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下 物质的构成-分子的运动 第2课时 教学设计
课题
物质的构成-分子的运动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七年级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学习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扩散现象的探究讨论,并借助生活经验,知道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通过演示和观察分子力模型,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引力又存在斥力。
用分子动力论观点解释某些生活、生产及大自然中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演示实验、 视频资料及类比手段,激发学生探究物质组成奥秘的兴趣。
2、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探究的过程,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
3、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保持对学习新知识的热情
重点
理解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难点
学习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生活中,打开香水瓶盖后,能闻到香味。腊梅花盛开的时候,香味四散。构成物质的分子并不是静止不动地固定在确定的位置上。
让学生从生活过渡至学习内容
为了引入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讲授新课
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活动】
(1).如图4-6,老师在讲台上压一下香水瓶的喷嘴,当你闻到香水味时,请马上举手示意。
(2).如图4-7,两只分别装有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的玻璃瓶瓶口相对,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去玻璃板,使两个瓶口相互贴紧,将会看到 ? 看视频并回答问题.
两个玻璃瓶中同时存在两种气体
上述实验反映的是气体扩散的现象。进一步的实验表明,气体扩散的快慢与温度密切相关,温度越高,气体扩散得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而使物质从一处进入另一处的现象,叫做扩散。
【活动】
两只烧杯中分别装入热水和冷水,按图4-8 所
示的方式用注射器慢慢地将红墨水注入两杯水的底部。一段时间后,将会看到什么现象?两杯水中发生的现象有什么不同?观看视频并回答问题。
现象:(1)红墨水在两个烧杯中扩散开来,最
终两个烧杯中的水变成红色。(2)红墨水在热水烧杯中扩散得比在冷水烧杯中快。
结论:实验反映的是液体扩散的现象。液体扩散的快慢也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液体扩散也越快。
扩散现象还能在固体与液体之间以及固体与固体之间发生。
【实例】
固液:把白色粉笔蘸到墨水里,粉笔变色
固气:衣服在厨房会有油烟味
液气:二氧化碳会溶于水中
【应用】
电子元件晶体管在制造时就用到了固体扩散的原理。
例如:以显像管为画面显示器的电视机,原理是利用显像管后面的电子枪在高压情况下发射出电子,并通过一系列线圈对电子进行加速同时控制电子飞行路线使电子轰击荧光屏上的荧光粉从而产生图像的过程。此处利用了荧光固体粉的扩散。
【提问】
扩散现象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观看视频】
【总结】
扩散现象表明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我们把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固体、液体、气体分子的排列和运动】
固体分子的间距很小、规则排列、在确定位置上不停振动,如图 4-10 甲。所以,固体具有稳固性,它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液体分子的间距固体略大,不呈规则排列,不断振动短距离的自由移动,如图 4-10 乙。所以,液体具有流动性, 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一定的形状。气体分子的间距很大,不呈规则排列,分子可以在空间到处自由运动,如图 4-10 丙。所以,气体具有弥散性,能充满所能到达的空 间。它既没有一定的体积,也没有一定的形状。
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
既然物质是由大量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构成,那么这些分子为什么能够聚集在一起,构成各种各样的物体,而不会分散开来呢?
原来,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虽然彼此相互隔开,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正是分子之间的引力,像一只只无形的手,将分子与分子聚集在一起,构成各种固体和液体的。不但物体内部的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两个物体接触面上的分子之间同样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
【活动】
1、取两块铅柱,将它们的端面锉平后,用力将 它们压在一起。把它们悬挂起来,并在下方铅柱上挂一个重物,看重物能否将两块铅块拉开。观看视频。
在上述实验中,正是两块铅柱接触面上分子之间
的引力,使两块铅柱粘合在一起。
2、既然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分子间都存在空隙,但为什么很难将固体和液体的体积压缩呢?
这是因为物质内部的分子之间不但存在引力,同时也存在斥力。正是分子之间的斥力,使物质内部的分子很难靠得很近。
从上节课知道,物质大多数是由分子构成的,但是分子的运动是什么样的,通过活动内容,让学生考虑这个问题。
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扩散运动
教师给出固液态三种分子的排布以及运动
向学生提出问题:既然物质是由大量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构成,那么这些分子为什么能够聚集在一起,构成各种各样的物体,而不会分散开来呢?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观看视频
从实验为了得到分子是做无规则运动的
实验给出了分子运动的其中一种情况,气体扩散
实验给出了液体扩散,加深同学们对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经典实例
扩散现象还能在固体与液体之间以及固体与固体之间发生。
引出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
通过实例加深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概念
课堂小结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两节课的内容
通过总结,梳理物质构成的重难点
板书
物质的构成
定义: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基本性质: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分子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隙。
(3)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4)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学生记笔记
加深学习内容
课外作业
P128.习题1~4.
学生自主完成
加深4.1节知识
课件22张PPT。第四章 物质的特性
第1节 物质的构成
第2课时 分子的运动科学 七年级上新知导入生活中,打开香水瓶盖后,能闻到香味。腊梅花盛开的时候,香味四散。构成物质的分子并不是静止不动地固定在确定的位置上。新知讲解【活动】1.如图4-6,老师在讲台上压一下香水瓶的喷嘴,当你闻到香水味时,请马上举手示意。 2. 如图4-7,两只分别装有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的玻璃瓶瓶口相对,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去玻璃板,使两个瓶口相互贴紧,将会看到 ? 看视频并回答问题 新知讲解两个玻璃瓶中同时存在两种气体新知讲解 由于分子的运动而使物质从一处进入另一处的现象,叫做扩散。上述实验反映的是气体扩散的现象。进一步的实验表明,气体扩散的快慢与温度密切相关,温度越高,气体扩散得越快。 新知讲解【活动】液体的扩散两只烧杯中分别装入热水和冷水,按图4-8 所示的方式用注射器慢慢地将红墨水注入两杯水的底部。一段时间后,将会看到什么现象?两杯水中发生的现象有什么不同?观看视频并回答问题。 新知讲解现象:(1)红墨水在两个烧杯中扩散开来,最终两个烧杯中的水变成红色。(2)红墨水在热水烧杯中扩散得比在冷水烧杯中快。液体能发生扩散现象。新知讲解思考:固体也能发生扩散现象吗?固体也会发生扩散现象。人们采用渗碳技术,用固体扩散的方法使低碳钢的表面渗入更多的碳原子,以增大表面的硬度,增强其耐磨性。有人曾经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 年,发现它们结合在一起了。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金分子和铅分子互相渗入了约1 毫米深。新知讲解电子元件晶体管在制造时就用到了固体扩散的原理。 【应用】例如:以显像管为画面显示器的电视机,原理是利用显像管后面的电子枪在高压情况下发射出电子,并通过一系列线圈对电子进行加速同时控制电子飞行路线使电子轰击荧光屏上的荧光粉从而产生图像的过程。此处利用了荧光固体粉的扩散。新知讲解【提问】扩散现象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温度越高,液体扩散的越快。结论:新知讲解扩散现象表明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扩散现象是物质分子运动的宏观表现。
热菜总是香味四溢,但冷菜却只有靠得很近时才能闻到它的气味,这说明了什么?温度越高,气体扩散越快。温度越高,气体及液体扩散也越快。你能解释其中的原理吗?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我们把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新知讲解新知讲解固体、液体、气体分子的排列和运动 固体分子的间距很小、规则排列、在确定位置上不停振动(甲)。具有稳固性,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液体分子的间距固体略大,不呈规则排列,不断振动短距离的自由移动(乙) 。具有流动性, 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一定的形状。气体分子的间距很大,不呈规则排列,分子可以在空间到处自由运动(丙)。气体具有弥散性,能充满所能到达的空 间。它既没有一定的体积,也没有一定的形状。新知讲解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 (1)分子间存在引力
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虽然彼此相互隔开,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正是分子之间的引力,像一只只无形的手,将分子与分子聚集在一起,构成各种固体和液体的。不但物体内部的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两个物体接触面上的分子之间同样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新知讲解【活动】取两块铅柱,将它们的端面锉平后,用力将 它们压在一起。把它们悬挂起来,并在下方铅柱上挂一个重物,看重物能否将两块铅块拉开。观看视频。 在上述实验中,正是两块铅柱接触面上分子之间的引力,使两块铅柱粘合在一起。新知讲解既然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分子间都存在空隙,但为什么很难将固体和液体的体积压缩呢?这是因为物质内部的分子之间不但存在引力,同时也存在斥力。正是分子之间的斥力,使物质内部的分子很难靠得很近。(2)分子间存在斥力新知讲解当分子之间达到一定距离时,引力与斥力相同。分子间引力和斥力与分子间距的变化图课堂总结【总结】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1.分子很小。
(只能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2.分子之间有间隙。
(气体分子间隙最大)3.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分子基本
性质定义4.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板书设计物质的构成
定义: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基本性质: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分子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隙。
(3)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4)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课堂练习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三种状态中,分子间距离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
A.气态 B.液态
C.固态 D.视具体物质判断AD2.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 ( )
(2)物质能有三态变化,是由于分子
间有一定的间隔。 ( )
(3)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 )√√×作业布置P128.习题1~4.谢谢!第 四 章《物质的构成》第二课时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 .下面描述的现象中,能够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 .春风杨柳万千条 B .夏日炎炎似火烧
C .金秋遍地桂花香 D .寒冬北国白雪飘
2 .下列现象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
A .春天,柳絮飘扬 B .夏天,荷花飘香
C .秋天,华沙扑面 D .冬天,雪花纷飞
3. 在公众场所,一个人吸烟,其他人都会“被动吸烟”,这是因为(??? )
A.?被动吸烟是因为烟雾分子比较大,人容易吸入肺中B.?这个人抽烟,烟雾扩散到周围空间,空气中含有烟的分子,并在不停的运动C.?烟雾分子保持静止,人自己主动吸烟雾D.?一个人吸烟,其余人羡慕也跟着吸烟
4.下列事例中不能用“分子热运动”解释的是( )
A .环境恶化,尘土满天飞 B .炒菜时加盐使菜变咸
C .室内喷空气清新剂,香气四溢 D .密封的室内一人吸烟,其他人也能闻到烟味
5 .一般物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这是由于( )
A .物质分子的大小发生了改变 B .物质分子的运动快慢发生了改变
C .物质分子的数目发生了改变 D .物质分子的空隙发生了改变
6.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打开醋瓶,不久满屋子都闻到醋的酸味B.?汽车驶过马路后,灰尘在路面上空飞舞C.?衣柜中的樟脑,过一段时间后体积变小甚至消失了D.?将一块方糖轻轻放在一杯水中,过一段时间后,整杯水变甜了
7 .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这时两块铅就会结合起来,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将它们拉开(如图)这一现象说明( )
A. 分子间存在引力 B. 分子间存在扩散现象
C. 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 分子间存在斥力
8.“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了( )
A. 分子之间有间隔 B. 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C. 分子的体积变大 D.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
9.?下列四字词语所描述的现象中,属于分子热运动的是(?? )
①花香四溢 ②大雪飘扬 ③狼烟滚滚 ④臭气熏天.
A.?① ②?????????????????????????????????????B.?① ④?????????????????????????????????????C.?② ③?????????????????????????????????????D.?③ ④
10. 下面不能说明分子运动的事例是(?? )
A.?从烟囱里冒出的黑烟在空中飘荡?????????????????????????B.?学生回家闻到的菜香味儿C.?用盐水腌鸭蛋,一段时间后,蛋会变咸???????????????D.?往开水里放些糖,水会变甜
二、填空题
11 .铁棒很难被压缩是因为 ______ ,冰箱中的食物相互“窜味”属于 ______ 现象。
12 .五月玉兰花绽放时,在较远处就能闻到花香,此现象说明分子在 ______ ;压缩固体和液体很困难,这是因为分子间存在 ______ .粉笔折断后不能再接在一处是因为 ______ .
13 .收获芒果的季节,果园里四处飘荡着芒果的香味,这是芒果的芳香分子在永不停息地 ______ 运动;泡茶要用滚烫的开水,因为分子运动的快慢与 ______ 有关.
14 .冬天,自来水由于结冰,会把水管胀裂,说明冰中分子之间的间隙比在水中要 ,这说明物质三态之间的变化,主要原因是由于 。
15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为了有力地证明气体发生扩散,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 ______ (选填“上”或“下”)瓶.扩散现象说明气体分子做 ______ 运动.若实验温度分别为①0℃,②4℃,③20℃,④30℃,则在 ______ 温度下(填序号)气体扩散最快.
16 .将装有两种不同气体的两个容器连通,经过一段时间,两种气体就在这两个容器中混合均匀,这种现象叫做扩散。在液体间和固体间也会发生扩散现象。例如清水中滴入几滴红墨水,过一段时间,水就都染上红色;又如把两块不同的金属紧压在一起,经过较长时间后,每块金属的接触面内部都可发现另一种金属的成分。
(1)从扩散现象可以看出,固体分子间距离较________,作用力较________,大多数分子只能在一定的位置振动,不能移动,分子不容易脱离其他分子的束缚而进入另一种物质。
(2)气体容易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距离较________,作用力较________。
(3)根据你的推理和想象,液体分子运动情况是怎样的?________。
三、实验探索
17.学习了分子的相关知识后,小明等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分子的运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在观察的基础上,他们提出了几种猜想:A.分子运动快慢与物质的温度有关;B.分子运动快慢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为了研究猜想A是否正确,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取相同的两只烧杯,在其中放质量相同的热水和冷水,同时各滴入一滴蓝墨水,观察两杯水的颜色变化的快慢(如图所示).小明他们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得出分子运动与物质温度之间的关系.
(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2)为验证猜想B,小明和同学们又设计出如下实验方案:取相同的两只烧杯,在其中放质量相同的水和酒精,各滴入一滴蓝墨水,观察两杯水的颜色变化的快慢.请你指出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一条即可)________.
第 四 章《物质的构成》第二课时参考答案
1 . C
点拨:A、春风杨柳万千条,是杨柳枝的运动,不属于分子运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夏日炎炎似火烧,说明夏天的温度高,不属于分子运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金秋桂花遍地香,花香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空气中,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此选项符合题意.
D、寒冬北国白雪飘,是雪花在运动,不属于分子运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这一现象说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由于分子的体积很小,分子的运动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但可以通过气味、颜色的变化来体现. 无论是液体还是固体,它们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运动是肉眼看不见的,要把它与物质运动区别开来.
2 . B 点拨:A、柳絮飞扬是由于柳絮较轻,飘浮在空气中,随空气流动而运动.不是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故A不符合题意;
B、荷花飘香,荷花并没有运动,而是荷花中具有香味的物质的分子不断运动,使周围空气扩散着该物质的分子.属于分子运动的结果,故B符合题意;
C、黄沙扑面,黄沙的小颗粒在风力作用下悬于空气而四处飘荡.不是分子运动的结果,故C不符合题意;
D、雪花飘飘,空气中水遇冷凝结成似花的冰粒从天而降,受到空气的阻力而飘飘.不是分子运动的结果,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微粒很小,肉眼是看不到的,并且在做永不停息地运动.生活中的扩散、挥发等现象都是由于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分析现象时,注意分析是由物质的小颗粒形成的现象,还是由构成物质的微粒形成的现象,虽然现象相似,但形成现象的本质是的很大不同.
3 . D 点拨:本题考查了对扩散现象的认识,必须明确以下两点:一是扩散现象可以发生在任何物体之间,二是扩散现象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4 . A 点拨:本题易错选。尘土属于小物体,它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而不是分子的运动, B 、 C 、 D 选项均是由分子热运动引起的,故选 A 。
5 . D 点拨:物体在热胀冷缩时,分子的大小和数目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6. B 点拨:汽车驶过马路时,车速过快,汽车旁边高速的风把灰尘带起,使得灰尘在路面上空飞舞,并不是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7 . C 点拨: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钩码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说明了分子之间存在吸引力.
故选A.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子间作用力的理解和掌握,利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一些现象是中考的热点,应加强学习.
10. A
二、填空题
11 .斥力;扩散 点拨:(1)铁棒的分子间距离很近,由于分子间存在斥力,所以铁棒很难被压缩;
(2)食物“窜味”是冰箱内不同食物的分子由于无规则运动彼此进入对方造成的,属于扩散现象。
根据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回答: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并且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总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分子动理论的理解与掌握,要注意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12 .无规则运动;斥力;分子间距离太大。
点拨:闻到花香,是芳香物质的分子扩散到空气中,扩散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是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斥力,固体、液体分子间距离较小,所以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粉笔折断后不能再接在一处是因为分子间距离太大,大于能产生相互作用力的距离.两种物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是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构成物质的分子间有间隙,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此题考查了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是一道基础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子间作用力的条件的理解和掌握,是分子间作用力的难点.
13 .无规则;温度。
点拨:由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果园里四处飘荡着芒果的香味,这是芒果的芳香分子做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泡茶要用滚烫的开水,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茶泡的越快。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本题是一道基础题,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14 .大;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点拨:水在结成冰的过程中,分子并没有发生变化,因而其体积增大仅是分子间的空隙(即距离)发生了变化。
15 .下;无规则运动;④。
点拨: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如果把二氧化氮气体放到上方的话,由于自身密度大的缘故,二氧化氮分子也会下沉到下方的空气瓶子中去,就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因此要把密度小的空气瓶子放到上方,把二氧化氮放在下方.
分子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所以在30℃时,气体扩散最快.
①扩散现象,是指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通过两只瓶内的气体颜色变化,来反映二氧化氮气体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由于空气的密度小于二氧化氮气体,所以一般情况下空气处于二氧化氮气体的上方。②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运动速度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速度越快.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扩散定义的理解和掌握,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的说明问题,要尽可能的排除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干扰因素.
16. (1)小;大(2)大;小(3)液体分子既在一定位置振动,又可在一定限度内移动
17. (1)墨水在热水中扩散较快;物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2)应该控制水和酒精的温度相同;(墨水应该同时滴入水和酒精中;滴入水和酒精中墨水的质量应该大致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