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历史第四单元练习题(鲁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二历史第四单元练习题(鲁教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1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01-06 18:3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初二历史第四单元练习题
1. 漫画“东北军脚上的镣铐”形象(镣铐上写着不抵抗)揭示了
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我国就丧失了一百多平方千米河山的
主要原因是( )
A. 日军突然发动袭击 B.抗日义勇军力量弱小
C.东北军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D.英美等国纵容日本侵华
2.右图是一位同学为纪念某一历史事件画的一幅画,
请你仔细观察 判断它反映的主题应是( )
A.月映华夏魂 腾飞中国龙 B.月圆神州情 勿忘国耻恨 C.雄鸡舞蝉娟 两岸一家亲 D.奋臂揽明月 随手摘星辰
3.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派到西安调停的是( )
4.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主要是因为 ( )
A.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威信 B.它迫使蒋介石接受联共抗日的主张
C.它消除了国共两党的分歧 D.它打击了亲日派的嚣张气
5.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图片所示历史事件,能够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
6.小明准备出一期以“勿忘国耻”为主题的黑板报,下列选材不当的是( )
A.七七事变 B.南京大屠杀 C.西安事变 D.九一八事变
7.右图是某历史兴趣小组在我国某一反映日本侵华罪行的纪念馆拍
摄的一幅照片,你知道这幅照片的拍摄地是( )
A.北京 B.南京
C.上海 D.台儿庄
8.四位同学在登录了“血铸中华,民族魂”网站后,分别在留言栏写下如下内容,其中不符合
正确的历史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是 ( )
A.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B.仇恨可以忘记,悲伤不能忘怀
C.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 D.让所有日本人血债血偿
9.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卢沟桥事变 ②西安事变 ③九一八事变 ④南京大屠杀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②①④ D.④③②①
10.1938年3月,中国取得了抗战以来最大的一次战役性胜利,这次战役的国民党指挥官是( )
A.李宗仁 B.朱德 C.彭德怀 D.张自忠
11.要想了解抗日名将李宗仁率领军队英勇抗日的英雄业绩,最好去参观下列哪一纪念馆( )
12.抗战老兵张步风回忆说:“在正太铁路附近,到底割了多少次电线,拔了多少根电杆,拆毁了
多少铁轨,在公路上挖了多少个大坑,现在已记不清了。”这次战役指的是( )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血战卢沟桥 D.嫩江桥之战
13.2008年9月7~9日,由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湘潭大学毛泽东研究中心举办
的“现代化视野中的毛泽东思想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湘潭大学隆重召开。“毛泽东思想”被
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在( )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延安整风 D.中共七大
14.中共“七大”召开后,陈毅元帅非常兴奋,写诗赞道:“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
试问九州谁做主,万众瞩目清凉山。”你认为“万众瞩目清凉山的原因是( )
1 七大为抗战的胜利准备了条件 ②七大为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③此地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④这儿是抗战的总后方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哪一次战争,充分
体现了中华民族面对外敌入侵时,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
A.鸦片战争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16.1937年12月,古老美丽的南京城曾经被侵略者变成了“人间地狱”,城内尸骨堆积如山,
血流成河,制造这一暴行的侵略者是( )
A.美国 B.日本 C.德国 D.英国
17.“看那尸山血河般雄壮的,多少烈士用鲜血铸成的钢铁意志,一场场厮杀,一座座丰碑。
一时间没有了军阀割据,没有了党派争端,只有民族荣辱和国家兴亡。”以上材料描述的是
下列哪一次战争(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18.王丽和张东想出一期以“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为专题的墙报,下列史料可用的有( )
①西安事变 ②卢沟桥事变 ③南京大屠杀 ④百团大战 ⑤渡江战役 ⑥台儿庄战役
A.①②③⑥ B.①④⑤⑥ C.②③④⑥ D.②④⑤⑥
19.下列内容都是你熟悉的,但有一项是错误的。请你把它辨别出来( )
A.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B.日军占领南京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了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D.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二、读图题
20. 右面的是我国的两座著名纪念馆图片,仔细观察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判断图甲和图乙分别是哪一纪念馆的图片,并说明
你判断的依据。
(2)简要叙述与两个纪念馆相关的历史事件的大体经过。
(3)我国设立以上两个纪念馆的目的是什么?
21.观察下列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的人物在1936年发动了哪一事件?这一事件在当时的中国有什么重大意义?
(2)图二中的"彭大将军"正在指挥哪一次重大战役?这次战役有什么意义?
(3)请说出图一和二两幅图反映的史实与图三情景之间的关系?
(4)通过学习以上图片内容,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三、材料分析题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材料二:“不能冲动,感情必须让位于理智!南京政府‘绝对不抵抗主义’的电告不能不听,
忍辱方能负重,小退以图大进,不可不慎!”张学良咬紧牙关,声音颤抖地向东北军发布
命令:“不能打……我方当忍辱负重,勿使事态扩大,静候中央的外交干涉。”
材料三:张学良说,他因“彷徨无策”而交结共产党,因为当时共产党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
主张“实攻我心”,“不只对良个人,并已撼动大部分东北将士,至少已渗入少壮者之心。”
材料四:原东北军将领张学良逝世后,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向张学良的
亲属发去唁电,高度评价他的历史功绩,称他是“伟大的爱国者”、“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并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他表示深切的哀悼。
请回答:
(1)材料一这份电文是谁下达的?材料二是谁下达的命令?
(2)材料一这份电令说明对日什么态度?“沈阳日军行动”指的是什么?这份电令的后果是什么?
(3)如何评价材料二所说的这件事?
(4)材料三中“张学良说,他因‘彷徨无策’而交结共产党”,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张学良
为什么会“彷徨无策”?
(5)与材料三有关的重大事件是什么?
(6)根据以上问题的回答,你能谈谈张学良得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高度评价,被称为“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的原因吗?
23.阅读下面材
材料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从
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 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 ──《松花江上》
材料二: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二十九军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咱们二十九军不是孤军。看准那敌人,把它
消灭!把它消灭!冲啊!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 ──《大刀进行曲》
材料三: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
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义勇军进行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那个悲惨的时候”开始于日本发动的哪一重大事件?东北人民是何时“回到可爱的家乡,欢聚一堂”的?
(2)材料二歌曲的创作与日军发动的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导致“咱们二十九军不是孤军”与哪一
重大事件有直接关系?该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
(3)请举出三例中国人民血肉筑长城的典型战例。
(4)在今天的和平年代,我们通过重温以上经典歌曲,从中会受到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作为一座饱经战争创伤的历史文化名城,南京人民渴望和平、热爱和平,我们将
以更大的热忱投入到改革开放与和平发展的实际行动中去,致力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坚决
反对战争暴力,反对恐怖主义,反对任何形式的危及平民生命和财产的非正义行为。我们
呼吁把屠刀化为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恐惧,让母亲不再悲泣,让战争远离
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一切爱好和平的团体和人士团结起来,为建设一个和平、和谐、
和解的新世界而共同奋斗! ──《南京和平宣言》
材料二:日本驻上海总领事隈丸优次在本月10日、11日亲访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对纪念
馆和南京市政府相关负责人提出,“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展示的内容反复强调了日本人的残
虐性。这样的展示让我们担心会给前来参观的中国人造成对日本人的反感和仇恨,希望
中国方面能够调整展览的内容”。 ──《朝日新闻》
材料三:总有一天,当解放军的皮靴踏上本州岛,解放军的战机飞过富士山,曾经繁华的东京变得像当年的南京一样的时候,我们才算一劳永逸的解决掉这个世代仇视中国的民族。
──来自互联网
(1)南京是一座饱经战争创伤的历史文化名城。请举中国近代的三个例子说明。
(2)材料中的“我们呼吁把屠刀化为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恐惧,让母亲不再
悲泣,让战争远离人类”,是针对哪一重大事件而发出的感慨?
(3)针对日本要求对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内容作出修改,不要过分强调日本侵略“残虐性”
的一面的做法对不对?请说明理由?
(4)请你谈谈你对材料四的看法。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