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大自然的启示”口 语 交 际 · 习 作 三 本次口语交际的训练内容要求围绕“大自然的启示”这一专题。交际时同学们要把自己搜集到的有关大自然给人启示的资料、自己了解的有关发明创造的事例或自己从动植物身上得到的启示,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口 语 交 际 交流前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拟好发言提纲。
说的时候注意语言简洁明了,通俗易懂,让听众容易理解、接受。交 际 要 求交 际 指 导1.小组交流:组内的同学依次讲述自己的想法,每个组员讲完后,其他组员及时评价,可以质疑,也可以提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2.各组选派一两个同学代表在全班交流,每交流完一个,师生针对讲述的内容、情感表达等发表评议与讨论。我 说 你 评老师:同学们,你们已经搜集了大量有关大自然启示的资料,今天我们就来展示一下,深入地认识一下我们这位可敬的老师——大自然。交 流 示 例小林: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橡皮铅笔的诞生故事。美国有位画家名叫律薄曼。有一次,他画画画得正起劲,橡皮找不到了,结果费了好大劲儿才找到。他灵机一动,索性用丝线将橡皮捆在铅笔的尾端。后来,他又想出好主意:剪下一小块薄铁皮,把橡皮和铅笔一起绕着包起来。就这样,带橡皮的铅笔诞生了。后来律薄曼还申请了专利呢!小华:我也知道几个这样的例子。春秋战国时期,鲁国人鲁班被带锯齿的小草划伤了手,从而得到启示,发明了锯子;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从苹果落地这一现象得到启示,发现了万有引力。其实大自然的启示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就能发现大自然中的许多奥秘,得到很多启示。小明:意大利生物学家伽伐尼在做青蛙解剖实验时发现了动物的死尸也能产生电。后来,他还发现一些植物的果实也有输电的本领。意大利的伏打从这个发现中受到了启发,制成了伏打电池。后来物理学家安培、法拉第等运用伏打电池在电磁学上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老师:大自然是我们人类最好的老师,大自然的奥秘无穷无尽,我们要奔向大自然,探索其中的奥秘。大自然也会以宽广的胸怀欢迎我们,成为我们智慧的源泉,成为我们亲密的伙伴,成为我们幸福美丽的家园。 交流之后,把自己在口语交际中的发现写下来,也可以把活动经过或心得写下来。作 文 选 题1、注意内容要真实、具体,不要大量地抄录资料。
2、注意做到结构完整,内容具体,语句通顺。3、习作要表达出真情实感。习 作 要 求写 法 指 导1.分成写作小组,组内交流习作内容,其他组员及时质疑评价,提意见或建议。
2.每个小组选择2?3名学生在全班进行交流,要求尽可能把内容说具体。合 作 探 究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次习作的优秀范文吧。例 文 展 示我发现了蜗牛的眼睛雨季的小路上、落叶上、家门前都会有一只只傻乎乎的蜗牛爬来爬去。只见它们慢悠悠地爬着,一有点风吹草动就像乌龟似的把触角连头一起缩进壳里,那样子真可笑。笑归笑,我脑子里不由得浮起一个问号:书上说蜗牛是有眼睛的,它不只是靠触角识别方向。但蜗牛的眼睛在哪儿?我怎么看不见它呢?通过对蜗牛的描写,流露出“我”对蜗牛的喜爱。提出问题,引出下文。于是我捉了几只蜗牛,放进玻璃缸里,扔下几片白菜叶,想看清楚蜗牛的眼睛到底在哪里。第一个探索目标是蜗牛的上身,我想蜗牛的眼睛应该和其他动物一样在嘴巴周围吧,我躲在柜子边偷偷观察玻璃缸中“熟睡”的蜗牛。不久,一只大一些的蜗牛从
口”探出了头,头上的两只触角也伸了出来。“门只见它慢吞吞地爬到菜叶上,又慢吞吞地找嫩叶,然后才慢吞吞地吃起来。见它吃得正津津有味,我才悄悄地直起身,用放大镜对着它看,朝嘴巴那儿看。也许是它的嘴巴太小了,几乎看不出在咀嚼。但放大镜中的蜗牛嘴巴周围,除了细小的条纹外,没什么像眼睛的。第一个探索目标——失败!我的第二个探索目标是蜗牛的触角,因为它吃叶子的时候,都要先用触角碰一碰。又有一只蜗牛“醒”了,我正好可以验拟人化的写法,突出蜗牛吃食的神态,一系列动作描写,说明作者观察仔细。证一下是不是每只蜗牛吃食时都用触角碰一碰。果然不出我所料,那只蜗牛爬到菜叶上后,便伸长了触角碰了碰。我用放大镜对着它的触角看,只见触角的顶端有两颗圆圆的眼睛—跟其他动物一样,眼睛的中间有一个黑圆点。第二个探索目标—成功。我又反复对其他几只蜗牛做了观察,结果都一样。真高兴,我发现了蜗牛的眼睛,在触角的顶端。写出了“我”发现蜗牛眼睛后的喜悦。【点评】:小作者是个好奇心强、乐于动脑、勤于动手的学生。文章主要写了他两次探索目标的经过,体现了他勇于探索的精神。文章描写细致,重点突出,注重了心理活动的描写,表达了小作者成功探索目标后的喜悦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