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3-19 16:39: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 位于西山的马鞍山,距市区35公里,始建于唐武德五年(622年),名慧聚寺。辽咸雍年间(1065~1074年).有法均和尚在此建戒坛,四方僧众多来受戒,故俗称戒坛寺。寺院坐西朝东,中轴线上依次排列山门殿、钟鼓二楼、天王殿、大雄宝殿、千佛阁(遗址)、观音殿等,殿字依山而筑,层层高升,甚为壮观。西北院内正中为戒坛殿,与泉州开元寺、杭州昭庆寺戒坛并称全国三大戒坛。
戒坛殿雄伟壮观,殿内有乾隆皇帝御笔“树精进幢”横匾,戒坛是一座正方形汉白玉石台,周围饰以浮雕。戒坛为3层,层层收缩,在每层的束腰处。有一排排佛龛,由下而上每面依次为12个、9个、7个;下层正面为13个,共计113个。每龛内有一尊戒神。戒坛最上层中央有释迦牟尼佛像,像上殿顶藻井,几条镀金透雕卧龙盘于井壁,还有一龙伸头向下,似在给佛灌浴。佛像前有10把木椅,为授戒时“三师七证”的座位。佛教徒受戒,有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等级别。如授具足戒时,就要有“三师六证”,仪式十分隆重。戒师开坛还必须有皇帝的敕命呢。戒坛寺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1、宋太祖赵匡胤曾非常豪迈地咏诗说:“未离海底千山黑,月到中天万国明。”似乎是气魄很大,但是北宋并没有完全实现国家的统一。北宋时期,与其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 )
①西夏 ②辽 ③金 ④蒙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下图能反映北宋时,少数民族并立状况的是(? )
学习目标1、了解契丹兴起和西夏建立的基本史事
2、知道辽与北宋之间的战与和,掌握澶渊之盟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3、正确认识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一.契丹族与党项族自主学习1、完成下面表格?
2、北宋与辽关系变化情况,澶渊之盟内容、影响
3、西夏与北宋的关系,最终结果和影响916年 耶律阿保机 上京 契丹族960年 赵匡胤 开封 汉族1038年 元昊 兴庆 党项族契丹国建立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契丹文字契


币契丹鸡冠壶 2、辽的扩张:
辽太宗时,辽取得了 幽云十六州 (P36“相关史事”),使中原地区丧失了山川之险与长城防线。从此,与中原政权冲突加剧。
宋太祖晚期,辽、宋关系友好。契丹人狩猎归来党项族的兴起西夏买牛契约 公元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在今天的银川登基称帝,从此西夏开始了它将近两百年的历史。元昊统治时期,西夏的势力有很大的发展,其辖境“东据黄河,西至玉门,南临萧关(宁夏同心县南),北抵大漠,境土方二万余里”,包括今宁夏、甘肃大部和陕西北部、内蒙一部分。 元昊2、辽大举攻宋
1004年,辽大举攻宋,攻至 城下,威胁东京。在这种情况下,宰相寇准力劝 亲征……澶州宋真宗辽和西夏采取了哪些措施以巩固政权?(1)辽:
①发展生产。
②创制文字。
(2)西夏:
①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
②并鼓励垦荒。
③发展农牧经济。
④创制西夏文字。思考与讨论澶州三.辽与北宋的关系幽云十六洲示意图杨业宋辽和战北伐失利守内虚外材料一
辽兵虽号称20万人,但孤军深入,粮饷不继,所过城市仅攻下两城,顺势惨重,其余诸城皆在宋军手中。材料二
宋军顽强抵抗,射杀了辽军大将。之后宋真宗御驾亲征澶州,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问:
1、根据材料可看出,宋、辽哪一方占优势?
2、如果你是宋真宗,你会如何做?
3、历史上澶州之战结果如何?北宋辽宋议和,签订澶渊之盟宋辽和战澶渊之战 1004年秋,辽军进攻北宋,寇准坚决主张抵抗,宋真宗亲征,在澶州打退辽军。3、辽宋议和——澶渊之盟
①签订双方:
②内容:
③评价:
北宋、辽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①宋辽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
后世仍以齿论。
②宋辽以白沟河为界(辽放弃遂城及涿、瀛、莫
三州),双方撤兵;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
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
得创筑城隍。
③宋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
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
④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北宋与辽的关系:宋真宗:1004年澶州之战1005年澶渊之盟 战和宋太宗:由主动进攻到消极防御宋太祖后期:友好关系和材料一:规定宋要给辽岁币,每年银10万两,绢20
万匹。
材料二:澶渊之盟以后,双方在边境地区开展贸易,
宋用丝织品、稻米、茶叶等,换取辽的羊、
马、骆驼等。
材料三:(战后几十年内)生育繁息,牛羊被野,
戴白(白头发)之人,不识于戈。
问:
根据材料,说说澶渊之盟有什么影响?消极:
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积极:
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西夏与北宋的战、和 元昊称帝后,多次进攻北宋,两败俱伤。最终,宋夏议和,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 。岁币影响:
加重了北宋百姓的负担,但带来了和平,有利于西夏与北宋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民族融合。辽、夏对宋发动的战争史只是兄弟之战,不是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但属于非正义战争(以劫掠为目的)明确元昊主和1044元昊出兵澶渊之盟澶州大战兴庆 北宋战是短暂的,是历史的支流
和是长久的,是民族关系的主流辽、西夏与宋的关系特点:有战有和四、碰撞中的融合契丹族、党项族与汉族融合的表现有哪些? 经济上:
政治上:
文化上:奖励垦荒,学会农耕仿效中原王朝建立政治制度;推行汉法;革除北宋赋役繁杂弊端模仿汉字,创造西夏文;翻译、印刷大量中原典籍和佛经;用汉文铸造钱币作用:促进经济文化交流;
促进了民族融合;
加速辽、西夏封建化进程 北宋官吏服饰 宣化辽墓壁画门吏图寻踪辽夏:
在我国现在的五十六个民族中,没有契丹族、党项族,他们是怎样神秘“消失”的呢?请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契丹族和党项族随辽夏政权的兴衰在历史上发展和变迁情况。拓展延伸总结提高课堂巩固1、宋太祖赵匡胤曾非常豪迈地咏诗说:“未离海底千山黑,月到中天万国明。”似乎是气魄很大,但是北宋并没有完全实现国家的统一。北宋时期,与其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 )
①西夏 ②辽 ③金 ④蒙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下图能反映北宋时,少数民族并立状况的是(? )
3.下列活动,与耶律阿保机无关的是( )
A.提倡农业 B.接受中原封建文化
C.建立契丹国 D.获幽云十六州
4.西夏和北宋讲和的原因是( )
A.西夏被北宋打败了
B.宋朝被西夏打败了
C.宋夏连年交战,双方损失很大
D.夏受到辽的威胁,需要联合北宋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