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5.1《颐和园》 (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5.1《颐和园》 (共3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3-20 17:19: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颐和园颐和园 颐和园位于北京的西北郊,其前身是清漪园,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
清漪园于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1886年,慈禧挪用海军经费和其他款项重建,并于1888年改名为颐和园。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严重破坏,1902年再次修复。颐和园占地290.8公顷,其中水面约占四分之三。
1998年,颐和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北京的颐和园是我国最美丽的皇家园林。
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
自由阅读课文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作者是按怎么样的顺序游览的, 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2.画出作者游览颐和园顺序的句子。 湖边有一条长长的走廊。这就是著名的长廊。 走完长廊,就到万寿山脚下。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过渡句游览顺序长廊 诵读第三、四自然段,思考:
作者抓住了长廊的哪些特点来写?
一眼望不到头长 七百多米273间(列数字)美红色栏杆
绿漆柱子横槛上五彩的画花木(数量多)(品种多) 走完长廊,来到万寿山脚下,作者都看到哪些景观?它们各是怎样的?
默读第5自然段,用:“ ”画出看到的景观,用“_”画出描写景物特点的词句。 走完长廊,就到万寿山脚下。抬头一望,一座八角的宝塔形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这就是佛香阁。在佛香阁下面又是一排排的宫殿。 作者登上万寿山,分别向哪三个方向望?都看到了什么?自由朗读第6自然段,用“〇”画出表示往方向看的词语。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一望,颐和园的景色尽收眼底。在葱郁的树丛中,有金碧辉煌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色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上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丝痕迹。往远处看,隐隐约约地望见北京城的城楼和白塔。 前面一望正前面往远处看远 近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一望,
颐和园的景色尽收眼底。在葱郁的树丛中,
有金碧辉煌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色的宫墙。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静绿 这句话用了( )修辞手法,具体、形象地写出了昆明湖( )和( )的特点。
比喻静绿( )描写静态镜子碧玉游船画舫在上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丝痕迹。能否换成“划”?为什么?( ) 描写动态游船、画舫在上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丝痕迹。游船、画舫在上面慢慢地划过,几乎不留一丝痕迹。 “滑”字应用平滑、光滑的地上或冰上,如“滑冰”
“划”一般是船在水上行走,如“划船”
(一个“滑”字,颇有情味,与前面一句“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相衬托,一静一动,更加突出了湖水的静。) 往远处看,隐隐约约地望见北京城的城楼和白塔。写作顺序万寿山山脚山顶佛香阁宫 殿前面一望正前面往远处看景色尽收眼底昆明湖城楼、白塔半山腰下面(从上到下)(从近到远)高大壮美、古色古香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长长的堤岸旁有倒垂的杨柳。
堤岸杨柳堤上是一座座石桥。石桥 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是一片树林,在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
十七孔桥沿着湖边走,经过一座石桥,可以到湖中心的那个岛上去。这座桥有17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几百根柱子,每根柱子上都有石刻的小狮子,可是没有两个狮子的姿势是相同的。
这句话写了十七孔桥的哪三大特点?
写了十七孔桥的柱子多,石狮子多,石狮子形态各不相同 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个是相同的。 课文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是什么关系?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属于首尾照应(前后呼应)
的关系。
首尾照应的作用:
能够有力地
突出文章的中心。 课文按照游览的顺序,描写了长廊、万寿和昆明湖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颐和园颐和园 著 名长廊万寿山昆明湖总总分游览长廊万寿山昆明湖最美丽
★ 游记类文章的一般写作方法
1.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游览顺序、方位变化顺序、季节变化顺序。
2.运用好过渡句,交待清楚游览顺序。
3.抓住景物特点分层次写具体。
4.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
写一写:
学习《颐和园》的写法,写一篇游记。
1.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游览顺序、方位变化顺序、季节变化顺序。)
2.运用好过渡句,交待清楚游览顺序。
3.抓住景物特点分层次写具体。
4.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