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一匹出色的马》表格式教案(2课时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7、《一匹出色的马》表格式教案(2课时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3-19 22:41:50

文档简介

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一匹出色的马》第1课时
教材分析
(一)本课要求认识的汉字有“郊、泛、波、纹、葱、软、毯、异、恋、舍、求、株、拾、骑、跨”15个。通过阅读中不断复现的方式进行识记。
(二)本课要求书写的汉字有“匹、妹、波、纹、像、景、恋、舍、求”9个,多是合体字。具体可分为四类,其中独体字是“求”,左右结构的字是“妹、波、纹、像”,上下结构的字是“景、恋、舍”,三包围结构的字是“匹”。独体字“求”的书写指导要关注重点笔画“点、提”的正确书写;三包围的“匹”字可以结合二年级上学期学过的“巨”,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笔顺。
(三)《一匹出色的马》主要承担感受并积累优美的词句、学会使用比喻句,感受亲人的关爱的教学任务。
学情分析
抽取全班不同认知层级的学生10名,访谈:
(一)你喜欢这篇课文吗?有什么地方读不懂吗?
(二)你觉得哪些句子不好读?
(三)试着写写“巨”。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语言目标
(1)借助拼音,独立认读15个课文中的生字,熟悉到能在朗读课文的时候一下子认出它们。
(2)结合语文园地二中的“展示台”,书写9个会写的字。
(3)在小组内练习朗读课文,体会不同角色的特点和情感变化,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读出景色描写的优美。
(4)在朗读中体会“比喻”手法的表达效果,能使用“像”“好像”“就像”写比喻句。
2.思维目标
初步认识到解决问题要动脑筋,懂得灵活、变通。
3.价值目标
通过读懂文中爸爸对妹妹的关爱和智慧,进而体会生活中亲人对自己的关爱。
(二)教学重点
1.?借助拼音,独立认读15个课文中的生字,熟悉到能在朗读课文的时候认出它们。
2.?结合语文园地二中的“展示台”,书写9个会写的字。
3. 在小组内练习朗读课文,体会不同角色的特点和情感变化,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读出画面中景色描写的优美。
(三)教学难点
1.在小组内练习朗读课文,体会不同角色的特点和情感变化,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读出景色描写的优美。
2.通过读懂文中爸爸对妹妹的关爱和智慧,进而体会生活中亲人对自己的关爱。
教学流程
环节
教师课堂行为
学生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预设时间
一、质疑导入
PPT出示:一匹出色的马
出示课题,引发讨论: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大家还记得我们上节课画的同心圆吗?《一匹出色的马》说的是发生在“我”和爸爸妈妈、妹妹之间的故事。
针对题目质疑。
针对题目质疑,激发对课文的学习兴趣和期待。
约2分钟
二、认读生字
学生独立学习之后,教师通过“摘苹果”游戏检测学生是否认识。(ppt:出示苹果树,每个苹果上一个生字,点击即可摘下)
(一)学生利用拼音自主识读文后的15个生字,不会拼读的字可以求教同学或教师,争取认识到能在课文中认出它们。
(二)同桌互相读一读。
(三)通过“摘苹果”游戏,检测是否准确识记了这些生字。
自主认读生字,通过游戏检测学习效果。
约10分钟
三、朗读课文
(一)学生自读后教师带读。重点带读下列几个句子。(PPT)
1.河水碧绿碧绿的,微风吹过,泛起层层波纹。
2.路的一边是田野,葱葱绿绿的,非常可爱,像一片柔软的绿毯。
3.当我们往回走的时候,妹妹求妈妈抱她:“我很累,走不动了,抱抱我。”
4.爸爸不作声,他松开我的手,从路旁一株柳树下,拾起一根又长又细的枝条,把它递给了妹妹,说:“这是一匹出色的马,你走不动了,就骑着它回家吧。”
5.妹妹高兴地跨上“马”,蹦蹦跳跳地奔向前去,等我们回到家时,她已经在门口迎接我们,笑着说:“我早回来啦!”
(二)带读后让学生同桌互读、指名朗读。
(一)自由朗读,整体感知课文。每名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边读课文边认读15个生字,读通课文中的每个句子(以逗号隔断),尽可能不读破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等认识它,遇到不能一口气读出来的句子要停下来多读几遍。如果还读不好,要请教师帮忙教读。边读边标记出各自然段的序号,教师需巡视检查学生标的是否正确,个别不太正确的同学,教师给予个别指导校正。
(二)同桌互读
力争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声音洪亮、读得流利,尽可能避免字读、断读,试着做到一口气读一个句子。同桌互相检查。
(三)指名朗读展示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全文。
2.其他同学认真听,做评价。
评价标准:(PPT)
(1)读准字音。
(2)读通句子。
(3)声音洪亮。
(4)朗读流利。
(5)朗读有感情:读出环境的优美;读出不同角色的语气特点;读出妹妹的情感变化。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读,达到能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声音洪亮、读得流利、有感情的目标。
约18分钟
四、书写生字
(一)送生字宝宝回家
(PPT)出示本课要写的9个生字:“匹、妹、波、纹、像、景、恋、舍、求”。
(二)指导左右结构的“妹、波、纹、像”
(一)送生字宝宝回家
把9个生字宝宝送回它们各自的家。(独体、左右、上下、三包围)
(二)学写左右结构的“妹、波、纹、像”
1. 小组讨论记字方法和书写要点。
2. 小组汇报,全班补充交流。
3. 教师范写,学生观察。提醒学生注意“波、像”和“妹、纹”左右两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 学生练写,结合展示台(PPT),评价自己的书写和习惯。
5. 评价修改。
6. 再次练写。
通过“送生字宝宝回家”的游戏,明确字形结构,为规范书写奠定基础;书写汉字以学生的独立观察、小组交流为基础,教师关键处点拨,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
约10分钟
课下作业
思考:课文中的枝条还可以是什么?
板书设计
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一匹出色的马》第2课时
教材分析
(一)本课要求认识的汉字有“郊、泛、波、纹、葱、软、毯、异、恋、舍、求、株、拾、骑、跨”15个。通过阅读中不断复现的方式进行识记。
(二)本课要求书写的汉字有“匹、妹、波、纹、像、景、恋、舍、求”9个,多是合体字。具体可分为四类,其中独体字是“求”,左右结构的字是“妹、波、纹、像”,上下结构的字是“景、恋、舍”,三包围结构的字是“匹”。独体字“求”的书写指导要关注重点笔画“点、提”的正确书写;三包围的“匹”字可以结合二年级上学期学过的“巨”,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笔顺。
(三)《一匹出色的马》主要承担感受并积累优美的词句、学会使用比喻句,感受亲人的关爱的教学任务。
学情分析
抽取全班不同认知层级的学生10名,访谈:
1.你喜欢这篇课文吗?有什么地方读不懂吗?
2.你觉得哪些句子不好读?
3.试着写写“巨”。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语言目标
(1)借助拼音,独立认读15个课文中的生字,熟悉到能在朗读课文的时候一下子认出它们。
(2)结合语文园地二中的“展示台”,书写9个会写的字。
(3)在小组内练习朗读课文,体会不同角色的特点和情感变化,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读出景色描写的优美。
(4)在朗读中体会“比喻”手法的表达效果,能使用“像”“好像”“就像”写比喻句。
2.思维目标
初步认识到解决问题要动脑筋,懂得灵活、变通。
3.价值目标
通过读懂文中爸爸对妹妹的关爱和智慧,进而体会生活中亲人对自己的关爱。
(二)教学重点
1.?借助拼音,独立认读15个课文中的生字,熟悉到能在朗读课文的时候认出它们。
2.?结合语文园地二中的“展示台”,书写9个会写的字。
3. 在小组内练习朗读课文,体会不同角色的特点和情感变化,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读出画面中景色描写的优美。
(三)教学难点
1.在小组内练习朗读课文,体会不同角色的特点和情感变化,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读出景色描写的优美。
2.通过读懂文中爸爸对妹妹的关爱和智慧,进而体会生活中亲人对自己的关爱。
教学流程
环节
教师课堂行为
学生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预设时间
一、游戏导入
(一)拖字游戏。
把《一匹出色的马》的15个汉字制作成小马,小马带着生字奔跑,学生抢读。(ppt)
(二)找朋友游戏。
把上节课写过的“妹、波、纹、像”拆分成左右两部分,学生可以拖拽部件组成汉字。(ppt)
(一)拖字游戏。
根据呈现的课文句子空出来的字,依据前后文的语境,拖住飘出的正确汉字,填充在句子的空白处。
(二)找朋友游戏。
把这些部件组合成学过的字。
通过游戏的形式复习巩固上节课学过的生字。
约5分钟
二、研读课文
(一)学习1-3自然段
1.自由读一读1-3自然段,并用横线画出我们沿途看到的风景。(PPT)
(1)河水碧绿碧绿的,微风吹过,泛起层层波纹。
(2)路的一边是田野,葱葱绿绿的,非常可爱,像一片柔软的绿毯。
3.品词析句。
(1)读一读这些句子,说一说,读着这些句子,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2)河水“碧绿碧绿”,田野“葱葱绿绿”你还会说这样的词语吗?
(3)“路的一边是田野,葱葱绿绿的,非常可爱,像一片柔软的绿毯。”
这里说田野像什么?
田野和绿毯有什么共同点?把有共同点的田野比作绿毯,这样的句子是比喻句。试着照样子说一说,把自己喜欢的景物写下来。(“字词句运用”第一题)
(4)积累优美的词句。(课后第三题)
(5)结合插图,读一读1、2自然段,感受景致美好,感受一家人的幸福、和谐。
4.孩子们,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们舍得离开吗?
对呀,都舍不得,他们一家人也舍不得,从哪儿看出来的?
师过渡:路已经走了不少,却还恋恋不舍,不想回去。但总是要回去的,回去的时候,我们就要发现那匹出色的马了。
(一)学习1-3自然段
1.自由读1-3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我们沿途看到的风景。
2.汇报看到的风景:
(1)河水碧绿碧绿的,微风吹过,泛起层层波纹。
(2)路的一边是田野,葱葱绿绿的,非常可爱,像一片柔软的绿毯。
3.品词析句。
(1)读句子,想象画面,说一说。
(2)积累ABAB? AABB式的词语。
(3)感受比喻句的形象生动,读一读书中的句子,再用“像”“好像”“就像”写一写自己喜欢的景物,全班交流。
(4)抄写句子
河水()的,()吹过,泛起()。
(2)路的一边是田野,()的,非常(),像一片()。
?
(5)自由读,指名读。
4.比赛读一读第三自然段,读出恋恋不舍的语气。
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完成词语、句子的积累,感受美好的景色,体会亲人间的爱。
约20分钟
(二)学习4-7自然段
1.往回走,发生了什么事呢?
2.爸爸妈妈抱妹妹了吗?他们分别是怎么处理的呢?
请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3.对比爸爸妈妈的回答,谁更容易让人接受,更有乐趣自己走回家?
4.圈出爸爸一连串动作的词,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5.听了爸爸的话,妹妹怎么做的呢?一起读一读。
6.对比读一读妹妹的变化,说一说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ppt出示:课后第二题。)同时回应上课伊始针对课题的质疑。)板书上的“马”加引号。
(二)学习4-7自然段
1.妹妹走不动了,要爸爸妈妈抱。
2.自由读:
(1)妈妈回答说:“不行啊,我也很累,抱不动你了。”
(2)爸爸拾起一根又长又细的枝条递给妹妹,说:“这是一匹出色的马,你走不动了,就骑着它回家吧。”
3.通过讨论交流,理解爸爸的回答很巧妙,能调动妹妹自己走回家的积极性,让妹妹有了自己走回家的动力。学习爸爸这种说话的艺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他对妹妹的关爱和智慧。
4.圈出“松开、拾起、递给”,做做这些动作,体会用词的准确。
5.自己加上动作读一读第七自然段。
6.同桌对比读,感受到是爸爸巧妙机智的回答让妹妹发生了变化。
三、拓展阅读
?
1.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发生过像课文中这样,爸爸妈妈以特殊的方式关爱你的事情呢?
2.除了爸爸妈妈,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人,关心、爱护着我们。
借助拼音读一读《一株紫丁香》这首小诗,想一想:这篇小诗又表达了谁和谁之间的关爱呢?
3.全班交流。
4.小组练读。
1.全班交流。
2.借助拼音,自由读《一株紫丁香》。
3.全班交流。
4.小组练读,展示读。
《一匹出色的马》体现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一株紫丁香》体现师生之间的关爱,这是离学生最近的、学生感受最深的情感,两篇文章整合在一起学习,有利于统整经验。
约10分钟
四、书写生字
(PPT)出示:“景、恋、舍、匹、求”
1. 了解学生需求:这节课我们要写上面这5个字,哪些字最难写,需要老师帮助?
学生观察上下结构的“景、恋、舍”,三包围结构的“匹”,独体字“求”
1. 集体讨论最难写的两个字。
2. 小组讨论记字方法和书写要点。
3. 小组汇报,全班补充交流。
4. 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5. 学生练写,结合展示台(PPT),评价自己的书写和习惯。
6. 评价修改。
7. 再次练写。
8. 学生独立写其余的字。
根据学生需求进行书写指导,提高教学效率和针对性。
约5分钟
课下作业
1.给爸爸妈妈讲一讲课文中的这个故事。也可以请爸爸妈妈说一说你小时候的趣事。
2.在自己画的同心圆上合适的位置添上“老师”。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