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一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1课
1.二月革命时间: 年 月,性质: ,成果 :推翻 ,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掌握主要权力的资产阶级 和工兵代表苏维埃)。
2.十月革命时间: 年 月,性质: ,成果 :推翻 ,建立 。
3.十月革命又叫 ,最能满足人民获得面包和土地要求的措施是颁布 ,最能满足人民获得和平要求的措施是同德国、奥匈帝国 。
4.十月革命意义:①是 ,世界上第一个 ;②沉重打击了 ;③推动了 ,鼓舞了 。
第2课
1.列宁的探索: 年列宁在苏俄开始实施 。内容:
意义:促进
启示: 。
2.苏联成立时间: 年底,当时加入苏联的有
,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3.斯大林模式内容:①社会主义工业化(1928-1937年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 变成强盛的 ,国防力量也加强。)
②农业集体化。
4.斯大林模式形成标志:在全国基本实现 和 的基础上, 的制定,标志着 ,这一体制也被称为 。
5.斯大林模式评价:①积极性,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②消极性,具有严重弊端: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
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第3课
一、凡尔赛体系的建立(在西方调整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秩序)
1.巴黎和会时间: 年,地点法国巴黎,操纵会议的人物是 总理
、 首相 和 总统 。
2.《凡尔赛和约》主要是目的是 ,内容是对德国的
等问题做出规定。其中规定德国海外殖民地由 等国瓜分最能体现巴黎和会的性质是 ,规定德国在山东权益由日本继承引发了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的 。
3.凡尔赛体系的构成:由1919年《凡尔赛和约》和1919-1920年协约国和 、 、 、 签订的和约构成。
凡尔赛体系的意义:确立了 。
4.根据和约1920年成立了 ,由于 没有加入,所以它被 控制。
二、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在东方调整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的秩序)
5.华盛顿会议时间: 年至 年,起主要作用的是 三国。
6. 年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 的《 》,宣称尊重中国主权,遵守各国在华 、 的原则,实际上为 提供了方便。
7.华盛顿会议意义:是 的继续,它确立了
。
8.通过两次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 ”,虽然暂时维持了和平,但这个体系不可能 ,因此 。
第4课
1.经济大危机爆发背景: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繁荣”一时。
经济大危机爆发时间: 年。地点: ,然后席卷全世界。
2.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特点:① ;
② ;③ 。
3.罗斯福新政背景:严重的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时间: 年, 就任美国总统实行新政。
4.罗斯福新政目的: 。
5.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根据《 》,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 ,确定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数等,以防止 ,从而加强了政府对工业的调节。
6.罗斯福新政的评价:① ;② ;③ ;④ 。
7.美德两国摆脱经济危机额不同方式:美国通过 摆脱危机,保留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德国通过 ,对外侵略扩张。
第5课
一、德国法西斯政权
1.背景: 给希特勒和 提供契机;展开欺骗宣传;获得统治阶级和大垄断资本家在政治和经济上的支持。
2.标志: 年 ,逐渐集 大权于一身,称国家元首,这标志着 建立和 形成。
3.罪行:①利用 打击 ;②解散一切工会,取缔了 ;③加强 ,焚毁 ;④掀起 。
二、日本法西斯政权
4.标志: 年2月, 内部的少壮派军官发动兵变失败, 内主张建立 、 的一派控制了政府,这标志着 建立起来, 形成了。
5.罪行:1931年日本制造 ,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日本制造 ,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6.20世纪二三十年代建立野蛮法西斯政权的国家有三个,分别是 。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6课
1.慕尼黑阴谋时间: 年。过程: 四国政府首脑在德国慕尼黑签订协定,规定 必须在10天之内把 等地割让给德国。意义:慕尼黑阴谋把 顶峰。
2.二战爆发标志: 年9月1日, ,英法只得 ,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 。
3.二战进程:西部战场上,1940年德军占领 国等西欧北欧国家,轰炸 国,而 加入德国一方作战。东部战场上, 年德军偷袭发动了对 ,但 保卫战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4.二战扩大标志: 年12月7日, 偷袭 ,第二天美国对日宣战,这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 。
第7课
1.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时间: 年1月1日, 、 、 、 等26个国家在美国首都 开会,签署了《 》,内容:保证 。
2.雅尔塔会议时间: 年。三巨头:美国的 、英国的 、苏联的 ,地点:苏联的雅尔塔,内容:①决定打败德国后,要对德国实行 ,彻底 ;②决定成立 ;③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三个月内, 。
3.二战的转折点: 年至 年的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 。
4.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年6月6日, 等反法西斯盟军在法国的 登上欧洲大陆,被法西斯占领的欧洲国家纷纷解放。
5.德国投降: 年苏联军队攻克 ,希特勒自杀,5月8日,德国正式 ,这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
6.日本投降:1945年 月 日,日本正式 ,这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 。
7.二战性质: 。
8.二战爆发原因:①根本原因是由于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②直接原因是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③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使法西斯国家侵略野心膨胀。
9.二战胜利原因:①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②二战是世界人民反抗法西斯侵略的正义战争。
10.二战启示:①我们要热爱和平,反对战争;②团结起来力量大;③正义必将战胜邪恶;④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沉重灾难等。
第七单元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第14课
1.冷战背景:二战后 经济军事实力居世界第一位,称霸世界的野心膨胀,但不能不正视 等社会主义国家。冷战含义:对社会主义国家采取 ,以 ,称为冷战政策。
2.美国发动冷战的表现:①政治上, 年 ,它的出台,标志着 ;②经济上, ,目的是 ;③军事上, 。
3.苏联应对冷战的表现:成立了 ,标志着 。
4.美苏争霸的开始:50年代 担任苏联领导人后,企图与美国共同 ,美苏开始了长达三十多年的争霸。
5.美苏争霸过程:①五六十年代, 占据优势,表现是 年发生的 。②七十年代,达到 ,美国战略收缩苏联积极进攻,表现是 年 。③八十年代,苏联领导人 提出以 为中心的 战略,表现是1989年 。 年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和冷战的结束。
第15课
1.“一超多强”的形成:随着 、 、 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 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
方向发展,但新世界格局还没定型。
2.“一超多强”的表现:“一超”指美国为了 ,利用 干涉其他国家,发展 ,研制部署 。
“多强”指 、 、 和 等国家和国家联盟实力不断增强,成为 、 的重要力量。
3.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过程中, 具有决定性作用。各国都致力于实现 ,力争在新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4.科索沃战争: 年以 为首的 越过 安理会,对南联盟进行狂轰滥炸, 驻南大使馆也遭到北约导弹袭击,3名记者遇难。
5.科索沃战争的影响:①这是美国对 的挑战,对世界格局产生重要影响。②表明 将是长期曲折的斗争过程。③ 受到严重挑战。
第16课
1.经济全球化背景:20世纪 年代,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
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
2.经济全球化含义:在 过程中,各国 日益密切,世界经济日益成为 , 趋势加速发展。
3.经济全球化表现:① ;② ;
③ 年1月1日 。(WTO希望实现 。)
4.经济全球化影响:①国家间经济往来障碍减少,促进了 。②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竞争, 由于 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处于 。(如跨国公司带来环境污染,1997年国际金融市场风险引发亚洲金融危机。)
5.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在 的同时,
, ,
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
6. 年中国上海举办第九届 会议;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 。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