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记承天寺夜游[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7-01-20 15:1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3张PPT。 —赏读《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月洁冰清,似闲还愁苏 轼 简 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澈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而被捕入狱。这就是当年有名的“乌台诗案”。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在被贬于黄州的困苦境遇中写的。
给加点字注音。
解( )衣 藻荇( )
遂( )至 未寝( )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jiě xìng suì qǐn
解释加点字月色入户 ( )
欣然起行 ( )
念无与乐者 ( )
遂至承天寺 ( )
相与步于中庭 ( )( )
庭下积水空明 ( )
水中藻荇交横 ( )
盖竹柏影也 (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 )( )单扇的门
高兴地、愉快地 想、思考 于是,就 一起、共同 散步 清澈透明 交错纵横 连词,表原因,原来是 只是 而已,罢了自主学习,交流探讨※作者是怎样描写月色的?作者描绘的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给你怎样的感受?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作者在文中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哪些语句可以表现出来? 奇特的想象,新奇的比喻月光如水,皎洁、空灵绘景:积水空明——月光的清澈透明(正面)
藻荇交横——美丽的竹柏倒影(侧面)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
——赏月的欣喜,作者通过赏月排遣寂寥苦楚 ——知音稀少的遗憾
“遂与张怀明,相与步于中庭” ——漫步的悠闲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些安慰。最后一句至少有两层意思:一是对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趋炎附势,奔走钻营,陷入那茫茫宦海而难以自拔,何曾得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仙境?二是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当然其中也透出了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 &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坡,这种成熟是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总结: 作者以诗一样的笔触描绘了月色之美,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遭贬生涯中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它好像一首清冷的月光曲,每一个音符都闪耀着银色的寒光,都倾诉着作者皎洁而悲凉的情怀。绘景 月色——积水空明
竹柏——藻荇交横空灵、皎洁 赏月的欣喜
抒情 贬谪的落寞
自我排遣的乐观潇洒、达观作业 月光,曾激发过无数诗人的才情,留下许多杰出的诗篇。收集一些描写月亮或月色的诗句。
听音乐、看图片,写一到两句描写月色的句子。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昨夜小楼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