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7张PPT。复习检查:
1、孔子、孟子、荀子各有哪些主要主张?
2、道家学派有哪些代表人物?各有哪些主要主张?
3、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是谁?主要观点是什么?预习检查:
儒家思想是什么时候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的?在此过程中,有哪些人物发挥了重要作用?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汉书. 食货志》▼边境不宁
▼诸侯王势力割据势力威胁中央集权
▼土地兼并严重
▼阶级矛盾尖锐▲加强中央集权
▲加强君权
▲限制土地兼并
▲缓和阶级矛盾,制定规范限制人民董仲舒的学说◇“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上的统一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限田、薄敛、省役
◇制定道德标准“三纲五常”历史背景目的一、董仲舒提出新儒学影响:(1)消极:扼制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2)积极: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
大一统
讨论一: 如何认识董仲舒的“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的“焚书坑儒”是相同的。请回答:你认为上述观点是否有道理?结合秦汉史实指出依据。讨论二:有道理。
秦朝“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然确立的统治思想不同,但都是为了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都属于思想文化专制的需要。二、汉武帝独尊新儒学 1、措施 ⑴思想: 肯定的新儒学思想 ⑵政治:儒者参政⑶教育:兴办太学和建立地方教育系统,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2、影响
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总结一:儒学境遇 春秋:应运而生 战国:蔚然大宗 秦朝:遭打击 西汉初期:逐渐复苏 汉武帝时期:成为正统总结二:自秦至汉武帝治国思想的演变秦——法家思想,严刑峻法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初——道家思想,无为而治及时训练1.史载:“汉初萧(何)曹(参)为相,镇以无为, 从民之欲而不忧乱。”它反映汉初的统治思想是
A.儒家主张 B.墨家主张
C.道家主张 D.法家主张2、儒学到了汉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A.人定胜天 B.无为而治
C君权神授 D.仁政思想
3、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主要利用了儒学的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民贵君轻
C.性善论 D.大一统 董仲舒对儒学加以改造,使之形成了具有时代特
色的新儒学体系。请回答:
4、董仲舒的新儒学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理论基础。其主要是因为董仲舒提出了
A.“春秋大一统”思想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D.“限民名田”、“塞兼并之路”
5、汉武帝的哪些措施,对于促使儒家思想居于正统地位起了直接的作用:①举贤良对策 ②重用文学儒者 ③举办太学,讲授儒家经典 ④设立地方郡国学校,广泛传播儒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的形成 ④儒学之外其他各个学派的消亡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7.关于太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而兴办
B.学习内容为儒学五经
C.为贵族官僚所垄断
D.使儒学地位大大提高
8.为秦朝专制主义集权制度奠定思想理论基础的学说是:
A.法家思想B.儒家思想
C.墨家思想D.道家思想9.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主要是由于:
A.董仲舒、朱熹等对儒家学说的发扬继承
B.儒家思想是历代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
C.历代帝王重用信奉儒学的人
D.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 材料二: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
材料三: “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 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春秋繁露》 ——《汉书?董仲舒传》 上述材料中包含了董仲舒的哪些观点和主张? 作业:本课测评
课时训练
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