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套课件(264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套课件(264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3-20 09:32: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7张PPT)



知识岛
动物的生命周期
磁铁
温度与水的变化
植物的生长变化
植物的生长变化
知识岛
知识岛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种植我们的植物
我们先看到了根
种子变成了幼苗
茎越长越高
开花了,结果了
我们的大丰收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下面的图片中是些什么动物,你知道是怎么来的吗?
狗妈妈生出来的
从鸡蛋里孵出来的
你还知道植物是从哪里来的吗?
上学期我们已经知道了:
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繁殖、成长、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我们还知道:植物繁殖后代的方法有
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的。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植物的种子
掰开一粒种子看一看
这些种子形状和大小有各种各样的,
但它们的结构基本相同
胚芽
子叶
胚根
胚轴
种皮
果皮和种皮
胚乳
胚芽
子叶
胚根
胚轴
菜豆的种子
玉米的种子
种子为什么能生根长叶呢?
菜豆的种子
玉米的种子
点击链接看视频
下节课准备
凤仙花的种子
查阅凤仙花的有关资料
了解凤仙花的栽培方法
准备播种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种植我们的植物
种植我们的植物
了解凤仙花
凤仙花
别名:
指甲草.透骨草.金凤花.洒金花,因其花头、翅、尾、足俱翘然如凤状,故又名金凤花。
凤仙花属凤仙花科一年生草本花卉,产中国和印度。
凤仙花茎高40-100厘米。
3—9月进行播种,以4月播种最为适宜,移栽不择时间。
生长期在4—9月份,种子播入盆中后一般一个星期左右即发芽长叶。
凤仙花性喜阳光,怕湿,耐热不耐寒,适生于疏松肥沃微酸土壤中。
其花形似蝴蝶,花色有粉红、大红、紫、白黄、洒金等,善变异。有的品种同一株上能开数种颜色的花朵。
一点小窍门
10天后开始施液肥,每隔一周施一次。
定植后,对植株主茎要进行打顶,增强其分枝能力;
基部开花随时摘去,这样会促使各枝顶部陆续开花。
播种前的准备
一、选种
要挑选那些颗粒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
二、花盆和土壤
选一个合适的花盆,把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孔上。
你知道盖小瓦片的作用吗?
土壤的选择有什么要求?
(疏松、肥沃、微酸)
应该放多少土才是适量?
三、播种
用手指在土中按2~3个小坑,深度约
1
厘米,每个小坑里放1粒凤仙花的种子,再用土盖上。
四、浇水
往花盆中浇适量的水,使土壤湿润,将它放
在温暖的地方。
想一想
当种子种下后,我们为了能够看到种子的变化,应该怎样做才能看到呢?
1.
在透明玻璃杯的内壁垫几层纸,装进一些土壤,使纸巾贴住杯壁。
2.
把凤仙花种子放在杯壁和纸的中间(不同的方向都放置种子)。
3.
往土壤中浇适量的水,不要让种子浸在水里。
你还有别的方法吗?
我们的种植行动现在开始!
注意观察记录透明玻璃杯中的种子生长变化情况:

种子先长出什么,再长出什么。

不同方向放置的种子根的生长方向。

每天测量一次根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注意观察记录花盆中的凤仙花生长变化情况:

凤仙花种子在第几天破土而出。

刚出土的凤仙花是什么样子的。

出土两天后的凤仙花是什么样子的。

定期测量并记录凤仙花的高度。

观察记录凤仙花叶子的形状和数量。
观察的内容有哪些?
记录的方法
一、表格式
凤仙花的生长变化记录表
我们做的事情
观察到的现象
根的长度(毫米)
植株高度(厘米)
叶的形状和数量
其他






……
二、文字图片式
凤仙花生长日记
姓名:
时间:
生长变化记录
凤仙花今天又长出了一对叶,这对叶与第一对叶不同,它的形状是……
三、日记式
观察时的注意事项
一、从播种开始记起
二、一般每周记录一次
三、要记录生长变化过程中的几个关键时间:
播种——生根——发芽——花蕾——开花——结果——成熟
以上时间要准确记录,最好配有照片或图画
四、最好要有自己独特的发现。
我们先看到了根
我们种下的种子已经发生了变化,
上面所示有四种情况,你是属于哪一种呢
1
2
3
4
硬硬的豆子吸收泥土里的水分,慢慢的胀大了一点。
啊!芽



了。
你知道这长出来的是叶子还是根吗?说说你的理由。
植物为什么要先长根呢?
你知道根的作用吗?
让我们再来看一下植物的生长情景吧
点击图片打开视频
现在你知道根的作用了吧
它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料,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它还能够把植物固定在土壤中,使植物不会倒伏或被风刮倒。
你知道植物的根有几种吗?
希望大家继续关注植物的生长情况
今天我们知道了植物生长是先生根,再发芽的
也初步研究了根的作用
认识了几种植物的根
种子变成了幼苗
经过一个月左右的种植,我们种下的凤仙花已经从一粒种子变成了小苗,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前一段时间来的记录
一、分享我们的观察记录
1、凤仙花出土的时间是:
2、刚出土的凤仙花的样子是:
3、刚出土的凤仙花的茎的颜色是:
4、刚出土的凤仙花的叶子的颜色是:
5、凤仙花长出的第一对叶子和以后
长出的叶子有什么不同:
6、凤仙花的叶在茎上是怎样排列的
想一想:为什么植物的叶子都是平展的,而且在植株上是交叉生长的
是为了更多地得到阳光的照耀
植物的叶子和幼苗时的茎为什么大部分是绿色的
植物之所以是绿色的,是因为它
们的叶片里,有许多微小的绿色颗粒,我们称它为叶绿素,它是植物细胞叶绿体中
的一类重要的绿色色素。
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原理
绿色植物的时片里,有一种叫叶绿体的物质。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出氧气的作用过程。这一过程叫“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水
养料+氧气2↑
阳光
叶绿体
知道了植物的“光合作用”,现在我们是否知道了
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最主要的条件
1、适宜的温度
2、充足的阳光
3、适当的水份
4、流通的空气
植物生长的条件
为了让我们的植物长得更加健壮
花儿开得更加鲜艳
继续努力去探索
植物生长的奥秘
茎越长越高
茎的构造及作用
茎的形状
圆形
方形
扁形
茎上的“节”
毛竹上的节
树茎上的节
茎的种类
直立茎
缠绕茎
攀缘茎
匍匐
想一想:这是什么茎
开花了,结果了
当凤仙花不再长高时,就开始出现花蕾
果实是绿色的,呈纺锤形,
有白色的茸毛,
当轻轻一碰,果实就会自动裂开,
雄蕊
雌蕊
花瓣
萼片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
我们的大丰收
3月23日(播种)
1.播种方法(见书p4上)
2.如果想看到种子的萌发过程,可以怎样做?(见书p4
下)
3.凤仙花是双子叶植物,它的种子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胚由胚根、胚芽和子叶组成。
4.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子叶的作用是提供营养,植物的第一对叶子也就是种子里面的子叶。
4月3日(发芽)(播种后第13天)
这是凤仙花的第一对叶子——
子叶。
子叶淡绿色,椭圆形,表面光滑、无明显叶脉。
在凤仙花种子萌发的过程中,子叶的作用是提供营养。
4月12日(长出第一对真叶)
子叶张开约一周后长出真叶,真叶是凤仙花真正的叶子,椭圆行,边缘锯齿状,淡绿色,有明显的叶脉。
茎明显变粗。
4月14日(长出第2对真叶)
4月19日(子叶变黄)
4月28日(快速生长阶段)
凤仙花的叶子平展、交叉生长是为了最大限度的接受阳光的照射,进行光合作用。
5月16日(长出花蕾,也就是花芽)
花蕾长在叶腋部位,
凤仙花出现花蕾时,植株就不再长高或者增长缓慢了。
判断:凤仙花出现花蕾时就不再生长了。
凤仙花从成熟到衰老死亡的过程也是生长过程,只是植株高度变化不明显了。
×
5月23日(开花,播种后两个月)
凤仙花的萼片成角状弯曲。
凤仙花生长到一定阶段会出现花与果实同株的现象。
凤仙花盛开后凋谢,花的一部分逐渐发育,长出果实。
凤仙花的果实椭圆形,绿色(成熟后变成黄色),外面有白色的茸毛。
6.24(结果:播种后三个月)
轻轻碰一下成熟的果实,里面的种子会被弹射出来。
我们的大丰收
种下一粒种子可以收获几百粒种子,这是我们的大丰收,同时也说明凤仙花的繁殖能力是很强的。
凤仙花的一生经历了:
种子
发芽
出现花芽
开花
结果
果实成熟变成种子。
凤仙花的组成:
一株完整的凤仙花(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
、叶、
花、果实、种子六部分组成,在植物生长的过程中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条件。
凤仙花各部分(特别是根p8、茎p13
、叶p11)的作用重点复习,书上有详细说明。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我们除了以上的收获,你们还有其他收获吗?
动物的生命周期
知识岛
知识岛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蚕的生长变化
蚕变了新模样
蛹变成了什么
蚕的生命周期
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我们的生命周期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蚕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温度吗?
外界温度的高低,对蚕宝宝的生长发育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果蚕较长时间处在
16℃的温度中,就会运动滞呆,发育缓慢,体重减轻,体型变小,蚕茧产量质量都要降低。在7.5℃的低温中,蚕就既不进食也不活动,停止发育。如果蚕长期处在30℃以上的高温中,蚕也会出现发育困难、代谢作用衰退的状态,而且容易生病。所以外界温度太高或太低对养蚕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靠人工在蚕室里保持一定的温度。
蚕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湿度吗?
空气中湿度高低,也直接影响蚕体水分的散发、体温调节和物质代谢。蚕宝宝需要的水分,是从桑叶中来的。如果蚕室湿度小,过于干燥,蚕宝宝从身体表面蒸发的水分就多,从桑叶中得到的水分就满足不了它的需要,阻碍蚕宝宝的生长发育,桑叶也容易干枯受损失。如果蚕室湿度大,过于潮湿,蚕宝宝体内水分散发慢,存在蚕体内的水分太多,蚕体虚胖,很易感染得病。所以,蚕室必须保持一定的空气湿度
通过放大镜观察蚕卵,有哪些发现呢?
有个黑色的环状物在动。
刚孵出来的小蚕是什么样的?
身体颜色是褐色的,极细小,且大阔细毛,样子有点箱蚂蚁,叫蚁蚕。
蚕的生长变化
家蚕以卵繁殖,约经10天左右孵化成幼虫。蚁蚕通过摄食迅速生长,体色逐渐变淡转呈青白色。幼虫生长到一定程度时需蜕去旧皮,生长出较宽大的新皮再继续生长。家蚕在蜕皮过程中,吐出少量的丝,将腹足固定在蚕座上,头胸部昂起,不再运动好象睡着了一样称为眠。从蚁蚕到吐丝结茧共蜕皮四次,蚁蚕摄食后称第1龄蚕,第一次眠后称第2龄蚕,依次类推,第四次眠后称第5龄蚕。眠期的幼虫不吃不喝。幼虫发育到5龄末期,逐渐停止取食,蚕体收缩,排空消化道,呈透明状,此时叫熟蚕。
蚕体是长圆筒形,由头、胸、腹三个明显体段构成
,青白色。

胸部
腹部
胸足
腹足
头部:较小,位于蚕体的最前方,呈扁圆形。
蚕如何吃桑叶?
口器:
蚊子
口器:
若蚕的口器和蚊子的口器一样,行吗?
咀嚼式口器
胸足
胸部:由三个环节组成
。每一胸节的腹面有一
对胸足共三对胸足。
作用:
协助口器把持桑叶取食。
腹部:

10个环节组成
,第3、4、
5、6、节各节各生有一对腹
足。为蚕的运动器官,使身体
前行。第10节有一对尾足,可
用来夹持物体。共5对腹足,第
8节背后面生有尖形肉质突起,
称尾角。在胸部第1节和腹部前
8节两侧各生有1个小黑点是气
门,是蚕的呼吸器官。
腹足
尾角
气门
老熟的蚕食欲下降,前部消化器官空虚,胸部呈
透明状;继而完全停食,体躯缩短,腹部也趋向透
明,蚕体头胸部昂起,口吐丝缕,左右上下摆动寻
找营蚕场所。吐丝后,观察到蚕身体变小,潜伏在内。
蚕宝宝用腹足抓住眠的场所,
抬起身体的前半部分静止不动。
蚕变了新模样
蚕为什么要做个茧把自己包起来呢
蛹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另一种形态。
比较蚕和蛹的不同与相同?
蛹的外形和蚕有什么不同:
蛹体形粗短,纺锤形,分头、胸、腹三部
分,头部很小,身体缩短,为深褐色。
还能看到眼睛和足吗?身上的环节还在吗?
复眼
触角的
原始体
胸足
气门,但是数目减少了
盾片:
蛹会动吗?它的身上长出了什么东西呢?
当用手轻轻的触摸它;用手电筒照;发出声音。
从盾片生出两对翅
在剪开的茧里还发现了什么,它可能是什么?
蜕下的皮
1、蚕吐尽丝后
2、化蛹之前
两次蜕下的皮
推测:蛹还会变化吗?它会变成什么模样呢?
蛹变成了什么
蚕茧中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蛹又变成了什么了


蛾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另一种形态。
蚕蛾是怎样的



触角
复眼
口器
头部
胸部


口器退化,不再进食。
两对翅,但短小,失去飞行能力
刚羽化的蚕蛾的身体湿润,翅下垂,柔软皱缩,但很快变干。
白色鳞毛
它们在做什么
蛾交尾
蚕产卵
蚕和蛹的比较(一)

体节
气门
蚕和蛹的比较(二)
复眼
如何区别雌蛾和雄蛾
体型
触角颜色
爬行速度
雄蛾
雌蛾


灰色
黑色


雄蛾
雌蛾
蚕蛾是什么?
共同点:
都分头、胸、腹三部分,头上都有一对触角,胸部都有
三对足。
蚕的生命周期
外形特征







蚕蛾
共记多少天
椭圆形,紫黑色等
不动
不吃
圆筒形,有环节,青白色
爬行
吃桑叶
35天
纺锤形、褐色、有环节
56天
不动
13天
受刺激才动
不会飞,但会振动翅膀
不吃
8天
白色,分头、胸、
腹三部分


蚕羽化成蛾的目的就是为了:
为了交尾和产卵
出生
生长发育
繁殖
死亡
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这节课我们要做什么
动物都有生命周期,我们要了解一下。
不同动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形态、变化、繁殖方式各不相同,寿命的长短也不同,我们也要知道。
复习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蚕的一生,谁能说说蚕经历了哪一生?






出生
出生——生长发育——繁殖——
死亡
生长发育
繁殖
产卵死亡
出生
观察了解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动物的生命周期
动物名称
生命周期(流程图)

卵→雏鸡→成鸡
蝴蝶
卵→幼虫→蛹→成虫
蜻蜓
卵→幼虫→成虫
山羊
小羊→成羊
熊猫
幼仔→成年熊猫
鱼(鲤鱼)
卵→幼鱼→成年鱼
生命周期的时间就是这种动物的寿命。
气候、食物、敌害等生活环境因素的变化对动物的寿命会有较大的影响。
剑竹枯死——大熊猫死亡
水体污染——鱼类死亡
动物的生命周期(寿命)
动物的寿命问题复杂,它同环境关系极大。我们在查阅数据时要注意。尽量采用人工饲养条件下的数据。
动物的生命周期
动物名称
生命周期(流程图)
寿命

卵→雏鸡→成鸡


蝴蝶
卵→幼虫→蛹→成虫


蜻蜓
卵→幼虫→成虫


山羊
小羊→成羊


熊猫
幼仔→成年熊猫


鱼(鲤鱼)
卵→幼鱼→成年鱼


14
20
1
15
50
20
出生——生长发育——繁殖——
死亡
小结:
1
.动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生殖、死亡等生长时期,构成了动物的生命周期。
2
.周而复始的生命周期,其根本意义是使生命代代相传,保证了生命的延续。
不同的生命周期
动物的生命周期都要经历:
出生——生长发育——繁殖——
死亡
不同的动物存在不同的生命周期
但动物经历的生命周期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有的动物一生样子变化很大,有的变化不大。
不同的生命周期
结合生活体验,对上图青蛙的生长和发育的顺序进行填图,并且排序。
青蛙的生长和发育
成蛙
受精卵
胚胎
蝌蚪
幼蛙


受精卵






我们再来看看蟾蜍的一生,你发现了什么?同样蚕也是这样吧。
它们长得像吗
它们的生命阶段要经过变态
知识:变态
有些动物幼年期和成年期的样子很不相同,从一种形态变成了另一种形态,这种变化叫做变态。
注意:自然界中不少动物的一生要经过变态。如蟾蜍,哪你还知道有什么动物生命周期中要经过变态?
动物的一种分类方法
蝴蝶
变态
动物
蜻蜓
不变态
蟾蜍
山羊

熊猫
比较一下鸡和羊的生命周期
鸡:鸡蛋(卵)——雏鸡——成年鸡
羊:羊羔——成羊
它们的生命周期中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鸡是从卵孵化而来,简单地说卵生
羊是由母亲直接生下来了,简单说胎生。
我们来按此给动物分类
动物的另一种分类方法

卵生
动物

胎生
蜻蜓
山羊
熊猫

思考:
1、蚕、熊猫、苍蝇等动物的一生都经历了哪些阶段?
2、为什么动物的种类不会随个体的衰老死亡而灭绝?
答:都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等生长时期。
答:因为动物生长到一定时期会通过繁殖来繁衍后代。


各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包括出生、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
不同动物的生命周期所经历的阶段不一定相同,周期长短也不一定相同。
有的动物一生中要经历变态,有的则形态不变,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
有的动物是从卵孵化而来(卵生),有的是由母亲直接生下来(胎生)。
我们的生命周期
我们的生命周期
所有的动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人也有自己的生命周期.
从出生到现在,我们的身体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今后还将发生变化
在人一生中,有两个时期长得最快:出生前后和青春发育期.
脑的生长在(第一个生长发育期)最快.
出生前后--胎儿出生到1岁后
青春发育期—10岁到20岁间.
青春期是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阶段.
合理的膳食,足够的营养,充足的睡眠,加强体育锻炼是保证我们正常生长的重要条件.
人的寿命长短和是否健康生活有很大关系.
乳儿
0-1岁
婴儿1-2岁
幼儿2-3岁
儿童3-12岁
少年11,12—14,15岁
青年14,15—30岁
中年30—50岁
老年50岁以后
全家福
人按年龄可分为:
乳儿,婴儿,幼儿,儿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
乳儿期0-1岁
长的快,脑发育最快.
婴儿期1-2岁
能慢有对周围的事感兴趣
幼儿2-3岁,学会走路.开始学说话了.
儿童3-12岁,个子比较矮,皮肤比较嫩,
体重,身高长得快等
少年期11,12—14,15岁
发育很快
青年14,15—30岁力气最大
,体身发育完成.
中年30—50岁,个子比较高,身体壮实,皮肤开始出现皱纹,体重,身高比较稳定等
老年50岁以后.身体有点驼,皮肤较老,皱纹比较多,头发花白,腿脚不灵便,牙齿掉落等
人也有生命周期,人的一生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牙齿生长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乳牙阶段,混合牙阶段,恒牙阶段.
人有两副牙齿,一副乳牙(20颗),一副恒牙(28-32颗).恒牙长出后终生不换.
身体变化的主要特点
自己
个子比较矮,皮肤比较嫩,体重,身高长得快等
爸爸,妈妈
个子比较高,身体壮实,皮肤开始出现皱纹,体重,身高比较稳定等
爷爷,奶奶
身体有点驼,皮肤较老,皱纹比较多,头发花白,腿脚不灵便,牙齿掉落等
温度与水的变化
知识岛
知识岛
温度和温度计
测量水的温度
水结冰了
冰融化了
水珠从哪里来
水和水蒸气
水的三态变化
温度和温度计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通常叫摄氏度(℃)来表示
由玻璃管,玻璃泡和刻度等组成
  在温度计的玻璃管上除了有刻度,数字外还有标记C,表示的是摄氏温度计,(还有华氏温度计等),摄氏温度计的单位是摄氏度。
煤油温度计
水银温度计
摄氏温度计
华氏温度计
测量水的温度
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壁。
视线要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在液柱不再上升或者下降时读数
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操作注意事项
听老师指令一齐测量。
四人小组分工合作,每人测两次。
一人测量,三人检查测量同学的操作是否正确。
及时做好记录。
温度
0分钟
2分钟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10分钟
自来水
温水
烫手的热水
热水瓶里的水
我们的发现
这是同学们测得的数据统计图
你有什么新发现吗?
我们的发现
除了自来水,其它几种水的温度都下降了。
热水温度下降得快,温水温度下降得慢。
温度越高的水,一开始下降的速度越快。
温度上升,热量增加
温度下降,热量减少
如果过一个小时,这四杯水的温度又会是多少呢?
如果过了半天,这四杯水的温度又会是多少呢?
如果过了一天,这四杯水的温度又会是多少呢?
如果过了两天、三天……
如果周围空气温度下降到很低,那么水会变成什么呢?
水结冰了
冰是什么样的?(观察2分钟)
你们认为冰和水有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冰是固体还是液体?
答:冰是固体
测量试管里水的温度
将试管放入到冰块中,等待温度下降停止后读出温度,并作记录。
在碎冰块中加一些盐。
加盐的目的是让冰的温度更低。
加盐之后稍加搅拌,然后让试管放入到碎冰块中,温度计始终放在试管里测量水的温度的变化。
请同学们看着钟面,准确读出你们温度下降所用的时间。并做好记录。
总结
水在什么温度时会结冰?
是什么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冰融化了
回忆一下
上节课我们将试管里的水变成了冰,你有什么发现?
你知道水变成冰的过程叫做什么吗?
科学家说:对一个物体来说,温度下降,说明它的热量在减少。
我们发现水变成冰时,温度逐渐降低了,这说明热量是怎样变化的?
把冰从冰箱里取出,有什么变化?
冰在融化时温度是怎么变化的?
(1)让冰在没有任何干扰的情况下融化。
(2)把温度计插入碎冰中。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冰块的温度。
(3)每隔一分钟记录冰块的温度。
(4)如果观察到冰块完全融化时,记下温度计的读数。




冰在融化时温度是怎么变化的?
你猜接下来水的温度还会
发生什么变化?
水在融化时温度是怎样的?
答:冰在化成水时的温度都在0℃左右。
答:水的温度会继续升高,直到和教室里空气的温度一样。
融化
冰(固
体)
温度上升热量增加
水(液体)
水珠从哪里来
想一想、猜一猜:
装冰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从哪里来

可能是从杯子里渗出来的

冰化成水后从杯口溢出来的

有可能是加冰的时候,冰块碰到了杯沿化成水流下来了。
“不可能是从杯子里渗出来的

因为玻璃杯是不渗水的。
点此播放视频
“不可能是从杯子里溢出来的

因为冰融化时杯子中的水还没有满,不可能溢出来
不可能是加冰的时候,冰块碰到了杯沿化成水流下来了。
因为加冰的时候一般都是小心的加入杯内的。
我们得出结论: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不是杯内的冰融化形成的。
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形成与冰有关系吗
?为什么?
玻璃杯外壁上的水珠是: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了冷的玻璃杯壁,水蒸汽迅速冷却,凝结为液体。
凝结:由气体变为液体的过程
叫凝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我知道了:玻璃杯外壁上的水珠是是从哪里来的。
我知道了:玻璃杯外壁上的水珠不是从杯壁渗出来的。
我知道了:玻璃杯外壁上的水珠不是从杯子上溢出来
我知道了: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不是杯内的冰融化形成的。
我知道了: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与杯内的冰有什么关系
水和水蒸气
这些水在不断地跑到空气中去
这些水在不断地跑到空气中去
这些水在不断地跑到空气中去
这些水在不断地跑到空气中去
①各加1小勺水
②点燃蜡烛
③在火的外焰加热
④吹灭蜡烛,放好勺子
加热是否能加快水的蒸发?


水加热之后
水没有加热
看到的现象
我们的发现
加热
(能、不能)加快水的蒸发。







实验要求:
1.组长负责加热,其他同学认
真观察,轻声交流。
2.记录员把同学看到的现象全
部记录下来。
3.要注意安全,特别是眼睛要离
水尽量远一些。
4.实验只做一次,实验结束,
熄灭蜡烛,把材料放好。
这时候需要水蒸发得更快一些
这时候需要水蒸发得更快一些
这时候需要水蒸发得更快一些
这时候需要水蒸发得更快一些
它是水蒸气凝结形成的
它是水蒸气凝结形成的
它是水蒸气凝结形成的
它是水蒸气凝结形成的
你能解释杯子外的水珠从哪里来了吗
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一个盛冰的玻璃杯,放在空气中,过一段时间杯子外面出现了很多的小水珠,这些水珠是从哪里来的?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杯就会在杯壁上凝结成小水滴。
水的三态变化











水蒸汽遇冷凝结在所接触的物体上
水蒸汽受冷凝结而成的小水滴,漂浮在低空
水蒸汽受冷凝结而成的小水滴,漂浮在高空
低空的水蒸汽在0℃以下受冷变化成的冰晶
高空的水蒸汽在0℃以下受冷变化成的冰晶
磁铁
知识岛
知识岛
我们知道的磁铁
磁铁有磁性
磁铁的两极
磁极的相互作用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指南针
做一个指南针
我们知道的磁铁
磁铁有磁性
实验记录表(一)
1、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打“√”,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打“×”:
实验材料


回形针
小石块
啤酒
瓶盖








小钢珠

皮筋


玻璃珠
是否被吸
四人小组讨论:1、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
2、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
钢芯(主要成分是铁)镀镍
铜锌合金
钢芯(主要成分是铁)镀黄铜


不锈钢(主要成分是铁)
niè



思考:
磁铁隔着铝片、布、薄木片、气球皮等一
些物体去吸铁,你们有什么发现?
磁铁的两极
条形磁铁的磁力哪里强?哪里弱?
实验时的注意事项:
1、在磁铁上选几个点
,分别在每一个点上依次挂回形针。
2、轻拿轻放

3、及时记录;
4、轻声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5、其他同学比较每组的数据,有什么规律

磁力的研究
磁铁的部位
所挂回形针的
个数:












我们的发现:
A
D
E
B
C
A
D
E
B
C
A
D
E
B
C
磁力的研究班级汇总表
A
D
E
B
C
A
D
E
B
C
A
D
E
B
C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第六组
第七组
第八组
第九组
第十组
第十一组
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有两块一模一样的条形铁块,表
面没有任何标记。其中一块是磁
铁,一块是铁块。现在把它搞混,
你不用任何辅助器材,能判断出
那块是磁铁吗?
磁极的相互作用
玩中
质疑
猜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试一试
猜一猜
玩一玩
比一比
玩中
质疑
发现问题
玩中
究疑
打破教材中对于实验材料和实验形式的局限
不同的实验材料得出同一个规律
玩中
解疑
实验汇报上台演示
对磁极相互作用的规律有更深的理解,达成统一认识.
促进交流合作,体验成功的乐趣.
拓展
应用
运用磁极异极相互吸引、同极相互排斥的原理,你能设计一种新型产品吗?
设计新产品
拓展
应用
设计新产品
拓展
应用
创新变变变
学科学,用科学!
勤于观察,善于思考!用我们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去认识生活中的新材料!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温馨提示:
a将一个回形针做成小钩子,其它回形针一个一个、轻轻的挂到钩子上;
b回形针转动时用手轻轻扶住。
c小组合作,一个人挂,一个人数,其他同学做好观察并记下落地前一次数字。
d为了实验的准确性要进行2次操作。
测量磁铁磁力大小的记录表1
磁铁数量(块)
1
2
3
4
……
猜测能吸引的回形针数(个)
实际吸引的回形针(个)
一块环形磁铁上吸上另一块环形磁铁后,磁力(
)继续吸上磁铁,磁力(
)但增大幅度(
)。
增强
继续增强
减小了

论:
如果把两个磁铁相互排斥的磁极结合在一起,磁力大小又会怎样变化呢?
测量磁铁磁力大小实验记录表2
一块磁铁能吸引回形针(
)个
磁铁数量(块)
2
猜测能吸引的回形针数(个)
实际吸引的回形针(个)
结论:
两块互相排斥的磁铁结合在一起,磁力会(
)。
减弱
指南针
各式各样的指南针
各式各样的罗盘
各式各样的司南
做一个指南针
用磁铁的磁极在钢针上沿一个方向摩擦,重复做20—30次。
我们的指南针
谢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