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人教部编版八下历史《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最近,国外一位学者提出了“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的观点,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借用这句话设计了右边这张主题演讲的图片。1978年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
A.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文化大革命结束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2.陕西农民侯永禄在日记中写道:7月9日,路一大队第五生产队在我家门口的树底下召开社员会,讨论本队实行哪一种生产责任制。经过表决,全队到会的人都同意大包干,只有公寿妈和我说是“应该包产到户”……该日记反映的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3.20世纪80年代,中国第﹣家西式快餐店“义利快餐厅”在北京西绒胡同正式挂牌开张后,西方国家驻京记者闻讯而至,美联社记者采访后,发出电讯稿将之比喻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又一次进行”。“又一次进行”的含义是指(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行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C.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4.1978年夏,广东宝安县就在引进外资,办来料加工;1978年冬,安徽小岗村群众签字画押要搞联产承包。这表明( )
A.改革开放政策开始实施 B.农村改革以全面推开
C.深圳经济特区已建立 D.中国迫切需要改革开放
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深圳在短短几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这主要得益于( )
A.进行国有企业改革
B.经济特区的建立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6.在1978年底召开的某次会议中指出: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维方式,下列属于这一范围的“改变”包括( )
①继续实行计划经济 ②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③扩大经营自主权 ④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苏联有位总理在评价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时说:“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正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稳步前进。”这条正确的道路是( )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B.农业生产合作社
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D.人民公社化的道路
8.下列哪次会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9.( )会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10.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二.多选题(共1小题)
11.一位农民高兴地对自己的妻子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是农民对哪一现象的评价?( )
A.土地改革运动 B.“大跃进”和人民公运动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国有企业改革
三.填空题(共4小题)
1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会议名称
(1)成为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是 。
(2)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 。
(3)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是 。
(4)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 。
(5)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 。
13.20世纪80年代,中国内地某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一位老农高兴地说:“土地所有权又归俺了!俺愿种啥就种啥。”这位老农用朴素的语言正确反映了农村土地所有权的变革状况。 (判断对错)
14.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 (判断对错)
15.目前,我国已经形成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判断对错)
四.辨析题(共1小题)
16.在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上,邓小平理论被写入了党章,并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判断对错)
五.材料题(共2小题)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关于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的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材料二:全会总结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毅然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方针,全面纠正了“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顷错误,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党的哪次会议的内容?主要矛盾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是党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重要决定?在经济建设方面还作出什么决策?
(3)从材料一到材料二之间有多长时间?材料二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20世纪80年代流传于民间的凤阳花鼓词
材料二:在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设立经济特区是一个重大的突破。1980年,国家首先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这四个经济特区毗邻香港、澳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历史上有出海谋生的传统,在海外拥有众多的华侨、华裔,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材料三:(经济)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邓小平
(1)材料一中的“改革”指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农民获得的“红利”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将四个经济特区设立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设立经济特区的原因。并指出“经济特区”的特殊之处。
(4)我国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六.解答题(共2小题)
19.“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这句包含了从建国到现在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功绩。
(1)这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物各是谁?
(2)第二代、第三代领导集体分别形成于党的哪几次大会上?
(3)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的开始事件各是什么?
2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土地改革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许多地区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千多亩盐碱地改变成良田。
材料二:社员苦干两年,生产发展了,产量一年比一年提高,社员收入一年比一年增加,生活也一年比一年改善,组织起来的优越性显示出来了。
材料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责任明确,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连年获得丰收,农民高兴地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农村生产状况?
(2)在第一则材料中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的原因是什么?
(3)在材料二反映的历史时期,如果农民不组织起来会有那些弊端?
(4)材料三反映了那时的农民对联产承包责任制持什么样的态度?为什么?
2019年人教部编版八下历史《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单元测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最近,国外一位学者提出了“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的观点,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借用这句话设计了右边这张主题演讲的图片。1978年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
A.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文化大革命结束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分析】本题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识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解答】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故选:D。
【点评】重点识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与影响。
2.陕西农民侯永禄在日记中写道:7月9日,路一大队第五生产队在我家门口的树底下召开社员会,讨论本队实行哪一种生产责任制。经过表决,全队到会的人都同意大包干,只有公寿妈和我说是“应该包产到户”……该日记反映的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有关内容。
【解答】根据材料中的“生产责任制”、“大包干”、“包产到户”可以判断,当时我国正在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故选:D。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有关内容。
3.20世纪80年代,中国第﹣家西式快餐店“义利快餐厅”在北京西绒胡同正式挂牌开张后,西方国家驻京记者闻讯而至,美联社记者采访后,发出电讯稿将之比喻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又一次进行”。“又一次进行”的含义是指(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行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C.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分析】本题考查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
【解答】20世纪80年代,中国第﹣家西式快餐店“义利快餐厅”在北京西绒胡同正式挂牌开张后,西方国家驻京记者闻讯而至,美联社记者采访后,发出电讯稿将之比喻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又一次进行”。“又一次进行”的含义是指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行。从1985年起,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行的时间。
4.1978年夏,广东宝安县就在引进外资,办来料加工;1978年冬,安徽小岗村群众签字画押要搞联产承包。这表明( )
A.改革开放政策开始实施 B.农村改革以全面推开
C.深圳经济特区已建立 D.中国迫切需要改革开放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改革开放的有关内容.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热情,促进了农业生产.
【解答】从“广东宝安县就在引进外资”可以看出这是实行对外开放,“安徽小岗村搞联产承包”这是在农村进行改革。这表明改革开放政策开始实施。
故选:A。
【点评】注意改革开放的有关内容的识记.
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深圳在短短几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这主要得益于( )
A.进行国有企业改革
B.经济特区的建立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分析】本题考查深圳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及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理解经济特区建立的意义。
【解答】深圳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经济特区的建立。建设经济特区,可以增强同国外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人才的培养,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快更好地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
故选:B。
【点评】注意深圳发展的知识的识记。
6.在1978年底召开的某次会议中指出: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维方式,下列属于这一范围的“改变”包括( )
①继续实行计划经济 ②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③扩大经营自主权 ④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改革开放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①继续实行计划经济,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经济方式,排除;②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③扩大经营自主权和④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都是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②③④均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点.
7.苏联有位总理在评价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时说:“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正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稳步前进。”这条正确的道路是( )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B.农业生产合作社
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D.人民公社化的道路
【分析】此题为材料选择题,考查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中国国情出发,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中国前进的正确道路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选项中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注意准确识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有关内容。
8.下列哪次会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共十三大的内容。
【解答】1987年,在中共十三大上,邓小平阐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重点掌握中共十三大的内容。
9.( )会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分析】本题考查中共十四大。
【解答】1992年10月在北京举行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故选:C。
【点评】本题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为依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建国后党的会议的内容以及意义。
10.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分析】本题考查党的十五大;识记党的十五大上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1997年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党的十五大,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二.多选题(共1小题)
11.一位农民高兴地对自己的妻子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是农民对哪一现象的评价?( )
A.土地改革运动 B.“大跃进”和人民公运动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国有企业改革
【分析】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答】题干中“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是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描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热情,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粮食的产量,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故选:BC。
【点评】重点识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与影响。
三.填空题(共4小题)
1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会议名称
(1)成为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2)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
(3)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是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
(4)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
(5)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党的重要会议。
【解答】(1)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1987年召开的十三大上,邓小平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党的十三大根据他的设想,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布署。
(4)1992年10月在北京举行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5)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召开,大会通过了江泽民作的《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决定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命名邓小平理论。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故答案为: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十二大)。
(3)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十三大)。
(4)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十四大)。
(5)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十五大)。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教材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13.20世纪80年代,中国内地某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一位老农高兴地说:“土地所有权又归俺了!俺愿种啥就种啥。”这位老农用朴素的语言正确反映了农村土地所有权的变革状况。 × (判断对错)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关知识的理解。
【解答】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农村开始实行改革。我国农村实行以“分田到户,自负盈亏”为特点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从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开始富裕起来了。材料反映的是土地使用权的变革,所有权仍然属国家所有,所有权没变。
故答案为:
×。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对试题提供的材料进行准确解读、分析的能力,难度一般。
14.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 √ (判断对错)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改革。
【解答】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主要体现在对所有制、政企分开和分配制度三方面的改革。
故答案为:
√。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城市改革的内容和作用。
15.目前,我国已经形成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 。(判断对错)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已经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
【解答】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后来,又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从1985年起,又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批准海南建省并成为经济特区,1990年,党中央和国务院从我国经济发展的长远战略着眼,又做出了开放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的决定,现在,对外开放区已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故答案为:
×。
【点评】本题以我国已经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为依托,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
四.辨析题(共1小题)
16.在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上,邓小平理论被写入了党章,并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 (判断对错)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共十五大的有关内容。
【解答】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江泽民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的报告,并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次会议形成了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
故答案为:
×。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准确识记中共十五大的内容。
五.材料题(共2小题)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关于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的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材料二:全会总结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毅然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方针,全面纠正了“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顷错误,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党的哪次会议的内容?主要矛盾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是党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重要决定?在经济建设方面还作出什么决策?
(3)从材料一到材料二之间有多长时间?材料二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知识点。
(2)本题考查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知识点。
(3)本题考查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影响的知识点。
【解答】(1)由材料“(关于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把我国尽快的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可知材料一是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当时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们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们需要之间的矛盾。
(2)由材料“全会总结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可知材料二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要决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经济方面还作出了把当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3)中共八大召开于1956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1978年,1978﹣1956=22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组织路线和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故答案为:
(1)中共八大;是人们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们需要之间的矛盾。
(2)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3)22年;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组织路线和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点评】本题以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20世纪80年代流传于民间的凤阳花鼓词
材料二:在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设立经济特区是一个重大的突破。1980年,国家首先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这四个经济特区毗邻香港、澳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历史上有出海谋生的传统,在海外拥有众多的华侨、华裔,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材料三:(经济)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邓小平
(1)材料一中的“改革”指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农民获得的“红利”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将四个经济特区设立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设立经济特区的原因。并指出“经济特区”的特殊之处。
(4)我国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分析】本题以20世纪80年代流传于民间的凤阳花鼓词、中学历史教材和邓小平的话语为依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改革开放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据材料“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改革”指的是农民创造了“包产到户”这一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红利指的是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获得大丰收。
(2)据材料二“在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设立经济特区是一个重大的突破。1980年,国家首先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这四个经济特区毗邻香港、澳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历史上有出海谋生的传统,在海外拥有众多的华侨、华裔,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四个经济特区设立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的主要原因是,四个经济特区毗邻香港、澳门、台湾,便于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出海谋生的传统;在海外拥有众多的华侨、华裔,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3)根据材料二“四个经济特区毗邻香港、澳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历史上有出海谋生的传统,在海外拥有众多的华侨、华裔,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和所学知识可知,设立经济特区的原因是,学习外国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引进外资;探索对外开放的路子。特殊之处是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方法。
(4)我国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原因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视发展科技、教育。
故答案为:
(1)事件:农民创造了“包产到户”这一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红利: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获得大丰收(任意一点即可)。
(2)这四个经济特区毗邻香港、澳门、台湾,便于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出海谋生的传统;在海外拥有众多的华侨、华裔,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任意一点即可)。
(3)原因:学习外国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引进外资;探索对外开放的路子。特殊之处: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方法。
(4)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视发展科技、教育。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改革开放的内容和意义。
六.解答题(共2小题)
19.“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这句包含了从建国到现在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功绩。
(1)这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物各是谁?
(2)第二代、第三代领导集体分别形成于党的哪几次大会上?
(3)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的开始事件各是什么?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的知识点.
(2)本题考查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中共十四大的知识点.
(3)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的成立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知识点.
【解答】(1)领导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的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其核心人物是毛泽东.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使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领导中国人民“改革开放富起来”的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其核心人物是邓小平.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实行了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开始富裕起来,使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领导中国人民“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的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其核心人物是江泽民.江泽民领导中国人民在邓小平改革开放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2)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在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1992年,在中共十四大上,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3)中国人民“站起来”开始于新中国的成立.新中国的成立是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富起来”开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中共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该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外国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故答案为:
(1)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
(2)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四大.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行改革开放.
【点评】本题以《走进新时代》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新中国的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四大等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2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土地改革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许多地区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千多亩盐碱地改变成良田。
材料二:社员苦干两年,生产发展了,产量一年比一年提高,社员收入一年比一年增加,生活也一年比一年改善,组织起来的优越性显示出来了。
材料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责任明确,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连年获得丰收,农民高兴地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农村生产状况?
(2)在第一则材料中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的原因是什么?
(3)在材料二反映的历史时期,如果农民不组织起来会有那些弊端?
(4)材料三反映了那时的农民对联产承包责任制持什么样的态度?为什么?
【分析】(1)本题考查土地改革。
(2)本题考查农业合作化。
(3)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答】(1)据材料“土地改革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许多地区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千多亩盐碱地改变成良田”可知,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的原因是通过土地改革,农民分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2)在农业合作化时期,如果农民不组织起来,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无法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3)据材料“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责任明确,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连年获得丰收,农民高兴地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可知,材料三反映了那时的农民对联产承包责任制持支持的态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把农民的责、权、利结合起来,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故答案为:
(1)通过土地改革,农民分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2)如果农民不组织起来,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无法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3)支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把农民的责、权、利结合起来,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点评】本题考查土地改革、三大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相关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