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科学百天集训系列专题15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中考科学百天集训系列专题15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3-19 13:24: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模块一 生命科学 知识点+练习
专题15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考点聚焦
知识点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是生成尿液的器官,其基本功能单位是
血液流入肾脏后,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以及尿素、尿酸等物质,通过 的滤过而形成原尿。原尿流经 时,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全部葡萄糖和氨基酸被重新吸收,回到血液中,经重吸收后,剩下的废物与肾小管上皮细胞 产生的物质一起流人肾盂,形成 。
3.尿液由输尿管流人 ,当该器官中的尿液积贮到一定量时,神经系统可控制 肌收
缩, 内的括约肌舒张而将尿液排出体外。
【疑难典析】1.根据液体各成分的含量特点(如是否有葡萄糖和氨基酸、废物及无机盐浓度等)可区分原 尿与尿液。2.膀胱壁上的压力感受器感受一定的尿液 压力时,能产生兴奋并传递给神经中枢,通过排尿反射将尿液排出。
考点集训
一、单选题
1.右图是健康成年人肾脏形成尿液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图中标号1、2、3所示结构共同组成肾脏的基本单位 B.图中a、b处的生理过程分别是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 C.图中结构[2]内的液体叫原尿,[5]内的液体叫尿液 D.与[1]内液体相比,[3]内液体中尿素的含量降低
2.下列有关人体新陈代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细胞的呼吸作用是动脉血变为静脉血的根本原因 B.蛋白质在不同消化酶的作用下都能分解成氨基酸 C.肾小囊内原尿中的尿素浓度大大高于血浆 D.胃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3.如图表示血液流经某器官后,一些成分的变化情况,据此推测该器官为(?? )

A.心脏 B.小肠 C.肾脏 D.肺
4.肾单位是构成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关于肾单位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
A.由收集管、肾小囊、肾小球构成 B.由肾小管、肾小囊、肾小球构成 C.由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构成 D.由入球小动脉、肾小囊、出球小动脉构成
5.若验尿发现其中有红细胞、蛋白质,估计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
A.肾小球 B.肾小体 C.肾小管 D.肾小囊
6.某人的血浆、原尿、尿液成分比较如下表(单位:克/100毫升),根据样液的成分判断A、B、C样液分别是(?? )
成分

蛋白质
葡萄糖
无机盐
尿素
A样液
99
0.00
0.10
0.72
0.03
B样液
95
0.00
0.00
1.50
2.00
C样液
90
7.00
0.10
0.72
0.03
A.原尿、尿液、血浆 B.原尿、血浆、尿液 C.尿液、原尿、血浆 D.血浆、原尿、尿液
7.尿液在形成及排出过程中依次流经不同器官,正确表示此过程的流程图是(?? )
A.肾脏→膀胱→ 输尿管→尿道 B.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C.肾脏→输尿管→尿道→膀胱 D.肾脏→尿道→膀胱→ 输尿管
8.人体泌尿系统组成和血液循环中某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
A.甲图中,⑤的基本单位是肾小体 B.甲图中,尿液形成并排出的途径为⑤→⑥→⑦→⑧ C.乙图中,若①③代表肾动脉和肾静脉,则曲线代表二氧化碳含量变化 D.乙图中,若②代表肺泡处的毛细血管, 则曲线代表氧气的含量变化
9.如图是尿液形成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肾单位中的④也属于循环系统?????
B.②和①中液体成分比较,氧和尿素含量减少 C.若检测到③的液体成分中存在血细胞,可推知B处器官发生病变??????????
D.过程A和B分别代表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
10.血液流经人体器官b时,血液中某种物质含量的变化用曲线表示,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若是O2含量的变化,b代表肺????B.若是CO2含量的变化,b可代表脑 C.若是尿素含量的变化,b代表肾脏??D.若是饭后葡萄糖含量的变化,b代表小肠
11.体外膜肺氧合装置俗称人工肺(如图),用于肺功能丧失患者的急救。使用时,先用一根 导管将血液从人体静脉引出,通过该装S后, 血液经另一根导管回到人体的动脉或静脉内。人工肺中的氧合器作用是(??? )
?
A.可直接为人体提供能量 B.为病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 C.过滤流经血液的含氮废物 D.使流经的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12.正常情况下,人体从肾脏流出的血液成分与流入肾脏的血液成分相比,其特点是(?? )
A.氧减少,尿素增加 B.二氧化碳减少,尿素增加 C.氧增加,尿素减少 D.二氧化碳增加,尿素减少
13.如图是人的泌尿系统,箭头表示流向。比较1、2、3结构内尿素的浓度,从高到低的正确顺序是(?? )

A.1-2-3? B.2-1-3 C.3-1-2? D.3-2-1
14.如图为尿液形成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关于尿液形成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 的作用是重吸收?B.②中的液体是原尿?C.③的作用是滤过?D.④中流的液体是尿液
15.根据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下列关于人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心脏的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房室瓣,防止血液倒流回心房 B.肾小管壁薄且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利于血液滤过形成原尿 C.?小肠内有胰液、肠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利于消化营养物质 D.?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16.如图为人体血液流经体内X结构前后甲、乙、丙三种成分的相对含量变化示意图,则选项中组合错误的是(?? )
A.?A???B.?B????C.?C????D.?D
17.在科学学习中,许多知识涉及“调节”。下列有关“调节”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①瞳孔能调节进入眼睛的光量,光照增强瞳孔缩小是条件反射
②催化剂能调节化学反应的快慢,但自身的质量和性质都不变
③滑动变阻器能调节灯泡的亮度,因为它改变了灯泡的额定功率
④肾脏既是调节人体内的水盐平衡,又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⑤胰岛素既能调节人体的血糖浓度,又能对血糖起催化分解作用
A.?全部正确????B.?①②④⑤?????C.?②⑤??????D.?只有④
18. ( 2分 ) 如图所示为各器官,下列关于各器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马铃薯的食用部分是果实,属于营养器官???????????
B.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位于皮肤的表皮层 C.胃是人体营养物质的主要消化、吸收场所,其内含分泌胃液的胃腺?????????
D.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正常情况下,尿液的排出还受大脑控制
19.以下正确的是(??? )
A.食物经过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大肠→小肠→肛门??????????
B.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子房→果实、子房壁→果皮、胚珠→胚、受精卵→种子 C.尿液形成: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尿液??????????
D.外界空气进入肺部:鼻→咽→喉→支气管→气管→肺
20.如图所示为人体泌尿系统的示意图,其中能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
A.肾脏???????B.?输尿管????????C.膀胱????????D.尿道
21.痛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主要原因是人体血液中的尿酸(C5H4N4O3)含量过高。医生建议,多饮水有利于尿酸的及时排泄。如图尿酸流经②结构再进入到④结构的过程属于(? ????)
A.肾小管的滤过过程?? B.肾小球的滤过过程????????
C.肾小管的重吸收过程???D.肾小球的重吸收过程
22.一个健康的人若进食较多的糖和食盐,那么他排出的尿液中所含的葡萄糖和盐分的量(?? )
A.两者均增多??B.两者均未增多????C.糖增多,盐未增多或没有???D.盐增多,糖未增多
二、填空题
23.大米在人体内会发生各种变化,请分析回答问题:
(1)大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人体的消化道内能够消化淀粉的消化液有________;淀粉最终在________内以葡萄糖的形式被吸收进入血液。
(2)葡萄糖随部分血液流到肾脏后,血液中的部分葡萄糖经过肾小球的________作用形成原尿,在________处它又被重新吸收回血液中。
(3)葡萄糖随着血液循环最终到达________处,在那里它被分解成________,同时释放能量。这样大米的重要使命就完成了。
24. ( 2分 ) 如图为人体新陈代谢的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A,B,C,D表示物质,①②③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
(1)当人体完成了A和B的气体交换后,该处血管中的血液变成________血。
(2)正常人肾小管中的D物质不可能是________(选填“水”、“葡萄糖”或“大分子蛋白质”)。
25.下表为血浆、原尿、尿液部分成分含量,下右图为肾单位结构示意图,箭头a、b表示形成尿液的两个主要过程,①、②、③表示结构,试回答:
(1)Y液体取自的部位是图中的________(填序号)。
(2)若生理过程a中的水为M(g),生理过程b中的水为N(g),③中的水为W(g),则M、N、W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
26.据图回答问题:
(1)若图甲表示人体小肠内血液流动的模式图,则当血液流经a、b、c血管时,血液中氧的浓度将________;?血液中的血糖浓度将________(均填“升高”或“降低”)。?
(2)若图甲中b为肾小球毛细血管,则a为________,血液流经此处时未发生气体交换,但经过 ________作用形成原尿。?
27.如图是人体消化、呼吸、循环及排泄等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 A、B、C、D 表示人体的几大系统。① ~ ⑦表示人体的某些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 系统中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
(2)经过生理过程________(填图中数字序号),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3)图示中属于排泄途径的是哪几条?________。(填图中数字序号)
三、实验探究题
28.人体内的尿素、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等废物主要是以尿液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的。观察如图,回答下列问题(注意:“[  ]”中填数字,横线上填名称):
(1)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
(2)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分、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的________作用到达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原尿中的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⑤]________重新吸收,经毛细血管送回血液。
(3)若某人尿液中葡萄糖含量超标,则此人可能患有________病。
29.下列是人体肾单位结构模式(图1)和甲、乙两个人饮用等量葡萄糖后,血糖浓度的变化情况(图2)。请分析回答:(注:正常情况下人血糖浓度为0.1%)
(1)图1A、C、D、E中的液体是血液的是________,是原尿的是________。
(2)图1中E处葡萄糖的含量比B处高,是因为________。
(3)图1中若在D处发现蛋白质和红细胞,说明________有病变。
(4)由曲线图2可知,糖代谢不正常的是________,患者因体内________分泌不足,而使血糖浓度过高,而图1中________不能将原尿中葡萄糖全部________回血液,而使部分葡萄糖随尿排出,即为________病。
(5)体检验血时要求空腹,否则血糖会升高,是因为________(填人体生理过程)。
四、解答题
30.如图1、2分别是人体泌尿系统组成模式图和肾单位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泌尿系统由[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和[④]________组成。
(2)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而排出是间断的,是因为[③]________有暂时贮存尿液的作用。
(3)每个肾脏大约由120万个肾单位构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图2中的[4]肾小球和[3]肾小囊以及[5]________三部分构成肾单位。
(4)尿液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生理过程: [4]________的滤过作用和[5]________的重吸收作用。
(5)某人的尿检中出现了蛋白质和红细胞,如果是肾脏有病变那么可能的部位是肾脏的[4]________处。
(6)图2中含尿素最多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中的液体,尿素含量最低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中的液体。
(7)某同学认为二氧化碳这种废物没有从尿液中排出,说明排泄还有其他途径,你认为排泄的其他途径有________(写一种即可)。
31.如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的示意图,图中a~g表示生理过程或物质。请根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血液里运输气体a的血细胞是________;血液循环的动力来自________器官。
(2)由消化系统直接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而成分为有机物的营养素是________;含有最多消化酶的消化器官是________。
(3)经过e、f气体交换,循环系统中的血液变为________(填“动脉”或“静脉”)血。
(4)血液流经肾脏时,先后发生的生理过程及结果是??????? 。
A.?肾小管滤过作用形成原尿、肾小球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B.?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肾小球滤过作用形成原尿 C.?肾小球滤过作用形成原尿、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D.?肾小球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肾小管滤过作用形成原尿
(5)小寒患了肺炎,医生将青霉素从他的上臂静脉输入,经血液循环运送至肺部,该过程中青霉素经过的路径是??????? (从以下的答案中选出) ①肺动脉?? ②肺部毛细血管?? ③肺静脉?? ④上腔静脉?? ⑤下腔静脉 ⑥右心房?? ⑦右心室?? ⑧左心房?? ⑨左心室
A.?④⑧⑨①②????B.?④⑥⑦①②?????C.?⑤⑥⑦①②????D.?①②④⑥⑦
32.下面是关于尿液形成的有关知识,据图回答问题:

液体
部分成分含量(克/100毫升)
葡萄糖
尿素
蛋白质
X
0.10
0.03
0.03
Y
0.00
1.80
0.00
Z
0.00
0.03
8.00
(1)图中①③⑤组成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称为________。在尿液形成过程中,血液经过图中标号________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图中标号________时发生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2)表格中代表尿液的是________(填“X”“Y”或“Z”),理由是________。
(3)人体细胞在生命活动中产生的尿素除了通过肾脏形成的尿液排出体外,还有一部分尿素可以由________排出体外。
33.瘦猪肉营养丰富,经过适当烹调加工后味道鲜美,易于消化,是人们餐桌上重要的动物性食品之一。
(1)烹调过程中,瘦猪肉里的蛋白质的分子会发生改变,这说明蛋白质在加热过程中会发生________变化。(选填“物理”或“化学”)
(2)瘦猪肉主要在人体________(填器官名称)被消化和吸收,其中蛋白质变成________进入人体循环系统。
(3)这些营养物质进入循环系统后,通过血液运输到组织细胞,在细胞内进行氧化分解,同时为人体提供能景,产生的废物通过________(填系统名称)排出体外。
34.如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①代表生理过程,a、b分别代表一种气体。据图回答:
(1)水、无机盐、葡萄糖和膳食纤维中不能通过①过程进入循环系统的是________。营养物质进入血液后,最先到达心脏四腔中的________。
(2)a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
(3)排出的尿液中,发现有葡萄糖,则可能是肾单位中的________发生了病变。
35.肾功能衰竭会危及生命。人工肾是根据肾脏的工作原理制成的一种机器,可以代替患者已丧失功能的肾。图1为人工肾工作原理图,在人工肾中,通过导管与患者的血管相连,位于透析液中的导管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水和尿素等小分子物质可以透过,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不能透过。当患者的血液流经这些管子时,其中的废物就透过半透膜扩散到膜外透析液中去,除去废物的血液再流回人体内。图2为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2中,肾单位由[①]肾小球、[②]肾小囊和[③]肾小管构成;A、B表示尿的形成的两个过程,其中A表示肾小球的________作用。
(2)图1中,半透膜的作用相当于肾单位中的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作用.与肾形成尿的过程比较,人工肾的工作过程中没有________过程。
(3)为什么医生常常建议肾衰竭病人减少进食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A
【解析】【分析】根据尿液形成的过程相关知识解题,据图可知,1是肾小球、2是肾小囊、3是出球小动脉、4是肾小管、5集合管、过程a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过程b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解答】解:肾单位是由肾小体和肾小管构成,肾小体是由肾小球和肾小囊构成,故A错误; B、图中a、b处的生理过程分别是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正确; C、图中结构[2] 肾小囊内的液体叫原尿,[5] 集合管内的液体叫尿液,正确 D、与[1] 肾小球内液体相比,[3] 出球小动脉内液体中尿素的含量降低,正确; 故答案为:A。
2.【答案】 A
【解析】【分析】根据人体的新陈代谢相关知识解题。 【解答】解:A、细胞的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生成了二氧化碳,使得动脉血中的氧气给了组织细胞,同时组织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给了血液,是实现动脉血变为静脉血的根本原因,故A正确; B、酶具有专一性,蛋白质在蛋白酶的作用下,最终分解成氨基酸,故B错误; C、原尿是血浆经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后汇集到肾小囊内形成的,故原尿中的尿素含量与血浆中几乎没有差别,故C错误; D、小肠是人体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3.【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成分的变化解题即可。
【解答】解:据图可知,血液经过该器官后,尿素含量降低,故可能是肾脏,因为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故答案为:C。
4.【答案】 B
【解析】【分析】根据肾单位的组成及其功能解题即可。
【解答】解: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是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是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 故答案为:B。
5.【答案】 A
【解析】【分析】根据尿液的形成过程解题,尿液的形成过程分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解答】解: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能将血浆中除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大部分物质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能够吸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少量的无机盐,不能吸收蛋白质和血细胞;故尿液中发现有红细胞、蛋白质,估计病变的部位可能是肾小球; 故答案为:A。
6.【答案】 A
【解析】【分析】根据血浆、原尿、尿液三者成分的异同点解题即可。尿液的形成过程分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能将血液中中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物质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是指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少量的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
【解答】解:血浆、原尿、尿液三者的主要区别是血浆中既含有蛋白质,又含有葡萄糖,原尿中只含有葡萄糖,尿液中既没有蛋白质,也没有葡萄糖; 故答案为:A。
7.【答案】 B
【解析】【分析】根据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相关知识解题。
【解答】解:尿液是在肾脏中形成的,尿液形成后经输尿管输送进入膀胱储存,膀胱充盈后,经尿道排出体外; 故答案为:B。
8.【答案】 B
【解析】【分析】根据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血液循环中物质的变化相关知识解题。 【解答】解:A、甲图中,⑤是肾脏,它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小单位,故A错误; B、甲图中,尿液形成并排出的途径为⑤肾脏→⑥输尿管→⑦膀胱→⑧尿道,故B正确; C、乙图中,若①③代表肾动脉和肾静脉,则曲线代表尿素含量变化,故C错误; D、乙图中,若②代表肺泡处的毛细血管,则曲线代表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9.【答案】 C
【解析】【分析】(1)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和血管,肾小球是由毛细血管组成的; (2)血液、原尿、终尿三者的区别; (3)肾单位中的肾小球有滤过作用,肾小管有重吸收作用。
【解答】A、肾单位中的④也属于循环系统,④指的是肾小球,它是由毛细血管网组成的,所以也属于循环系统,说法正确,A错误; B、②和①中液体成分比较,氧和尿素含量减少,②是经肾脏后的血液,①是未经肾脏时的血液,肾脏主要能将血液中的尿素等废物排出。肾脏中的细胞呼吸作用时需消耗氧气,所以经肾脏后,氧和尿素减少,说法正确,B错误; C、若检测到③的液体成分中存在血细胞,可推知B处器官发生病变,③是尿液,如果发现有血细胞,所以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出问题,所以应该是A处器官发生病变,说法错误,C正确; D、过程A和B分别代表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说法正确,D错误。 故选C
10.【答案】C
【解析】【分析】肾是脊椎动物的一种器官,属于 泌尿系统的一部分,负责过滤血液中的杂质、维持体液和电解质的平衡,最后产生 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同时也具备内分泌的功能以调节血压。
【解答】A、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交换的结果是氧气增加,二氧化碳减少;故A正确;
B、脑部会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所以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会升高;故B正确;
C、肾脏是排除血液中尿素的器官,所以血液经过肾脏后尿素的含量会降低;故C错误;
D、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吸收器官,所以刚吃完饭后,血液中的营养物质浓度会升高,葡萄糖含量也会增加;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11.【答案】D
【解析】【分析】人体在肺进行气体交换,肺泡中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中,经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之后血液由脉血变成了动脉血,根据图示血液经过人工肺后,氧气进入血液,二氧化碳排出,所以此过程类似于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解答】A、由分析可知,该装置主要是进行了气体的交换,故A说法错误; B、由分析可知,此过程类似于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而要为病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应该有类似于心脏的作用,故B说法错误; C、由分析可知,此过程类似于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而要病人过滤流经血液的含氮废物应该具有像肾脏的作用,故C说法错误; D、由分析可知,血液经过人工肺后,氧气进入血液,二氧化碳排出,使得血液从含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较多的动脉血,故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12.【答案】 D
【解析】【分析】 根据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成分的变化解题即可。
【解答】解:血液流经肾脏主要是为了将体内的尿素、多余的水分、无机盐等物质排出体外;同时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属于主动运输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所以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故人体从肾脏流出的血液成分与流入肾脏的血液成分相比,其特点是尿素减少,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加; 故答案为:D。
13.【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尿液的形成过程解题,尿液的形成过程分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据图可知,1是肾静脉、2是肾动脉、3是输尿管。
【解答】解:输尿管内是尿液,尿素含量最高,肾动脉中的血液经过肾脏后进入肾静脉,故肾静脉中尿素的含量是最低的; 故答案为:D。 ?
14.【答案】B
【解析】【分析】尿液的形成是指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尿液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①是动脉,②是肾,③是肾小管重吸收,④是静脉血管。 【解答】A、① 的作用是重吸收,①是动脉血管其血液将流入肾,A错误; B、②中的液体是原尿,②是肾血液经过滤产生原尿,B正确; C、③的作用是滤过,③是重吸收,C错误; D、④中流的液体是尿液,④是静脉流的是血液,D错误。
15.【答案】B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人体心脏、血管、肺、肾、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叫房室瓣,心室和动脉之间的瓣膜叫动脉瓣,四肢静脉内的瓣膜叫静脉瓣,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肾小管与肾小囊壁层相连的一条细长上皮性小管,具有重吸收和排泌作用。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器官,含有多种消化液。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解答】A、心室和动脉之间的瓣膜叫动脉瓣,四肢静脉内的瓣膜叫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回心房,故A正确; B、肾小管壁薄且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原尿是透过肾小球滤过膜尚未被重吸收的尿液,故B错误; C、小肠内有胰液、肠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利于消化营养物质,故C正确; D、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进行气体交换,故D正确。 故选B
16.【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体血液流经各器官后营养物质及代谢废物的变化过程;
【解答】A、大脑会消耗营养物质,并产生代谢废物的地方;所以氧气、营养物质会降低,而代谢废物尿素会升高;故A正确; B、肾单位的主要功能是滤过大分子物质,重吸收大部分的水、无机盐等物质,并形成尿液的过程;故尿素、水分都会降低,肾单位的细胞也会进行呼吸作用,因此二氧化碳的浓度会升高;故B正确; C、肺泡主要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所以二氧化碳浓度、水分浓度降低,氧气浓度升高;故C正确; D、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所以血液流过后营养物质的浓度会升高;小肠同样需要营养物质,所以尿素浓度会升高;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17.【答案】D
【解析】【分析】(1)反射有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需要条件刺激,而非条件反射是与生俱来的; (2)化学变化中的催化剂的特点可概括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指改变反应速率,二不变是指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化学性质不变; (3)用电器的额定功率是用电器的一种设定,当电压达到额定电压时用电器将在额定功率下工作; (4)肾脏功能有:一、生成尿液、排泄代谢产物。二、维持体液平衡及体内酸碱平衡。三、内分泌功能; (5)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
【解答】①瞳孔能调节进入眼睛的光量,光照增强瞳孔缩小是条件反射,应该是非条件反射,错误; ②催化剂能调节化学反应的快慢,但自身的质量和性质都不变,应该是反应前后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催化剂的物理性质有可能变化,错误; ③滑动变阻器能调节灯泡的亮度,因为它改变了灯泡的额定功率,改变的是电路中的电流,灯泡的额定功率是不变的,错误; ④肾脏既是调节人体内的水盐平衡,又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说法正确; ⑤胰岛素既能调节人体的血糖浓度,又能对血糖起催化分解作用,可降低血糖浓度,对血糖没有催化分解的作用,错误。只有④正确,D选项正确。 故选D
18.【答案】D
【解析】【分析】(1)植物的营养器官有根、茎、叶; (2)皮肤由外到内可分为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层。少量的神经末梢位于表皮层,真皮中含有丰富的神经末梢; (3)在消化系统中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4)在泌尿系统中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正常情况下人的排尿受大脑的控制。
【解答】A、马铃薯的食用部分是果实,属于营养器官,马铃薯食用部分是茎,属于营养器官,A错误; B、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位于皮肤的表皮层,表皮层中只有少量的神经末梢,丰富的神经末梢在真皮层,B错误; C、胃是人体营养物质的主要消化、吸收场所,其内含分泌胃液的胃腺,胃能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只能吸收少量的水和酒精,小肠是主要消化、吸收场所,C错误; D、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正常情况下,尿液的排出还受大脑控制,说法正确,D正确。 故选D
19.【答案】 C
【解析】【分析】考察消化、泌尿、呼吸系统的结构及组成;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解答】A、食物经过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故A错误; B、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子房→果实、子房壁→果皮、胚珠→种子、受精卵→胚,故B错误; C、尿液的形成:尿液形成: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尿液;血液流经肾小球,经过肾小球的过滤,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进行重吸收,形成尿液,故C正确; D、外界空气进入肺部: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故D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C
20.【答案】A
【解析】【分析】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肾脏的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输尿管将肾脏形成的尿液输送到膀胱;膀胱是暂时储存尿液的器官,尿道排出尿液. 【解答】解:A、肾脏是形成尿的场所,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A正确; B、输尿管输送尿液.B错误; C、膀胱是暂时储存尿液的器官.C错误; D、尿道排出尿液.D错误; 故选:A
21.【答案】B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尿的形成以及识图能力。图中①是入球小动脉,②是肾小囊,③是出球小动脉,④是肾小囊腔,⑤是肾小管,⑥肾静脉,结合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分析作答。 【解答】尿的形成主要有两个过程,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④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⑤肾小管时发生了重吸收作用,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而剩余的水、无机盐和没有被重吸收的尿素、尿酸等一起形成尿液,所以尿酸随原尿流经②是肾小囊再进入到④是肾小囊腔的过程属于肾小球的滤过过程 。 故选:B
22.【答案】 D
【解析】【分析】葡萄糖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当摄入葡萄糖过多时,葡萄糖会被储存到肝脏中;人体细胞周围的液体——体液(占人体比重的60%),含有一定量的无机盐,而且它们的含量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细胞才能正常生活。如果我们多喝水又不增加盐分,肾脏就会产生盐含量较低的尿液,反之则产生盐含量较多的尿液,来保持水盐平衡。
【解答】A、两者均增多,多的葡萄糖将被储存起来,正常人的尿液中没有葡萄糖,盐分将通过尿液排出会增多,A错误;
B、两者均未增多,尿液中盐应该增多了,B错误;
C、糖增多,盐未增多或没有,糖没有,盐分增多了,C错误;
D、盐增多,糖未增多,对正常人来说盐是多吃多排,糖在尿液中是没有的,D正确。
故答案为:D
二、填空题
23.【答案】 (1)唾液、肠液、胰液;小肠 (2)滤过;肾小管 (3)组织细胞;二氧化碳和水
【解析】【分析】根据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尿液的形成过程、呼吸作用相关知识解题。 【解答】解:(1)大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在人体的口腔唾液的参与下开始进行化学性消化,最终是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的共同作用下,将淀粉降解为葡萄糖,被小肠周围的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 (2)尿液的形成过程有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其中在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中,葡萄糖全部被滤过,进入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后经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全部吸收进入血液; (3)葡萄糖随着血液循环最终到达组织细胞处,组织细胞是呼吸作用的场所,在那里葡萄糖和氧气作为原料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 故答案为:(1)唾液、肠液、胰液、小肠;(2)滤过、肾小管;(3)组织细胞、二氧化碳和水。
24.【答案】(1)动脉 (2)大分子蛋白质
【解析】【分析】动脉血是在体循环(大循环)的动脉中流动的血液以及在肺循环(小循环)中从肺回到左心房的肺静脉中的血液。动脉血含氧较多,含二氧化碳较少,呈鲜红色。尿液形成是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解答】(1)AB气体交换完成后,实现了血液中氧气浓度增加,二氧化碳气体浓度降低;含氧量高的血液是动脉血;故答案为:动脉;(2)尿液形成过程中,先经过肾小球的滤过,再经过肾小球的重吸收;肾小球滤过的是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故答案为:大分子蛋白质; 故答案为:(1)动脉;(2)大分子蛋白质。
25.【答案】(1)③ (2)M=N+W且M>W>N
【解析】【分析】(1)在尿液的形成过程中,血液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滤出,形成原尿,原尿再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后形成终尿。血浆、原尿和尿液三者的成分是有区别的,血浆中葡萄糖、尿素、蛋白质三种成分都有,原尿中只具有少量的小分子蛋白质,可含有葡萄糖和尿素,尿液中不具有蛋白质和葡萄糖,含有尿素; (2)经肾小球滤过作用后形成原尿,原尿中的大部分水和全部的葡萄糖和蛋白质会被重新吸收进入血液,据此可判断出M、N、W三者间的关系。【解答】(1)由表格数据可知,Y液体中没有葡萄糖和蛋白质,所以Y是尿液,取自部分是图中的③; (2)经肾小球滤过作用后形成原尿,原尿中的大部分水和全部的葡萄糖和蛋白质会被重新吸收进入血液,所以原尿中含水最多,尿液中含水最少,M、N、W三者间的关系为:M=N+W且M>W>N 故答案为:(1)③;(2)M=N+W且M>W>N
26.【答案】(1)降低;升高 (2)入球小动脉;滤过
【解析】【分析】(1)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分,血液流经小肠之后,氧气和营养物体都会发生变化; (2)肾是血液的净化器官,血液经肾脏之后,一部分废物将随尿液排出体外。 【解答】(1)若图甲表示人体小肠内血液流动的模式图,则当血液流经a、b、c血管时,血液中氧的浓度将降低;血液流经小肠时,小肠吸收的营养进入血液,所以血液中的血糖浓度将升高。 (2)肾是血液的净化器官,血液经肾脏之后,一部分废物将随尿液排出体外。图甲中b为肾小球毛细血管,则a为入球小动脉,血液流经此处时未发生气体交换,但经过滤过作用形成原尿。 故答案为:(1)降低;升高;(2)入球小动脉;滤过
27.【答案】(1)小肠 (2)③ (3)②、⑤、⑥(或⑤、⑥)
【解析】【分析】(1)食物经过A系统后成粪便,所以A系统是消化系统;气体进入B系统又从B系统出去,所以B系统是呼吸系统;D系统由尿液排出,D系统是泌尿系统;C系统与A、B、D都有联系,C系统是血液循环系统。(2)在肺循环中血液流经肺部时与肺内的气体进行交换,排出CO2得到氧气,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3)粪便属于排遗,排泄是指动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把所产生的不能再利用的(尿素、尿酸、二氧化碳、氨等)、过剩的(水和无机盐类) 以及进人人体的各种异物(药物等) 排出体外的过程。【解答】(1)根据食物的在经A系统后成粪便可知,A系统是消化系统,消化系统中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小肠;(2)在肺循环中血液流经肺部时与肺内的气体进行交换,排出CO2得到氧气,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是图中数字中的③;(3)根据排泄的概念可知,尿液⑤、汗液⑥、二氧化碳②都是排泄。 故答案为:(1)小肠;(2)③;(3)②、⑤、⑥(或⑤、⑥)
三、实验探究题
28.【答案】 (1)肾单位 (2)滤过;肾小管 (3)糖尿
【解析】【分析】根据尿液的形成过程知识解题,据图可知,①是入球小动脉、②出球小动脉、③是肾小囊、④是肾小球、⑤是肾小管、⑥是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 【解答】解:(1)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 (2)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分、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到达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原尿中的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⑤]肾小管重新吸收,经毛细血管送回血液; (3)若某人尿液中葡萄糖含量超标,则此人可能患有糖尿病。 故答案为:(1)肾单位;(2)滤过、肾小管;(3)糖尿。
29.【答案】 (1)A、C;E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3)肾小球 (4)甲;胰岛素;肾小管;重吸收;糖尿 (5)消化-吸收
【解析】【分析】根据肾单位的结构、尿液的形成过程、胰岛素与血糖的关系解题。据图1可知,A是肾动脉、B是肾小管、C是肾静脉、D是集合管、E是肾小囊、F是肾小球。据图2可知,甲的血糖高于正常人,乙的血糖正常。 【解答】解:(1) A肾动脉和C肾静脉中液体都是血液;D集合管中的液体是尿液;E肾小囊中的液体是原尿; (2)E肾小囊中的液体是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肾小管将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绝大部分的水和少部分的无机盐重吸收进入血液,故E处葡萄糖的含量比B处高; (3)D集合管中的液体是尿液,若发现蛋白质和红细胞,说明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出现问题; (4)据图2可知,甲的血糖浓度高于0.1%,说明其糖代谢不正常;因为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故可能是甲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根据尿液的形成过程可知,葡萄糖是在肾小管处被重吸收进入血液的,若肾小管不能原尿中葡萄糖全部重吸收回血液,而使部分葡萄糖随尿排出,即为糖尿病; (5)体检验血时要求空腹,若不空腹,由于营养物质进入消化系统,经消化系统的消化和吸收进入血液,会导致血液中血糖浓度升高; 故答案为:(1)A、C;E;(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3)肾小球;(4)甲、胰岛素、肾小管、重吸收、糖尿;(5)消化-吸收。
四、解答题
30.【答案】 (1)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2)膀胱 (3)肾小管 (4)肾小球;肾小球 (5)肾小球 (6)7;6 (7)呼吸(或排汗)
【解析】【分析】根据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尿液的形成过程解题,尿液的形成过程分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据图可知,①是肾脏、②是输尿管、③是膀胱、④是尿道、1是入球小动脉、2是出球小动脉、3是肾小囊、4是肾小球、5是肾小管、6是肾静脉、7是集合管。 【解答】解:(1)泌尿系统由①肾脏、②输尿管、③膀胱、④尿道组成,其中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 (2)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而排出是间断的,主要是因为[③]膀胱有暂时贮存尿液的作用; (3)每个肾脏大约由120万个肾单位构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它是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如图2中的3肾小囊、4肾小球、5肾小管三部分构成肾单位; (4)尿液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生理过程: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5)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能将血液中中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物质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是指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少量的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若某人的尿检中出现了蛋白质和红细胞,说明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出现了问题; (6)图2中7集合管内的液体是尿液,尿素含量最高;血液流经肾脏主要是排出体内的尿素、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肾动脉中的血液经过肾脏后汇入肾静脉,故6肾静脉中尿素含量最低; (7)排泄有三大途径,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和泌尿系统排出尿素、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 故答案为:(1)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2)膀胱;(3)肾小管;(4)肾小球、肾小球;(5)肾小球;(6)7、6;(7)呼吸(或排汗)。
31.【答案】(1)红细胞;心脏 (2)维生素;小肠 (3)静脉血 (4)C (5)B
【解析】【分析】(1)根据血液和血液循环系统分析。 (2)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有水、无机盐、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等七大类;小肠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3)含氧量高的血呈鲜红色,称为动脉血;含氧量较低的血呈暗红色,称为静脉血。 (4)肾脏是人体最主要的排泄器官,肾 脏 就 像 一 部 过 滤 机, 当 血液流经肾脏时,通过一个个微小的“ 过滤器 ”——肾单位进行工作。 (5)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解答】(1)血液分为两部分: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其中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血液循环系统有心脏和血管组成,其中血管是血液运输的管道系统,心脏是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 ?(2)七大类营养素中,能直接被吸收的是水和维生素,水属于无机物,维生素是有机物;小肠是食物消化的主要场所,小肠中除了肠腺分泌的多种消化液外,胰腺分泌的消化液也会进入其中。 (3)经过e、f的气体交换后,即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发生了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气扩散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较多的动脉血变成了含氧较少的静脉血。 (4)当血液流经肾小球的和肾小囊壁时,除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每天形成的原尿约为150升,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会血液,而剩下的水、尿素和无机盐等就形成了尿液,C说法正确。 (5)从血液循环路线图中看出,前臂静脉输入青霉素时,青霉素进入血液循环后,经④上腔静脉→⑥右心房→⑦右心室→①肺动脉→⑨肺部毛细血管到达肺部.所以,“医生将青霉素从患肺炎的小明前臂静脉输入,当运送到肺时”,青霉素经过的途径是④⑥⑦①②,B正确。 ?故答案为:(1)红细胞;心脏(2)维生素;小肠;(3)静脉;(4)C;(5)B
32.【答案】 (1)肾单位;①;⑤ (2)Y;没有葡萄糖和蛋白质,尿素含量增加 (3)皮肤
【解析】【分析】根据尿液的形成过程、血浆、原尿、尿液之间的区别解题,尿液的形成过程分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据图可知,①是肾小球、②是入球小动脉、③是肾小囊、④是出球小动脉、⑤是肾小管。 【解答】解:(1)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它是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的,肾小体是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的;故肾单位是由图中①肾小球、③肾小囊、⑤肾小管组成。尿液的形成过程分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2)血浆、原尿、尿液三者的主要区别是血浆中既含有蛋白质,又含有葡萄糖,原尿中只含有葡萄糖,尿液中既没有蛋白质,也没有葡萄糖;故X是血浆、Y是尿液; (3)根据排泄的三大途径可知,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和泌尿系统排出尿毒、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故人体细胞在生命活动中产生的尿素除了通过肾脏形成的尿液排出体外,还有一部分尿素可以由皮肤排出体外。 故答案为:(1)肾单位、①、⑤;(2)Y、没有葡萄糖和蛋白质,尿素含量增加;(3)皮肤。
33.【答案】 (1)化学 (2)小肠;氨基酸 (3)呼吸、泌尿
【解析】【分析】根据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及作用解题即可。 【解答】解:(1)物理性消化过程中,营养物质的结构不变;化学性消化过程中,营养物质的结构发生改变;故烹调过程中,瘦猪肉里的蛋白质的分子会发生改变,这说明蛋白质在加热过程中会发生化学变化; (2)瘦猪肉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主要在人体小肠被消化和吸收,其中蛋白质被分解为氨基酸才能被吸收进入人体循环系统; (3)这些营养物质进入循环系统后,通过血液运输到组织细胞,在细胞内进行氧化分解,同时为人体提供能量,产生的废物中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尿素、无机盐和多余的水通过皮肤和泌尿系统排出体外; 故答案为:(1)化学;(2)小肠、氨基酸;(3)呼吸、泌尿。
34.【答案】(1)膳食纤维;右心房 (2)氧气 (3)肾小管
【解析】【分析】此题是一道综合性的题目,牵扯的知识点较多,需要同学们系统的掌握,有一定的难度。图中结构名称:①表示营养物质的吸收,a代表氧气,b代表二氧化碳,A是消化系统,B是呼吸系统,C泌尿系统。 【解答】(1)不能通过营养物质吸收进入人体的是大分子膳食纤维,营养物质进入血液后,最先到达心脏四腔中的右心房; (2)B是呼吸系统,代表呼吸作用,a代表氧气,b代表二氧化碳; (3)排出的尿液中,发现有葡萄糖,则可能是肾单位中的肾小管发生病变了。 故答案为:(1)膳食纤维,右心房;(2)氧气;(3)肾小管。
35.【答案】(1)滤过 (2)重吸收 (3)摄入蛋白质越多,被分解产生的尿素就越多,对病人危害就越大
【解析】【分析】(1)血液经肾小球之后形成原尿,经肾小管重吸收之后形成终尿;(2)人体中尿的形成有形成原尿和终尿两个过程,而在图1中半透膜的作用过程中,只有滤过作用没有重吸收作用;(3)肾脏的主要功能是将蛋白质的代谢产物尿素排出体外,蛋白质摄入越多,肾的压力越大。【解答】(1)肾小球有滤过作用;(2)图1和图2比较可知,图1中尿液的形成主要依靠半透膜的滤过作用。而图2尿液中形成尿液由原尿和终尿两过程,原尿是肾小球滤过作用后形成的,终尿是经肾小管的重吸收之后形成的,所以两者比较,人工肾的工作过程中没有重吸收过程;(3)根据肾脏的功能可知,蛋白质摄入越多,肾的工作压力越大,所以原因是:摄入蛋白质越多,被分解产生的尿素就越多,对病人危害就越大。 故答案为:(1)滤过;(2)重吸收;(3)摄入蛋白质越多,被分解产生的尿素就越多,对病人危害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