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3-20 19:53: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单元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基因遗传行为与染色体行为是平行的。根据这一事实作出的如下推测,哪一项是没有说服力的(  )
A.基因在染色体上
B.每条染色体上载有许多基因
C.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等位基因分离
D.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自由组合使相应的非等位基因重组
2.下图为雄果蝇某细胞产生子细胞的过程 ,问下列哪些规律在这其中发挥作用(  )

①分离定律②自由组合定律③伴性遗传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无
3.性染色体异常果蝇的性别与育性如右表。科学家发现,白眼雌果蝇(XrXr)与红眼雄果蝇(XRY)杂交产生的F1中,偶尔也出现白眼雌果蝇和红眼雄果蝇(称“例外”)。不考虑基因 突变和环境改变因素,对上述例外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
A.亲本雄果蝇产生了XRXR的精子 B.亲本雌果蝇产生了Xr的卵细胞
C.子代中XRXr个体为红眼雌果蝇 D.子代中XRO个体为红眼雄果蝇
4.对下列四幅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b阶段和c阶段分别用秋水仙素处理后的结果一样
B.图2中酶在a时和b时的温度都能使酶分子结构改变、活性较低
C.图3中bc段和de段的变化都是CO2吸收量下降引起C3化合物含量的下降
D.图4中造成cd段下降的原因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是相同的
5.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能进行分裂的细胞均有细胞周期
B.动物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能形成赤道板和细胞板
C.基因型为Aa的个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与a将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中
D.男性色盲患者的体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含有两个Xb基因
6.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生物都能进行减数分裂
B.减数分裂时,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C.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能产生2个精子
D.一个卵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能形成4个卵细胞
7.现有两组实验数据:(1)测得豌豆中DNA有84%在染色体上,14%在叶绿体上,2%在线粒体上;(2)进一步测得豌豆染色体的组成是:DNA占36.5%,RNA占9.6%,蛋白质占48.9%。这些实验数据表明:(  )
A.染色体是DNA的唯一载体 B.染色体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C.DNA能传递遗传信息 D.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8.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发生分离;所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正常。另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减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时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有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1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以上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可产生染色体数目不正常的配子(以下简称为不正常的配子)。上述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最终结果应当是(  )
A.两者产生的配子全部都不正常
B.前者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后者产生的配子都不正常
C.两者都只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
D.前者产生全部不正常的配子,后者只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
9.关于科学家及其成就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孟德尔提出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B.萨顿用类比推理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C.格里菲思的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D.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性状都与性别有关
B.萨顿用类比推理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C.遗传病患者体内不一定有致病基因
D.某种遗传病发病率为10万分之一,则该病为隐性遗传病
11.10个卵原细胞与10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的卵细胞与精子受精,最多可产生受精卵的个数为( )
A.10 B.20 C.30 D.40
12.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中的基因只位于染色体上 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基因 D.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
13.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II)和非同源区(I、 III)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I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B.II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某夫妇后代中男性患病概率一定不等于女性
C.III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病者全为男性
D.由于X、Y染色体存在非同源区,故人类基因组计划要分别测定
14.下列有关动物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某雄性动物体细胞有20对同源染色体,则该动物某次级精母细胞也可能含有20对同源染色体
B.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的DNA数目相同
C.1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最终只能形成2种类型的精细胞
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都有两个染色体组
15.下列关于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点的分裂会造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暂时加倍
B.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存在DNA复制过程,而无丝分裂没有该过程
C.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数目一定是体细胞的一半
D.与减数分裂相比,有丝分裂过程中显著的特点之一是没有同源染色体
16.下列属于等位基因的是 ( )
A.f与f B.A与b C.E与E D.Y与y
17.如图表示某种动物不同细胞分裂的图像,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只有④所示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
B.②③④细胞中均含有2个染色体组
C.动物的精巢中可能同时发现上述四种状态的细胞
D.图③所示细胞状态往往导致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18.下图是某雄性二倍体动物体内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排除它不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理由是(  )

①有同源染色体②有等位基因③有成对的性染色体④没有联会、四分体
⑤有染色单体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19.把用15N标记的某精原细胞培养在14N的特殊培养液中,在四分体时期每条染色体的状况是( )
A.两条染色单体均不含14N
B.两条染色单体均含15N
C.两条染色单体均不含15N
D.一条染色单体只含15N,另一条染色单体只含14N
20.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使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先加 A 液再加 B 液,加热一段时间后溶液变紫色
B.利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需要去掉最大值和最小值,再来计算平均值
C.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遗传因子在染色体上,并将遗传因子命名为基因
D.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质存在的时间比染色体的长
21.如图表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的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b、c分别进行减数分裂、受精作用、有丝分裂
B.CD与OP的染色体数相同
C.JK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与分开
D.OP的核DNA含量比MN增加1倍,原因是NO发生了受精作用
22.果蝇的X、Y染色体(如图)有同源区段(Ⅰ片段)和非同源区段(Ⅱ-1、Ⅱ-2片段)。有关杂交实验结果如表。下列对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

杂交组合一 P:刚毛(♀)×截毛()→F1全刚毛
杂交组合二 P:截毛(♀)×刚毛()→F1刚毛(♀)∶截毛()=1∶1
杂交组合三 P:截毛(♀)×刚毛()→F1截毛(♀)∶刚毛()=1∶1

A.Ⅰ片段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子代中也可能出现性别差异
B.通过杂交组合一,直接判断刚毛为显性性状
C.通过杂交组合二,可以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Ⅱ-1片段
D.减数分裂中,X、Y染色体能通过交叉互换发生基因重组的是Ⅰ片段


二、非选择题
23.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确保了前后代间的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遗传问题。
(1)图甲是果蝇在生殖发育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乙是果蝇卵原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一对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①雄果蝇的染色体组成是            。
②果蝇个体发育的起点是从甲图中的[   ]_________过程开始的。 (方括中填横坐标上的字母)
③甲图中能发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行为的时期是(    )(括号内填标注数字)。
④已知基因型为BbVv的雌果蝇卵原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发生图乙所示染色体行为的比例为20%。基因型为BbVv的雌雄果蝇交配,如果后代中基因型为bbvv个体比例为0,则表现型为B V 的比例为          。
(2)右图丙是人类遗传病家谱,甲病(用A—a表示)和乙病(用B—b
表示)两种遗传病系谱图,请据图作答;

①甲病是 染色体上的 性遗传病。
②若Ⅲ4与另一正常女子婚配,则其子女患甲病的概率为 。
③假设Ⅱ-1与Ⅱ-6不携带乙病基因,则Ⅲ2的基因型为 ,若Ⅲ-1与Ⅲ-4婚配,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是 。
24.女娄菜是一种雌雄异株的二倍体植物,其花色遗传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如图甲所示).其中基因A和a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B和b在性染色体上(如图乙所示).请据图回答:

(1)据图乙可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X与Y染色体能发生交叉互换的区段是________。
(2)开金黄色花的雄株的基因型有AAXbY或________?,绿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
(3)某一白花雌株与一开金黄色花雄株杂交所得F1都开绿花,则白花雌株的基因型是______。
25.根据下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此图为果蝇的染色体图解。此图中有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是图中的___ __(用一对字母表示),此果蝇为 (雄、雌)。
(2)写出此果蝇的基因型__________。
(3)果蝇的常染色体是 。
26.果蝇的眼色有暗红眼、褐色眼、朱砂眼和白眼四种表现型,由等位基因A-a、C-c控制,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关系见下表。回答以下问题:
表现型 暗红眼 褐色眼 朱砂眼 白眼
基因型 A_C_ A_cc aaC_ aacc


(1)正常情况下,雌果蝇体内细胞中最多有____________条X染色体。
(2)四种眼色的果蝇中,对应基因型最多的果蝇眼色为____________。
(3)杂合的褐色眼雌果蝇与杂合的朱砂眼雄果蝇交配,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
(4)已知控制果蝇眼色的两对基因位于H号染色体上,基因型为AaCc的两只雌雄果蝇杂交。
①若亲代的A、C基因与染色体的对应关系为____________,则子代中暗红眼:白眼=3:1。
②若亲代的A、C基因与染色体的对应关系为____________,则____________。
(5)已知果蝇刚毛和截毛这对相对性状由X和Y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刚毛(B)对截毛(b)为显性。基因型为AaccXBXb和AaccXbYB果蝇交配,F1中褐色眼刚毛雄果蝇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用分数表示,下同)若亲本果蝇交配产生F1,后代果蝇随机交配n代后,Fn中白眼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
27.某雌雄异株(XY型性别决定方式)的二倍体植株,其花色有紫色和白色两种,由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某紫花雄株P与某紫花雌株Q杂交,F1植株中紫花:白花=3:1。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二倍体植株的花色性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显性性状。
(2)若某基因型为Aa的杂合植株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出现了基因A和a的分离,其原因是发生了染色体交叉互换或____________。
(3)根据F1植株中紫花:白花=3:1,某同学认为控制花色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常染色体上。请你对该同学的结论做出评价,并说出你的结论和得出结论的依据:
①你的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得出结论的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4页,总8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试题分析:A、基因遗传行为与染色体行为是平行的,这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A正确;B、基因遗传行为与染色体行为是平行的,这不能说明每条染色体上载有许多基因,B错误;C、基因遗传行为与染色体行为是平行的,由此可推知,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C正确;D、基因遗传行为与染色体行为是平行的,由此可推知,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自由组合使相应的非等位基因重组,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C
【解析】
试题分析:图示细胞表示雄果蝇的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精子的过程,而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就发生在有性生殖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因此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都在这其中发挥作用;而伴性遗传是指此类性状的遗传控制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而总是与性别相关联,因此也能在这其中发挥作用。故本题选C。
考点:本题考查了减数分裂和孟德尔的遗传定律之间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D
【解析】试题分析:用纯种白眼果蝇做母本,纯种红眼果蝇做父本,得到的子代雌蝇均为红眼,雄蝇均为白眼.说明红眼和白眼这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有关,即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白眼为隐性性状(用R、r表示),则亲本的基因型为:XrXr×XRY,亲本雄果蝇只产生XR和Y的精子,故A错误;个别白眼可育雌蝇的基因型为XrXrY,说明亲本雌果蝇产生了XrXr的卵细胞,故B错误;子代中XRXr个体为红眼雌果蝇,但属于正常后代,不属于例外,故C错误;子代中不含性染色体的卵细胞与含XR的正常精子结合,产生的XRO个体为红眼雄果蝇,故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4.D
【解析】试题分析:图1为细胞周期,其中b阶段为分裂期,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可能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a阶段为分裂间期,发生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用秋水仙素处理可导致基因突变,故A错误;图2中的温度在a时酶分子结构没有改变、活性较低,故B错误;图3中bc段是由于CO2浓度减低,引起C3化合物含量的下降,de段光照强度降低,导致C3上升,故C错误;图4中造成cd段下降的原因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是相同的,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裂、酶的特性和光合作用的综合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5.D
【解析】
6.B
【解析】在卵巢中,有的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有的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还有的细胞没有分裂,A错误;减数分裂的特点是细胞中的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其结果是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B正确;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能产生4个精子,C错误;理论上一个卵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能形成1个卵细胞和3个极体,D错误。
7.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染色质、染色体的化学组成是DNA、RNA和蛋白质。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染色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8.D
【解析】
试题分析: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发生分离,形成的2个次级精母细胞都不正常,最后形成的4个精子都不正常。另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形成的一个正常次级精母细胞的1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形成2个异常精子;另一个正常次级精母细胞正常分裂,产生2个正常精子,故该次级精母细胞产生一半不正常配子,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9.D
【解析】分析:孟德尔提出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控制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萨顿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用果蝇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格里菲思的转化实验证明了加热杀死的S型菌内存在转化因子;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
详解:孟德尔提出了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但是并不清楚这些遗传因子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A错误;萨顿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B错误;格里菲思的转化实验证明了加热杀死的S型菌内存在转化因子,但是并不清楚转化因子的本质是DNA,C错误;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生物科学史及实验过程,识记不同的科学家的实验方法、过程、结论等,并根据提示分析解答各选项。
10.C
【解析】性染色体上有性别决定基因,也有不决定性别的基因,如果蝇的红眼、白眼基因,人类的红绿色盲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这些基因并不控制性别,但由于位于性染色体上,因此相关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有关,即伴性遗传,A错误;萨顿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B错误;染色体异常的遗传病就不存在致病基因,C正确;某种遗传病发病率为10万分之一,无法判断其遗传方式,D错误。
【考点定位】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伴性遗传
【名师点睛】


11.A
【解析】
试题分析:10个卵原细胞最多能形成10个卵细胞,10个精原细胞最多可以形成40个精子,由于受精作用时,一个精子和一个卵细胞结合形成一个受精卵,因此10个卵原细胞和10个精原细胞最多能形成10个受精卵,故A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2.B
【解析】试题分析:细胞中的基因主要位于染色体上,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基因,A错误;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正确;一条染色体上有若干个基因,C错误;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而基因是组成DNA的基本单位,D错误。
考点:基因和染色体
13.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Ⅰ片段上的单基因遗传病,分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片段是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男女患病率不一定相等;Ⅲ片段是男性特有的区域,其上有控制男性性别决定的基因,而且Ⅲ片段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均为男性,即伴Y遗传.
【详解】
Ⅰ片段是X特有的区域,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分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中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男性患病率低于女性,A正确;Ⅱ片段是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II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某夫妇后代中男性患病概率不一定不等于女性,B错误;Ⅲ片段为Y染色体上的非同源区,其上基因只位于Y染色体上,因此Ⅲ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病者全为男性,C正确;X、Y染色体互为同源染色体,但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所以人类基因组计划要分别测定,D正确。
【点睛】
本题以性染色体为素材,结合性染色体图,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伴X染色体遗传病、伴Y染色体遗传病和X、Y同源区段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特别是X、Y同源区段基因控制的遗传病,要求学生理解相关遗传病的发病情况,能举例说明,并作出准确的判断.
14.D
【解析】次级精母细胞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不含有同源染色体,A错误;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DNA不复制,故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细胞中DNA数目只有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DNA数目的一半,B错误;在没有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的情况下,1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最终只能形成2种类型的精细胞,C错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没有加倍,该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故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D正确。
15.A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
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导致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因此会造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暂时加倍,A正确;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存在DNA复制过程,无丝分裂也存在DNA复制过程,B错误;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或卵细胞,通常情况下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但也存在特例,如蜜蜂中的雄蜂,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C错误;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细胞中都有同源染色体,D错误。
16.D
【解析】
试题分析:等位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型,f和f是控制的同种表现型,故A错误。A与b控制的是不同的性状,故B错误。E和E控制的是同种表现型,故C错误。Y和y控制的是同种性状的不同表现型,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等位基因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17.D
【解析】
试题分析:④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分裂后期,无同源染色体,A正确;②③④细胞中均含有2个染色体组,①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B正确;上图中即有有丝分裂也有减数分裂,所以在动物的精巢中可能同时发现上述四种状态的细胞,C正确;图③为有丝分裂中期,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8.A
【解析】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的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该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因此该细胞不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正确;②该细胞有等位基因(存在于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基因,分别用A、a等字母表示),可见该细胞不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②正确;③该细胞含有成对的性染色体(第2条和第4条),说明该细胞不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③正确;④联会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该细胞中染色体没有联会,据此不能判断该细胞不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④错误;⑤减数第一次分裂全过程、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的细胞中都含有姐妹染色单体,因此据此不能判断该细胞不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⑤错误;所以选A。
【考点定位】细胞的减数分裂
【名师点睛】本题需要学生识记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根据图中染色体、等位基因等信息判断该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
19.B
【解析】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细胞中主要进行染色体的复制,复制后一条染色体出现两条姐妹染色单体,1个DNA分子复制形成的2个子代DNA分子就分别位于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由于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因此两个子代DNA分子各含亲代DNA的一条链(15N),这样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的两条子代DNA均含15N,即两条染色单体均含15N。
考点:DNA分子的复制;细胞的减数分裂
20.D
【解析】使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不需要加热,A错误;利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一般不舍弃样方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B错误;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遗传因子在染色体上,但没有将遗传因子命名为基因,C错误;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质存在的时间(间期)比染色体(分裂期)的长,D正确。
21.B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阶段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规律;b阶段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规律;c阶段表示受精作用(ML)和有丝分裂过程中DNA数目变化规律。
a阶段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规律,b阶段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规律,c阶段表示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A错误;图中CD和OP都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所以CD与OP的染色体数相同,B正确;JK发生细胞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而同源染色体联会与分开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C错误;OP的核DNA含量比MN增加1倍,原因是NO发生了DNA的复制,D错误。
22.C
【解析】A、分析题图可知,Ⅰ是同源区段,若基因位于Ⅰ上,雌性个体的杂合子与显性性状的雄性个体交配,性状在子代中出现性别差异,A正确;
B、分析杂交组合一可知,P:刚毛(♀)×截毛(♂)→F1全刚毛,刚毛为显性性状,B正确;
C、设控制刚毛的基因为B,控制截毛的基因为b,若基因位于非同源区段(Ⅱ一l、Ⅱ一2)上,P:截毛(XbXb)×刚毛(XBY)→F1刚毛(XBXb):截毛(XbY)=1:1;若基因位于同源区段(I片段)上,P:截毛(XbXb)×刚毛(XBYb)→F1刚毛(XBXb):截毛(XbYb)=1:1;综上所述根据杂交组合二,P:截毛(♀)×刚毛(♂)→F1刚毛(♀):截毛(♂)=1:1,不能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Ⅱ一l片段,C错误;
D、减数分裂中,X、Y染色体能通过交叉互换发生基因重组的是同源区段,D正确
23.(1)① 3AA+XY(6+XY) ②B 受精作用 ③ 3、6 ④ 50%
(2)①常 显 ② 2/3 ③AaXbY 7/24  
(其中(1)④2分,其余每格1分,共10分)
【解析】
24.ⅠAaXbY6aaXBXB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从图甲可以看出,基因A和基因B同时存在时,分别控制酶1和酶2的合成,才能合成绿色色素,即A_B_表现为绿色,A_bb表现为金黄色,aa__表现为白色。从图乙中,Ⅰ区段为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而Ⅱ和Ⅲ为非同源区段.同时B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
【详解】
(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X与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能发生交叉互换,即XY上的Ⅰ区段。
(2)根据图甲分析可知,A_bb表现为金黄色,即开金黄色花的雄株的基因型有AAXbY或AaXbY;A_B_表现为绿色,因此绿花植株的基因型有AAXBXB、AAXBXb、AaXBXB、AaXBXb、AAXBY、AaXBY,共6种。
(3)某一白花雌株(aaX_X_)与一开金黄色花雄株(A_XbY)杂交所得F1都开绿花(A_XBXb或A_XBY),则白花雌株的基因型是aaXBXB。
【点睛】
解答本题关键要结合甲图分析出三种表现型对应的基因型,即A_B_表现为绿色,A_bb表现为金黄色,aa__表现为白色。
25.
(1)4 XY 雄
(2)AaXWY
(3)Ⅱ、Ⅱ、Ⅲ、Ⅲ、Ⅳ、Ⅳ
【解析】
试题分析:
(1)图中有3对常染色体两两相同,还有一对性染色体XY,所以共有4对同源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是图中的XY两条性染色体;该果蝇含有XY两条异型性染色体,所以是雄果蝇。
(2)图中基因A(a)位于Ⅱ号染色体上,W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所以该果蝇的基因型是AaXWY。
(3)果蝇的常染色体有3对,分别是Ⅱ、Ⅱ、Ⅲ、Ⅲ、Ⅳ、Ⅳ。
考点:本题考查果蝇的染色体组成、基因位置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26.4暗红眼暗红眼:褐色眼:朱砂眼:白眼=1:1:1:1双亲A、C基因均位于一条染色体上至多有一个亲本的A、C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子代中暗红眼:褐色眼:朱砂眼=2:1:13/81/4
【解析】
【分析】
遗传定律的综合应用。题中已知基因的显隐性、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所以要分析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以此为依据确定基因所遵守的遗传定律才能解答
【详解】
(1)正常情况下,雌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体内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因着丝点的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细胞内最多有4条X染色体。
(2)四种眼色的果蝇中,暗红眼A C 包含4种基因型,种类最多
(3)杂合的褐色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Aacc,产生的配子基因型为Ac、ac, 杂合的朱砂眼雄果蝇基因型是aaCc,产生的配子基因型是ac、aC,两种亲本杂交,配子随机结合,分析可知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暗红眼:褐色眼:朱砂眼:白眼=1:1:1:1
(4)已知控制果蝇眼色的两对基因位于H号染色体上,即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AaCc的双亲,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有三种情况:两亲本都是AC在一条染色体上、ac在另一条染色体上,杂交子代暗红眼:白眼=3:1;两个亲本都是Ac在一条染色体上、aC在另一条染色体上,杂交子代暗红眼:褐色眼:朱砂眼=2:1:1;一个亲本属于前一种情况,另一个亲本属于后者,杂交子代也是暗红眼:褐色眼:朱砂眼=2:1:1。
所以:
①若亲代的A、C基因与染色体的对应关系为双亲A、C基因均位于一条染色体上, 则子代中暗红眼:白眼=3:1。
②若亲代的A、C基因与染色体的对应关系为至多有一个亲本的A、C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则杂交子代是暗红眼:褐色眼:朱砂眼=2:1:1
(5)基因型为AaccXBXb和AaccXbYB果蝇交配,F1中褐色眼A cc占3/4,雄果蝇占1/2,全是刚毛,所以褐眼刚毛雄果蝇所占比例为1/2x3/4=3/8;若亲本果蝇交配产生F1,由于F1后代果蝇是随机交配,可以按基因频率计算,亲代a的基因频率是1/2,所以子代是aa的概率是1/4,cc是1,n代后,Fn中白眼个体aacc所占比例仍然是1/4
【点睛】
难点:抓住基因位置关系,按特定的基因遗传规律解答;随机交配时按基因频率计算
27. 紫花 基因突变 该同学的结论是错误的 控制花色性状的基因不一定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或者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如果F1雄株和雌株中均为紫花:白花=3:1,说明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如果F1中雌株均为紫花、雄株中紫花:白花=1:1,说明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或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如果F1中雄株均为紫花、雌株中紫花:白花=1:1,则说明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解析】(1)某紫花雄株P与某紫花雌株Q杂交,F1中出现了白花植株,说明紫花为显性性状。
(2)正常情况下,一条染色体经过复制所形成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置上的基因应相同,不存在等位基因,因此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不会出现等位基因A和a的分离现象,若出现了A和a的分离,则其原因是发生了染色体交叉互换或基因突变。
(3) F1植株中紫花∶白花=3∶1,控制花色的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有3种可能:
①位于常染色体上,此时双亲的基因型均为Aa,F1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Aa∶aa=1∶2∶1,F1雄株和雌株中均为紫花∶白花=3∶1。
②只位于X染色体上,此时双亲的基因型分别为XAXa和XAY,F1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XAXA∶XAXa∶XAY∶XaY=1∶1∶1∶1,F1雌株均为紫花,F1雄株中紫花∶白花=1∶1。
③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此时雌性亲本的基因型是XAXa,雄性亲本的基因型是XAYa或XaYA,F1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XAXA∶XAXa∶XAYa∶XaYa=1∶1∶1∶1或XAXa∶XaXa∶XAYA∶XaYA=1∶1∶1∶1,F1雌株均为紫花、F1雄株中紫花∶白花=1∶1或F1雄株均为紫花,F1雌株中紫花∶白花=1∶1。
综上分析,该同学的结论是错误的,控制花色性状的基因不一定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或者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