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1 晏子使楚(人教新课标)(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1 晏子使楚(人教新课标)(共3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3-20 13:04: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同学们知道图中的人物是谁吗,他们之间有什么样的故事呢,让我们进入文中去看一看吧!


晏子使楚
11
能言善辩 巧获尊重
作 者 简 介
晏婴:字平仲,夷维(今山东高密)人。春秋时齐国大夫,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人们一般称呼他“晏子”。
写 作 背 景
《晏子使楚》选自《晏子春秋·杂下》卷六。春秋时代,齐恒公去世已近百年,齐国称霸的盛世已过,虽雄风犹存,但楚国已跃居五霸之列,国力日强。在楚强齐弱的形势下,景公决意与楚修好,共抗晋国。在这种情况下,晏子作为使者访问了楚国。
知 识 链 接
《晏子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齐国政治家晏婴言行的一种历史典籍,成书于战国时期,用史料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书中记载了许多晏婴劝告君主勤政、不要贪图享乐的事例,成为后世人学习的榜样。
学 习 目 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生字,理解文中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难点)
整 体 感 知
1.可让同学们分角色朗读课文,“楚王”要表现出傲慢,“晏子”要表现出沉着冷静、不卑不亢。
2.学习本课生字词,同桌之间相互纠正。
3.读完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将课文划分层次,和同桌相互交流。
预 习 检 测
侮 辱 谎 言 凋 敝 规 矩 囚 犯 嘻 哈 臣 服 淮 北 柑 橘 枳 实 捉 贼 赔 偿
wǔ rǔ
huǎng


qiú
chéng

huái
gān jú
zhǐ
zéi
péi
易错字



易错提示:不要读成“wú”。
组词:侮辱 侮慢



易错提示:注意区分“敝”和“敞”的左边。
组词:敝处 敝俗



易错提示:不要读成“jù”
组词:矩形 规矩


易错提示:不要读成“zhì”。
组词:枳子 枳实
zhǐ
多音字、形音字
dà (大学)
dài(大夫)
chéng(乘机)
shèng(千乘之国)


哥哥念的是医科大( )学,毕业后就是大( )夫了。
秦国当时已是千乘( )之国,但秦王仍乘( )机侵占他国。
chéng
shèng

dài
近义词、反义词
招待—— 强盛—— 欺骗——
取笑—— 吩咐——
侮辱—— 矮小—— 强盛——
严肃—— 得意扬扬——
款待
强大
哄骗
嘲笑
嘱咐
尊重
高大
弱小
活泼
垂头丧气
近义词
反义词
词语解释
枳:
强盛:
取笑:
出息:
大夫:
囚犯:
威风:

也叫枸橘,味酸苦。
强大兴盛。
讥笑,嘲笑。
发展前途或志气。
古代的一种官职。
关在监狱里的犯人。
使人敬畏的声势气派。
武士:
大臣:
规矩:
招待:
敝国:
侮辱:
古代守卫宫廷的士兵。
君主国家的高级官员。
比喻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
欢迎、接待,给应有的待遇。
我国。敝,谦词,用于称有关自己的事物。
使对方的名誉或人格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3.读完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将课文划分
层次,和同桌相互交流。
这个故事可以根据起因-经过-结果分为三个部分。
起因( ):
楚王想侮辱晏子以显威风。
经过( ):
3-5
三次斗智;
三次反驳。
结果( ):
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1-2
6
课 文 精 讲
楚王第一次怎样侮辱晏子?晏子怎么应对?结果如何?在文中画出相关句子。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楚王……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
钻狗洞
楚王的侮辱
晏子来到楚国,……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访问狗国
晏子的反击
晏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晏子的回答妙在不卑不亢、将计就计,以楚王之法反击楚王。他的话很明白,楚王要承认自己的国家是狗国,那他就钻狗洞。楚王要说自己的国家不是狗国,就应打开城门。这一次,晏子未见楚王,就给了楚王一次迎头痛击。
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第一次斗智结果:
大开城门
晏子胜
楚王第二次怎样侮辱晏子?结果如何?
晏子见了楚王。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
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




上面圈出来的词语从神态上写出楚王对晏子的轻蔑;从语言上进一步写出楚王根本没把晏子放在眼里。
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晏子的反击
晏子夸张地叙述了齐国人多,反驳了楚王“齐国没有人”一说。最后以反问句结束引出下文。
张袂成阴

挥汗如雨
摩肩接踵
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
你认为我无能,就说明楚国无能。
将计就计,既反驳了楚王,又维护了尊严。
你能说说晏子说的话的意思么?他的回答妙在哪里?
楚王只好陪着笑。
第二次斗智结果:
陪着笑
晏子胜
楚王第三次怎样侮辱晏子?结果如何?
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扬扬地笑起来,以为这一下可让晏子丢尽脸了。


“笑嘻嘻”写出了楚王笑里藏刀、居心叵测的嘴脸。“得意扬扬”则写出大臣们以为达到了侮辱的目的而高兴的样子。
楚王借盗贼来羞辱齐国人。
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晏子用“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现象说明齐国人到楚国当盗贼,是两国水土不同的缘故。形象生动地点明了齐国人在楚国为盗的原因,而且也回击了楚王:楚王治国无方,造成楚国社会风气不好,致使好人变成盗贼。
第三次斗智结果:
陪不是
晏子胜
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合 作 探 究
人物 原因 第一
回合 第二
回合 第三
回合 结果


畅 所 欲 言
两个人一组,分别饰演楚王和晏子,体会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注意人物语气和神态】
结 构 图 解
晏子使楚

起因:楚王想侮辱晏子显威风
经过:

进城前
初次见面
酒席上

楚王自取其辱
晏子维护尊严
结果: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课 文 总 结
本文记叙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在与楚王三次斗智中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的故事,盛赞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高超的语言艺术。
拓 展 延 伸
如果晏子回到齐国,齐王大喜,给他开了个庆功宴,你也去参加了,请你讲一讲晏子为什么能取得胜利?(先说后写)
听 写 词 语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更多的生字和词语,你们都掌握了吗?现在我们一起通过视频听写来检验一下吧!
课 后 练 习
1.默读思考: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
2.预习下一篇课文新字词。
课 后 习 题 解 答
1.先讨论怎样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再分角色朗读课文。
2.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几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应对的?把晏子的话多读几遍,体会他每次说的话妙在哪儿。
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晏子用“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现象打比方,说明齐国人到楚国当盗贼,是两国水土不同的缘故。他的话不但形象生动地点明了齐国人在楚国为盗的原因,而且也回击了楚王:楚王治国无方,造成楚国社会风气不好,致使好人变成盗贼。楚王不仅没有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反而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3.你觉得晏子是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
不卑不亢、能言善辩,有高超的语言技术和爱国情怀的一个人。
4.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有什么联系?
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开头写楚王想侮辱晏子,这是故事的起因;接着写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对答,这是事情的经过;结尾写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这是故事的结果。首尾照应,思路清晰,行文紧凑,结构严谨。
开头是起因、中间是经过、结尾是结果。开头和结尾有前后呼应、前后连贯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