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淮安市楚州实验中学九年级历史专题复习教学案㈡
(重视和发展农业)
一:农业的发展
⑴ 我国长江流域的 人是世界上最早种植 的居民;黄河流域的
居民是最早种植 的居民。
⑵ 北宋时期,从越南引进 , 栽培进一步扩大, 种植比较普遍
⑶ 元朝时,农作物种类增多,棉花种植推广到 。
⑷ 明朝时,从国外引进高产农作物 和 。
二、农业政策;
三、工具、水利工程和农作物: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农业发展:
五、问题探究
1、列举我国古代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的史实一例:
2、中外史上就解决农业问题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⑴ 19世纪60年代日本明治维新是怎样解决农村土地问题的?
⑵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解决土地问题的主张是什么?
⑶ 斯大林模式在农业问题上的失误有哪些?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何启示?
⑷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土地问题
①土地革命时期:
②解放战争时期:
③1950年—1952年:
④新时期:
3、观察下面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农民分的了土地 图二:农民申请加入合作社
图三:人民公社化运动 图四: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包产到户契约
⑴ 图一反映的是什么运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彻底废除的标志是什么?
⑵ 根据图二回答: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什么形式完成的?
⑶ 到1956年底,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在我国初步建立了什么制度?
⑷ 图三中人民群众高举“人民公社好”的牌子,据当时报道,短短三个月时间,全国人民就实现了人民公社化。你认为这种做法正确吗?请简单说明理由
⑸ 图四是全国第一份包干合同书。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建国初,党和政府采取重大措施,结束了农民遭受封建剥削的历史;1978年,安徽农民创造的新的生产经营方式作为政策在全国推广;农业科学家积极致力于农业科技的研究,其中一项享有国际盛誉的成果,使粮食大面积增产……我国农业和农村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材料二:2003年中央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2006年3月召开的两会上,当和政府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目标和新要求。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三农”问题是我们党三代领导集体一贯的战略思路,我们必须毫不动摇的坚持下去。材料三:日本农民一般都在农协的短期大学毕业,相当于我国的大专。法国、德国的农民85%是农业大学毕业生。我国城市、县镇和农村之间的劳动力人口具有大专及以上的水平的人口比例是20:9:1
⑴ 材料一所指的在农业和农村建设取得进步的过程中,“重大措施”、“享有国际盛誉的成果”各指什么?
⑵ 请用史实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的第一代和第二代领导人,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过几次调整或变革?结果如何?
⑶ 以上史实对当前我国解决“三农”问题有何启示?
⑷ 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问题?请你针对这一问题对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影响,提出几点意见
淮安市楚州实验中学九年级历史专题复习教学案㈡
(重视和发展农业)
一、农业的发展
(1)我国长江流域的 河姆渡 人是世界上最早种植 水稻 的居民;黄河流域的 半坡 居民是最早种植 黍 的居民。
(2)北宋时期,从越南引进 占城稻 , 桑麻 栽培进一步扩大, 棉花 种植比较普遍
(3)元朝时,农作物种类增多,棉花种植推广到 黄河流域 。
(4)明朝时,从国外引进高产农作物 玉米 和 甘薯
二、农业政策:
见《中考全能复习法》P148
三、工具、水利工程和农作物:
见《中考全能复习法》P148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农业发展:
见《中考全能复习法》P148
五、问题探究
1、列举我国古代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的史实一例 汉文帝、汉景帝,元世祖等
2、中外史上就解决农业问题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⑴ 19世纪60年代日本明治维新是怎样解决农村土地问题的?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⑵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解决土地问题的主张是什么?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⑶ 斯大林模式在农业问题上的失误有哪些?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何启示?
①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②我们应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减轻农民负担(重视农业发展,或农、轻、重协调发展)
⑷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土地问题
①土地革命时期: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
②解放战争时期: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
③1950年~1952年: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④新时期:土地集体所有制
3、观察下面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农民分的了土地 图二:农民申请加入合作社 图三:人民公社化运动 图四: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包产到户契约
⑴ 图一反映的是什么运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彻底废除的标志是什么?
土地改革和土地改革的完成
⑵ 根据图二回答: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什么形式完成的?
农业生产合作社(农业合作化)
⑶ 到1956年底,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在我国初步建立了什么制度?
⑷ 包干到户图三中人民群众高举“人民公社好”的牌子,据当时报道,短短三个月时间,全国人民就实现了人民公社化。你认为这种做法正确吗?请简单说明理由
⑸ 图四是全国第一份包干合同书。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内容包产到户,
4、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建国初,党和政府采取重大措施,结束了农民遭受封建剥削的历史;1978年,安徽农民创造的新的生产经营方式作为政策在全国推广;农业科学家积极致力于农业科技的研究,其中一项享有国际盛誉的成果,使粮食大面积增产……我国农业和农村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材料二:2003年中央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2006年3月召开的两会上,当和政府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目标和新要求。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三农”问题是我们党三代领导集体一贯的战略思路,我们必须毫不动摇的坚持下去。材料三:日本农民一般都在农协的短期大学毕业,相当于我国的大专。法国、德国的农民85%是农业大学毕业生。我国城市、县镇和农村之间的劳动力人口具有大专及以上的水平的人口比例是20:9:1。
⑴ 材料一所指的在农业和农村建设取得进步的过程中,“重大措施”、“享有国际盛誉的成果”各指什么?
开展土地改革;包产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⑵ 请用史实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的第一代和第二代领导人,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过几次调整或变革?结果如何?
土地改革,解放了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农业合作化,进一步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人民公社化,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⑶ 以上史实对当前我国解决“三农”问题有何启示?
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
⑷ 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问题?请你针对这一问题对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影响,提出几点意见
我国农村人口素质比较低或农村受教育水平低
建议: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普及农村义务教育和农村成人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和引进人才;等等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