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19 草船借箭 (共4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19 草船借箭 (共4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3-20 14:14: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图片中稻草人穿着衣服身上插满箭站在船上的情景。今天就让我们去文中学习一下这个故事。


草船借箭
19
神机妙算 无惧刁难
作 者 简 介
罗贯中:明朝小说家,生于元末明初,汉族,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主要作品:《三国演义》等。
写 作 背 景
本文写于东汉末年时期,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东吴的孙权,为了稳定局势,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共同抵抗曹操。刘备于是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草船借箭”这一故事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知 识 链 接
《三国演义》是我国著名长篇历史小说,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这部小说写的是三国时期魏、蜀、吴的故事,书中塑造的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张飞、关羽等人物形象,家喻户晓。书中的许多故事,如“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火烧赤壁”“空城计”等,广为流传。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是根据《三国演义》的第四十六回的相关内容改编的。
学 习 目 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文中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楚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及结果。(重点)
3.紧扣课文语言,仔细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并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难点)
整 体 感 知
1.同学们在朗读这篇课文时,要读出周瑜的妒忌与不怀好意,诸葛亮的沉着冷静、有胆有识,读出自己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词,同桌之间相互纠正。
3.读完后,说说课文讲述了什么事情,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预 习 检 测
周 瑜 妒 忌 曹 军 都 督 甘 甜
鲁 肃 延 迟 幔 子 翎 毛 私 自
水 寨 擂 鼓 呐 喊 弓 弩
支 援 丞 相

dù jì
cáo

ɡān
yán

màn
línɡ

zhài
léi


yuán
chénɡ
易错字


léi
易错提示:不要读成“léi”。
组词:擂鼓 擂米粉


chéng
易错提示:不要读成“zhěng”。
组词:丞相 府丞



易错提示:上边是“己”,不是“已”。
组词:妒忌 妒意


易错提示:注意“延”与“廷”的区别。
组词:延期 延长
yán
多音字、形音字
léi(擂鼓)
lèi(打擂)
dōu(都是)
dū (都市)
lèi
léi

dōu


两名拳手在场上打擂( ),各自的啦啦队为他们擂( )鼓助威。
不管是大都( )市的孩子,还是农村的孩子,都( )是祖国的花朵。
近义词、反义词
妒忌—— 才干—— 支援——
委托—— 假话—— 迟延——
推却—— 私自—— 迟延——
妒忌—— 紧急—— 惩罚——
嫉妒
才能
援助
托付
谎言
拖延
接受
公开
提前
仰慕
松缓
奖赏
近义词
反义词
词语解释
惩罚:
迟延:
调度:
呐喊:
委托:
预计:
虚实:

处罚。
耽搁,拖延。
指管理和安排。
大声叫喊助威。
请人或机构等代办。
预先估计、计划或推测。
虚和实,泛指实际情况。
商议:
妒忌:
自有妙用:
神机妙算:



自然有巧妙的用处。
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形势,决定策略。
为了对某些问题取得一致的意见而进行讨论。
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3.读完后,说说课文讲述了什么事情,
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课文讲述了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的事情。

课 文 精 讲
读课文,理清课文叙事的思路。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开门见山
点明原因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周瑜为什么要诸葛亮负责赶造弓箭?
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意欲加害诸葛亮。这是周瑜设计好的圈套,反映了周瑜的险恶用心。
周瑜:“十天造得好吗?”
诸葛亮:“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诸葛亮:“只要三天。”
周瑜:“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沉着应对
步步紧逼
在周瑜看来,三天造好十万支箭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的,周瑜唯恐诸葛亮在开玩笑,然后步步紧逼,用“军情紧急”逼迫诸葛亮表态,想要置诸葛亮于死地。诸葛亮将计就计,顺水推舟,按照周瑜的意愿立下军令状,更表现出了其宽广的胸怀和过人的胆识。
互 动 课 堂
分组探究以下问题
问题A:周瑜还给诸葛亮出了哪些难题?
问题B:诸葛亮是如何化解周瑜的刁难的?



① 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
②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③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吩咐军匠迟延
减少造箭材料
派人监督
问题A:周瑜还给诸葛亮出了哪些难题?

草船借箭
知人善用
通晓天文
了解人心
善于谋划
问题B:诸葛亮是如何化解周瑜的刁难的?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
诸葛亮为什么找鲁肃帮忙?
知人善用
这是诸葛亮为借箭所作的准备。他知道鲁肃忠厚守信,又顾全大局,可以信赖,特向他借船;诸葛亮知道周瑜聪明过人,所以不让鲁肃向周瑜提借船之事。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有计谋、有胆略,知人善用。他早在立军令状之前,就算好了人,想好了整个草船借箭的计划。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情势如此危急,但诸葛亮却表现得特别冷静沉着,说明他早料到第三天四更时会“大雾漫天”,适合借箭。
通晓天文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当,使受箭面积达到最大。
既是为了虚张声势、制造进攻的假象,引曹军出来射箭,又是为了让曹军明确射箭的目标和方向。
善于谋划

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
算准了曹操多疑不敢出兵
了解人心
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这句话照应了课文开头的第一句话,正因为诸葛亮“挺有才干”,才遭周瑜的妒忌和暗算;又因为他有才干,才能挫败周瑜的阴谋,使周瑜自叹不如。周瑜的智慧不如诸葛亮,因为周瑜想到的是“造箭”,而诸葛亮想到的是“借箭”;周瑜的胸襟不如诸葛亮,嫉贤妒能,而诸葛亮宽厚待人,善于把握全局;诸葛亮考虑问题的能力,观察事物的能力,掌握天文、地理的能力都要胜过周瑜。
合 作 探 究
1.在借箭的过程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诸葛亮
的“神机妙算”?
2.文中的周瑜和诸葛亮各有什么特点?
(1)算人。对周瑜的险恶用心、曹操的多疑、鲁肃
的善良忠厚早已了然于胸。
(2)算天气。预测到三天后一定有大雾,熟悉气象。
(3)懂地理。诸葛亮考虑周密,算准借箭的位置,
并且进行了巧妙的安排。
1.在借箭的过程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诸葛亮
的“神机妙算”?
2.文中的周瑜和诸葛亮各有什么特点?
周瑜心胸狭隘,嫉贤妒能;诸葛亮才智过人、心胸宽广、足智多谋。
结 构 图 解

起因(1-2)周瑜妒忌诸葛亮,欲借公事除掉他
经过(5-9)
结果(10)
准备(3-5)诸葛亮找鲁肃帮忙

吩咐造船→靠近曹军水寨→一字摆开→擂鼓呐喊→掉船头受箭→顺风顺水、满载而归
十万支箭筹足
周瑜自叹不如

神机妙算
机智过人

草船借箭
课 文 总 结
本文记叙了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拓 展 延 伸
1、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2、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3、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4、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5、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6、诸葛亮的锦囊——神机妙算
关于“三国”的歇后语
听 写 词 语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更多的生字和词语,你们都掌握了吗?现在我们一起通过视频听写来检验一下吧!
课 后 练 习
1.“草船借箭”中的“借”字可以换成什么字呢?为什么课文用“借”而不用其他字呢?
2.预习下一篇课文新字词。
课 后 习 题 解 答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说话人的不同语气。
2.默读课文,想一想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再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让他十天内造十万只箭。
经过:诸葛亮向曹操“借”了十万只箭。
结果:周瑜自判自己不如诸葛亮。
文章结尾的句子照应了开头的句子,这叫首尾呼应。
讲故事(略)。
3.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什么是“军令状”?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为什么高兴?)
“军令状”是指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表示如不能完成任务,愿依军法受罚。
周瑜故意设计陷害诸葛亮,见诸葛亮自己提出三天造十万支箭,还立下了军令状,以为诸葛亮中了自己的圈套,自己的阴谋得逞,所以很高兴。
(2)“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
神机妙算:指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具体表现在:他对周瑜的险恶用心了然于胸,并将计就计,最后挫败周瑜。他对借箭的通盘考虑和周到安排更可以看出他的神机妙算。
他算准了天气,知道第三天四更时分一定有大雾;他算好了受箭的方法,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摆开,两面受箭;他也算好了人,知道鲁肃忠厚守信,特向他借船,知道周瑜聪明过人,所以不让鲁肃在周瑜面前提借船之事,知道曹操谨慎多疑,故佯攻曹营。
4.抄写本课新学到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