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图形的初步知识与三角形
专 项 训 练
专项一 解直角三角形的实际应用
类型一 母子型
1.(2018·宿迁)如图,为了测量山坡上一棵树PQ的高度,小明在点A处利用测角仪测得树顶P的仰角为45°,然后他沿着正对树PQ的方向前进10m达到点B处,此时测得树顶P和树底Q的仰角分别是60°和30°,设PQ垂直于AB,且垂足为C.
(1)求∠BPQ的度数;
(2)求树PQ的高度(结果精确到0.1m,≈1.73)。
2.(2017·海南)为做好防汛工作,防汛指挥部决定对某水库的水坝进行加高加固,专家提供的方案是:水坝加高2米(即CD=2米),背水坡DE的坡度i=1:1(即DB:EB=1:1),如图所示,已知AE=4米,∠EAC=130°,求水坝原来的高度BC.(参考数据:sin50°≈0.77,cos50°≈0.64,tan50°≈1.2)
3.(2018·衢州)“五·一”期间,小明到小陈家所在的美丽乡村游玩,在村头A处小明接到小陈发来的定位,发现小陈家C在自己的北偏东45°方向,于是沿河边笔直的绿道步行200米到达B处,这时定位显示小陈家C在自己的北偏东30°方向,如图所示,根据以上信息和下面的对话,请你帮小明算一算他还需沿绿道继续直走多少米才能到达桥头D处(精确到1米)?(备用数据:≈1.414,≈1.732)
类型二 背靠背型
4.(2018?随州)随州新厥水一桥(如图1)设计灵感来源于市花一一兰花,采用蝴蝶兰斜拉桥方案,设计长度为258米,宽32米,为双向六车道,2018年4月3日通车.斜拉桥又称斜张桥主要由索塔、主梁、斜拉索组成.某座斜拉桥的部分截面图如图2所示,索塔AB和斜拉索(图中只画出最短的斜拉索DE和最长的斜拉索AC)均在同一水平面内,BC在水平桥面上已知∠ABC=∠DEB=45°,∠ACB=30°,BE=6米,AB=5BD.
(1)求最短的斜拉索DE的长;
(2)求最长的斜拉索AC的长。
5.(2018?眉山)知识改变世界科技改变生活.导航装备的不断更新极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如图,某校组织学生乘车到黑龙滩(用C表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车到达A地后,发现C地恰好在A地的正北方向,且距离A地13千米,导航显示车辆应沿北偏东60°方向行驶至B地,再沿北偏西37°方
向行驶一段距离才能到达C地,求B,C两地的距离.
(参考数据:sin53°≈,cos53°≈,tan53°≈)
6.(2017·岳阳)某太阳能热水器的横截面示意图如图所示,已知真空热水管AB与支架CD所在直线相交于点O,且OB=OD.支架CD与水平线AE垂直,∠BAC=∠CDE=30°,DE=80cm,AC=165cm.
(1)求支架CD的长;
(2)求真空热水管AB的长.(结果均保留根号)
类型三 实物型
7.(2018·岳阳)图1是某小区入口实景图,图2是该入口抽象成的平面示意图,已知入口BC宽3.9米,门卫室外墙AB上的O点处装有一盏路灯,点O与地面BC的距离为3.3米,灯臂OM长为1.2米(灯罩长度忽略不计),∠AOM=60°。
(1)求点M到地面的距离;
(2)某搬家公司一辆总宽2.55米,总高3.5米的货车从该入口进入时,货车需与护栏CD保持0.65米的安全距离,此时,货车能否安全通过?若能,请通过计算说明;若不能,请说明理由.(参考数据:=1.73,结果精确到0.01米)
8.(2018·绍兴)如图1,窗框和窗扇用“滑块铰链”连接.图3是图2中“滑块铰链”的平面示意图,滑轨MN安装在窗框上,托悬臂DE安装在窗扇上,交点A处有滑块,滑块可以左右滑动,支点B,C,D始终在一直线上,延长DE交MN于点F.已知AC=DE=20cm,AE= CD=10 cm, BD=40 cm.
(1)窗扇完全打开,张角∠CAB=85°,求此时窗扇与窗框的夹角∠DFB的度数。
(2)窗扇部分打开,张角∠CAB=60°,求此时点A,B之间的距离(精确到0.1cm).
(参考数据:≈0.732,≈2.449)
9.(2018·聊城)随着我市农产品整体品牌形象“聊·胜一筹!”的推出,现代农业得到了更快发展.某农场为扩大生产建设了一批新型钢管装配式大棚如图1,图2中线段AB,BD分别表示大棚的墙高和跨度,AC表示保温板的长.已知墙高AB为2米,墙面与保温板所成的角∠BAC=150°,在点D处测得A点,C点的仰角分别为9°,15.6°,求保温板AC的长是多少米?(精确到0.1米)
(参考数据:≈0.86,sin9°≈0.16,cos9°≈0.99,tan9°≈0.16,sin15.6°≈0.27,cos15.6°≈0.96,tan15.6°≈0.28.)
类型四 综合型
10.(2017·营口)如图,一艘船以每小时30海里的速度向北偏东75°方向航行,在点A处测得码头C在船的东北方向,航行40分钟后到达B处,这时码头C恰好在船的正北方向,在船不改变航向的情况下,求出船在航行过程中与码头C的最近距离.(结果精确到0.1海里,参考数据≈1.41,≈1.73)
11.(2018·黄冈)如图,在大楼AB正前方有一斜坡CD,坡角∠DCE=30°,楼高AB=60米,在斜坡下的点C处测得楼顶B的仰角为60°,在斜坡上的点D处测得楼顶B的仰角为45°,其中点A,C,E在同一直线上。
(1)求坡底C点到大楼距离AC的值;
(2)求斜坡CD的长度。
12.(2018·泰州)日照间距系数反映了房屋日照情况.如图①,当前后房屋都朝向正南时,日照间距系数=L:(H - H1),其中L为楼间水平距离,H为南侧楼房高度,H1为北侧楼房底层窗台至地面高度。
如图②,山坡EF朝北,EF长为15m,坡度为i=1:0.75,山坡顶部平地EM上有一高为22.5m的楼房AB,底部A到E点的距离为4m。
(1)求山坡EF的水平宽度FH;
(2)欲在AB楼正北侧山脚的平地FN上建一楼房CD,已知该楼底层窗台P处至地面C处的高度为0.9m,要使该楼的日照间距系数不低于1.25,底部C距F处至少多远?
专项二 证明线段、角相等
(一)证明线段相等的常用知识和方法
(1)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三线合一的性质;
(2)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3)利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的性质;
(4)利用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5)利用特殊四边形的性质;由(6)利用成比例线段;
(7)利用圆中有关线段的定理,如垂径定理,切线长定理,三组量的关系定理等;
(8)利用中间量传递;
(9)利用计算证明;
(10)利用面积法、补形法、三角函数法、方程法等。
(二)证明角相等的常用知识和方法
(1)对顶角相等;
(2)同角(或等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
(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或内错角)相等;
(4)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5)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6)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
13.(2016·广元)如图,点M,N分别在等边△ABC的边BC,CA上,且BM=CN,AM,BN交于点Q. 求证:∠BQM=60°.
14.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P是BD上的一点,点E在AD的延长线上,且PA=PE,PE交CD于F.
(1)证明:PC=PE;
(2)求∠CPE的度数;
(3)如图2,把正方形ABCD改为菱形ABCD,其他条件不变,当∠ABC=120°时,连接CE,试探究线段AP与线段CE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15.(2015· 莱芜)如图,已知AB是⊙O的直径,C是⊙O上任意一点OH(不与A,B重合),AB⊥CD于E,BF为⊙OB的切线,OF∥AC,连接AF,FC,AF与CD交于点G,与⊙O交于点H,连接CH.
(1)求证:FC是⊙O的切线;
(2)求证:GC=GE;
(3)若cos∠AOC=,⊙O的半径为r,求CH的长。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专项一 解直角三角形的实际应用
类型一 母子型
1.解:延长PQ交AB于点C,如图所示。
(1)∵从B点,测得杆顶端点P和杆底端点Q的仰角分别是60°和30°,
∴∠BPQ=90°-60°=30°,即∠BPC的度数是30°。
(2)设BQ=x,∵∠BPQ=30°,∠PBC=60°,∠QBC=30°,
∴∠PBQ=30°∴PQ=BQ=x。∵∠QCB=90°,∠QBC=30°,
∴BC=x,QC=,∴PC=PQ+QC=x+=x。
∵∠PAC=45°,∠PCA=90°,∴PC=AC,∴AC=x。
∵AB=10,BC=x,∴10+x=x。
解得,。即该电线杆PQ的高度约是15.8米.
2.解:设BC=x米,
在Rt△ABC中,∠CAB=180°-∠EAC=50°,AB= ≈=。
在Rt△EBD中,∵i=DB:EB=1:1,∴BD=EB.∴CD+BC=AE+AB,
即2+x=4+,解得:x=12.∴BC=12。
答:水坝原来的高度BC为12米。
3.解:如图所示:可得:∠CAD=45°,∠CBD=60°,AB=200 m,则设BD=x,故DC=x。
∵AD=DC,∴200+x=x,解得:x=100(+1)≈273,
答:小明还需沿绿道继续直走273米才能到达桥头D。
类型二 背靠背型
4.解:(1)∵∠ABC=∠DEB=45°,∴∠BDE=90°,BD=DE,
在Rt△BDE中,DE=BE·sin∠ABC=6xsin45°=3(米)。
即最短斜拉索DE的长为3米。
(2)过点A作AM⊥BC于点M,
由(1)知,BD=DE=3,AB=5BD=5×3=15。
在Rt△ABM中,AM=AB·sin∠ABC=15×sin45°=15(米)。
∵∠ACB=30°,∠AMC=90°,∴AC=2AM=2×15=30(米)。
即最长斜拉索AC的长为30米。
5.解:过B作BD⊥AC,垂足为D,设AD=x,在Rt△ABD中,
tan∠A=,即=,∴BD =x,在Rt△BCD中,tan∠CBD=,即,,解方程得:x=4- 3.∴BD=12-3,
在Rt△BCD中,cos∠CBD=,即:,∴BC=20-5.
答:B,C两地的距离为(20-5)千米。
6.解:(1)在R△CDE中,∠CDE=30o,DE=80cm,
所以cos30o==,解得CD=40cm;
(2)在Rt△OAC中,∠BAC=30°,AC=165 cm,
所以tan30°==,解得OC=55cm,
∴OA=2OC - 110 cm, OB=OD=OC - CD=15 cm,
AB=OA-OB=95 cm。
类型三 实物型
7.解:(1)作MH⊥BC于H,OG⊥MH于G,依题意得GH=OB=3.3,∠GMO=60°,∠MOG=30°,
MG=OM?cos60°=1.2×=0.6,
MH=MG+GH=3.9(米)
(2)出车与DC的距离为0,65米时,车与OB的距离为:3.9 - 2.55 - 0.65=0.7(米),BC上取点Q,使BQ=0.7米,过Q作QP⊥BC交MO于点P,交GO与点N,则NO=QB=0.7,NQ=OB=3.3,PN=NO?tan30°=0.7×=0.7×1.73÷3≈ 0.40(米),PQ=PN+NQ=3.7>3.5,∴车能够安全通过。
8.解:(1)∵AC=DE,AE=CD,
∴四边形ACDE是平行四边形,CA∥DE,
∵∠CAB=85,∠DFB=∠CAB=85°,即此时窗扇与窗框的夹角∠DFB的度数为85o。
(2)如图,过点C作CG⊥AB于点G,则∠CGA=∠CGB=90o。
∵CD=10,BD=40,∴BC=30。
∵∠CAB=60°,AC=20,sin60°==,∴CG=10.
∴AG==10, BG==10。
∴AB=AG+BG=10+10≈10+10×2.449≈34.5。
即此时点A,B之间的距离约为34.5cm.
9.解:设AC为x,在△ABD中,∵tan9°=,∴。
作CE⊥BD,垂足为E,作AG⊥CE,垂足为G,在△AGC中,∠CAG=60o.
∵sin∠CAG=, cos∠CAG=,
∴CG=AC sin∠CAG-= x×sin60o=x, AG=AC·cos∠CAG= x× cos60o=x。
∴ED = BD - BE = BD - AG= - x.
在△CED中,tan∠CDE=tan15.6°= ,
∴CE=ED× tan 15.6o=( - x)×tan15.6°.
又CE=CG+GE=x+2,
∴( - x)×tan15.6°=x+2,即( - x)×0.28=0.86x+2.
解方程,得x=1.5(米)
答:保温板AC的长约是1.5米.
类型四 综合型
10.解:过点C作CE⊥AB交AB的延长线于点E,过点B作BD⊥AC于点D,由题意可知:船在航行过程中与码头C的最近距离是CE,AB=30×=20,
∵∠NAC=45o,∠NAB=75o,∴∠DAB=30°,
∵BD=AB=10,由勾股定理可知:AD=10.
∵BC∥AN,∴∠BCD=45°,∴CD=BD=10,
∴AC=10+10,∵∠DAB=30°,
∴CE=AC=5+5≈13.7
答:船在航行过程中与码头C的最近距离是13.7海里.
11.,解:(1)由题意,得AB=60,∠BCA=60°,∠BAC=90°.
在Rt△ABC中,tan∠BCA = = tan60°=.∴AC==20米.
(2)设DE=x,在Rt△CDE中,∠DCE=30o,
则CE=x,CD=2x。
由题意得,AE=DF=AC+CE=20+x,AF=DE=x.
在Rt△BDF中,∠BDF=45°,则有BF=DF=20+x,由于AB=60,
由题意,得60=20+x+x。
解这个方程得x=40-60,则CD=2x=80-120.
答:(1)坡底C点到大楼距离AC的值为20米;(2)斜坡CD的长度为(80-120)米。
12.解:(1):iEF=1:0.75==,设EH=4x,FH=3x,
则EF==5x=15,∴x=3,
∴FH=3x=9,即山坡EF的水平宽度FH为9m。
(2)延长BA,FH交于点G,则AG=EH=12,GH=AE=4,
∴BG=BA+AG=22.5+12=34.5.设CF=y,
则CG=CF+FH+GH=y+9+4=y+13,由题知CG:(BG-CP)≥1.25.
∴≥1.25,解得y≥29,∴底部C距F处至少29m远。
专项二 证明线段、角相等
13.证明:∵△ABC为等边三角形,∴AB=BC,∠ABM=∠NCB=60o,
在△ABM和△BCN中,∴△ABM≌△BCN(SAS),∴∠BAM=∠NBC。
在△MBQ中,∠BQM=∠BAM+∠ABN=∠NBC+ARC=60o。
14.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D=CD,∠ADP=∠CDP,∵DP=DP,
∴△ADP≌△CDP,∴PA=PC。∵PA=PE,∴PC=PE。
(2)解:∵△ADP≌△CDP,∴∠DAP=∠DCP.∵PA=PE,∴∠DAP=∠E,∴∠FCP=∠E。
∵∠PFC=∠DFE,∠EDF=90°∴∠CPE=∠EDF=90°。
(3)解:AP=CE.理由:∵四边形ABCD是菱形,∠ABC=120°,∴∠ADC=120°。
∴∠EDC=60°同理可得∠CPE=∠EDF=60°又∵PC=PE,∴△PCE是等边三角形
∵PA = PE. ∴AP = CE。
15.(1)证明:∵OF∥AC,∴∠FOB=∠CAB.∵∠COB=2∠CAB,∴∠COF=∠BOF,
又∵OC=OB,OF=OF,∴△COF≌△BOF∴∠OBF=∠OCF.
又∵BF为⊙O的切线,∴∠OBF=90°∴∠OCF=90°,即OC⊥CF.
又∵点C在⊙O上,∴FC是⊙O的切线。
(2)证明:过点A作⊙O的切线AM,交FC的延长线于点M,则MA⊥AB,如图1.
∵CE⊥AB,FB⊥AB,∴MA∥CE∥BF。∴。
∵在△MAF中, MA//CE ,∴,即.
∵MA,MC是⊙O的切线,∴am-CM=CF。∴.
∵在△ABF中,CE∥BF,∴.
∵FC,FB是⊙O的切线,∴BF=CF.
∴.∴.∴GC=GE.
(3)解:连接AD,如图2.∵OE⊥EC,cos∠AOC=,OC=r,
∴OE=r∴AB=r.∴CE=,∵GC=GE,∴GC=GE=r.
在Rt△AEG中,AE=r,GE=r,∴AG=.
在Rt△AED中,AE=r,DE=.
∴AD = .∵∠ADG=∠CHG,∠AGD=∠CGH,
∴△ADG≌△CH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