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历史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练习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2019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历史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练习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3-19 14:50: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历史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练习题(含解析)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2019年1月2日上午10时,《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出席纪念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回顾历史,是为了启迪今天、昭示明天,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是(  )
A.实现直接“三通”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加强经济密切合作 D.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已经成功地在香港、澳门地区实现。2019年是澳门回归(  )
A.10周年 B.20周年 C.50周年 D.100周年
3.长期在中国考察的澳大利亚当代学者尼古拉斯?泰善说:“中国的民族政策令人赞赏,值得世界上许多国家借鉴。”这里的“民族政策”在我国许多地区成功实施,其中包括(  )
A.西藏 B.香港 C.北京 D.澳门
4.习近平总书记在香港回归20周年庆祝大会讲话指出,香港依托祖国、面向世界、益以新创,不断塑造自己的现代化风貌,“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香港、澳门回归后社会发生的根本变化是(  )
A.社会制度的变化 B.主权归属的变化
C.经济制度的变化 D.生活方式的变化
5.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制度是(  )
A.多党合作制度 B.政治协商会议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主集中制度
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实现了各民族的平等,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我国五大省级自治区当中属于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成立的是(  )
A.内蒙古自治区 B.广西壮族自治区
C.西藏自治区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7.在一次“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和党的对外交往情况”记者会上,中共中央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张裔炯表示,一个国家民族是否团结,一个国家对少数民族的权益是不是实施了真正的保护,最重要的就是对他的文化和历史的重视我们就是这样做的。“我们就是这样做的”具体政策是(  )
A.西部大开发战略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土地改革 D.三大改造
8.关于“一国两制”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制并存是前提
B.两制并存而且对等
C.由毛泽东首先提出
D.最符合我国当前状况的统一方式
9.长期在中国考察的澳大利亚当代学者尼古拉斯?泰善说:“中国的民族政策令人赞赏,值得世界上许多别的国家借鉴。”这里的“民族政策”在我国许多地区成功实施,其中包括(  )
A.宁夏 B.香港 C.台湾 D.澳门
10.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加强民族团结,力求社会稳定、和谐与发展是当今社会的重大问题。下列关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B.其内容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建立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C.体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与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
D.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建立起来的
11.“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C.两岸关系的发展 D.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12.“相逢太美分离太痛,海峡两岸情意浓。”如果依次审视1949年以后的两岸关系,下列解读错误的是(  )
A.“分离”的直接原因是国共两党的内战
B.“相逢”最早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
C.“太痛”说明海峡两岸的人民渴望统一
D.“太美”表明两岸当局都接受“一国两制”
13.香港、澳门的回归是中华民族百年盛事。其回归与下列哪一项基本国策的实施有关(  )
A.依法治国 B.和平共处五项原
C.“一国两制” D.科教兴国
14.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两岸一家亲”的政治基础是(  )
A.三民主义
B.一个中国
C.经济相互促进、互补互利
D.军事力量强大
15.香港、澳门能够回归祖国,这主要得益于(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贯彻
C.“求同存异”方针的倡导
D.“一国两制”构想的践行
16.从 1997 年到 2016 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从 1.37 万亿港元增长到 2.49 万亿港元,年均 实际增长 3.2%,在发达经济体中位居前列,连续 23 年被众多国际机构评选为全球最自由经 济体和最具竞争力的地区之一。这充分说明了(  )
A.“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正确
B.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香港进入“港人治港”新时代
D.祖国统一大业已经完成
17.“诗人外交家”周南回忆了他当年亲历与英国就香港回归谈判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他深情地说:“抚今追昔,更加感觉到香港顺利回归,首先要归功于小平同志的领导。小平同志总是在关键时刻、在关键的问题上,做出了关键的指示。”材料表明香港回归的主要原因是(  )
A.有利的外部环境 B.友好国家的帮助
C.综合国力提高 D.决策者的作用
18.1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5月10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恤衫走上街头。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这反映了(  )
A.“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
B.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
C.海峡两岸业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
D.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
19.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
A.求同存异,共同发展 B.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C.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D.民族区域自治
20.展望21世纪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其中最根本的前提是(  )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坚持国共两党平等谈判 D.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1.1984年12月,中英双方通过长达两年多的外交谈判,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中国政府成功的解决了香港问题。促成和谈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B.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
C.《南京条约》已废止 D.中国胜利重返联合国
22.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中写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目前我国解决“乡愁”的基本方针是(  )
A.武力解决 B.“入联公投”
C.民族区域自治 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3.历史课堂上,同学们畅所欲言:“它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国策”、“它是邓小平的天才设想”、“它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同学们是在评价(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C.“一国两制”制度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24.香港传媒评价说:“收回香港这篇文章,是邓小平的天才创造。”这里的“天才创造”是指(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的方针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一国两制”的构想
25.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原则。下面不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
B.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
C.香港、澳门回到了祖国怀抱→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彻底完成
D.1977年底恢复高校入学考试→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
二.材料题(共2小题)
26.“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民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歌曲《爱我中华》
(1)我国一共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2)中国共产党在筹建新中国时,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什么政策?实行此政策有什么意义?
(3)我国哪一政策的实行促进了少数民族较多的西部地区的大开发、大发展?
27.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心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
材料二:“两岸关系66年的发展历程表明,不管两岸同胞经历多少风雨,有过多长时间的隔绝,没有力量能把我们分开,因为我们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我希望两岸双方共同努力,两岸同胞携手奋斗,坚持九二共识,巩固共同政治基础,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保持两岸和平发展正确方向,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让两岸同胞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耀。”
﹣﹣2015年11月7日习近平会晤马英九时致辞节选
(1)材料一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在历史上,台湾遭受过哪些国家的侵占?
(2)材料二中的“九二共识”是指什么?
(3)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你认为海峡两岸能够实现和平统一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2018-2019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历史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练习题(含解析)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解答】据“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可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它实现大陆与台湾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故选:B。
2.【解答】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针对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在一国两制的指引下,1999年12月20日,我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2019年是澳门回归20周年。
故选:B。
3.【解答】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题干中的“民族政策”指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结合所学可知,西藏自治区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区。
故选:A。
4.【解答】依据课本所学,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1997年7月1日零点,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正式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历经沧桑的澳门终于回到了祖国。“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内地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作为整个国家的主体,同时允许台湾、香港、澳门保留资本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回归后,发生的根本变化是主权归属的变化。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合题意。
故选:B。
5.【解答】新中国成立后,为维护祖国统一,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保障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权利,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故选:C。
6.【解答】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5月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1949年12月11日解放,1950年2月8日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1951年5月23日解放,1956年成立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1965年9月1日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于1955年10月1日。
故选:C。
7.【解答】根据“一个国家民族是否团结,一个国家对少数民族的权益是不是实施了真正的保护,最重要的就是对他的文化和历史的重视我们就是这样做的”可知,“我们就是这样做的”具体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它是我国的一些基本政治制度。
故选:B。
8.【解答】依据课本内容,“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香港、澳门地区回归以后的发展表明“一国两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最符合我国当前状况的统一方式,所以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9.【解答】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题干中的“民族政策”指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结合所学可知,宁夏回族自治区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区。
故选:A。
10.【解答】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建立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故选:D。
11.【解答】题目给出的“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材料所述的历史事件是澳门回归。在题目给出的四个事件中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发生在1999年,A发生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D发生于1997年;而C直至今天仍在发展中且不属于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
故选:B。
12.【解答】造成两岸分离的是直接原因是国共两党的内战,国民党败逃台湾,造成台湾与祖国分离,A项不符合题意;
1987年开始,台湾当局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两岸隔绝状态打破,B项不符合题意。
20世纪80年代后,大陆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两岸实现停火,两岸人民渴望统一,C项不符合题意。
“一国两制”是大陆提出的,台湾当局是否接受有待观察,D项符合题意。
故选:D。
13.【解答】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在这一构想的指引下,我国政府分别于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成功收回了香港和澳门,建立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的回归与“一国两制”基本国策的实施有关。
故选:C。
14.【解答】2000年3月以来,台湾政局发生变化。中国共产党重申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海峡两岸的对话和谈判,什么都可以谈。中国共产党将与包括台湾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坚决阻止任何制造分裂的图谋,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努力。故“两岸一家亲”的政治基础是一个中国。
故选:B。
15.【解答】香港、澳门成功回归祖国,主要得益于“一国两制”构想的践行,故D符合题意;ABC与题意不符。
故选:D。
16.【解答】香港回归以来的发展的事实说明了“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有利于保持香港的稳定和发展,证明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正确星。A的说法都是正确的。
故选:A。
17.【解答】“诗人外交家”周南回忆了他当年亲历与英国就香港回归谈判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他深情地说:“抚今追昔,更加感觉到香港顺利回归,首先要归功于小平同志的领导。小平同志总是在关键时刻、在关键的问题上,做出了关键的指示。”材料强调的是“首先要归功于小平同志的领导。小平同志总是在关键时刻、在关键的问题上,做出了关键的指示”,这表明香港回归的主要原因是决策者的作用。
故选:D。
18.【解答】据“1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5月10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恤衫走上街头。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可知,这反映了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
故选:B。
19.【解答】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故选:D。
20.【解答】展望21世纪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其中最根本的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一国是两制的前提,实现两岸人民真正“团圆”的政治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这也是祖国统一的政治保障。
故选:B。
21.【解答】1997年7月1日香港的回归,洗刷了中国人民百年耻辱;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香港回归的最主要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故选:A。
22.【解答】“乡愁”是指海峡两岸尚未统一。结合所学知识,改革开放以后,在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后,又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缓和海峡两岸关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故选:D。
23.【解答】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为更好地解决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创造性的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故选:C。
24.【解答】结合所学知识,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它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我们国家的主体部分坚持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和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仍然保持资本主义的制度。“一国两制”首先被成功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
故选:D。
25.【解答】据题干“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原则。”结合所学可知,不符合这一原则的是“香港、澳门回到了祖国怀抱﹣→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彻底完成”。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洗刷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但台湾问题尚未解决,祖国统一大业还没有完成。
故选:C。
二.材料题(共2小题)
26.【解答】(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一共有55个少数民族,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56个民族,55个少数民族。
(2)中国共产党在筹建新中国的时候,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体现了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的统一。
(3)西部大开发战略政策的出台,促使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20世纪末,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故答案为:
(1)55。
(2)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3)西部大开发战略。
27.【解答】(1)据材料一可知,这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急切盼望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怀。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有荷兰、近代有日本等国家对台湾的侵略。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1895年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规定割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等给日本,从此,日本开始了对台湾长达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
(2)据所学知,1992年,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共识,即“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就是“九二共识”。
(3)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两岸统一是两岸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一国两制政策在港澳的成功实践;国际社会正义力量的支持;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发展趋势;改革开放后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故答案为:
(1)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渴望回到祖国怀抱的爱国情怀。明朝时有荷兰、近代有日本等国家对台湾的侵略。
(2)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3)有利因素:①两岸统一是两岸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②一国两制政策在港澳的成功实践;③国际社会正义力量的支持;④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发展趋势;⑤改革开放后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