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3 白杨(人教新课标)(共5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3 白杨(人教新课标)(共5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3-20 13:01: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2张PPT。看着图片,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白杨,它葱郁、树干笔直。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生长在茫茫戈壁滩上的白杨。白 杨3扎根边疆 建设边疆作 者 简 介袁鹰:著名作家、诗人、儿童文学家、散文家。1924年生,江苏淮安县人,原名田复春。
主要作品:《第一个火花》《风帆》《江湖集》等。 写 作 背 景 这篇课文是我国作家袁鹰60年代初的作品。当年大批内地青年,响应党的号召奔赴新疆,开发大西北,艰苦创业。作者通过对白杨的赞美来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知 识 链 接白杨树是西北最普通的一种树,它是不太讲究生存条件的,大路边,田埂旁,哪里有黄土的地方,哪里就有它的生存。它不追逐雨水,不贪恋阳光,只要能够在哪怕板结的土地上,给一点水分,白杨树的一截枝条就会生根、抽芽。学 习 目 标1.会写6个生字,读记、理解文中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重点)整 体 感 知1.节奏缓慢有激情的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的含义。
2.学习文中生字词,小组内互相纠正。
3.读完后,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并根据文意理清文章层次。预 习 检 测
清 晰 大 伞 抚 摸
介 绍 新 疆 陷 入 xīsǎn shàojiāng xiànfǔ 易错字 xī易错提示:左边是“日”, 不是“目”。
组词:清晰 明晰 sǎn易错提示:上边是“人”, 不是“入”。
组词:雨伞 伞兵 fǔ易错提示:不要读成“xuàn”
组词:陷阱 陷入 xiàn陷伞 洪水迅速地淹没( )了村庄,家园没( )有了。多音字、形音字méi(没有)mò (淹没)dào(倒水)dǎo(倒下)mòméi 现在的车倒( )车时有语音提示,这样可以提醒行人,以免会被撞倒( )。dàodǎo没倒近义词、反义词严肃—— 粗壮—— 满足——
理解—— 飞快—— 清晰——清晰—— 坚强—— 粗壮——
动摇—— 高大—— 干旱—— 严正健壮满意明白迅速清楚模糊软弱细小坚定矮小洪涝近义词反义词词语解释 分辩:
软弱:
动摇:
沉思:
表白:
抚摸:
严肃:辩白。缺乏力气。不稳固;不坚定。认真、深入地思考。对人解释,说明自己的意思。用手轻轻按着并来回移动。( 神情、气氛等)使人感到敬畏。清晰:
陷入:
高大挺秀: 清楚分明,事物容易让人了解、辨认。深深地进入(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高大笔直,挺拔秀丽超出一般。文中形容茫茫戈壁上的白杨树,在那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仍长得如此高大,令人赞叹。3.说说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事情? 课文通过一位边疆建设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树的事情。根据文意划分文章层次。第一部分( ):写荒凉的戈壁滩上生长着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写兄妹俩____________
______,爸爸向孩子们_________________。
1-3高大挺秀的白杨树4-12对白杨树产生了好奇介绍白杨树的品性第三部分( ):写爸爸借___________
__________。
第四部分( ):写爸爸看见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15白杨树表白16几棵小白杨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自己的心课 文 精 讲 朗读课文第一部分(1~3),画出描写白杨树生活环境的句子,并细细体会。 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戈壁滩是什么样子的?没有山水浑黄一体没有人烟示例: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没有可口的饭菜,没有华丽的衣服,没有宽敞明亮的教室,但他们依然快乐地成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在描写戈壁滩的时候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你能用“没有……没有……没有……”再写一个句子吗?排比高大挺秀生命力强 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生存,白杨树会长成什么样子呢?再读第一部分(1~3),说说白杨树在你脑海中是什么样的? 在文中孩子们和爸爸眼中,白杨树又是什么样子呢?阅读课文第二部分(4~12)找找答案吧!高大直你看它多直!不,那不是树,那是大伞。你看那树多高! 结合图文,仔细阅读爸爸说的话,从中你有什么体会?(朗读提示:朗读时节奏稍慢,语气由轻渐重,语调平实,读出爸爸对儿女的循循善诱之意。)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此处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一方面表现白杨树的外在特点:高大挺秀,能顶住任何自然灾害,在任何环境中都能茁壮成长;生命力顽强。另一方面表现了白杨树的内在精神:一是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二是不怕困难,坚强执著。这是人与树的神似处,也是借物喻人的连接点。 从爸爸的话中可以看出白杨树的哪些特点?示例:哪儿有火灾,哪儿就有消防员的身影,不管是严冬酷暑,不管是风吹雨打,他们总是默默无闻地为我们的城市奉献着。你能仿照“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写一句话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课文第三、四部分(13~16),点读课文,回答问题。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设问句1.爸爸的“心”是什么样的?2.这一段在全文有什么作用?1.爸爸的“心”是什么样的?爸爸的 心爸爸的志向和愿望 爸爸看到戈壁滩上高大的白杨树,触景生情,以白杨自勉,托物言志,勉励自己要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不软弱,也不动摇。他表白的正是无数边疆建设者身上令人肃然起敬的奉献精神。2.这一段在全文有什么作用? 这段是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前两句承接上文,第三句引起下文。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孩子们不能理解什么呢?他们知道什么呢?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 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可是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去新疆工作?做什么工作? 可是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要把他们接到新疆念书?可是他们不知道新疆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只知道只知道只知道 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 这句话概括了白杨的什么特点?“这儿……这儿……”与前文哪里相照应?没有山水浑黄一体没有人烟 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高大的白杨”和“几棵小树”分别指什么?爸爸为什么微笑?你体会到了什么?爸爸这一代的边疆建设者哥哥和妹妹这一代的边疆建设的接班人 爸爸希望自己的儿女像小白杨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材。他看到小树,想到了孩子,也似乎看到了边疆美好的未来,所以“微笑”。
我体会到了老一辈的边疆建设者“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博大胸怀。智 慧 之 门 快速阅读课文,找一找文中,爸爸的神情变化共有几次?找出来后,小组内交流,每一次变化的原因。出神、沉思→微笑→严肃→沉思→微笑出神沉思触景生情,想到了自己和战友。微笑孩子们天真幼稚的争论。严肃借白杨喻人,抒怀言志。沉思由白杨想到了孩子,以及孩子的将来。微笑看到小树,想到了孩子们,想到了边疆美好的未来。技 法 探 究托物言志 借物喻人 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即讲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
白杨{不择环境,不惧困难,坚强执著,无私奉献}边疆建设者畅 所 欲 言小组内交流: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从白杨身上学到了什么精神? 我从白杨身上学到了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不怕困难、坚强执著的精神。结 构 图 解课 文 总 结 本文讲的是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亲,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借以表达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志向,同时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像白杨那样,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发芽、成长。歌颂了边疆建设者们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拓 展 延 伸关于奉献的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罗隐《蜂》听 写 词 语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更多的生字和词语,你们都掌握了吗?现在我们一起通过视频听写来检验一下吧!课 后 练 习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感悟?
2.你身边有没有具有奉献精神的人?如果有,请讲出他们的故事。
3.预习下一篇课文新字词。课 后 习 题 解 答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2.默读课文,讨论:(1)从爸爸介绍白杨的话里可以看出白杨有哪些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爸爸“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从爸爸介绍白杨的话里可以看出白杨有高大挺秀,适应性强,生命力强的特点。
从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可以体会到爸爸“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2)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课文以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将戈壁滩上的白杨与立志扎根边疆的建设者两者相融相汇,使文章耐人寻味。 3.文中有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如,“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把它们找出来,仔细体会体会,再抄下来。 “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这是文中的最后一句,联系前文第13、14自然段,我们不难领会:句中“高大的白杨树”和“小树”具有象征意义,分别象征爸爸和孩子;“迎着风沙成长”指在恶劣环境中生长。句子的意思是:爸爸自己已经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也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