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3课《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同步训练(岳麓版八年级下)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第3课《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同步训练(岳麓版八年级下)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01-18 20:3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历史:第3课 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 同步训练(岳麓版八年级下)
知识梳理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1.颁布原因:(1)__________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新中国成立后,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
2.颁布时间:__________年6月
3.土地改革的基本目的: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__________,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__________开辟道路。
答案:1.封建土地所有制 2.1950 3.农村生产力 工业化
二、土地改革运动
1.时间:1950~__________年底
2.土地改革的总政策:依靠_________、雇农,团结_________,中立_________,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3.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没收_________的土地和财产,分配给贫苦农民。
4.土地改革的结果、意义:1952年底,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_________;_________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进一步巩固了_________。
答案:1.1952 2.贫农 中农 富农 3.地主阶级 4.封建土地制度 农民 新中国政权
三、国民经济的恢复
1.背景:_________遭到严重破坏。
2.恢复国民经济的重要措施:没收_________,建立国营经济;打击_________,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实现_________收支平衡;合理调整现有_________;大量节减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等。
3.结果:到_________年底,工农业生产水平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发展。
答案:1.国民经济 2.官僚资本 投机倒把 国家财政 工商业 3.1952
知识导学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这一知识点时,通过中国土地的占有情况和农民生活情况的影视片断,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学习“土地改革运动”这一内容时,通过访问当地老人及相关图文重点掌握土地改革的政策、过程和结果,明确土地改革运动对无地和少地的贫苦农民来说,这是一次翻天覆地的历史变迁。土地改革的胜利作用与抗美援朝的胜利一样,都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还为即将到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
学习“国民经济的恢复”这一知识点时,结合课文的图文资料,了解为了恢复国民经济人民政府同资产阶级展开的一系列斗争的重要措施,实践证明这些措施是正确的、必要的。
疑难突破
在中国历史上,无论是古代、近代还是现代,无论是农民阶级、资产阶级还是无产阶级,都提出过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请整理你所学过的中国历史上涉及土地问题的史实,想一想,为什么土地问题这么重要?
剖析:土地问题的重要性应从我国国情分析,我国是农业国,农民问题、农业问题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都是土地公有制。封建社会从商鞅变法开始,承认土地私有,准许土地买卖。近代史上,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孙中山提出平均地权。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在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土地政策,如土地革命、减租减息等。现代史上,新中国颁布了《土地改革法》,在全国进行土地改革。土地是农业产生的基础,我国是农业大国,妥善处理土地问题关系国计民生。建国后实行土地改革,有利于解放农村生产力,巩固政权,开辟工业化的道路。
自主广场
我夯基 我达标
1.建国后在新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的基本目的是(  )
①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②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③解放农村生产力 ④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思路解析:解放后的土改是为了解决新解放区农民的土地问题,完成民主革命没有完成的任务,彻底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从而解放农村生产力,为社会主义建设和工业化开辟道路。四项都符合题意。
答案:A
2.下列对土地改革总政策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依靠贫农、雇农 ②团结中农 ③限制富农 ④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思路解析:土改在这一时期的一个特点是对富农的政策有所改变,为更好地孤立地主,团结民族资产阶级,对富农是保护,而不再是限制,所以应该排除③,答案是B项。
答案:B
3.土地改革的伟大意义不包括(  )
A.彻底废除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农民翻身,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C.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D.打击投机倒把,稳定物价
思路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目,题目问的是“不包括”的内容,用排除法去解答。很显然,A、B、C三项都是有关土改的积极影响,而D项是恢复国民经济的一项措施。
答案:D
4.1950~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实行的是(  )
A.农民土地所有制 B.地主土地所有制
C.集体土地所有制 D.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
思路解析:解放初期的土地改革是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分配给农民,即农民土地所有制,B项错误。C、D两项是土改完成后土地政策的调整。
答案:A
5.全国解放前夕,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的原因是(  )
①帝国主义的掠夺 ②国民党反动派的掠夺 ③长期的战乱 ④朝鲜战争沉重的财政负担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思路解析:解答此题,要注意个别选项的迷惑性。新中国刚成立时是一个满目疮痍的烂摊子,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旧中国一方面受帝国主义掠夺,一方面受官僚资本主义压迫,再加上解放战争的影响,使国民经济受到严重破坏。朝鲜战争发生在解放后,与题意不符。
答案:B
6.(2006山东淄博中考,16)标志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的是(  )
A.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B.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抗美援朝的胜利 D.土地改革的完成
思路解析:此题题干是与“土地制度”有关,A、B、C三项都与“土地制度”无关。
答案:D
7.土地改革后,原新解放区的近___________(数字)农民分到___________亩土地和大量农具等生产生活资料,成效显著。
答案:3亿 7亿
我综合 我发展
8.下列对新中国成立初土地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农村的确立
B.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所有制
C.全国各地、各民族的土地改革同时进行
D.根本上改变了农村地主和农民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生产关系。
思路解析:土地改革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样地主依靠土地剥削农民的现状就得以彻底改变,即改变了他们之间的生产关系。这只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由于各地情况不同,也不可能各地、各民族同时进行,故答案D项正确。
答案:D
9.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所有制”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没收富农所有土地对其实行专政
B.没收地主富农所有的生产生活资料分配给农民
C.地主富农的所有财产归集体所有
D.地主富农也分到他们应得一份让他们自食其力
思路解析:A、B、C三项是对土地改革法的片面理解,颁布该法的目的是解放农民,解放农村生产力,地主阶级虽被消灭,但地主仍是新中国的公民,除对反动地主打击外,还应团结他们中的大部分,分给他们一份,同农民平等,使其自食其力,成为新人。
答案:D
10.解放初有一农户,占有土地并租入部分土地,有相当的生产工具,生活来源依靠自己的劳动,不剥削他人,也不出卖劳动力。这户人家应当划为(  )
A.中农 B.富农 C.地主 D.贫农
思路解析:此题要求区分农村的四个阶级成分。B、C两项都有剥削他人的成分,而D项则需要出卖劳动力,因此只有A项正确。
答案:A
11.小明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我对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土地法大纲〉的看法》,你能指出并改正这篇文章题目的错误吗?
思路解析:此题主要审清题目所提供的时间和文件是否相符。
参考答案:错误在于时间与文件不符。应改为《我对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看法》或《我对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土地法大纲〉的看法》。
12.(2006四川广元模拟,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引自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二: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力,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目的。
(2)在材料一中,为什么说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彻底的改革”?
思路解析:阅读材料时,要特别注意提示性文字和材料出处。这些说明性文字能够提供材料的时间、国别、作者、背景等信息。另外,还应注意主体材料(正文)的开头、结尾。如本题题干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就是一个提示性语言。
参考答案:(1)基本内容: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基本目的: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2)这场土地彻底消灭了我国延续数千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3亿多农民分到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翻了身,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13.建国初期,旨在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运动是什么?为什么说这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最大最彻底的改革?”(或:为什么这次运动为新中国工业化建设开辟了道路?)针对这次运动的完成你有何感想?
思路解析:结合教材相关内容分析,这次运动是土地改革,进一步用土地改革的意义来说明这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最大最彻底的改革”,最后得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农民获得解放的结论。
参考答案:(1)这次运动是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
(2)土地改革的意义:彻底废除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3)感想:中国农民两千年来一直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终于实现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使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因此,我们要更加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