样子,堪称街区“活态传承”的样本。位于半山腰处的平田村,在古村落改造中强调“原真性保护”,二十八幢老屋被改建成不同档次的民宿,以品位不俗、知名度高吸引着大批的游客。
⑦但是,现代化浪潮席卷之处,一应城市乡村都无所逃遁。这样的古村落在不少地方或者被拆除,或者住户被迁走,只留下徒有“古老”外壳、毫无“人气”的所谓的旅游项目。喧嚣和躁动,忙乱和焦虑,速度和效益,织就一张无形的巨网,让人们灵性窒息,疲惫不堪。相形之下,这里静谧古雅的氛围、诗意的生活方式和浓郁的人文气息,便愈发显得可贵。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1.阅读第③段,完成下面的表格。
顺 序
景 物
村头
①?
②   ?
石径、宗祠、水槽等建筑和器具
老宅
廊道、天井、方砖,雕刻、彩绘等
12.第④段中“丰厚的意蕴”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13.赏析文中画横线语句的表达效果。
喧嚣和躁动,忙乱和焦虑,速度和效益,织就一张无形的巨网,让人们灵性窒息,疲惫不堪。
14.作者通过“目光里的松阳”,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表达交流
15.语言的表达运用。
有市民反映文化广场附近的环境卫生未达卫生城市标准。此信息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市环卫处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一次环境整治活动。
请你代表全市中小学生在启动仪式上说一段话。要求:语言表达连贯得体,有感召力,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50字以内。
体验中考
16.(2018·湖北孝感中考)综合性学习。
家风,是一种由父母或祖辈提倡并言传身教,用以约束和规范家庭成员言行的风尚和作风;是家庭成员成长的“地基”。请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为深入挖掘和宣传身边的“最美家庭”及感人故事,孝感市政府开展“最美家庭”评选活动,要求推荐或自荐赢得社会赞誉、彰显家庭美德和良好家风的家庭参评。
材料二
/
(1)材料二是孙仁同学在活动中创作的一幅反映家风的漫画,请你根据漫画内容完成下面的仿写。
好家风弘扬家庭美德。
孝行为        。?
(2)假如你家自荐参加“最美家庭”评选,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你家的家风和践行情况。

知能演练·活用
1.C 解析 A项,“漂”应读“piāo”;B项,“莫”应读“mò”;D项,“屑”应读“xiè”。
2.D
3.C 解析 C项,“说”后边的冒号应为逗号。
4.作者分别把“家”比作“一只船”“温暖的港湾”“永远的岸”。
5.三个比喻有清晰而明显的内在关联:船—港湾—岸,是一种递进的关系。
6.(1)客梦回 一声声滴人心碎 孤舟五更家万里 梦魂萦绕 (2)《红楼梦》 曹雪芹
7.解析 结合渔民经常起居、饮食于船上的常识来理解。
参考答案 因为“我闻到了饭菜的香味,听到了孩子的嬉笑声”。(意思对即可)
8.因为人生是一种漂流,很多人又四处为家,所以家就像一只船。(意思对即可)
9.解析 联系家的作用来理解。
答案示例 同意。因为家是我们心灵休息的场所,是我们遇到困难倾诉的地方,是鼓起勇气前行的起点。刚进入初中的时候,我为没有真正的朋友而苦恼。爸爸和妈妈经常鼓励我多和别人交往,并教给我交往的礼仪和技巧。现在我终于有了很多好朋友。是家人的倾听、鼓励和帮助才使我鼓起勇气奋勇前行。
10.解析 仿写的时候注意前后内容的相关性。
答案示例 家是心灵避风的港湾,家是人生旅途中的驿站,家是幸福的快车。
11.解析 第①处,结合文章内容,从“来到村头,或者是一道溪流,溪水汩汩有声,清净见底;或者有一棵甚至几棵高大粗壮的古树,伸展的树冠遮住了一大片地面”可知,描写的景物是溪流、古树。第②处,结合文章内容,从“再向里走,街巷里大青石铺就的石径弯曲幽深,石径的边沿和墙脚交界处,覆盖着一层湿滑的绿苔;街巷两侧分布着宗祠、水井、水槽、晒谷坛……这些在别处早已经消亡的典型的农村建筑和器具,仿佛一位位耄耋老者,虽历经沧桑却安然无恙”可知,描写的地方是街巷。
答案 ①溪流、古树 ②街巷
12.解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概括。结合第④段内容,从“石雕、木雕和彩绘,内容多取材于神话传说或传统典籍……有祝祷的寓意,有教化的作用”“让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杨家堂村是明代开国第一文臣宋濂后裔聚居地,文风昌盛,绵延不衰,这不能不说是先人的文魂引领的结果”等语句中概括。
参考答案 ①雕刻、彩绘等内容的教化作用。②匾额、楹联语句的熏陶作用。③先人文魂的引领作用。
13.解析 解答此题关键在于找准赏析的角度,一般从词语、修辞手法或是描写方法的角度进行。结合语句内容,从“喧嚣和躁动,忙乱和焦虑,速度和效益”可知,三个短语构成排比句式,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语言气势,使表达的内容更加丰富;把“喧嚣和躁动,忙乱和焦虑,速度和效益”喻为“无形的巨网”,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都市带给人窒息的感受。
参考答案 ①主语部分三个短语构成排比,增强语势,表意丰富。②把“喧嚣和躁动,忙乱和焦虑,速度和效益”喻为“无形的巨网”,使描写对象形象生动,具体可感。
14.解析 作者主要描写了松阳良好的生态环境,古村落弥漫着传统美学的韵味情致和种种美的样貌形态背后的丰厚蕴含,传统生活方式活态传承等,可据此来提炼作者的观点。
参考答案 ①古村落既有美学价值,又有文化价值,要注意保护,不能一拆了之。②古村落保护要注重人文关怀,考虑人居环境。③静谧古雅的氛围、诗意的生存方式、浓郁的人文气息,在现代社会弥足珍贵。
15.解析 由题意可知,这位同学的身份是全市中小学生的代表,表达的主题是保护环境卫生,还要求运用一种修辞手法,语言表达连贯得体,有感召力。作答时,一定要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一种修辞手法,不能有语病。
答案示例 文化广场如一颗明珠装点着美丽的家乡,保护环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同学们,行动起来吧!
16.示例 (1)影响子孙品行(或“凸显言传身教”“共享天伦之乐”“践行和谐理念”) (2)我家的家风是“诚信经营,童叟无欺”,家里在社区经营超市多年,一直按照工商和物价部门规定,货真价实,诚信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