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 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抽测试题
(90 分钟 110 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等级
得分
一、积累与应用(28 分)
根据拼音填上正确的字。(3 分)
jùn
:
崇山( )岭
(
)工
(
)俏
fù
:
( )裕
奔(
)
(
)近
shì
:
姿( )
(
)当
(
)儿
选择题,将相应要求的序号填入括号内。(5 分)
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_
⑴ 弥留之际 疾驰而去 针锋相对 ⑵ 深明大意 井然有序 节衣宿食
⑶ 宽容大渡 熟能生巧 颠沛流离
下面三组词语中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⑴代替——替代 ⑵著名——名著 ⑵式样——式样
加点语句用得不恰当的句子是
①几个战士趁着夜色,在院子里负.隅.顽.抗.,终于等来了增援的友军,一举击退了日寇。
② 妈妈第一次照着菜谱烧酸菜鱼,虽然很认真,结果却远不是那个味儿, 这真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啊!
③ 在回答邻家小弟弟“作文写得好靠什么”时,陈玥说:“古人说得好,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是
① 改善我们的生活水平要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
②近年来,我国大范围地区陆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空前旱灾。
③ 其实,投篮就跟剪纸一样,只要多练习,就会有准头的。(5)下面句子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天仙配》被称为我国四大民间故事。
B 在《青海高原一株柳》一文中,作者写家乡灞河柳是为了衬托青海高原这株柳树令人望而生畏的生命力。新 课 标 第 一 网
C 老舍、巴金、钱学森都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为我国文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D 麋鹿被称为“四不像”是因为“角似鹿、面似牛、蹄似马、尾似驴”。
按要求做题(7 分)
用“改”字组词(不得重复)填入下面的括号中。(2 分)
( )方法 ( )条件 ( )缺点 ( )品种
用“∕”线划掉不恰当的词。(2 分)
①顷刻间,所有的人都(走到 奔到)甲板上。
②“玛丽”号(直直 直向)“诺曼底”号的侧舷(撞 驶)过来。
③ 哈尔威巍然(矗立 屹立)在自己的岗位上。
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3 分)
穿 :①破,透;②通过;③穿着;④用绳等把物体连起来。
①小亮看穿了妈妈的心思。( )②这条项链是用玉石穿成的。( )
③ 人们在“诺曼底”号和“玛丽”号之间来回穿梭。( ) 4.根据下列词语按褒贬色彩分成两类 (2 分)
横行霸道 深明大义 负隅顽抗 惊恐万状 忠于职守 孜孜不倦
褒义词: 贬义词: 5.补充词语,并从其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下面的横线上。(5+6=11 分)
井然有(
) 脱(
)而出 神(
)莫测 (
)立鸡群 (
)跳如雷
惊心动(
) 动人心(
) 颠(
)流离 (
)牵梦绕 (
)能生巧
王母娘娘得知织女嫁给牛郎,气得 ;在哈尔威船长的指挥下, 乘客和船员 地登上小艇;霍金在不断探索 的宇宙;姥姥经过长年累月地练习剪纸,剪什么像什么,这真是 啊;麋鹿终于结束了 的生活,回归了故土;安塞腰鼓多么 啊!
二、课内外内容填空(22 分)
根据提示将诗句补充完整。(5 分)
“剑外忽传收蓟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死去元知万事空, ”(《示儿》);“感时花溅 泪 ”。(《春望》);“但使龙城飞将在, ”(《出塞》); “孩子,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2.根据课文内容,按要求答题。 (17 分)
(1)国粹京剧是大众 的曲艺形式,人物分为 四种,表演开始, ,演员们一个个 ,在台上 ,演
得 。(成四字词)(6 分)
老舍笔下的草原 (填成语)羊群一会儿 ,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 , 就像只用 , 不用 的中国画那样, 到处 , 。《草原》(4 分)
大风起兮 ,威加海内兮 ,安得猛士兮 。《大风歌》(3 分)
后生们的 、 、 ,有力地 着, 着, 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它 着你, 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 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 、活跃和强盛 。《安塞腰鼓》(4 分)
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30 分)
短文 1(10 分) (一)《麋鹿》片段
麋鹿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据科学家考证,早在 3000 多年前,我国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就有麋鹿 ,但汉朝以后就【逐渐 陆续】减少,再后来竟然销声匿迹。1865 年,有人在北京南郊发现了 120 头麋鹿,并撰文向全世界介绍。随后,数十头麋鹿被【相继 陆续】盗往欧洲,在伦敦、巴黎和柏林等动物园里展出。1900 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最后一群麋鹿惨遭厄运,有的被杀戮,有的被装上西去的轮船。从此,麋鹿在国内几乎绝迹。X Kb1.o 1.联系上下文,在【 】里选择合适的词语,用“√”标出。(2 分)
用自己的话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2 分)
选择题。从 “据科学家考证”和“几乎绝迹”这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在介绍事物时, 非常注意说法的 (2 分)⑴ 生动形象 ⑵准确妥帖 ⑶通顺完整
选择题。短文介绍的内容时间跨度很大,但读来觉得前后连贯流畅,是因为恰当地用上 了一些词语,如: (2 分)
⑴ 数十头,惨遭厄运,几乎绝迹 ⑵ 经历,竟然,从此 ⑶ 再后来,随后,最后5.对于麋鹿的经历,作者先后怀有怎样的情感?请用几个词写出来(2 分)
短文 2(10 分) (二)生命的礼物
那年,在美国考得驾驶执照,同时发给一张淡红色的小卡,卡上写着:按照统一的人体 捐献法规,当我死之时,我作如下选择:
捐献我的任一器官和部件。B. 捐献我的心脏起博器官(植入日期为某年某月某日)
C. 捐献下列部件和器官—— D. 不捐献我的任一器官部件和心脏起博器。以下是亲笔签名和日期。
真新鲜!要是我母亲见了,一定大惊失色。美国人简直是疯子!她虽然不相信“来生转世” 之类的说法,但刚领到驾驶执照就谈死,她会认为不吉利。再说捐献器官,把尸体弄得支离破碎,她会认为太残酷。不过,我在a 项上作了选择,就是说,一旦发生意外而死亡,我愿意捐献我的任何一个器官和部件。我签上自己的大名,把卡贴在驾驶执照后面,并把“捐献者”三个字的小红点贴在驾驶执照正面。我端详这张驾驶执照,想象万一我遭不测,警察和救护人员赶到现场,翻开驾驶执照一眼就能看见“捐献者”三个字的小红点,就会立即拿我的器官去解救另一个垂危的生命……这是一份生命的礼物,赐予和被赐予都是一种幸福。美国大多数人都愿意做这种选择,我非常赞成这种做法。只是当时,我不曾将此事告诉母亲, 怕她整天提心吊胆。
不久前,在一份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一美国青年在一场车祸中不幸丧生,根据他生前 的愿望,医生摘取了他身上所有的可供利用的器官。两只肾脏分别移植给当地和欧洲的两名 肾功能衰竭者,心脏和肝脏分别移植给两名濒临死亡的患者,两只眼球给两个失明者作了角 膜移植。这位青年捐献的生命礼物,使四个垂死者重获新生,两个盲人重见光明。当记者访问这个青年的母亲时,她说,她为儿子的行为感到骄傲,同时她还感谢那些接受她儿子器官 的人。他们使她儿子的一部分在他们体内存活,她儿子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得以延续。看到 他们,就像看到自己的儿子!
我把文章拿去读给我 80 岁的母亲听,她听了半晌不说话,最后她缓缓地说:“这个母亲实在了不起,只是我这样老的器官,不知还能不能派上用场。”
我激动得一把抱住她:“妈妈!”
给汉字注上拼音。(2 分) A. 半晌( ) B. 濒临死亡( )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2 分)
请用原文回答 “我把卡贴在驾驶执照后面,并把‘捐献者’三个字的小红点贴在驾驶执照正面”的原因是什么?(2 分)
母亲说“只是我这样老的器官不知还能不能派上用场”的意思是什么?(2 分)
在中国,器官捐献的宣传力度还不够,公民捐献的意识还不强。现在请你写一则号召公民自愿捐献器官的公益广告语,不超过 40 字。(2 分)
短文 3(10 分) (三)走进书里去
①有人说现代的儿童普遍有个共同倾向,就是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看电视和看漫画书上, 而不喜欢阅读文字比较多的书籍。
②这样的孩子,外表看起来聪明伶俐,见闻广(搏 博),但缺乏深入思考的(奈 耐)心,知识虽多但流于肤浅,反应虽敏捷却未经推敲思索。
③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豪 毫)不费力地坐在(荧 影) 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相形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因此,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
④小朋友可能读过《顽童流浪记》,也可能看过它的影片或卡通,两相比较,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深邃的思想、永恒的感情。至于影片 和卡通,虽然也给你感觉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
⑤如果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电视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是可口的零食。 一样是吃的享受,韵味却不相同。
⑥现代人的求知和文学欣赏的方式已变得多姿多彩,不过,千万不要忘记阅读书籍仍然 是求学问的主要方法,更是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但愿你能确实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走进 书里去。
阅读①—③段,划掉括号里不正确的字。(2 分)
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2 分)
粗略—— 瞬间——
为什么静下心来专心读书的儿童愈来愈少了?(2 分)
读小说和看影片有什么不同?(2 分)
作者把 比喻为 的宴席。把 比喻为 的快餐。(2 分)
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观点,并说明理由。(2 分)
四、 作文 (30 分)
生活中有很多特点鲜明的人,如幽默的老师、调皮的同学、闲不住的老妈、爱管闲事的邻居……请选择一个人,通过一两件具体的事情来表现他或她的特点。题目自拟。
六年级抽测答案
短文1
逐渐 陆续
麋鹿在我国由盛到衰,最后几乎绝迹的传奇经历。
(2)
(3)
5. 自豪、惋惜、痛心……
短文2
1. A.shǎng B.bīn.kb1.com
2. 我在美国考驾照时签了同意捐献器官的协议,怕母亲不理解而没有告诉她,后来我读了一则捐献的报道给母亲听,没想到母亲很支持这种做法。
3. 万一我遭不测,警察和救护人员赶到现场,翻开驾驶执照一眼就能看见“捐献者”三个字的小红点,就会立即拿我的器官去解救另一个垂危的生命。
4. 意思是母亲也想在自己死后捐献自己的器官。
5. 略
短文3
1.搏、奈、豪、影
2.细致、 永恒
3.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毫不费力地坐在荧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
4.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深邃的思想、永恒的感情。看影片和卡通虽然有感觉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
5.作者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电视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
6.【改题标准】表明你的观点,引述作者观点(得1分)、结合自己读书经历论说自己观点、语言通顺(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