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观察生物 自测题(试题和答案没有分开)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章 观察生物 自测题(试题和答案没有分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3-19 08:07: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章自测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B)
A. 飞蛾扑火 B. 烟尘滚滚
C. 蜻蜓点水 D. 大汗淋漓
2.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B. 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C. 生物多样性仅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D.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3.在大蒜收获的季节,有些家庭爱腌制一种食品——“糖醋蒜”,吃起来酸甜爽口。下列有关“糖醋蒜”腌制的说法,正确的是(C)
A. 糖和醋没有进入大蒜的细胞内
B. 大蒜细胞能控制糖、醋的进出
C. 大蒜细胞已死,细胞膜失去控制糖、醋等物质进出的能力
D. 糖和醋都是细胞需要的物质,所以都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解析】 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也有保护作用。“糖醋蒜”有酸甜味,说明细胞已死,细胞膜失去控制能力。
4.如图所示为部分植物分类图,与生物①相对应的诗句是(B)
(第4题)
A.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B.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C. 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D.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解析】 图中①是裸子植物,②是被子植物。选项A中红豆为被子植物,选项B中青松为裸子植物,选项C描述的是藻类植物,选项D描述的是苔藓植物。
5.如图是一些在显微镜下看到的不同的细胞,这些细胞(C)
(第5题)
A. 都来自于同种生物
B. 都能分裂、生长形成器官
C. 都具有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
D. 虽然形状不同,但都属于同一组织
【解析】 精子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来自动物,洋葱表皮细胞来自植物,因此不是来自同种生物,也不可能属于同一组织,故A、D错误;图中洋葱表皮细胞、平滑肌细胞都是分化完全的细胞,不能再分裂,故B错误;细胞都具有的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故C正确。
6.在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盖玻片的一侧要滴加一滴亚甲基蓝溶液,目的是(B)
A. 让细胞变大,以便观察
B. 让细胞核和其他部分染上颜色,以便观察
C. 防止产生气泡
D. 消毒杀菌
【解析】 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无色透明,在显微镜下很难区分细胞的内部结构。染色后,颜色深浅不同,便于观察。其中染色最深的是细胞核。
7.现有如下几种动物,若要将其分为两类,则下列分类方法错误的是(C)
①蛾 ②海豚 ③鱿鱼 ④鸭嘴兽 ⑤蝗虫
⑥麻雀
A. 水生动物和陆生动物
B. 会飞的动物和不会飞的动物
C. 陆生动物和脊椎动物
D. 有翅动物和无翅动物
【解析】 C选项中陆生动物指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脊椎动物是指体内有脊椎骨的动物,两者并不属于对应特征,因此无法对上述生物进行分类。其他几项可依据水生还是陆生、是否会飞、有无翅等特征将上述生物分为两类。
8.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一种细胞,这种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那么这种细胞肯定不是(D)
A. 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B. 苹果的果肉细胞
C. 菠菜的叶片细胞
D.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解析】 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苹果的果肉细胞、菠菜的叶片细胞都属于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属于动物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没有细胞壁和液泡,故D错误。
9.关于下列四种植物的说法,正确的是(D)
(第9题)
A. 四种植物中最低等的是甲
B. 四种植物都有根、茎、叶的分化
C. 四种植物都能产生种子
D. 四种植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解析】 由图可知,甲为蕨类植物,乙为被子植物,丙为裸子植物,丁为藻类植物,故最低等的是丁,无根、茎、叶的分化,甲与丁都属于无种子植物。四种植物都含叶绿体,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10.下列关于动植物体结构层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
A. 动植物的各种组织都是由细胞分化形成的
B. 植物叶片的表皮、动物的软骨都属于组织
C.植物的叶、花、种子和人体的心脏、胃都属于器官
D. 动植物共有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解析】 植物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而动物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故D错误。
11.下列选项中,与“神经细胞→神经组织→脑→神经系统→羊”的层次一致的是(D)
A. 分生区细胞→分生组织→根→茎→小麦
B. 骨骼肌细胞→骨骼肌→骨骼→运动系统→牛
C. 神经细胞→神经组织→脑→神经网→水螅
D. 上皮细胞→上皮组织→肺→呼吸系统→马
【解析】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小麦无系统;骨骼不是由骨骼肌组成的,且骨骼肌是器官而非组织;水螅无神经系统。
12.湛江海鲜在全国久负盛名,并享有“中国海鲜美食之都”的美誉。石斑鱼、鲍鱼、虾、蟹、海蜇、乌贼、牡蛎、鱿鱼、海参等尤其出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 虾、蟹都能在陆地上生活
B. 牡蛎、海蜇都是脊椎动物
C. 石斑鱼、乌贼都是软体动物
D. 鲍鱼、鱿鱼都不是鱼类
【解析】 虾、蟹都用鳃呼吸,生活在水中,故A错误;牡蛎、海蜇的体内都无脊椎骨,属于无脊椎动物,故B错误;石斑鱼属于鱼类,乌贼属于软体动物,故C错误;鲍鱼、鱿鱼都属于软体动物,故D正确。
13.小明在山上发现了一种奇异的花。经专家证实,这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幽灵之花”,学名水晶兰。水晶兰习性独特,只适应特定气候环境,一生经历种子发芽、生长到开花、结果等过程,据此在生物分类上水晶兰应属于(A)
(第13题)
A. 被子植物 B. 苔藓植物
C. 裸子植物 D. 蕨类植物
【解析】 只有被子植物一生经历种子发芽、生长到开花、结果等过程, 故答案为A。
14.某次太空飞船搭载番茄试管苗进行空间开花结实的实验。8瓶矮化的番茄试管苗在太空中茁壮成长,其中5株开花结果,一个果实已经转红。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D)
A. 这些番茄试管苗都是由受精卵分裂、分化、发育而来的
B. 这些番茄苗都具有细胞结构和遗传物质
C. 它们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生物体
D. 番茄苗都是由上皮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等组成
【解析】 上皮组织是动物组织,故D不正确。
15.如图所示是人体内的结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B)
(第15题)
A. a是一个器官,由保护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构成
B. b是一个器官,和口腔、食道、小肠、大肠、肝脏等构成消化系统
C. c是一个系统,和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构成人体
D. d是一个组织,由上皮细胞、肌肉细胞和神经细胞构成
【解析】 A代表心脏,由四大动物组织构成,保护组织是植物组织;C表示大脑,是器官层次而非系统;D表示肺,是呼吸器官。
二、填空题(第17、18、19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共42分)
16.“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是我国宋朝著名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其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两句诗中蕴含了很多的科学知识,请你从科学的角度分析“红杏出墙”现象。
(1)“红杏出墙”是杏树受墙外阳光照射的刺激引起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红杏出墙”表现了生物具有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特征,是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
(2)杏树伸到墙外的枝条会开花结果,这反映了生物具有能繁殖的特征。
(3)“红杏出墙”争夺阳光是红杏世代相传的性状,这反映了生物具有__遗传__的特征。
17.如图为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的模式图,请你仔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17题)
(1)图中e表示细胞__生长__过程。下列与e无关的生理活动是__A__(填字母)。
A. 细胞分裂,数目增多
B. 细胞生长,体积增大
C. 不断吸收营养
D. 细胞内的小液泡形成大液泡
(2)图中a、b表示细胞__分裂__过程。与动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在此过程中还要形成新的(D)
A. 细胞核   B. 细胞膜
C. 细胞质   D. 细胞壁
(3)生物体能够不断长大的根本原因是(D)
A. 细胞的分裂
B. 细胞的生长
C. 细胞的分化
D. 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4)通过图中c、d的变化,人体中形成了以下四种组织,其中属于结缔组织的是(A)
【解析】 由图可知,细胞的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的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细胞的分化导致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的差异,进而由形态、功能相似及结构相同的细胞合在一起形成组织。(4)中A代表血细胞,属于结缔组织。
18.如图是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18题))
(1)图甲是__植物__细胞示意图,你的判断依据是该细胞有①细胞壁(或③叶绿体、⑤液泡)(任写一项,写出序号和名称)。
(2)图中②④⑥是动植物细胞都有的结构,其中②的名称是细胞膜。
(3)“小冰麦”是东北师大生命科学院培育出来的一种高产、抗病、高蛋白的小麦新品种。它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野生冰草抗病、高蛋白的遗传物质转移到小麦的细胞中培育而成的。在培育过程中,主要是对野生冰草细胞内的④细胞核(写出序号和名称)结构进行操作。
19.某同学找到6只昆虫,他依据昆虫的外形特征制作了如图甲所示的检索表。
(第19题甲)
(第19题乙)
(1)下列有关图甲中昆虫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__AD__。
A. 蜉蝣具有尾分两叉、翅很明显的特征
B. 长蚤具有尾分两叉、翅很明显、脚细的特征
C. 衣鱼具有尾分三叉、翅不明显、脚宽扁的特征
D. 蚊具有尾不分叉、一对翅的特征
(2)图乙中的C虫是图甲中的昆虫之一,则C虫为蝼蛄。
20.某同学采集了一些植物,包括葫芦藓、紫菜、蕨、豌豆、银杏。并设计了一个检索表来分析这些植物(如图所示),则A、B、C、D、E中表示紫菜的是__C__,紫菜是__藻类__植物;表示葫芦藓的__D__,葫芦藓是__苔藓__植物。
1a 有种子……………………2
1b 无种子……………………3
2a 种子外有包被……………A
2b 种子外无包被……………B
3a 有茎、叶的分化…………4
3b 无茎、叶的分化…………C
4a 无根………………………D
4b 有根………………………E
(第20题)
21.下面是某校学生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观察的实验。
(第21题)
(1)制作临时装片时,用稀碘液(或亚甲基蓝溶液)对口腔上皮细胞进行染色处理,这样在显微镜下观察时,物像更清晰。
(2)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所见视野如图所示。欲使A细胞移到视野中央,载玻片应向__右上__方移动。转动转换器,换上40×的物镜后可发现视野变暗且细胞数目__减少__。
(3)上述操作时,发现视野中有污物B存在。移动装片污物不动,换上40×的物镜后,污物仍不动。但换上16×的目镜后,污物消失,说明污物在__目镜__(填“装片”或“物镜”或“目镜”)上。
22.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收集到了部分生物的图片,如图所示。
,(第22题甲))
请你按下列分类方法将这些生物分类,然后回答有关问题:
生物
(第22题乙)
(1)写出A~F中C所代表的生物名称:蜈蚣。
(2)在这些生物中,无根,具有茎和叶的植物是葫芦藓(填生物名称)。
(3)在分类学上,水稻与水杉同门不同纲,水稻与葫芦藓同界不同门。这两组生物之间共同特征比较多的是水稻与水杉。
(4)小明说“E应该是水稻”,他作出这种判断的理由是水稻是被子植物,种子外有果皮包被。
【解析】 (1)(2)由分类可知,图甲中的生物可以分为植物(有叶绿体)和动物(无叶绿体)两大类。图中水杉、水稻、葫芦藓体内有叶绿体,属于植物。在这些植物中,水杉和水稻属于种子植物,根据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水杉属于裸子植物,水稻属于被子植物;葫芦藓靠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椎骨,可以将动物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草履虫和蜈蚣属于无脊椎动物,草履虫属于单细胞动物,蜈蚣属于节肢动物;藏羚羊属于脊椎动物中的哺乳动物。(3)在分类学上,分类单位越小,生物之间共同特征越多。(4)E生物的特征是能进行光合作用,且能产生有果皮包被的种子,是被子植物,只有水稻符合。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8分)
23.下图是小明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方法步骤,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23题)
(1)正确的操作顺序是BADC(填字母)。图B和图D所滴的液体分别是清水和红墨水(或碘液)。
(2)图A的正确操作方法是先让盖玻片的一侧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再将另一侧轻轻地放下,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产生气泡以免影响观察。
(3)在显微镜下观察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染色最深的结构是细胞核。
【解析】 制作装片的一般步骤为净片→滴水→取材→盖片→染色→观察,其中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清水,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生理盐水,盖片注意用镊子夹,使其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慢慢放平,防止产生气泡。
24.为探究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某科学兴趣小组做了如下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 废电池对种子萌发有影响吗?
【实验器材】 大豆种子、废电池浸出液、清水、培养皿、滤纸、纱布。
【实验方案】
Ⅰ.取相同的两个培养皿,分别编号为1号和2号,底部均垫上几层吸水纸。
Ⅱ.向两个培养皿中分别放入大豆种子各20粒,在种子上面覆盖纱布,放在温暖的地方培养。
Ⅲ.每天向1号培养皿纱布上洒适量的电池浸出液,保持种子湿润,2号培养皿不作任何处理。
Ⅳ.观察大豆种子的萌发情况并做好记录。
【实验结果】 10天后两组培养皿中的种子都没有萌发。
根据实验方案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每个培养皿中为什么不是放1粒大豆种子而是20粒的,其目的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增加实验的准确性。
(2)该实验的假设是废电池对种子的萌发有(或没有)影响。
(3)设计2号培养皿实验的作用是__对照__。
(4)从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看,不能说明电池浸出液对种子萌发有影响,想达到预期实验效果,必须对原方案进行修改,即每天向1号培养皿纱布上洒适量的电池浸出液的同时,还应向2号培养皿纱布上洒等量的__清水__。
【解析】 (1)实验中选取多粒种子是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2)在探究实验中作假设时,要根据探究实验的目的或问题,作出相应假设,既可以正面假设,也可以反面假设。(3)探究实验中要设置对照组,只有通过对比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2号实验的目的是作对照。(4)探究实验中要控制变量唯一,除了实验变量不一样,其他条件要都一样,且都是适宜条件,2号培养皿中的大豆种子没有萌发的原因是缺乏适宜的外界条件水分,所以还应向2号培养皿纱布上洒等量的清水。
25.某品牌洗手液号称完全不影响环境,小华想证实该广告的真实性,邀你一起做实验。
实验准备:生长状况相似的同种蚯蚓40条,喷雾器2个,清水、1%洗手液,将富含有机物的土壤均匀铺撒在大纸盒中,沿中线均分为甲、乙两个区域。
甲区域
乙区域
实验步骤
第一步
放20条蚯蚓
放20条蚯蚓
第二步
每天喷10毫升1%洗手液
每天喷10毫升______
第三步
两周后,翻开土壤,统计其中蚯蚓的数量
实验结果
2条
28条
(1)完善实验过程,第二步实验步骤乙区域应该填的是__清水__。
(2)两组实验除是否喷洒洗手液外,其他条件均相同且适宜。
(3)实验中每组使用了20条蚯蚓,而不是1条,好处是减少实验的偶然性,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4)假如小华的其他同学也照此方案进行了实验,得到了多组数据,应取他们的__平均__值作为得出结论的依据。
【解析】 (1)(2)科学探究中经常用到控制变量法,需控制单一变量,此实验的变量是洗手液,因此甲区域喷洒10毫升1%洗手液,乙区域就喷洒10毫升清水,形成对照实验。(3)实验对象的量尽可能多是为了避免由于数量过少而存在偶然性,故准备每组20条蚯蚓。(4)多次实验后,对数据取平均值,可以提高结论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