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4.2《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4.2《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01-11 13:1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4张PPT。新课标人教版课件系列《高中历史》
必修2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意义,工作中心的转移,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
(2)培养学生利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方法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工作重心转移的重要决定;
(3)运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原理,分析和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各项措施。
2、过程与方法:理解概念,分析探究问题,历史对比,专题讨论。
(1)阅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内容,从历史的角度,讨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利弊;
(2)通过比较法,探究市场经济与现代化的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生产关系改革只有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才能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3)社会主义初期阶段需要长期坚持市场经济体制,使学生认识到坚持改革开放政策一百年不动摇。??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的伟大转折;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难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和作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解。★教学方法:
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通过放映影片和图片资料,把课文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设计一些有新意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依据课改精神,在教学设计上突出“以学生为本,目的明确,环环相扣。”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引导学生尝试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突出“主体、新颖、互动、实践”的教学理念。股票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1)经济基础: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华国锋“两个凡是”的思想的实质是什么?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2)思想基础:思想路线:①确立── ②抛弃──
政治路线:③作出── ④确定──
组织路线:⑤拨乱反正等2、重大决策:3、意义 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这次会议确实解决了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一些重大问题,开始了全面认真地拨乱反正。它为党制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因而成为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会议归纳党在历史上的三代领导集体的形成归纳近代史上三次历史性的巨变 假如你是一名改革的策划者,你认为当前应先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还是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的改革应该首先从农村开始,还是从城市开始?请说出你的理由?情景模拟二、经济体制改革1、原因: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假使你是一名改革的策划者,你认为当前应先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还是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的改革应该首先从农村开始,还是从城市开始?请说出你的理由?探究学习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978)(1)原因 当时农村实行的是人民公社体制,它的主要特征是“一大二公”。所谓大,就是规模大,一般一乡一社,有四五千户以至一二万户。所谓公就是公有化程度高,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部分的供给制(办食堂,吃饭不要钱)。公社经常无偿地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资和劳动力,甚至调用社员的房屋、家具。这些实际上是对农民的剥夺,使农民惊恐和不满,纷纷杀猪宰羊,砍树伐木,造成生产力极大的破坏。到1978年仍有2亿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经营管理:高度集中统一;分配:过于平均历史原因:现实原因: 直接原因:农民把生产队土地划分到户、包干经营,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根本原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农村的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978年,安徽省遇到百年不遇的大旱,水库干涸,河水断流,农田龟裂,人畜缺水。为了抗旱救灾,安徽省政府鼓励农民生产自救,开荒种粮,谁种谁收。在这种政策推动下,1979年春,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的18户农民秘密协议,把生产队土地划分到户、包干经营。经营一年后,粮食不仅没有减产,反而获得空前大丰收。1979年的粮食产量相当于1966~1970年产量的总和。油料产量超过合作化以来二十多年的总和。这个自农业合作化以来从未向国家交过一斤公粮的生产队,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归还了历年所欠的贷款。(2)、措施 先是在安徽、四川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生产责任制向全国推广,逐步形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试行推广深化变革生产关系。 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即内容)1、经营管理:由高度集中统一到分户经营、自负盈亏2、分配方式:由平均分配到按劳分配3、基层组织:由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到乡、镇、村4、经济管理:由统购派购制度到市场机制5、产业结构:由单一型到多样型,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行政机构的改变为了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1980年,四川首先在广汉县进行了人民公社政社分开、恢复乡政府的改革试点。图为取消人民公社后全国最早建立的四川广汉县向阳乡人民政府。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安徽凤阳农民陈立章包干一年后收入一万元经营方式的改变流通渠道的改变产业结构的改变乡镇企业的创办,为农民致富、为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也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开辟了道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促使农业生产逐步向专业化、商品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促进城市改革。生产力劳动者积极性生产关系调动调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3)、意义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78)(1)原因  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个厂一墙之隔,但没有横向联系,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去,电缆厂需要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浪费,时间上的浪费,本来两个厂发展横向联合,通过签定合同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自主权)。计划经济使企业失去活力管理体制 所有制 分配制度 高度集中
管理体制 政企分开,简政放权,扩大企业自主权 单一的公
有制经济 发展以公有制经济为主
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平均主义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
多种分配方式 产权制度 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
式的现代企业制度 国有制(2)内容(3)意义 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加活力,经济得到发展,效益显著提高经济改革小结一个问题二个方面三个意义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城市农村、城市、经济经 济 改 革社 会 发 展促进 改革开放后,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物质基础)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地束缚生产力的发展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背景1989年前后,改革面临复杂的国内外斗争邓小平南巡讲话,冲破思想束缚(思想基础)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2、过程


十四届三中全会十四大21世纪初十六大确立目标进入新阶段初步建立进一步完善3、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巨大意义推动了资源的合理流动和分配
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宏观调控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平稳运行
对于现代化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概念二、过程理论上 作出决定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行动上 实行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三、结果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小结:(板书设计)结合身边的生活实际,谈谈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的建立对家庭或社会带来了哪些
影响?广州三件宝的重大变化:
传统三件宝:陈皮老姜禾秆草
50年代三件宝:司机医生猪肉佬
80年代三件宝:电视冰箱洗衣机
90年代三件宝:买楼买车买电脑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核心内容是
A、高度评价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结束了“左”倾错误
C、转移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
D、确定了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2、下列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
A、会议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C、会议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会议作出了实行改开放的伟大决策巩固练习 3.首先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省份是
A安徽、四川 B安徽、江西
C福建、四川 D安徽、广西
4.下列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说法,正确的? 
A.是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大变革 
B.适应了中国农村的生产力水平 
C.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最高形式?
D.是国家资本主义的表现
5.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包括? 
①政社合一,经营管理高度集中?②分配中实行平均主义?③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④农民经营没有自主权  
A. 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 9.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同点不包括?  
A.改变单一的管理模式 
B.有利于解放生产力 
C.分配上克服了平均主义
D.从根本上改变了所有制形式
10.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 
A.解放社会生产力   B.增强农村和城市的经济活力  
C.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材料一:“又出新车了!”、“又有车降价啦!”这是近来人们在媒体上见得最多的一类消息。进入2003年,市场价格下降和企业新车下线就出现了多米骨牌效应:有十多款轿车宣布降价,另外有索纳塔等多款新车下线。表面上看,这是企业的自发行为,但是都与一只看不见手息息相关。
材料二:电子打火机的生产,最初几百元一只,导致几百家企业一哄而上,走私也很猖狂。随着生产数量的增加,价格逐渐下跌至1-2元,高档的也不过几十元,很多企业因而破产,然而打火机质量却直线上升。思考:
1、材料一中所说的“看不见的手”是指什么?这只手通过哪些影响社会生产?2、为了充分发挥这只手的作用,党在1992年作出了什么样的战略决策?课堂延伸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