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语必修三基础知识(第三单元)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一、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子舆,战国时期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88%98%E5%9B%BD%E6%97%B6%E6%9C%9F?/?945182" \t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D%9F%E5%AD%90?/?_blank?)邹国(今山东邹城)人。
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93%B2%E5%AD%A6%E5%AE%B6?/?3968" \t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D%9F%E5%AD%90?/?_blank?)、思想家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80%9D%E6%83%B3%E5%AE%B6?/?1214475" \t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D%9F%E5%AD%90?/?_blank?)、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4%92%E5%AE%B6%E5%AD%A6%E6%B4%BE?/?3405542" \t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D%9F%E5%AD%90?/?_blank?)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尊为“亚圣”,与孔子并称“孔孟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D%94%E5%AD%9F?/?5378144" \t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D%9F%E5%AD%90?/?_blank?)”。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内容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B1%BC%E6%88%91%E6%89%80%E6%AC%B2%E4%B9%9F" \t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D%9F%E5%AD%90?/?_blank?)》、《得道多助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E%97%E9%81%93%E5%A4%9A%E5%8A%A9" \t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D%9F%E5%AD%90?/?_blank?),失道寡助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4%B1%E9%81%93%E5%AF%A1%E5%8A%A9?/?4200504" \t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D%9F%E5%AD%90?/?_blank?)》、《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94%9F%E4%BA%8E%E5%BF%A7%E6%82%A3%EF%BC%8C%E6%AD%BB%E4%BA%8E%E5%AE%89%E4%B9%90?/?10955267" \t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D%9F%E5%AD%90?/?_blank?)》、《富贵不能淫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F%8C%E8%B4%B5%E4%B8%8D%E8%83%BD%E6%B7%AB?/?1320247" \t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D%9F%E5%AD%90?/?_blank?)》、《寡人之于国也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F%A1%E4%BA%BA%E4%B9%8B%E4%BA%8E%E5%9B%BD%E4%B9%9F?/?10382430" \t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D%9F%E5%AD%90?/?_blank?)》等。
二、古代文化常识
1、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朕”字用法首创者是秦始皇。明清两代,“朕”成为皇帝唯一用词。
2、梁惠王:战国时期魏国的国君魏罃(yīng)。魏国都城在大梁,所以魏惠王又叫梁惠王。
3、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
4、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南部。
5、粟:谷子,脱壳后为小米,也泛指谷类。
6、谷:粮食的统称。《论语》中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这句话形容一个人缺乏知识,非常懒惰。“五谷”最主要的说法有两种:
一 种 是 /稻(dào)、黍(shǔ)、稷(j ì)、麦(mài)、菽(shū);
另一种是 /麻(m á)、黍(shǔ)、稷(j ì)、麦(mài)、菽(shū。
这两种说法主要差别就是在一种有稻无麻,一种有麻无稻。主要是因为,古代的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主要产地在南方,北方较少,所以五谷中最初是没有稻的。
庠序:庠、序都是古代的学校名称,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
三、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弃甲 曳兵( ) 生拉 硬拽( )
数罟(cù gǔ) 数落( ) 数见( ) 不鲜
洿池(wū) 鱼鳖( ) 瘪三( ) 干瘪( )
丧死(sāng) 颓丧( ) 帛书( ) 衣帛( )
鸡豚(tún) 狗彘( ) 庠序( ) 孝悌( )
畜养(xù) 牲畜( ) 饿莩( ) 饿殍( )
一词多义?
1.数?
愿得补黑衣之数? 《触龙说赵太后》?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寡人之于国也》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
数罟不入洿池? 《寡人之于国也》?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赤壁之战》?
2.直?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爱莲说》?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寡人之于国也》?
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炭翁》?
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指南录〉后序》?
3.发?
百发百中? 成语??
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寡人之于国也》?
野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醉翁亭记》?
主人忘归客不发? 《琵琶行》?
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 《五人墓碑记》?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五人墓碑记》?
4.兵?
非我也,兵也? 《寡人之于国也》?
穷兵黩武? 成语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触龙说赵太后》?
草木皆兵? 成语
5.胜?
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寡人之于国也》?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忆江南》?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岳阳楼记》
五、词类活用?
(1)然而不王者???
(2)树之以桑?????
(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4)填然鼓之????
(5)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6)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7)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六、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
(1)斧斤以时进山林?
(2)申之以孝悌之义?
(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非我也,岁也
《劝学》 荀子
一、作者简介: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赵国猗氏(今山西运城临猗县)人,时人尊而号为“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说”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古代文化常识
1、君子: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2、靛青:一种染料。
3、蓼蓝:草名,叶子可制染料。
4、跬步:古人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5、骐骥:骏马
6、十驾:马拉车十天所走的路程。
7、蟹六跪而二螯:跪,蟹腿;螯,蟹钳。蟹有一对像钳子一样的足来掘洞、防御和进攻,叫作螯足;而其余的四对足都是用来步行或划水的,叫作步足。螯足和步足的功能并不相同,因此严格地说,螃蟹应该有八只可以行走的腿,还有两只不具备行走功能的螯足。真正的螃蟹是两个钳子八条腿;帝王蟹,两个钳子六条腿。荀子 (?https:?/??/?www.baidu.com?/?s?wd=%E8%8D%80%E5%AD%90&tn=SE_PcZhidaonwhc_ngpagmjz&rsv_dl=gh_pc_zhidao" \t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_blank?)说“蟹六跪而二螯”,指的可能就是这种6条腿2个钳子的帝王蟹。
三、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靛青( ) 绽放( ) 蓼蓝( ) 寂寥( )
輮以( ) 为轮 杂糅( ) 猿猱( )
槁木( ) 茼蒿( ) 鲁缟( ) 镐京( )
磨砺( ) 严厉( ) 参省( ) 蛟龙( )
跬步( ) 硅谷( ) 筋骨( ) 胁迫( )
锲而( ) 不舍 金石 可镂( )
骐骥( ) 的卢( ) 乌骓( ) 盗骊( )
六跪( ) 二螯( ) 蛇鳝( ) 急躁( )
四、指出下列句中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意义。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木直中绳, 以为轮,其曲中规。
(4)蚓无爪牙之利??。
五、一词多义
1、 绝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以为妙绝
佛印绝类弥勒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
强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
3、 假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乃吾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
望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先达德隆望尊
予犹记周公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闻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博闻强志
初闻涕泪满衣裳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以勇气闻于诸侯
扫后更闻香
《过秦论》 贾谊
作者简介:
贾谊(前200—前168),汉族,洛阳(今河南洛阳东 )人,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 (?https:?/??/?baike.sogou.com?/?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59537&ss_c=ssc.citiao.link" \t "https:?/??/?baike.sogou.com?/?_blank?),世称贾生。文帝时任博士,后谪为长沙王 (?https:?/??/?baike.sogou.com?/?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53591109&ss_c=ssc.citiao.link" \t "https:?/??/?baike.sogou.com?/?_blank?)太傅,故后世亦称贾长沙、贾太傅。三年后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深自歉疚,抑郁而亡,时仅33岁。司马迁 (?https:?/??/?baike.sogou.com?/?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66089&ss_c=ssc.citiao.link" \t "https:?/??/?baike.sogou.com?/?_blank?)对屈原、贾谊都寄予同情,为二人写了一篇合传,后世因而往往把贾谊与屈原并称为“屈贾”。
贾谊的散文和辞赋深受庄子 (?https:?/??/?baike.sogou.com?/?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45241&ss_c=ssc.citiao.link" \t "https:?/??/?baike.sogou.com?/?_blank?)与列子的影响,散文的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 (?https:?/??/?baike.sogou.com?/?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7647343&ss_c=ssc.citiao.link" \t "https:?/??/?baike.sogou.com?/?_blank?),鲁迅称之为“西汉鸿文”,代表作有《过秦论 (?https:?/??/?baike.sogou.com?/?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78789&ss_c=ssc.citiao.link" \t "https:?/??/?baike.sogou.com?/?_blank?)》、《论积贮疏 (?https:?/??/?baike.sogou.com?/?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376252&ss_c=ssc.citiao.link" \t "https:?/??/?baike.sogou.com?/?_blank?)》等。其辞赋皆为骚体,以《吊屈原赋 (?https:?/??/?baike.sogou.com?/?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376228&ss_c=ssc.citiao.link" \t "https:?/??/?baike.sogou.com?/?_blank?)》、《鵩鸟赋 (?https:?/??/?baike.sogou.com?/?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5639955&ss_c=ssc.citiao.link" \t "https:?/??/?baike.sogou.com?/?_blank?)》最为著名。
古代文化常识
1、崤函(xiáo hán): 中国古地名,指崤山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4%A4%E5%B1%B1" \t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4%A4%E5%87%BD?/?_blank?)与函谷关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7%BD%E8%B0%B7%E5%85%B3?/?447473" \t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4%A4%E5%87%BD?/?_blank?),两者都在今天河南省,大致在灵宝市、陕县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9%95%E5%8E%BF" \t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4%A4%E5%87%BD?/?_blank?)范围。崤函并称,主要因此处地势险要、函谷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中国古代军事争夺的焦点之一。
2、合纵:战国时期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3、连横:战国时期秦国分化瓦解、各个击破六国的策略
4、雍州:九州之一,在今陕西中部、北部,甘肃、青海的的东南部和宁夏一带地方,秦居雍州。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
5、战国四公子: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楚国春申君黄歇
6、六合:天地四方
7、七庙:天子的宗庙。
8、敲扑:刑具,短的叫“敲”,长的叫“扑”。
9、百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桂、浙、闽、粤等地,每个部落都有名称,统称百越,也叫“百粤”
10、黔首:秦朝对百姓的称呼。黔,黑色。
11、万乘(sheng):兵车万辆。表示军事力量强大。
12、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
13、陶朱:就是春秋时期越国的范蠡(lǐ),他因善于经商致富,后人常以“陶朱”为富人的代称。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崤函( ) 佳肴( ) 羞赧(nǎn) 藩篱( )
逡巡( ) 疏浚( ) 怙恶(hù) 不悛( )
锋镝( ) 贬谪( ) 瓮牖(you) 氓隶( )
锄櫌( ) 棘矜( ) 度长(duó) 絜大( )
钩戟( ) 长铩( ) 谪戍(shù) 之众
墨翟( ) 姓翟( ) 膏腴(yú) 猗顿( )
一夫 作难( ) 愚黔首(qián) 隳名城( )
四、 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词语的意义。
??1、因: ①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 )
②蒙故业,因遗策 ( )
??? ③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 )
??2、延: ①秦人开关延敌 ( )
②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 )
??3、爱: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 )
②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 )
? 4、致: ①以致天下之士 ( )
②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 )
??5、及: ①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 ( )
?? ②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 )
五、词类活用(指出活用字的类型和意义)
崤函之固?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4) 内立法度,……外连横而斗诸侯。?
(5)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6)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7)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8)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9) 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10)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11)履至尊而制六合
(12)外连横而斗诸侯?
(13)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14)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15)吞二周而亡诸侯?
(16)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17)序八州而朝同列?
六、指出下列句子类型
(1)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2)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3)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4)?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5)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6)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
(7)陈利兵而谁何。
(8)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七、一词多义?
(1)?制?
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 )?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 )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 )
(2) 亡?
??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 )
??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 )
?? 吞二周而亡诸侯? ( )
?? 河曲智叟亡以应 ( )
(3) 利?
??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
??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 )
??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 ( )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 )
(4) 固?
??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 )
??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
??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 )
??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 )
(5) 遗?
??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 )
?? 蒙故业,因遗策? ( )
??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
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 )
(6) 度?
??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 )
??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挈大? ( )
??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 )
《师说》 韩愈
一、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韩愈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东汉、魏、晋、宋、齐、梁、隋)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AC%A7%E9%98%B3%E4%BF%AE?/?127825" \t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F%A9%E6%84%88?/?_blank?)和苏轼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B%8F%E8%BD%BC?/?53906" \t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F%A9%E6%84%88?/?_blank?)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韩、柳、欧、苏)”。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二、古代文化常识
1、巫医:古时巫、医不分,巫的职业以祝祷、占卜为主,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
2、百工:各种工匠。
3、六艺经传(zhuàn):六经的经文和传文。六艺,指《诗 (?https:?/??/?so.gushiwen.org?/?fanyi_1657.aspx?)》《书》《礼》《乐》《易》《春秋》六部儒家经典。《乐》已失传,这是沿用古代的说法。又称作“六经”。另外也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传:古代解释经文的著作。
4、五经:《诗 (?https:?/??/?so.gushiwen.org?/?fanyi_1657.aspx?)》《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
5、句读:也叫句逗,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意尽处为句,语意未尽而须停顿处为读(逗)。古代书籍上没有标点,老师教学童读书时要进行句读(逗)的教学。
三、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出差( ) 嗟叹( ) 蹉跎( ) 磋商( )
愚昧( ) 公寓( ) 读者( ) 句读( )
脾肺( ) 裨益( ) 俾有( ) 所悟
稗官( ) 野史 纵横 捭阖( )
郯子( ) 苌弘( ) 老聃( ) 李蟠( )
经传( ) 危殆( ) 贻害( ) 无穷
四、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写出本字并解释
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
⑵或师焉,或不焉 ( )
五、找出句中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其意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
(2)小学而大遗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吾从而师之
(5)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6)今之众人
(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8)年十七,好古文
六、写出句中词类活用词的用法和意义
吾师道也
或师焉,或不焉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吾从而师之?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小学而大遗
七、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不拘于时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4、而耻学于师
5、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八、一词多义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其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余嘉其能行古道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郯子之徒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古之学者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之 句读之不知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君将哀而生之
蚓无爪牙之利
吾欲之南海
高语必修三基础知识第三单元(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三、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弃甲 曳兵(yè) 生拉 硬拽(zhuài)
数罟(cù gǔ) 数落(shǔ) 数见(shuò) 不鲜
洿池(wū) 鱼鳖(biē) 瘪三(biē) 干瘪(biě)
丧死(sāng) 颓丧(sàng) 帛书(bó) 衣帛(yì)
鸡豚(tún) 狗彘(zhì) 庠序(xiáng) 孝悌(tì)
畜养(xù) 牲畜(chù) 饿莩(piǎo) 饿殍(piǎo)
四、一词多义?
1.数?
愿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 数目、数量?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 几、若干?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 ? 命运?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shuò??? 屡次?
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 cù?? 密、细密?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 shǔ 计算?
2.直?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 与“曲”相对,不弯曲?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 仅、只?
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 价值?
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指南录〉后序》 径直、直接?
3.发?
百发百中? (成语)? 发射?
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 征发、派遣?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寡人之于国也》 打开?
野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醉翁亭记》 花开?
主人忘归客不发? 《琵琶行》? 出发?
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 《五人墓碑记》? 发出?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 发出、抒发?
4.兵?
非我也,兵也? 《寡人之于国也》 兵器?
穷兵黩武? (成语) ? 战争?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触龙说赵太后》 军队?
草木皆兵? (成语) ? 士兵?
5.胜?
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 承受?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寡人之于国也》 尽?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胜利?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忆江南》? 超过?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岳阳楼记》? 优美的?
五、词类活用?
?(1)然而不王者??? 名词作动词----称王
?(2)树之以桑???? ? 名词作动词----种植?
?(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名词作动词----穿?
?(4)填然鼓之???? 名词作动词----击鼓?
?(5)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名词作动词----归罪
?(6)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形活用为动----变少、变多
(7)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动词作名词----活着的人、死去的人
动词为动用法:为……办丧事
六、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
(1)斧斤以时进山林? 状语后置?
(2)申之以孝悌之义? 状语后置?
(3)未之有也 宾语前置
(4)非我也,岁也?? 判 断 句????
《劝学》 荀子
三、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靛青(diàn) 绽放(zhàn) 蓼蓝(liǎo) 寂寥(liáo)
輮以(róu) 为轮 杂糅(róu) 猿猱(náo)
槁木(gǎo) 茼蒿(hāo) 鲁缟(gǎo) 镐京(hào)
磨砺(lì) 严厉(lì) 参省(xǐng) 蛟龙(jiāo)
跬步(kuǐ) 硅谷(guī) 筋骨(jīn) 胁迫(xié)
锲而(qiè) 不舍 金石 可镂(lòu)
骐骥(qíjì) 的卢(dí) 乌骓(zhuī) 盗骊(lí)
六跪(guì) 二螯(áo) 蛇鳝(shàn) 急躁(zào)
四、指出下列句中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意义。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古义:广博地学习;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古义:藏身、寄居; 今义:托付或将什么放在什么上
(3)木直中绳, 以为轮,其曲中规。
古义:把……做成; 今义:认为
(4)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爪子和牙齿; 今义:为坏人效力的党羽、帮凶
五、一词多义
1、 绝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停止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隔绝
以为妙绝 极点
佛印绝类弥勒 非常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横渡
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 断绝
强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有力的弓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强健、强壮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有余、略多
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qiǎng,勉强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 强盛
3、 假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借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借助、利用
乃吾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假装
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 假如、如果
望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远看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盼望、希望
先达德隆望尊 声望
予犹记周公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农历十五日
5、 闻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听见
博闻强志 见闻、见识
初闻涕泪满衣裳 听说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使上级听见
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声望、声名
以勇气闻于诸侯 闻名、出名
扫后更闻香 用鼻子嗅
《过秦论》 贾谊
三、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崤函(xiáo) 佳肴(yáo) 羞赧(nǎn) 藩篱(fān)
逡巡(qūn) 疏浚(jùn) 怙恶(hù) 不悛(quān)
锋镝(dí) 贬谪(zhé) 瓮牖(you) 氓隶(meng)
锄櫌(yōu) 棘矜(qín) 度长(duó) 絜大(xié)
钩戟(jí) 长铩(shā) 谪戍(shù) 之众
墨翟(dí) 姓翟(zhái) 膏腴(yú) 猗顿(yī)
一夫 作难(nàn) 愚黔首(qián) 隳名城(huī)
四、 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词语的意义。
?? 1、因: ①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趁着)
②蒙故业,因遗策 (沿袭)
??? ③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就着)
?? 2、延: ①秦人开关延敌 (引进)
? ②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延续)
? 3、爱: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吝啬)
②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爱护)
?? 4、致: ①以致天下之士 (招纳)
②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获得)
?? 5、及: ①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 (等到)
?? ②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赶得上,?追得上)
五、词类活用(指出活用字的类型和意义)
1、形容词作名词?
崤函之固? 坚固(地势)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有利(形势)
2、名词作状语?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像席子、包裹、口袋一样
内立法度,……外连横而斗诸侯。? 对内、对外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向南、西、东、北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向南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向北?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像云、回声一样、影子一样
3、名词作动词?
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 用瓮做、用绳系
履至尊而制六合 登上
4、形容词作动词?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变小变弱
5、使动用法?
外连横而斗诸侯? 使--------争斗
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使---------漂浮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使--------削弱?
吞二周而亡诸侯? 使------灭亡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使-----------愚昧
序八州而朝同列? 使-----------朝拜
六、指出下列句子类型
?(1)判 断 句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 ?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2)被 动 句?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3)宾语前置句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
?陈利兵而谁何。
(4)介宾结构后置
(状语后置)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七、一词多义?
(1) 制?
???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统率、指挥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控制、制服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制度、规模
??
亡?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逃跑(的士兵)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丢失
???吞二周而亡诸侯? 灭亡
???河曲智叟亡以应 ? 通“无”,没有
(3) 利?
??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锋利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有利(形势)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锋利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好处
(4) 固?
??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坚固(地势)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巩固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固执
??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既、已
(5) 遗?
??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丢失
???蒙故业,因遗策? 遗留的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给予
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遗失之物
度?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规章制度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挈大? 计算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越过
《师说》 韩愈
三、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出差(chāi) 嗟叹(jiē) 蹉跎(cuō) 磋商(cuō)
愚昧(yú) 公寓(yù) 读者(dú) 句读(dòu)
脾肺(pí) 裨益(bì) 俾有(bǐ) 所悟
稗官(bài) 野史 纵横 捭阖(bǎi)
郯子(tán) 苌弘(hóng) 老聃(dān) 李蟠(pán)
四、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写出本字并解释
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传授 )
⑵或师焉,或不焉 ( “不”通“否”,不 )
五、古今异义
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求学的人; 今:有专门学问的人
小学而大遗 古:小的方面学习; 今:专门的一个求学阶段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特殊的指示代词,相当于“用来……的”;
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吾从而师之 古:是两个词,从:跟随;而:而后;
今:连词,表结果、目的等。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无论; 今:常用义为“没有”。
今之众人 古:一般人、普通人; 今:常指许多人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不一定; 今:用不着,不需要
年十七,好古文 古:先秦两汉散文; 今:五四以前文言文统称
六、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吾师道也 学习
或师焉,或不焉 从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从师
2、意动用法
吾从而师之? 名词? 以……为师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动词 以……为羞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名词 以……为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动词? 以……为耻
3、形容词作名词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疑惑的问题。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愚人。
小学而大遗 小的问题,大的问题
七、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判断句
2、不拘于时 被动句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宾语前置句
4、而耻学于师 介词结构后置句
5、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固定句式,“难道……吗?”
八、一词多义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他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那些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他们
其 余嘉其能行古道 他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他们的
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 大概,表猜测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欲 多么,表感叹
郯子之徒 这些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这些
古之学者 的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取消句子独立性
之 句读之不知 宾语前置标志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音节助词,无实义
君将哀而生之乎 作代词,指代自己
蚓无爪牙之利 定语后置标志
吾欲之南海 作动词,“到”、“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