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7分)
1.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位移的大小和路程总是相等的,只不过位移是矢量,而路程是标量
B.位移是描述直线运动的,路程可以描述曲线运动
C.只要物体发生了一段位移,则它一定通过了一段路程
D.运动会上参加400 m比赛的同一组的8位同学,他们通过的路程和位移都是相同的
解析 位移的大小一般小于路程,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两者才相等,A错.位移、路程均可以描述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B错.物体发生了位移,它一定通过了一段路程,但物体通过了一段路程,它发生的位移可能为零,C正确.运动操场为弯道,故在运动会上,由于400 m比赛中8位同学的起点不同,他们的位移也不同,但路程相同,D错.
答案 C
2.下列说法中符合实际的是 ( ).
A.火车站售票厅悬挂的是列车时刻表
B.打点计时器是一种测量长度的仪器
C.出租车按位移大小计费
D.“万米”赛跑,指的是位移为一万米
解析 火车站售票厅悬挂的是列车时刻表,不是时间表;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计时仪器,而不是测量长度的仪器;出租车是按路程收费而不是按位移大小收费;“万米”赛跑指的应是路程为一万米.故只有A选项正确.
答案 A
3.火车从甲站到乙站的正常行驶速度是60 km/h,有一次火车从甲站开出,由于迟到5 min,司机必须提速,使平均速度为72 km/h,才能正点到达乙站,则甲、乙两站之间的距离是
( ).
A.28 km B.30 km
C.32 km D.45 km
解析 设甲、乙两站之间的距离为s,则由题意得=+t,代入数据可得s=30 km,B项正确.
答案 B
4.一物体沿直线向东运动,前一半位移平均速度是3 m/s,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是2 m/s,则整个位移内的平均速度为 ( ).
A.2.5 m/s B.1.2 m/s
C.2.4 m/s D.2.3 m/s
解析 设总位移为s,则前一半位移用时t1==
后一半位移用时t2== 所以整个位移的平均速度:
===2.4 m/s.
答案 C
5.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加速度恒定,在第7 s内的初速度是2.6 m/s,则物体的加速度是 ( ).
A.0.46 m/s2 B.0.37 m/s2
C.2.6 m/s2 D.0.43 m/s2
解析 物体第7 s内的初速度,也即运动后6 s末的速度为2.6 m/s,故物体的加速度a== m/s2≈0.43 m/s2,D正确.
答案 D
二、双选题(每小题7分)
6.下列物体或人可以看做质点的是 ( ).
A.跳水冠军伏明霞在跳水比赛中
B.奥运冠军王军霞在万米长跑中
C.研究一列火车通过某一路标所用的时间
D.我国科学考察船去南极途中
解析 伏明霞跳水,在很短时间内,完成转体、翻滚等高难度动作,充分展示优美舒展的身姿,不能看做质点;王军霞只要第一个越过终点就是冠军,与身形及动作无关,可以看做质点;只有考虑火车的长度才能算出火车通过某一路标所用的时间,因此此时不能把火车看做质点;科考船虽大,在大海航行时可以不考虑其大小,故可看做质点.
答案 BD
7.关于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平均速度就是初、末速度的平均值,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
B.对于匀速直线运动,其平均速度跟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无关
C.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都可以精确描述物体的运动
D.瞬时速度是某时刻的速度,所以只有瞬时速度才可以精确描述变速运动中运动的快慢情况
解析 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不一定等于初、末速度的平均值,A错;在匀速运动中,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相等,B对.平均速度不能精确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C错,D对.
答案 BD
图1
8.如图1所示为A、B两质点的v-t图象.对于A、B两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质点A向所选定的正方向运动,质点B与A的运动方向相反
B.质点A和B的速度并不相同
C.在相同的时间内,质点A、B的位移相同
D.不管质点A、B是否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它们之间的距离一定越来越大
解析 由v-t图象知,A、B两质点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A、B正确;在相同的时间内,A、B两质点的位移等大、反向,C错误;由于A、B两质点的出发点无法确定,故A、B两质点间的距离可能越来越大(如图甲),也可能先变小再变大(如图乙),D错误.
答案 AB
图2
9.某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2所示,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
A.第1 s内和第2 s内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反
B.第1 s内和第2 s内物体的加速度方向相反
C.第2 s末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都为零
D.第3 s内物体的速度方向和加速度方向相同
解析 由题图可知第1 s和第2 s速度均大于零,方向相同,但第1 s内速度增大,第2 s内速度减小,所以加速度方向相反,第2 s末速度变为零,但加速度不为零,第3 s物体反向运动,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综上所述B、D正确.
答案 BD
三、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37分)
10.(12分)(双选)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实验中:
(1)通过打点计时器得到的一条打点纸带上的点迹分布不均匀,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点迹密集的地方物体运动的速度比较大
B.点迹密集的地方物体运动的速度比较小
C.点迹不均匀说明物体做变速运动
D.点迹不均匀说明打点计时器有故障
(2)用打点计时器研究物体在空中竖直下落的运动,得到如图3所示的一段纸带.测得AB=7.65 cm,BC=9.17 cm.已知交流电频率是50 Hz,则打B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 m/s.
图3
解析 (1)点迹密集的地方,说明相同时间内物体的位移较小,说明物体的速度比较小,故A错,B正确;点迹不均匀说明相同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不同,所以物体做变速运动,选项C正确,D错误.
(2)B点的瞬时速度
vB==≈2.10 m/s.
答案 (1)BC (2)2.10
11.(12分)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或电火花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只能测定短距离过程中的速度.若要测定长距离过程中的速度,如测定某人在走路过程中的速度就不能用以上两种打点计时器了.有人设计了一种简易的“滴水计时器”,就可以粗略地测定人在走路过程中的速度.
取一只饮料瓶,用缝衣针在瓶底钻一适当大小的小孔,在瓶中灌满水,用手提着,使水均匀滴出.
实验中可用旋松、旋紧瓶盖的方法开、关计时器.
(1)测出计时器的滴水周期.
(2)用计时器判定你在赛跑的不同阶段的运动性质.
(3)测定你在匀速步行时的速度.
解析 (1)从某滴水滴下开始计时,用秒表测出滴n滴水的总时间t (n取30或50),则计时器的滴水周期 为T=.
(2)起跑阶段滴在跑道上的水滴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表明做加速运动;中间阶段水滴之间的距离较大且近似相等,表明做速度较大的匀速运动;通过终点后水滴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表明做减速运动.
(3)取匀速步行时滴水计时器滴在地上的n个清晰的滴水点,用卷尺测出这n个点之间的距离s,再除以滴这n滴水所用时间,则为步行时的速度,即v==.
答案 见解析
图5
12.(13分)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5所示.试问:
(1)图中AC、CD、AD段图线各表示什么运动?
(2)t=2 s,甲、乙的加速度各是多少?
(3)在什么时刻两物体的速度相同?
解析 (1)AC表示匀加速直线运动,CD表示匀减速直线运动,AD表示匀速直线运动.
(2)t=2 s时,a甲=0;
a乙= m/s2=1 m/s2.
(3)第2 s末、第8 s末两个时刻,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同,大小均是2 m/s,方向均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
答案 (1)匀加速直线 匀减速直线 匀速直线
(2)0 1 m/s2 (3)2 s和8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