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7张PPT。必修3一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复习儒家思想的演变兴起(春秋):
发展(战国):
独尊(西汉):
新发展(宋明):
批判继承(明清):孔子孟子、荀子二程、朱熹董仲舒 李贽、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一、知道诸子百家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道家——老子、庄子
墨家——墨子
法家——韩非子
二、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奠定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三、了解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万物本源是“道”;
清静无为、知足寡欲
“无为而治”;
小国寡民;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世界万物是相对的主张法治、提出系统的法治理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补充:道家和法家四、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董仲舒主张:
a 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思想
(目的?)
b 宣扬“君权神授” 。提出“天人合
一”和“天人感应”学说(目的?)
C 提出“三纲五常”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目的?)
d 限田、薄敛、省役(目的?)
汉武帝独尊新儒学措施:
a起用儒者参政
b规定儒家经典为教科书;
兴办太学;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五、知道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张程颐
程颢 朱熹 王阳明 强调:董仲舒新儒学思想来源与
理学思想来源区别A“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世界先有理后有物
B 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人伦者,天理也 ”
C “格物致知”
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程颐
程颢 《四书章句集注》
A“理气论”:世界由理气构成,先理后气
B “心性论”:“存天理,灭人欲”
客观唯心主义 朱熹 “心学”集大成者
A“宇宙便是吾心”“心外无物”
B“致良知” “知行合一
主观唯心主义王阳明 六、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李贽
《藏书》《焚书》自称异端
A破除对孔子的迷信,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B 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C 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
赞扬历史上“异端” 行为
(改革、起义、恋爱、女皇…)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
A 抨击君主专制,“君主乃天下之大害”
B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C 提倡法制,限制君权
D 主张“工商皆本” 顾炎武 《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
A 主张“经世致用”到实践中求
真知
B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谈到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
王夫之《读通鉴论》
一世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
物质是不数据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1.孟子对孔子的思想主张加以继承和发挥,以下分
析正确的是( )
①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成为更为系统的“仁政”思想
②发挥孔子的民本思想,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③在孔子“性相近”观点基础上提出“性善论”
④继承发挥了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提出施政用“仁
义”和“王道”,“以德服人”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B2.(2003·上海·22)某欧洲文化旅游团在
一所中学图书馆参观时问学生:”The
river can carry a boat,yet,it can turn
the boat over as well.”把君主和百姓
的关系比做舟和水,这句话最早见于中
国哪位古代思想家的著作?这位学生正
确地回答( )
A.Li Er B.Zhuang Zhou
C.Meng Ke D.Xun KuangD3.下列不属于汉武帝统治时期采取的重大
举措的是( )
A.“举贤良对策”
B.兴办太学和令地方各郡设学校
C、奉行三教并行政策
D.颁布“推恩令”,削弱地方王国的势力
4.下列对于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评价
不正确的是( )
A.“春秋大—统’’思想适应了汉武帝加
强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
B.“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既加强了
君权又倡导了仁政思想
C.“限民名田”解决了西汉土地兼并问题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有
利于巩固国家统一CC5.汉武帝对中国古代教育发展作出了
贡献,在他统治时期( )
①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②兴办太学拓宽了人才选拔渠道
③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④私学兴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B6.朱熹编著的,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教科
书是( )
A.《春秋繁露》 B.《五经正义》
C.《四书章句集注》 D.《通鉴纲目》
7.“二程”是北宋时期理学的主要代表人
物,下列不属于他们基本主张的是( )
A.“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B.“人伦者,天理也”
C.通过内心反省以“致良知”
D. 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有理后有物CC8.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反对“咸以孔
子之是非为是非”的思想家是( )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9.明清之际的三位进步思想家都提出反
对君主专制独裁,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黄宗羲对封建专制集权进行了揭露批
判,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B.顾炎武志在唤起普通百姓保卫天下的
责任感
C.王夫之认为知和行都产生于心,用良知支配
自己的行为实践
D.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
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AC10.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
质上是( )
A.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
B.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
C.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复兴
D.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A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韩非子说:是以赏莫如厚而信,
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
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故主施赏不
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
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
材料二 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
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
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
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
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材料三 黄宗羲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
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茶毒
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
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日:我固为子
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
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
乐,视为当然,日: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请回答:
(1)三位思想家各处于什么时代?指出其
时代特点。答:(1)战国、西汉、明末清初。
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度进—步崩溃,封建
制度逐步形成的时期。
西汉时期是封建社会初步发展的时期。
明清时期是封建制度的衰落时期。
(2)三段材料反映的政治观点有何不同?
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答:韩非子主张法治。他的思想有利于君
主专制统治的建立。
董仲舒提出大—统思想。主张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他的思想有利于君主专制统
治的巩固,后被汉武帝采纳,儒家思想成为
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
传统文化的主流。
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他的思想对以后
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材料一、二与材料三有什么本质上的
差别?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答:韩非子、董仲舒的思想是为封建君主
专制服务的。黄宗羲的思想体现了反封
建的民主思想。
原因:前者处于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时期,适应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需要
后者处于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适应商品
经济发展,体现市民阶层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