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安徽省宣城十二中八年级(下)开学物理试卷(2月份)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0分)
1.(2分)以下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
B.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C.测量误差与测量者有关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2.(2分)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B.4s~8s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D.0s~8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
3.(2分)下列是小明列举的实验与事例,其中能够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是( )
A.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B.吹响笛子按住不同的孔,发出不同的声音
C.人们先听到闪电,隔一段时间才能听到远处的雷声
D.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笔,把钟敲响后,将纸从笔尖拖过,在纸上被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4.(2分)如图所示为意大利物理家伽利略制造的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它是由长颈玻璃瓶侧插在液体槽里构成的,外界温度改变时,可由玻璃管中的液面高低来标记温度,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玻璃管中的液面升高
B.当外界温度降低时,玻璃管内液面降低
C.它是利用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D.它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5.(2分)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面关于此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凝华形成
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形成
C.“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外表面
D.“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6.(2分)描绘纯美青春的《再别康桥》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金柳的影子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长篙在水中的倒影是等大的实像
C.“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湖面波光粼粼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看到天上的云彩是由于云彩反射了太阳光
7.(2分)如图所示,光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MN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入射角为 60°,界面右侧是空气
B.折射角为 40°,界面右侧是玻璃
C.入射角为 30°,界面左侧是空气
D.折射角为 50°,界面左侧是玻璃
8.(2分)小明同学在第二届农博会上用数码相机(可调焦距)拍摄下了同一盒新品种彩色花菜的两张照片。如图所示,结合图片分析,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照相机的镜头与老花镜属于一类透镜
B.凸透镜能成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C.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小一些
D.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大一些
9.(2分)常温常压下,对密度公式ρ=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同种物质,密度跟质量成正比
B.同种物质,密度跟体积成反比
C.同种物质,密度跟质量和体积无关
D.不同物质,体积跟密度成反比
10.(2分)甲、乙两个金属块,甲的密度是乙的,乙的质量是甲的4倍,那么甲与乙的体积之比是( )
A.5:12 B.20:3 C.3:20 D.12:5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8分)
11.(4分)(1)完成单位换算:0.8×103kg/m3= g/cm3
(2)填上合适的单位:一只中性笔的长度1.5 。
12.(4分)小刚同学测量橡皮的宽度,记录5次测量结果,分别是:2.51cm,2.52cm.2.51cm,2.5cm,2.53cm。该同学的测量其中明显错误的一次结果是 。根据以上记录,被测橡皮的宽度是 。
13.(4分)小锋假期和爸爸乘车外出,发现公路边的树木向后运动,这是以 为参照物的。如果小锋发现汽车在每10s时间里刚好经过4颗树木,且每颗树之间的距离均为50m,则该车平均速度为 km/h。
14.(6分)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嫦娥三号”探测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如图甲所示),奔向3.8x108m外的月球;12月15日4时35分,“嫦娥三号”着陆器和巡视器成功分离,“玉兔号”巡视器顺利驶抵月球表面。实现了中国人嫦娥奔月的梦想。
(1)玉兔抵月除留下深深的“足迹”,也在阳光中留下美丽的“倩影”,(如图乙所示),“倩影”形成是由于 的结果;(2)“嫦娥登月”让人联想到“小猴捞月”的故事,如果井水深10m,则“井中月”到水面的距离是 m;(3)据介绍,着陆器与巡视器分离后,将进行两器互相拍照“留影”等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然后再将信息传回地球。不能利用超声波传回信息的原因是 。
15.(2分)下列四个句子:(1)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2)引吭高歌;(3)他是唱高音的;(4)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是指响度的是 。
16.(4分)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呼风唤雨”的神话成为了现实。实施人工降雨时,是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吸热 ,使云层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成小冰粒,小冰晶逐渐变大,在下落中又熔化成水滴落下来。(以上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7.(2分)下列词句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选填数字号码)。①立竿见影;②镜花水月;③坐井观天;④海市蜃楼;⑤凿壁偷光;⑥水中捞月;⑦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18.(8分)在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刚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
(1)当把蜡烛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位置,点燃蜡烛,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倒立的 的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2)若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则烛焰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是 (选填“完整的像”、“﹣半的像”或“无法成像”),像的亮度将 。(变亮、变暗、不变)(3)我们经常提到的像:a.小孔成像;b.平面镜成像;c.放大镜成像;d.电影银幕上的像;e.汽车观后镜中的像;f.水面的倒影。其中属于实像的是 。(填字母序号)
19.(4分)有一块质量为1.8千克的冰块,其体积为 米3.全部熔化成水后,水的质量为 千克,体积变为 米3.(冰的密度为0.9×103千克/米3)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8.0分)
20.(10分)小红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对冰加热直至水沸腾,根据实验记录数据绘制了冰熔化至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全过程质量不变),请你回答:
(1)实验需要的测量仪器是温度计和 。
(2)由图乙可知,冰熔化过程需时间 min;当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水的沸点是 ℃。
(3)在加热20min时,对应的状态是 态,DF表示吸热,但温度 。
21.(10分)如图,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中,平面镜M平放于水平桌面上,E、F是两个粘起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于镜面的接缝ON转动。
(1)如图乙,将纸板F向后折时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ON在 。
(2)下表是小明探究得到的数据,其中小明漏记了一个数据,该数据是 。
次序 入射角 反射角
1 30° 30°
2 45°
3 60° 60°
(3)如果让光线逆着OB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说明: 。
(4)分析上表实验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 。
22.(8分)某兴趣小组测量一种易溶于水且形状不规则的固体颗粒物质的密度,测量的部分方法和结果如图所示。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适量小颗粒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称量的颗粒的质量是 g。
(2)因颗粒易溶于水,小组同学采用图乙所示方法测量体积,所称量的颗粒的体积是 cm3。
(3)该物质的密度是 kg/m3。
(4)在C步操作中,若摇动不够充分,铁砂未充满颗粒的空隙,则测出的值比实际密度偏 (填“大”或“小”)。
四、计算题(23题6分,24题8分,共14.0分)
23.(6分)某司机驾车前行,突然发现前方80m处有障碍物。司机从发现险情到踩刹车制动需要的反应时间为0.75s,这段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前行了15m。汽车制动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30m才能停下。
(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是多少?
(2)若司机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是平时的4倍,请通过计算判断汽车是否撞上障碍物。
24.(8分)体积为90cm3的铜球,质量是534g,求:
(1)该球是实心还是空心;
(2)若是空心求空心部分体积?
(3)空心部分若用水银灌满,它的总质量是多少?(ρ铜=8.9×103kg/m3,ρ水银=13.6×103kg/m3)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宣城十二中八年级(下)开学物理试卷(2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0分)
1.【解答】解: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误差,却不能避免误差,故A错误;
B、在认真的测量下,由于估读等原因也有误差,故B错误;
C、测量误差与测量者以及测量仪器等都有关,故C正确;
D、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误差,却不能消除误差,故D错误。
故选:C。
2.【解答】解:A、由图可知,甲同学是在4s时才开始行走,他比乙同学晚出发4s,选项A 正确;
B、4s~8s内,甲乙的图象都是一条直线,表明他们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都做匀速直线运动,选项B正确;
C、甲同学从4s开始行走,到8s末行走了5m,用时4s,则甲的速度:v甲==1.25m/s;
乙同学从0s开始行走,到8s末行走了5m,用时8s,则乙的速度:v乙==0.625m/s。选项C 错误。
D、0s~8s内,甲乙通过的路程都是5m,则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选项D 正确;
故选:C。
3.【解答】解:(1)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铃声明显减小,说明气体越少,传声效果越差,推知真空不能传声。故A不符合题意;
(2)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振动的空气柱长短不同,振动快慢不同,振动频率不同,发出不同的音调,说明声音的音调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故B不符合题意;
(3)们先听到闪电,隔一段时间才能听到远处的雷声,说明光的传播速度要远远高于声音的传播速度。故C不符合题意;
(4)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看到笔尖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解答】解:
(1)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玻璃球内气体膨胀,使玻璃管中水位降低;反之,温度较低时,玻璃球内气体收缩,玻璃管中的水位就会上升,故AB错误;
(2)玻璃瓶内密封着一定质量的空气,因此它是利用空气的热胀冷缩制成的,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5.【解答】解:
A、“雾”是液态小水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由气态变为液态形成的,属于液化现象,故A错误;
B、冬天,“冰花”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B错误;
C、“雾”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由气态变为液态形成的,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故C错误;
D、冬天窗户上的冰花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小冰晶,附着在玻璃内表面,故D正确。
故选:D。
6.【解答】解:A、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A错误;
B、长篙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等大的虚像,不是实像,故B错误;
C、湖面波光粼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错误;
D、看到天上的云彩是由于云彩反射了太阳光,反射什么样的光,就是什么颜色的云彩,故D正确。
故选:D。
7.【解答】解:已知MN是界面,过入射点O作出法线,则由图可知,∠AOM=60°,则∠BON=60°,
所以入射角∠BOE=90°﹣60°=30°,
而∠COM=40°,则折射角∠COF=90°﹣40°=50°;
因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MN的右边是空气,左边是玻璃。
故选:D。
8.【解答】解:A、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老花镜也是凸透镜,属于同一类透镜,故A正确。
B、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故B正确。
C、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工作的。在物距不变的条件下,乙照片中彩色菜花大些,则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的焦距需调得大些,故C错误、D正确。
故选:C。
9.【解答】解:
A、物质确定,密度不变,与质量大小无关。此选项错误;
B、物质确定,密度不变,与质量大小、体积大小都无关。此选项错误;
C、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体积无关。此选项正确;
D、物质不确定,密度也不确定,因此不能说体积跟密度成反比。此选项错误。
故选:C。
10.【解答】解:已知:=,=,
根据ρ=可得:
==×=×==5:12。
故选:A。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8分)
11.【解答】解:(1)0.8×103kg/m3=0.8g/cm3;
(2)一只中性笔的长度1.5dm,符合实际;
故答案为:(1)0.8;(2)dm
12.【解答】解:由题干所给记录结果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0.1cm,测量结果准确到2.5cm,因此2.5cm是错误的;
橡皮的宽度为:≈2.52cm;
故答案为:2.5cm;2.52cm。
13.【解答】解:小锋假期和爸爸乘车外出,以汽车为参照物,树木的位置不断变化,所以树木是运动的;
汽车在10s时间里经过4棵树,通过了3个间隔距离,则:s=3×50m=150m;
则该车平均速度为:v===15m/s=54km/h。
故答案为:汽车;54;
14.【解答】解:
(1)玉兔在阳光中留下美丽的“倩影”,“倩影”指的是影子,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2)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水中的月亮是天上月亮的虚像,且井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和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相等,由题知地月之间的距离为3.8×108m,所以“井中月”到水面的距离是3.8×108m。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月球上是真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所以不能利用超声波传回信息。
故答案为:(1)光的直线传播;(2)3.8×108;(3)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15.【解答】解:(1)音调高是指声带振动的快,声音的频率高,导致发出声音的音调较高;
(2)高歌是指声音的振幅大,响度大;
(3)唱高音是指声带振动快,音调高;
(4)说话声音的振幅大,声音响度就大;
故答案为:(2)(4)。
16.【解答】解:
干冰即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干冰很易升华为气态,此过程中吸热,从而起到降温作用;水蒸气遇冷会凝华为小冰晶。
故答案为:升华;凝华。
17.【解答】解:①立竿见影,这个影是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②镜花水月,这里的花和月都是平面镜成像形成的,平面镜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
③坐井观天,所见甚小,这是由于光是由直线传播的,只能看到头顶的一片天;
④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
⑤凿壁偷光,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
⑥水中捞月,水中的月亮是平面镜成像,利用了光的反射;
⑦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这是平面镜成像,利用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综上分析,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④。
故答案为:④。
18.【解答】解:(1)如图,已知f=10cm,u=30cm,则u>2f,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凸透镜成实像时,所有透过透镜的光会聚到光屏上成像,当将透镜的下半部分挡住后,整个物体发出的光虽有一部分被挡住,但总会有一部分光通过上半部分凸透镜而会聚成像,因此,像与原来相同,还是完整的像;只是由于透镜的一半被遮住,因此折射出的光线与原来相比减少了一半,亮度会变暗。
(3)a、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
b、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c、放大镜成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d、电影银幕上的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
e、汽车观后镜中的像,观后镜是凸面镜,它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f.水面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其中,属于实像的是a、d。
故答案为:(1)缩小;(2)完整的像;变暗;(3)a、d。
19.【解答】解:由ρ=可得,冰的体积:
V冰===2×10﹣3m3,
当冰熔化成水后,m水=m冰=1.8kg,
故水的体积:V水===1.8×10﹣3m3。
故答案为:2×10﹣3;1.8;1.8×10﹣3。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8.0分)
20.【解答】解:(1)在探究熔化规律时,需要探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所以需用温度计和秒表两种测量仪器;
(2)冰在BC段处于熔化过程,从第5min开始熔化到15min结束,该物质熔化过程经历了10分钟;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图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根据图示的液柱对应的刻度读出示数为97℃,即水的沸点为97℃。
(3)在加热20min时,对应的状态是液态,DF是水的沸腾过程,此时水吸热,但温度不变。
故答案为:(1)秒表;(2)10;97;(3)液;不变。
21.【解答】解:(1)在实验过程中,将纸板向前或向后折,是为了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此时把半面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ON在同一平面内。
(2)根据反射定律的内容可得,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由反射角等于45°,可知这个数据是45°。
(3)反射光路是可逆的,如果让光线逆着OB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这表明: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4)分析上述实验数据,得到的结论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故答案为:(1)不能;同一平面内;(2)45°;(3)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4)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2.【解答】解:
(1)砝码的质量是:165g,游码的质量是3g,所以物体的质量是m=165g+3g=168g;
(2)由乙图A可知细铁砂的体积是:90cm3,由C图可知颗粒与细铁砂的总体积是:160cm3,所以颗粒的体积是V=160cm3﹣90cm3=70cm3;
(3)铁砂的密度是ρ===2.4g/cm3=2.4×103kg/m3;
(4)当细铁砂未充满颗粒的空隙时,测量的物质与细铁砂的总体积就变大了,由密度公式ρ=可知物质的密度就变小了。
故答案为:(1)168;(2)70;(3)2.4×103;(4)小。
四、计算题(23题6分,24题8分,共14.0分)
23.【解答】解:(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
v===20m/s;
(2)由于反应时间t′=4t=4×0.75s=3s,所以匀速运动阶段有:
s′=vt′=20m/s×3s=60m;
s总=s′+s减=60m+30m=90m;
所以s总>80m,汽车将撞上障碍物。
答:(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为20m/s;
(2)计算可知汽车将撞上障碍物。
24.【解答】解:(1)由ρ=可得,等质量实心铜球的体积为:
V实===60cm3,
因为V球>V实,
所以此球为空心;
(2)空心部分的体积:
V空=V球﹣V实=90cm3﹣60cm3=30cm3;
(3)由ρ=,可得,注入水银的质量:
m水银=ρ水银V空=13.6g/cm3×30cm3=408g,
球的总质量:
m=m铜+m水银=534g+408g=942g;
答:(1)该球是实心还是空心;
(2)空心部分体积为30cm3;
(3)空心部分若用水银灌满,它的总质量是942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