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一 生命科学 知识点+练习
专题13 人体的呼吸
考点聚焦
知识点 人体的呼吸
人体呼吸系统的基本结构包括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构成的 和细支气管 构成的 。以及肋间肌和膈肌构成的 等结构。
图3-2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过程。平时所说的呼吸是指 与 (填图中对应的数字)的气体交换(即肺通气),依靠 完成。②与③之间的气体交换是指 与 内的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即②中的 进入③,③中的 进人②),其结果是使 血转变
成 血;④与⑤之间的气体交换是指 与 之间的气体交换(即④中的 进入⑤,⑤中的 进入④)。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 作用来实现的。
3.人体通过 运动和气体扩散将吸入的 提供给细胞,并将呼吸作用产生的 排出体外。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和酶的催化下进行分解,产生水和二氧化碳,同时释放 ,用于人体进行各种生命活动和维持 。
【疑难典析】1.吸入气体与呼出气体的主要差别 在于氧气与二氧化碳含量的多少,而非有无氧气或二氧化碳。2.平时所指的呼吸与呼吸作用不同,前者指肺 通气,后者指细胞内有机物的分解过程。3.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需要通过ATP才能供人体生命活动利用。
考点集训
一、单选题
1.人在吸气时,下列哪项生理活动与空气进入肺无关(???? )
A.膈肌舒张????B.肋间外肌收缩???C.肺内气压降低??????D.胸廓容积增大
2.下图为反映某生理过程或现象不正确的是(? ?)
A.若y表示肺泡的容积,则AB曲线表示呼吸过程中吸气肋间肌肉和膈肌收缩,肺内气压下降膈顶下降?
B.若Y表示饭后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变化则BC段曲线是由于胰岛素的作用,血液中部分葡萄糖转化为糖元C.若Y表示某温室大棚二氧化碳浓度变化,B点是傍晚时段
D.在某封闭草原,食物链:草→兔→狼,若大量捕杀狼群,Y表示兔的数量变化
3.科学研究往往因条件限制而无法直接实验和测量,故需进行模拟实验。下列实验中,不属于模拟实验的是(?? )
A.甲:用酒精和水混合来研究分子之间存在空隙的实验??????????
B.乙:用篮球和铅笔移动来研究地球是球体的实验C.丙:研究支持化学进化假说来解释生命起源的米勒实验??????????
D.丁:研究人体呼吸运动时胸腔状态和隔肌运动等特点的实验
4.分析图①~④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①表示血液流经肺泡时氧气含量变化???????????????
B.图②表示菜豆种子萌发及幼苗长成植物体过程中,有机物含量的变化C.图③B 点显示此时某绿色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D.图④曲线 A→B 段表示肺完成一次呼气过程
5.如图是人体呼吸全过程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 a,b 表示氧气扩散过程,c,d 表示二氧化碳扩散过程??????????
B.肺吸气后进行的过程依次是 a,b,c,d,最后完成呼气过程C.a 过程后,毛细血管中的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D.c 过程后,血液到达心脏时,首先流入左心房
6.当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时,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
①胸腔容积缩小 ②胸腔容积扩大 ③肺收缩 ④肺扩张 ⑤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 ⑥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
A.②④⑤?????B.①③⑥?????C.①③⑤???????D.②③⑥
7.如图所示是模拟膈肌运动的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表示吸气过程,膈肌舒张?????B.甲表示呼气过程,膈肌收缩C.乙表示呼气过程,膈肌舒张?????D.乙表示吸气过程,膈肌收缩
8.如图为胸腔和肺的示意图,当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时,图中三部位压力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c>a>b?????B.a>b>c?????C.a>c>b?????D.b>c>a
9.下列关于呼吸及呼吸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氧气从外界进入人体内血液的路线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
B.平静吸气时,肋间外肌和膈肌均收缩C.呼吸道会使进入肺部的气体变得湿润、温暖和清洁,因此在雾霾天气出门无需防护??
D.“食不言,寝不语”中“食不言”可避免吞咽时说话导致食物进入气管
10.如图是模拟人体膈的升降与呼吸关系的装置,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装置中编号3模拟肺????????B.装置中编号4模拟横膈膜C.手向下拉4,小气球2变小?????D.手向下拉4,模拟的是呼气过程
11.为减少病人疼痛,手术前通常要给病人麻醉,有一种气体麻醉剂通过盖着口鼻的面罩传输给病人。下列哪个系统不参与麻醉过程?(?? )
A.呼吸系统??B.消化系统????C.循环系统????D.神经系统
12.图中甲、乙表示人体呼吸运动中的膈肌(用a表示)所处的两种状态。据此判断甲、乙各处于呼吸的什么时期?(?? )
A.甲吸气、乙呼气???B.甲呼气、乙吸气???C.甲、乙都吸气??D.甲、乙都呼气
13.下图能表示人体在每次吸气、呼气时肺内气压变化的是(?? )
A.B.C.D.?
14.如图为人体肺泡处气体交换结构示意图,下列正确的是(??? )
A.?甲处血液鲜红,乙处血液暗红?????B.?心脏与甲之问具有静脉瓣C.?乙处血液将汇集到肺动脉???????D.?乙处血液首先进入心脏的左心房
15.如图显示一人处于静止状态平静呼吸时,肺泡内的气压变化的情况。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A点时,膈肌处于完全放松状态?????B.?从V到W期间,肺排出空气C.?从V到X期间,肺完成了一次呼吸????D.?B点时,肺内气体量最少
16.不吃早餐的学生,往往在上午第二节课时,出现头晕、心慌、四肢无力等现象。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A.血糖高于160mg/dL???B.体内缺少必需的氨基酸???C.血脂浓度过高?????D.脑组织得不到足够的能量供应
17.如图显示一人处于静态状态平静呼吸时,肺泡内的气压变化的情况。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A点时,膈肌处于完全放松状态????????B.从V到X期间,肺排出空气C.从V到X期间,肺完成了一次呼吸??????D.B点时,肺内气体量最少
二、填空题
18.由于酒精的麻醉作用,饮酒驾车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对酒驾嫌疑人员,交警通常采用检测呼出气体或血液中的酒精合量来判断。
(1)饮酒后,酒精会引起驾驶员的________系统调节能力下降,造成行为自控能力减弱。
(2)驾驶员呼气时助间外肌和隔肌________,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体被排出体外。
(3)抽血前,先用橡皮软管绑住被抽血者的上臂,如图所示。此时,橡皮软管与手掌之间的部分________(填血管种类)因血量增多而鼓起有利于扎针。
19.下表为人的吸入或呼出的气体成分,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气体成分气体含量
A
B
氮气
78%
78%
氧气
16%
21%
二氧化碳
4%
0.03%
水蒸气
1.1%
0.07%
其他气体
0.9%
0.9%
(1)表中A,B表示人吸入或呼出的气体,则________?(填“A”或“B”)表示呼出的气体。
(2)人在呼气过程中,对应肺部变化的是图________。
20.如图是人体气体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
(1)甲图表示的过程为________。
(2)甲、乙两处的气体交换主要通过(?? )
A.?呼吸作用????B.?渗透作用????C.?扩散作用?????D.?交换作用
(3)下列各项中二氧化碳含量最高的是(?? )
A.?肺泡???B.?组织细胞???C.?血液??D.?组织液
21.如图为人体新陈代谢的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字母A、B、C表示物质,①、②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
(1)图中物质A主要是________。
(2)完成①②过程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
(3)甲细胞不能进入到肾小囊内,是由于肾小球的________作用。
22.如图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________段表示吸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
(2)胸腔体积最大时,是坐标系中的________点;
(3)收集曲线BC、AB段的气体加以比较,发现BC段明显增多的气体是________,增多的这些气体产生于人体内的________。
23. ( 3分 ) “模拟实验”是科学探究中一种重要方法。观察以下模拟实验并回答问题。
(1)如图甲所示两人朝不同方向用力拉板,直至纸撕裂。该实验模拟的是板块的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是潜水艇浮沉的模拟装置。用注射器将水逐渐注入小瓶中,小瓶从漂浮状态至恰好浸没水中的过程中,小瓶所受的浮力大小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
(3)如图丙所示是人体呼吸运动模拟装置,薄膜向下运动模拟的是________过程。
24.如图表示人体呼吸时膈肌顶部造成胸腔容积变化的情况。人处于吸气状态时,膈肌________,胸腔体积________,外界气压比胸腔气________;当人处于呼气状态时,膈肌________,胸腔体积________,外界气压比胸腔气________。
25.如图是某人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AB段表示________?(填“吸气”或“呼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
(2)在曲线BC段的变化中,胸腔的体积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3)本次呼吸中,吸气结束的那一瞬间是坐标系中的________点,此时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的值________。
26.如图所示,左图是人在平静呼吸时肺内气压变化的示意图,右图是平静呼吸时胸廓变化示意图。在左图的 d 点处,此时肺内气压________外界大气压(选填“大于”、“小于” 或“等于”)。当胸廓变化处于右图的 B 状态时,肺内气压的变化反映于左图中的________段(选填“ab”、“bc”或“cd”)。
27.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呼吸系统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的。
(2)[6]________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是进行________的场所。
(3)[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4]________、[5]________共同组成呼吸道,主要作用是将吸入的空气变得________,减少对________的刺激。
28.如图所示是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的气体交换过程,请回答:
(1)已知A是体内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则A的名称是________。在A中与气体交换有关的结构是________,其有利于气体交换的特征是________。
(2)毛细血管与细胞之间进行气体交换必不可少的过程是________。试想一下:若毛细血管中O2要进入体内某细胞中,则O2浓度要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细胞内的O2浓度;而若体内细胞中CO2要进入毛细血管,则CO2浓度要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毛细血管内的CO2浓度。
29.下图表示人体内某处气体交换的示意图。
(1)请填写AB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
(2)B结构中CO2和O2之所以能与A结构内的CO2和O2进行气体交换,依据的原理________。
(3)B中的CO2含量比A中的含量________,O2的含量比A中的含量________。
30.如图,在胸廓从甲状态变为乙状态的过程中,人处于________状态(填“吸气”或“呼气”),此时肺内气压________外界大气压。
31.如图是人体消化、呼吸、循环及排泄等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 A、B、C、D 表示人体的几大系统。① ~ ⑦表示人体的某些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 系统中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
(2)经过生理过程________(填图中数字序号),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3)图示中属于排泄途径的是哪几条?________。(填图中数字序号)
三、实验探究题
32.如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①代表生理过程,a、b分别代表一种气体。据图回答:
(1)水、无机盐、葡萄糖和膳食纤维中不能通过①过程进入循环系统的是________。营养物质进入血液后,最先到达心脏四腔中的________,然后再通过体循环和________运至全身。
(2)a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
(3)排出的尿液中,发现有葡萄糖,则可能是肾单位中的________发生了病变。
33.如图是人体新陈代谢示意图,其中A、B、C、D表示不同的系统;a、b、c、d、e表示不同的物质;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B]表示________,在该系统中为血液流动提供动力的器官是________。
(2)①过程是通过________实现的,气体经过呼吸道时,呼吸道对气体的处理表现为使进入肺的空气温暖、清洁、湿润。
(3)当正常人血糖的浓度大于或等于0.16%时,[e]会暂时变为糖尿,这说明肾小管的________作用有局限性。
(4)图中数字能表示排泄途径的是________。
34.如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简单模式图,图中①表示某种生理过程,②、③分别表示两种气体,请据图分析回答:
(1)B系统中完成图中①过程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
(2)C系统中完成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气体交换后,血液名称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
(3)D系统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
35.如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①②③表示人体不同的系统。请据图回答问题:
(1)氧气进入血液、经过循环系统进入组织细胞过程中,依次经过的心腔名称为________。(2)从含尿素的血液进入③系统开始,经过肾脏内的________生理过程最终以尿液形式排出体外。
(3)人体各个系统协调有序,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而该系统通过________方式进行调节。
36.如图是检验呼出气体的实验装置,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回答下列问题。
(1)在“呼吸处”缓慢地吸气和呼气,吸气时,用夹子夹紧B管的橡皮管;呼气时,用夹子夹紧A管的橡皮管。进行多次后,________?(填“A”或“B”)试管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证明呼出的气体中含________。
(2)在实验中设置A试管的目的是________。
(3)人体内呼出的二氧化碳产生的部位是 ??????。
A.?血液???B.?肺泡?????C.?细胞????D.?气管
(4)在呼吸时,由于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胸廓扩大,气体就被________;当________和________舒张,胸廓变小时,气体就被呼出。
37.在学习了呼吸系统的知识后,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证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根据“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设计了以下实验:
材料用具:澄清石灰水、试管2支、气球2个、打气泵1个、凡士林、细线若干条。
设计方案:
步骤一:把气球A吹到一定大小,并用细线扎紧气球口,接着用打气泵向气球B打入空气,使其与气球A一样大,也扎紧气球口。
步骤二:向甲、乙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3毫升澄清石灰水。
步骤三:在甲、乙试管外壁涂上凡士林,减少实验时气体外泄。
步骤四:把气球A和B分别套在试管甲和乙上(如图所示),解开气球,将球内气体通入试管,并轻轻振荡。
步骤五:观察甲、乙试管内石灰水的变化。
根据以上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设计方案中设计的试管乙是为了与试管甲形成________作用。
(2)预测实验结果:
预测一:假设甲、乙试管中的石灰水都________?,则不能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预测二:如果试管甲中的石灰水变浑浊,另一试管中的石灰水没有变化,则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四、解答题
38.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系统相互协调,使各项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1)各系统在________调节和激素调节下,协调完成各项生命活动,从而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2)根据图甲信息,写出肺泡内的氧气到达组织细胞内所经历的生理活动:________。
(3)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十分重要。正常人进食后,血糖含量变化如图乙所示,期中CD段血糖含量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
39.图为人体血液循环及气体交换的示意图。图中 ? ?”代表氧气或二氧化碳的交换或运输方 向。请根据图答下列问题:
(1)在剧烈运动时,呼吸急促,腿部肌肉会明显有酸痛感是 因为肌肉细胞无氧呼吸导致________含量上升。
(2)经过组织内毛细血管的气体交换,血液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
(3)血液中红细胞的作用是________。
(4)如图所示,是李刚在睡眠、散步、长跑三项活动状态中的三种生理指标,甲表示呼吸频率、乙表示心率、丙表示下肢肌肉毛细血管内氧合血红蛋白?? 结合率(即氧气与血红蛋白没有分离的百分比含量).请选出能正确表示李刚长跑时三种生理指标的选项 ???????。
A.甲-a,乙-b,丙-c???B.甲-b,乙-a,丙-b???
C.甲-b,乙-a,丙-c???D.甲-c,乙-b,丙-a
40.如图是呼吸、消化、循环、泌尿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1、2表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2所指的气体是________。
(2)3表示营养物质经消化系统消化后吸收进入循环系统.消化食物和吸收养分的主要部位是________。
(3)根据你对这个功能联系图的理解,上图方框处应该填入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A
【解析】【分析】吸气和呼气是依靠膈肌和肋间肌等的活动而产生的。在膈肌收缩、横膈变得扁平的同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间内肌舒张,肋骨向上、向外移升。此时,胸腔体积增大,内压力减小,人就吸气了。反之,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肋间内肌收缩时,人就可以呼气了。?【解答】吸气时,膈肌收缩、横膈变得扁平的同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间内肌舒张,肋骨向上、向外移升,此时,胸腔体积增大,内压力减小,故膈肌舒张与空气进入肺无关,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2.【答案】C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在叶绿体中利用光能和二氧化碳产生氧气和有机物的过程。经过白天植物的光合作用,傍晚时段大棚内氧气浓度最高,二氧化碳浓度最低,清晨时段相反。
【解答】A.若y表示肺泡的容积,则AB曲线表示呼吸过程中吸气,肋间肌肉和膈肌收缩,肺内气压下降,膈顶下降。A不符合题意。B.若Y表示饭后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变化,则BC段曲线是由于胰岛素的作用,血液中部分葡萄糖转化为糖原。B不符合题意。C.若Y表示某温室大棚二氧化碳浓度变化,B点二氧化碳浓度最高,是清晨时段。C符合题意。D.在某封闭草原,食物链:草→兔→狼,若大量捕杀狼群,Y表示兔的数量变化。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3.【答案】A
【解析】【分析】模拟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观察,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模拟实验是科学实验的一种基本类型。
【解答】A、甲实验属于验证实验,在实验室中可以直接完成的;故A正确;B C D、均为无法直接完成的实验,属于模拟实验;故B C D 错误;故答案为:A。
4.【答案】 A
【解析】【分析】气体交换也称为呼吸,是指人和高等动物的机体同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主要为氧和二氧化碳)交换的整个过程。气体交换属于物质交换。在人和高等动物有内呼吸与外呼吸之分。前者指组织细胞与体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后者指血液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水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CO2)和水(H2O)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的过程。
【解答】A、血液流经肺泡时,会进行气体交换,结果是血液中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降低;故A正确;B、菜豆种子萌发及幼苗长成植物体过程中,种子内有机物被呼吸作用消耗用于种子萌发所需,而等到叶子长出来之后进行光合作用,有机物才会增加;故B错误;C、在B点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且呼吸作用是时时刻刻在进行的;故C错误;D、曲线 A→B 段,肺内气压先降低再升高,而气压降低时是吸气;故D错误;故答案为:A。
5.【答案】 A
【解析】【分析】呼吸,是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过程。人的呼吸过程包括三个互相联系的环节:外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内呼吸,指组织细胞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一个呼吸分为三个部分:呼气、屏息、吸气。
【解答】A、气体在人体依靠扩散作用完成;a、b气体由肺经血液进入到组织细胞中,所以是氧气的扩散;而c、d气体由组织细胞经血液进入到肺中,所以是二氧化碳的扩散过程;故A正确;B、呼气过程是把肺中的气体排除体外,与血液中的气体扩散无关;故B错误;C、a过程后血液中的含氧量升高,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故C错误;D、c 过程后,血液到达心脏时,首先流入右心房;故D错误;故答案为:A。
6.【答案】 A
【解析】【分析】吸气和呼气是依靠膈肌和肋间肌等的活动而产生的。在膈肌收缩、横膈变得扁平的同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间内肌舒张,肋骨向上、向外移升。此时,胸腔体积增大,内压力减小,人就吸气了。反之,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肋间内肌收缩时,人就可以呼气了。【解答】人处于吸气状态时,膈肌收缩,胸腔体积增大,肺扩张,外界气压比胸腔气压大。所以当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时,胸腔容积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故答案为A.
7.【答案】 D
【解析】【分析】吸气和呼气是依靠膈肌和肋间肌等的活动而产生的。在膈肌收缩、横膈变得扁平的同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间内肌舒张,肋骨向上、向外移升。此时,胸腔体积增大,内压力减小,人就吸气了。反之,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肋间内肌收缩时,人就可以呼气了。【解答】人处于吸气状态时,膈肌收缩,胸腔体积增大,外界气压比胸腔气压大;当人处于呼气状态时,膈肌舒张,胸腔体积缩小,外界气压比胸腔气压小。甲图膈肌向上运动表示膈肌舒张,胸廓上下径变小,肺回缩变小,表示的应是呼气状态。乙图肺扩张,膈肌应处于收缩状态,膈肌应该向下运动,乙图表示的是吸气状态。D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8.【答案】 B
【解析】【分析】吸气和呼气是依靠膈肌和肋间肌等的活动而产生的。在膈肌收缩、横膈变得扁平的同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间内肌舒张,肋骨向上、向外移升。此时,胸腔体积增大,内压力减小,人就吸气了。反之,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肋间内肌收缩时,人就可以呼气了。【解答】当肋间肌收缩时,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胸廓的左右径和上下径都增大;膈肌也收缩,膈顶部下降,胸廓的上下径也增大;这样胸廓的体积增大,胸廓内的气压小于肺内压(b>c),肺就随着扩张。这时,肺内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气管与外界连通,所以a>b),外面的气体就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
故答案为B.
9.【答案】 C
【解析】【分析】呼吸道中,鼻腔内的鼻黏膜、毛细血管、鼻毛等可以使吸入的气体变得湿润、温暖、清洁,这有助于减少吸入气体对呼吸道和肺的不良刺激,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在雾霾天气出门需要防护,C错误。
【解答】A.人体内氧气从外界进入人体内血液的路线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A不符合题意。B.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均收缩,胸腔容积扩大,气体进入肺。B不符合题意。C.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鼻腔内鼻粘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鼻腔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鼻腔中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黏液可以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作用.这些都是为了减少吸入的气体对呼吸道和肺的不良刺激.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在雾霾天气出门需要防护。C符合题意。D.人的咽喉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气管在前,食管在后,气体和食物各行其道,有条不紊,这就要归功于会厌软骨.人们吞咽食物时,喉上升,会厌软骨向后倾斜,将喉门盖住,食物顺利进入食管.下咽动作完成以后,会厌软骨又恢复直立状态,以便进行呼吸.倘若吃饭时谈笑风生就会使会厌软骨可能来不及盖下,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咳嗽。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10.【答案】B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吸气呼吸时膈肌胸廓肺的状态。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解答】AB、图中①玻璃管代表的是气管,②小气球代表的是肺,③瓶壁表示胸廓,④橡皮膜代表的是膈肌.故A错误、B正确;BC、手向下拉④,膈肌顶部下降,肺增大,表示吸气过程,小气球变大,故C、D错误。故选B
11.【答案】B
【解析】【分析】麻醉的含义是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使患者整体或局部暂时失去感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进行手术治疗。吸入麻醉是指麻醉药经过呼吸道吸入,产生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使病人暂时意识丧失而致不感到周身疼痛的麻醉方法。【解答】A.呼吸系统,该种气体通过盖着口鼻的面罩传输给病人是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人体的,A错误;B.消化系统,该种气体没有消化吸收的过程,B正确;C.循环系统,气体进入肺后再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产生作用,C错误;D.神经系统,麻醉剂减少病人疼痛能影响人的痛觉,属神经系统,D错误。故选B
12.【答案】 A
【解析】【分析】由于呼吸肌收缩,膈肌下降导致胸腔扩大,胸膜腔负压,肺内压下降,肺内压与大气压产生压了差。肺内压低于大气压,空气顺压力差入肺称吸气;肺缩小时,肺内压高于大气压,气体出肺经由鼻孔排出,称呼气。呼气时肋间肌和膈肌 舒张(膈顶部上升) → 胸廓缩小 → 肺缩小 → 肺内压增大 → 气体排出 → 呼气;
【解答】甲的体积增大,属于吸气的过程;乙的体积减小,属于呼气过程;故答案为:A。
13.【答案】D
【解析】【分析】由于呼吸肌收缩,膈肌下降导致胸腔扩大,胸膜腔负压,肺内压下降,肺内压与大气压产生压了差。肺内压低于大气压,空气顺压力差入肺称吸气;肺缩小时,肺内压高于大气压,气体出肺经由鼻孔排出,称呼气。呼气时肋间肌和膈肌 舒张(膈顶部上升) → 胸廓缩小 → 肺缩小 → 肺内压增大 → 气体排出 → 呼气;
【解答】吸气过程肺内气压比外界气压小。呼气过程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D选项中0~1.5秒属于吸气过程,1.5~3秒属于呼气过程。故答案为:D。
14.【答案】 D
【解析】【分析】肺泡里的气体交换发生在肺泡与血液之间,当血液流经肺泡时,肺泡中氧的浓度高,周围血液中氧的浓度低,这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扩散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解答】根据血液流动方向可知,甲为肺动脉,其内流静脉血;乙为肺静脉,其内流动脉血;甲肺动脉内血液来自心脏的右心室;乙肺静脉内血液将流回心脏的左心房; A、根据血液流动方向可知,甲为肺动脉,其内流静脉血,血液暗红,乙处为肺静脉,其内流动脉血,血液鲜红,故A错误; B、心脏与甲肺动脉之间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动脉瓣,故B错误; C、乙处血液将汇集到肺静脉,其内流动脉血,故C错误; D、乙肺静脉内血液将流回心脏的左心房,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5.【答案】D
【解析】【分析】读懂图示中曲线的含义是做好该题的关键,难度较大。呼吸运动的过程是: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解答】A、从V到W期间,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正值,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过程,此时膈肌舒张,A点时,膈肌处于完全放松状态,故A正确;BC、从V到X期间,肺完成了一次完整的呼吸,从V到W期间肺呼出空气,从W到X期间肺吸入空气,故B,C正确;D、从W到X期间,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负值,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过程,X点刚好吸完气,此时肺内气体量最多。故D错误;故选:D
16.【答案】 D
【解析】【分析】血糖平衡调节机制,呼吸作用提供能量。
【解答】A.血糖高于160mg/dL,不吃早餐的学生在上午第二节课时血糖浓度应低于正常值,A错误;
B.体内缺少必需的氨基酸,氨基酸是合成蛋白质的物质与所出现的症状不符,B错误;
C.血脂浓度过高,血脂浓度高不是因为不吃早餐,C错误;
D.脑组织得不到足够的能量供应,不吃早餐的学生暂时通过储存在体内的糖元可以维持正常的血糖含量,但时间长了会维持不了出现低血糖,而出现头晕、心慌、四肢无力等现象,所以D正确
故选D
17.【答案】B
【解析】【分析】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由呼吸运动来完成的,吸气时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外界大气压力大于肺内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呼气时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泡借弹性→缩回,导致肺内气压增大,肺内大气压升高→肺内气体排出肺泡。【解答】A.A点时,膈肌处于完全放松状态,A点时气压最大,此时胸腔体积最小,膈肌顶部回升处于完全放松状态,说法正确,A错误;B.从V到X期间,肺排出空气,从V到X已经完成了一次呼气和一次吸气,说法错误,B正确;C.从V到X期间,肺完成了一次呼吸,从V到X已经完成了一次呼气和一次吸气,也就是一次呼吸,说法正确,C错误;D.B点时,肺内气体量最少,B点时气压最小,是呼气的结束,马上气体要进来了,所以B点时肺内气体量最少是正确的,D错误。故选B
二、填空题
18.【答案】(1)中枢神经(或神经)(2)舒张(3)静脉
【解析】【分析】(1)酒精会麻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过量摄入会影响人的判断力和控制力;(2)在呼气过程中,肋间肌和膈肌 舒张(膈顶部上升) → 胸廓缩小 → 肺缩小 → 肺内压增大 → 气体排出 → 呼气;(3)从全身各器官组织运送血液返回心脏的血管体称静脉血管,从橡皮软管扎紧后血管鼓起的位置可以判断血管的种类。【解答】(1)饮酒后,酒精会引起驾驶员的中枢神经(或神经)系统调节能力下降,造成行为自控能力减弱;(2)由分析中呼气的过程可知,驾驶员呼气时助间外肌和隔肌舒张,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体被排出体外;(3)根据橡皮软管在上臂处扎紧后,橡皮管的下方鼓起所以判断是回心脏的血液受阻鼓起,可知血管为静脉血管。故答案为:(1)中枢神经(或神经);(2)舒张;(3)静脉
19.【答案】(1)A(2)C
【解析】【分析】(1)肺泡内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中;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内。(2)吸气和呼气是依靠膈肌和肋间肌等的活动而产生的。在膈肌收缩、横膈变得扁平的同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间内肌舒张,肋骨向上、向外移升。此时,胸腔体积增大,内压力减小,人就吸气了。反之,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肋间内肌收缩时,人就可以呼气了。【解答】(1)肺泡内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中;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内。分析表格数据可知A比B二氧化碳多、氧气少,所以A表示呼出的气体,B表示吸入肺泡的气体。(2)人处于吸气状态时,膈肌收缩,胸腔体积增大,外界气压比胸腔气压大;当人处于呼气状态时,膈肌舒张,胸腔体积缩小,外界气压比胸腔气压小。C图膈肌向上运动表示膈肌舒张,胸廓上下径变小,肺回缩变小,表示的应是呼气状态。D图肺扩张,膈肌应处于收缩状态,膈肌应该向下运动,乙图表示的是吸气状态。故答案为:(1)A;(2)C
20.【答案】(1)肺泡内的气体交换(2)C(3)B
【解析】【分析】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细胞内的气体交换,甲是前者、乙是后者。气体交换都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这种现象叫扩散。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会产生CO2 , 因此组织细胞内CO2含量最高。【解答】(1)根据甲图所示体内气体的交换可以判断,甲图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新鲜空气被吸入肺后,肺泡中的氧气含量高于血液里的氧气含量,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血液里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肺泡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依据的原理是气体的扩散作用。(3)根据乙图所示体内气体的交换可以判断,乙图为组织细胞内的气体交换。组织细胞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含量最高。组织细胞内的气体交换是二氧化碳气体从组织细胞中进入组织液中,组织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于血液里的二氧化碳含量,二氧化碳由组织液扩散到血液里。依据的原理是气体的扩散作用。故答案为:(1)肺泡内的气体交换;(2)C;(3)B
21.【答案】(1)CO2(2)小肠(3)滤过
【解析】【分析】气体交换也称为呼吸,是指人和高等动物的机体同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主要为氧和二氧化碳)交换的整个过程。【解答】(1)由图可知,A是由组织细胞进入到肺泡中,所以A是二氧化碳;故答案为:CO2;(2)①②过程主要是消化吸收,而完成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肠;故答案为:小肠;(3)肾小球主要是起滤过作用;故答案为:滤过;故答案为:(1)CO2;(2)小肠;(3)滤过。
22.【答案】(1)AB(2)D(3)二氧化碳;组织细胞
【解析】【分析】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胸廓体积增大,肺也随之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当肋间肌和膈肌舒张时,胸廓体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內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当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相等时,人体既不呼气也不吸气。【解答】(1)曲线图中,AB段表明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2)胸廓体积最大时是肺内气压最小的时候,由曲线可知D点肺内气压最小,即此时胸廓体积最大。(3)BC段表明的是呼气过程,所以此时明显增加的是二氧化碳气体,它是由组织细胞的呼吸作用所产生的。故答案为:(1)AB;(2)D;(3)二氧化碳;组织细胞
23.【答案】(1)张裂(2)变大(3)吸气
【解析】【分析】模拟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观察,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解答】(1)两人朝不同方向用力拉板,直至纸撕裂;模拟的是板块的张裂;故答案为:张裂;(2)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的大小来实现上升和下潜;用注射器将水逐渐注入小瓶中,小瓶从漂浮状态至恰好浸没水中的过程中,属于模拟潜水艇下潜的过程,悬浮时浮力等于重力,重力变大,所以浮力变大;故答案为:变大;(3)薄膜向下运动时,整体体积变大,因此模拟的是吸气的过程;故答案为:吸气;故答案为:(1)张裂;(2)变大;(3)吸气。
24.【答案】收缩;增大;压大;舒张;缩小;压小
【解析】【分析】吸气和呼气是依靠膈肌和肋间肌等的活动而产生的。在膈肌收缩、横膈变得扁平的同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间内肌舒张,肋骨向上、向外移升。此时,胸腔体积增大,内压力减小,人就吸气了。反之,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肋间内肌收缩时,人就可以呼气了。【解答】人处于吸气状态时,膈肌收缩,胸腔体积增大,外界气压比胸腔气压大;当人处于呼气状态时,膈肌舒张,胸腔体积缩小,外界气压比胸腔气压小。故答案为:收缩;增大;压大;舒张;缩小;压小
25.【答案】(1)吸气(2)减小(3)B;相等
【解析】【分析】吸气和呼气是依靠膈肌和肋间肌等的活动而产生的。当吸气时,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使胸腔体积增大,肺内气压比外界大气压小,空气就进入肺内。当呼气时,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使胸腔体积缩小,肺内气压比外界大气压大,气体从肺内排出体外。【解答】(1)由图可知,曲线AB段肺内气压比外界大气压小,表示吸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2)由图可知,曲线BC段肺内气压比外界大气压大,表示吸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胸腔的体积增大。(3)呼吸结束时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的值相等,所以本次呼吸中,吸气结束的那一瞬间是坐标系中的B点。故答案为:(1)吸气;(2)减小;(3)B;相等
26.【答案】 小于;bc
【解析】【分析】气体之所以能够进出于肺,靠肺内压与大气压之差。肺缩小时,肺内压高于大气压,气体出肺经由鼻孔排出,称呼气。呼气时肋间肌和膈肌 舒张(膈顶部上升) → 胸廓缩小 → 肺缩小 → 肺内压增大 → 气体排出 → 呼气;由于呼吸肌收缩,膈肌下降导致胸腔扩大,胸膜腔负压,肺内压下降,肺内压与大气压产生压了差。肺内压低于大气压,空气顺压力差入肺称吸气。
【解答】(1)左图的 d 点处,肺内气压很小,处于吸气状态,吸气是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故答案为:小于;(2)当胸廓变化处于右图的 B 状态时,胸腔体积减小,处于呼气状态,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故答案为:bc;故答案为:(1)小于;(2)bc。
27.【答案】(1)呼吸道;肺(2)肺;气体交换(3)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温暖、湿润;肺
【解析】【分析】人体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统称为呼吸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是呼吸系统最重要的部分。空气经鼻的过滤、温暖和湿润后,通过气管和支气管,达到肺,最后进入肺泡。 题图中1~6分别表示: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解答】(1)呼吸系统包括两部分:呼吸道和肺。(2)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肺内有许多的肺泡,肺泡是肺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数目很多,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各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这些结构特点都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3)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在呼吸道内,鼻腔的前部生有可以阻挡空气中灰尘的鼻毛;鼻腔内表面的粘膜可以分泌粘液,能使吸入的空气清洁并变得湿润;粘膜中还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从而使得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和清洁。故答案为:(1)呼吸道;肺;(2)肺;气体交换;(3)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温暖、潮湿;肺
28.【答案】(1)肺;肺泡;布满毛细血管,壁薄,具有弹性 (2)扩散作用;大于;大于
【解析】【分析】肺泡内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中;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内。
【解答】图示人体内的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和肺泡内的气体交换。(1)根据图示中A是体内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可以判断,A为肺.因此图示分别表示的是: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和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其中在肺的最小结构肺泡中行气体交换,肺泡布满毛细血管、壁薄、具有弹性。(2)B表示的是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属于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新鲜空气被吸入肺后,肺泡中的氧气含量高于血液里的氧气含量,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血液里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肺泡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依据的原理是气体的扩散作用。故答案为:(1)肺;肺泡;布满毛细血管,壁薄,具有弹性;(2)扩散作用;大于;大于
29.【答案】 (1)肺泡;毛细血管(2)气体的扩散作用(3)高;低
【解析】【分析】熟记肺泡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原因,肺泡里的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都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佷薄,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A表示的肺泡内的气体交换,B表示毛细血管,据此解答。
【解答】(1)人体和外界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与血液之间(肺泡内的气体交换),A表示的肺泡,B表示毛细血管;
(2)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与血液之间(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液和组织之间的气体交换(组织里的气体交换)。都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
(3)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当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肺泡时,肺泡内的氧气比血液中的多,故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比肺泡中的多,故B中血液的CO2含量比A肺泡中的含量高,O2的含量比A肺泡中的含量低;
故答案为:(1)肺泡,毛细血管;(2)气体的扩散作用;(3)高,低。
30.【答案】呼气;大于
【解析】【分析】吸气: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外界大气压力大于肺内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
呼气: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泡借弹性→缩回,导致肺内气压增大,肺内大气压升高→肺内气体排出肺泡。
【解答】由图甲胸腔体积大气体多变到乙时胸腔体积缩小气体少,所以从甲状态变为乙状态是呼气,此时肺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
故答案为:呼气;大于
31.【答案】(1)小肠(2)③(3)②、⑤、⑥(或⑤、⑥)
【解析】【分析】(1)食物经过A系统后成粪便,所以A系统是消化系统;气体进入B系统又从B系统出去,所以B系统是呼吸系统;D系统由尿液排出,D系统是泌尿系统;C系统与A、B、D都有联系,C系统是血液循环系统。(2)在肺循环中血液流经肺部时与肺内的气体进行交换,排出CO2得到氧气,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3)粪便属于排遗,排泄是指动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把所产生的不能再利用的(尿素、尿酸、二氧化碳、氨等)、过剩的(水和无机盐类) 以及进人人体的各种异物(药物等) 排出体外的过程。【解答】(1)根据食物的在经A系统后成粪便可知,A系统是消化系统,消化系统中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小肠;(2)在肺循环中血液流经肺部时与肺内的气体进行交换,排出CO2得到氧气,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是图中数字中的③;(3)根据排泄的概念可知,尿液⑤、汗液⑥、二氧化碳②都是排泄。故答案为:(1)小肠;(2)③;(3)②、⑤、⑥(或⑤、⑥)
三、实验探究题
32.【答案】 (1)膳食纤维;右心房;肺循环(2)氧气(3)肾小管
【解析】【分析】根据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等知识解题。据图可知,A是消化系统、B是呼吸系统、C是泌尿系统、过程①是吸收、a是氧气、b是二氧化碳。 【解答】解:(1)在水、无机盐、葡萄糖和膳食纤维中,水、无机盐和葡萄糖可以直接被吸收,膳食纤维不能被吸收,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血液后,首先汇入到上、下腔静脉、然后到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体循环处的毛细血管网,即通过体循环和肺循环运至全身; (2)据图可知,a代表的气体物质是氧气; (3)尿液的形成过程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其中在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中,葡萄糖全部被滤过,进入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后经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全部吸收进入血液;若发现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则可能病变部位是肾小管; 故答案为:(1)膳食纤维、右心房、肺循环;(2)氧气;(3)肾小管。
33.【答案】 (1)循环系统;心脏(2)呼吸运动 (3)重吸收(4)①②④
【解析】【分析】根据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等知识解题。据图可知,A是消化系统、B是血液循环系统、C是呼吸系统、D是泌尿系统、a是二氧化碳、b是氧气、c是营养物质、d是汗液、e是尿液、过程①是肺与外界进行的气体交换、过程②排尿、过程③是排遗、过程④是发汗。 【解答】解:(1)图中[B]表示血液循环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的动力是由心脏提供的; (2)过程①是空气进入呼吸系统即吸气、二氧化碳离开呼吸系统即呼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3)尿液的形成过程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其中在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中,葡萄糖全部被滤过,进入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后经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全部吸收进入血液;当正常人血糖的浓度大于或等于0.16%时,[e]尿液会暂时变为糖尿,这说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有局限性; (4)排泄有三大途径: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分;皮肤和泌尿系统排出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故图中数字能表示排泄途径的是①②④。 故答案为:(1)循环系统、心脏;(2)呼吸运动;(3)重吸收;(4)①②④。
34.【答案】 (1)小肠(2)动脉血变静脉血(3)肾脏
【解析】【分析】根据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等知识解题。据图可知,A是呼吸系统、B是消化系统、C是血液循环系统、D是泌尿系统、过程①是吸收、②是氧气、③是二氧化碳。 【解答】解:(1)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2)血液循环系统中完成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气体交换后,血液中的氧气给了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给了的血液,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3)D是泌尿系统,其中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 故答案为:(1)小肠;(2)动脉血变静脉血;(3)肾脏。
35.【答案】 (1)左心房、左心室(2)滤过作用、重吸收作用(3)反射
【解析】【分析】(1)图中的①是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由许多肺泡构成,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2)图中的②是消化系统,消化系统有着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功能,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3)图中的③是泌尿系统,主要承担着排除人体代谢终产物的任务,肾脏是泌尿系统最主要的器官,由肾单位组成。(3)我们把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作出应答性反应的过程叫做反射。
【解答】(1)氧气进入血液,血液由肺静脉到左心房,再到左心室,从左心室送出经体动脉和毛细血管送达组织细胞;然后经过依次经过的心腔名称为试题分析: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氧气通过①进入血液后,被组织细胞利用之前至少经过心脏1次。(2)肾单位主要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其中肾小体是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肾小球是由入球小动脉分支形成的毛细血管网组成的。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的其他物质均可通过滤过作用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原尿经过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全部葡萄糖和氨基酸等,经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进入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重新回到血液中,而原尿中的其余成分如水、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最终形成尿液。尿液先进入肾盂汇集,再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排出体外。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因此图中②进行血液的过程表示的是吸收,各段消化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是不同的,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血液流经③泌尿系统后,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减少,原因是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大部分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又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3)我们把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作出应答性反应的过程叫做反射,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故答案为:(1)左心房、左心室;(2)滤过作用、重吸收作用;(3)反射
36.【答案】(1)B;较多的二氧化碳(2)对照(或对比)(3)C(4)吸入;肋间外肌;膈肌
【解析】【分析】本题为实验探究题,通过分析实验,可以得出答案。(1)吸气和呼气是依靠膈肌和肋间肌等的活动而产生的。人处于吸气状态时,膈肌收缩,胸腔体积增大,外界气压比胸腔气压大;当人处于呼气状态时,膈肌舒张,胸腔体积缩小,外界气压比胸腔气压小。(2)二氧化碳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解答】(1)由于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当呼气时,夹紧A管的橡皮管,呼出的气体进入B试管中的澄清石灰水中,由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所以B试管中的石灰水变浑浊。(2)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可设置A试管进行对比。(3)由于组织细胞更新需要消耗氧,产生二氧化碳.所以产生二氧化碳的部位是组织细胞。(4)吸气时,呼吸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容积增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而回位,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缩小,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故答案为:(1)B;较多的二氧化碳;(2)对照(或对比);(3)C;(4)吸入;肋间外肌;膈肌
37.【答案】(1)对照(2)变浑浊
【解析】【分析】对照试验是指一般进行某种试验以阐明一定因素对一个对象的影响和处理效应或意义时,除了对试验所要求研究因素或操作处理外,其他因素都保持一致,并把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的试验。初中阶段二氧化碳的检验是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混浊说明气体是二氧化碳;
【解答】(1)比较甲乙实验设置,发现其中改变的只有一个变量,这种设置的方法是为了形成对照,便于实验现象的对比;故答案为:对照;(2)与空气相比较,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更多,澄清石灰水更易变浑浊;故答案为:浑浊;故答案为:(1)对照;(2)浑浊。
四、解答题
38.【答案】 (1)神经(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细胞里的气体交换(3)胰岛素分泌增加
【解析】【分析】根据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氧气的运输及血糖调节等知识解题。 【解答】解:(1)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作用下完成的; (2)根据图甲信息,肺泡外密布大量的毛细血管,氧气通过气体扩散原理,进入血液,随血液循环运输,到达组织细胞周围,通过气体扩散,氧气进入组织细胞内,参与物质的氧化分解; (3)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故CD段血糖含量下降的原因是胰岛素分泌量的增加; 故答案为:(1)神经;(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细胞里的气体交换;(3)胰岛素分泌增加。
39.【答案】(1)乳酸(2)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3)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4)C
【解析】【分析】无氧呼吸一般是指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动植物细胞把糖类等有机物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气体交换也称为呼吸,是指人和高等动物的机体同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主要为氧和二氧化碳)交换的整个过程。气体交换属于物质交换。在人和高等动物有内呼吸与外呼吸之分。前者指组织细胞与体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后者指血液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解答】(1)人体肌肉细胞无氧呼吸会产生乳酸导致肌肉酸痛;故答案为:乳酸;(2)肺泡内的气体经扩散作用进入组织细胞,导致毛细血管内的氧气增加,二氧化碳减少,从而把氧气运输到所需的细胞内;故答案为:氧气增加,二氧化碳减少;(3)血液中红细胞的作用主要是为了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故答案为: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4)李刚长跑时,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呼吸的频率会很快,故甲中b符合;长跑属于剧烈运动,需要大量能量,所以心脏的跳动频率会很快,所以乙中a符合;长跑过程中,大量的氧气被消耗,导致氧气与血红蛋白没有分离的百分比含量会很低,所以丙中c符合;故答案为:C;故答案为:(1)乳酸;(2)氧气增加,二氧化碳减少;(3)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4)C。
40.【答案】(1)CO2(2)小肠(3)组织细胞
【解析】【分析】(1)血液循环有体循环和肺循环,血液经肺循环后含二氧化碳高的静脉血变成含氧高的动脉血,在肺中,肺内的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2)小肠特点:长、与食物的接触面积大;消化液种类多。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养分的主要部位;(3)血液为生物体提供能量,通过组织细胞的呼吸作用分解物质得到能量。
【解答】(1)循环系统与呼吸系统间的作用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氧气的交换。2从循环系统进入呼吸系统所以2应该是指CO2气体;(2)小肠特点:长、与食物的接触面积大;消化液种类多。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养分的主要部位;(3)根据功能联系图可知组织细胞需要通过从血液循环系统得到氧气和养,进行呼吸作用得到能量,所以上图方框处应该填入组织细胞。
故答案为:(1)CO2;(2)小肠;(3)组织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