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练习题课件-1 文言文两则 人教新课标(共1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语文练习题课件-1 文言文两则 人教新课标(共1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3-19 21:49: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组
1 文言文两则















5.按要求,写词语。
(1)AABB式的重叠词。
沧沧凉凉、干干净净、匆匆忙忙、明明白白
(2)表示“用心专一”的近义词。
专心致志、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一心一意






1.写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比喻)
(2)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反问)
(3)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设问)
2.读懂下面句子的意思,并写下来。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而正午时离人远。
3.“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这句话让我想到的成语是:三心二意,我能用这个词语写一句话:
学习上是不能三心二意的,那样肯定不会取得好成绩。







1.《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2.《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争论的问题是:太阳到底是早上还是中午离人近。最后孔子“不能决也”让我们想起孔子曾经说过的一句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对《两小儿辩日》一文给我们的启迪,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C )
A.要敢于对自然现象进行探求和质疑。
B.宇宙无限,知识无涯,学无止境,即使是广闻博识的圣人也会有所不知。
C.要敢于否定、嘲笑和讽刺一切大学问者,不迷信权威。
D.观察事物要注意本质,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也不能以偏概全。





一、课内片段阅读
(一)文言文两则(节选)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1.下列朗读停顿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
A.使/弈秋诲/二人弈
B.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C.惟/弈秋之/为听
D.虽/与之/俱学
2.《学弈》选自( A )
A.《孟子·告子》   B.《列子·汤问》


3.文章写了两个跟弈秋学下棋的人的不同表现,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进行叙述: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用文中原句);另一个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用文中原句)。



(二)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在文中括号内加上标点符号。
2.两小儿辩日时,一儿从形状(大小)的角度分析,认为“日初出大如车盖”;一儿从温度(凉热)的角度分析,认为“日初出沧沧凉凉”。他们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因而得出的结论不同。
3.根据上面短文,你来夸一夸孔子和两小儿。
(1)我会夸孔子:你是一个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的先生。
(2)我会夸两小儿:你们真是敢于质疑、敢于辩论的孩子。
4.两小儿笑孔子曰:“孰为汝多知乎?”如果你穿越到那个时代,听了两小儿的话,你会说什么呢?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或:“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合理即可)







二、课外美文欣赏
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有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①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不知故也。
(有改动)
注①啖(dàn):吃。
1.写出下列字词的大意。
或曰:有的人说
坐:因为
2.那个当官的人,硬把生长在水中的菱角说成在山上(土里)生长的,说明他为了护其短处,强词夺理。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知识是无穷尽的,不要不懂装懂,否则会贻笑大方。






请你查阅资料,完成下面的填空。




1.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2.孟子,战国时期邹国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