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新课标版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一轮单元复习经典模拟样题十二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外交科技与文化)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15 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里写道:推行这一政策不仅有意识形态的的共性,也有实际的考虑: 新生的人民共和国需要依靠苏联的援助和保护,以防止像布尔什维克革命后发生在西伯利亚的那种西方列强的干预。“这一政策”是指( )
A.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B.“一边倒”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出席了国际会议,并在会议期间发挥积极作用。材料中的“积极作用”是指( )
A.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促进会议采纳了“求同存异”的方针C.推动会议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 D.结束了中美之间的长期对抗3.据统计,1955 年一年内到中国访问的使者,有来自亚、非、欧、澳、美五大洲的 63 个国家的 417 个代表团,共 4760 人,比 1954 年增加 64%。这一年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只与苏联交往政策的实施 B.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实现
C.“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D.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恢复 4.“使人再一次感到建国二十二年以来的中国,总算回到了国际社会”,材料评价的是( ) A.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 D.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国
如图是 1949﹣2008 年外国与中国建交状况曲线图,下列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
A.建国第一年出现建交高潮是由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1971 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直接导致 1972 年出现建交高潮C.1992 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出现了建交新高潮D.建交国家的不断增加体现了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提高
阅读下表可知,某一阶段《人民日报》对美国报道语态变化最大,其主要原因是( )
《人民日报》对美国报道不同语态所占比例
1960 年 1 月至 3 月 1975 年 1 月至 3 月 1985 年 1 月至 3 月
积极报道 0(0%) 2(2%) 51(14%)
消极报道 323(95%) 81(87%) 88(24%)
中性报道 16(5%) 10(11%) 224(62%)
A.尼克松访华开启中美关系正常化 B.新闻媒体的文字风格发生了重大改变 C.全面对外开放推动中美关系改善 D.中美建交促使对美认识趋向理性客观 7.阅读以下“1972~1985 年中美进出口贸易额统计表”,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年份 美国对华出口(百万美元) 中国对美出口(百万美元)
1972 年 60 32
1975 年 304 156
1980 年 3755 1059
1985 年 3855 3840
A.两国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优势 B.改革开放打开中美交往的大门C.中美关系缓和推动了经贸往来 D.经贸发展得益于世界贸易组织
同学们在自主学习时搜集了一组我国领导人参与重大活动的照片。为这组照片确定一个最恰当的主题是( )
A.人类命运 国际和平 B.亚非崛起 民族独立
C.制度演进 中国作用 D.世界舞台 中国角色
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以少数民族的聚居区为基础,建立民族自治地方,设置自治机关,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行使自治权。下列能体现上述制度的邮票是( )
A.西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纪念邮票 B.海峡两岸“三通”纪念邮票C.深圳经济特区纪念邮票 D.“两弹一星”纪念邮票
“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两岸双方就能开展对话,协商解决两岸同胞关心的问题,台湾任何政党和团体同大陆交往也不会存在障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上提及的“九二共识”是( )
A. 和平统一祖国 B. 反对“台独”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
C. 加强两岸交流 D.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下图是 2017 年(1-6 月份)台湾和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出口额前五名的的统计表,据此,你能获取的主要历史信息是( )
台湾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额 台湾对主要贸易伙伴进口额
A.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B.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交往密切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 D.“两岸一家亲”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两岸一家亲”的政治基础是( )
A.三民主义 B.和平共处 C.互补互利 D.一个中国
13.1965 年 5 月《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刊载文章《为什么美国的战略过时了》,认为中国在尖端科学上取得的某种突破,势必迫使美国修改它的全球战略。该突破可能是( )
A B C D
某篇课文有如图所示的三个子目,由此可知该课讲授的主要内容是( )
A.外交领域的突破 B.改革开放的成就
C.筑起国防的长城 D.社会生活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不能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
A.衣着丰富多彩 B.凭票购买商品 C.自驾出游流行 D.上网淘宝购物
二、组合列举
巩固的国防和强大的军队是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的重要保证。
(1)19 世纪 80 年代中期,洋务派筹建了 、南洋、福建三支近代化海军。
(2) 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3)1964 年 10 月,我国第一颗 爆炸成功,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了建设一支强有力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就必须 的道路。17.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三国时期,孙权曾派船对横渡台湾海峡,到达 。
(2)1684 年,清朝设置 _隶属福建省,这一举措有利于国家安定统一。
(3)1943 年召开中美英三国发表的《 》明确规定日本窃取的台湾、澎湖群岛归还中国。
(4)1972 年中美发表《 》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三、辨析改错
实现各民族安定团结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找出下面表述中错误的地方,并改正。
新疆地区早在公元前 60 年西汉政府就设立了安西都护进行管理,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西藏。清朝时采取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等方式加强对西藏的管理。新中国成立后为促进民族团结,实行了民族自治区制度。如今,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取得了巨大的社会进步。
(1)错误: 改正: (2)错误: 改正:
(3)错误: 改正: (4)错误: 改正:
四、材料解析
中美分别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是世界第二、第一大经济体, 中美关系不仅对中美两国,还对世界发展有着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际上,中国的核国家地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承认。日本崛起为美国经济的竞争者。在国内,自由派政治家和学者普遍呼吁重新评估对华政策,商界人士强烈渴望开展对华贸易…… 尼克松结束了遏制政策,转而采取了一些新的政策,让中国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以便更容易地遏制苏联。在这样一种“新颖”的外交格局中,美国将独占鳌头,扮演世界领导者的角色。(1)中国核国家地位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据材料一,说明尼克松政府主动改善与中国关系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 在尼克松访华前不久,1971 年 10 月 15 日,中国就加入了联合国,这表明了追求和解引起的反响。美国赞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美和解使北京得以购买美国的飞机、科学仪器等中国现代化所急需的东西。学者、记者、运动员、科学家和官员的交流,方便了观念和知识的相互流动,改变了 22 年互不往来的状态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美关系逐步正常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中美两国关系健康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 世纪 80 年代初,大陆的统一观已经有了创新性的发展,不完全要求绝对的“政治上的服从”和制度上的一致,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
——摘编自《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形成的国家观》
材料二 如右图。
(
,
)(1)材料一中所说的“理论”是指“ ”科学构想。这一构想的基本内涵是在 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等地区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材料二中图 A 是我国 特别行政区的区旗,该特别行政
区成立于 年;图 B 是我国 特别行政区的区旗,该特别行政区成立于 年。
请说明材料一所述理论与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实之间的关系。
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该如何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你认为海峡两岸能够实现和平统一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五、活动与探究
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某班同学以 “祖国统一”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活动,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图文识读、史实回顾】
材料一:为进一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邓小平提出,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上述图片中仪式与什么重大事件有关?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事件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热点关注 历史探究】
材料二: 台湾海基会今天举办 25 周年回顾与展望论坛,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致辞时表示,呼吁蔡英文承认“九二共识”,“巩固两岸和平,维持台海现状”,不要让前人心血付诸东流。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 年 03 月 10 日)
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九二共识”是指什么?当前什么因素威胁两岸和平?
材料三:海峡两岸经贸、人员往来统计表
材料三海峡两岸经贸、人员往来发生什么变化?这对解决台湾问题有何意义?
【以史为鉴 历史感悟】
综合上述史实,谈谈你的认识。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外交科技与文化)
选择题
1B 2C 3C 4B 5D 6D 7C 8D 9A 10D 11B 12D 13A 14C 15B
二、组合列举
16.(1)北洋(2)南昌起义(3)原子弹(4)科技强军
17.(1)夷洲(2)台湾府(3)《开罗宣言》(4)《中美联合公报》
三、辨析改错
18.(1)错误:安西都护改正:西域都护(2)错误:澎湖巡检司改正:宣政院(3)错误:民族自治区改正:民族区域自治
四、材料解析
19.(1)1964年10月原子弹爆炸成功。
(2)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强);日本的竞争;美国国内的呼声;利用中国遏制苏联;维护美国霸主地位。
(3)提高国际地位;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推动科技文化发展。
(4)因素:国家利益;社会制度;综合国力;国内形势、国际局势,台湾问题、南海问题。
20.(1)一国两制;一个中国
(2)香港;1997;澳门;1999
(3)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是“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成功实践。
(4)做法:增强综合国力;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坚持“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和遏制任何分裂国家的行径;加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
因素:①中华民族同根同祖,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②发展两岸关系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台湾经济与大陆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台独是不得人心,是注定要失败的,实现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③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为实现大陆和台湾的和平统一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五、活动与探究
21.(1)港澳回归祖国;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大陆和港澳同胞渴望回归。
(2)1992年,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共识,即“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台独(或台独、国际反华势力)。
(3)近十多年以来,两岸经贸、人员往来持续增长、更加频繁;为和平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是解决领土主权问题的根本原因; 两岸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实现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历史将证明台独是不得人心,是注定要失败的。(任意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