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汽化与液化 第3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汽化与液化
单元
4
学科
科学
年级
七上
学习
目标
1、 能用实例 说明液化现象,确认气体液化时要向外放出热 量。
2、能说出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3、能例举液化现象以及液化在实际中的应用。
重点
能说出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难点
能例举液化现象以及液化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早晨在草上或树叶上会有露水,深秋的夜晚,窗户玻璃上会有水珠生成,你知道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吗?
出示图片:树叶上露水;窗户玻璃上生成的水珠
它们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液化而形成的。
思考问题
观看图片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出液化
讲授新课
一、液化
1、液化: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2、常见的液化现象
出示图片:嘴里呼出的“白气”
冬天,嘴里呼出的“白气”,打开棒冰纸,棒冰冒出的“白气”,大自然中雾的形成。这些“白气”都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
那么,气体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发生液化呢?
二、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
1、气体降温液化
活动 水蒸气液化实验
出示图片:水蒸气液化实验
如图所示,烧杯里盛有热水,将一 张干玻璃片盖在烧杯上,看看玻璃片的下表面 会出现什么变化。
①实验现象:玻璃片的下表面会出现小水珠。表明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后液化。
②结论: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成为液体。
实际生活中,许多气体需要在常温下液化,那么,除了降低温度,还有什么方法可以使气体发生液化呢?
针对练习
冬天早晨看到房间的玻璃窗出现小水珠,水珠出现在玻璃窗的__________(填“内”或“外”,下同)表面;夏天开着空调的汽车,车窗的__________表面会出现水珠。
提示:冬天房间内的水蒸气较热,而玻璃窗的温度较低;
夏天开着空调的汽车内温度较低,使玻璃窗较冷,车外热。
答案:内;外
2、压缩体积使气体液化
活动:乙醚液化实验
(1)实验器材:
乙醚、注射器、橡皮帽
出示图片:乙醚液化实验
(2)实验步骤
①将少量乙醚吸进注射器,取下针头, 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
②握住注射器的下端,注射器内的乙醚发生了什么变化 ?
实验现象:握住注射器的下端,注射器内的液态乙醚消失,乙醚汽化变成乙醚蒸汽。
③向内推动活塞,注射器内的乙醚气体将发生了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向内推动活塞乙醚气体体积被压缩,注射器内乙醚蒸汽又液化变成了液态乙醚。
出示视频:乙醚液化实验
(3)结论:实验表明,在一定的温度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也可以使气体液化。
注意事项:乙醚是易燃、易爆气体,操作时要远离明火,周围空气要流通。
小结:
1、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
(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2、液化过程是汽化过程的逆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
三、气体液化的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1、气体打火机
人们通过在常温下压缩体积将丁烷气体液化储存在气体打火机里。
出示图片:气体打火机
2、液化石油气
出示图片:钢罐
人们通过在常温下压缩体积将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里。
3、氧气和氢气液化
出示图片:运载火箭
在运载火箭里,是同时采用降温和压缩体积两种方法将氧气和氢气液化储 存在箭体中的。
四、汽化吸热、液化放热的规律的应用
出示图片:在太空中飞行的卫星
1、热管温控技术在卫星内部的应用
卫星在太空中飞行,向阳面和背阳面两侧的温度差高达 250℃左右。为了使卫星内 部的温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保护卫星内部的电子设备,科学家发明 了一种热管热管温控技术。管内工作的液体在高温端汽化吸热,在低温端液化放热。
热管传热原理
出示图片:热管传热原理图
当管的一端受热时,热端吸液芯内的液体吸热汽化,蒸气沿气腔跑 到冷端,在冷端放热液化后,又顺着吸 液芯回到热端,如此循环往复。使两侧的温度趋于平衡。
思考讨论: 1.当水壶里的水沸腾时,为什么靠近壶嘴的 一段看不见“白气”,而在上面一段能够看见?
出示图片:水壶里的水沸腾
壶嘴一段,温度较高,水蒸气没有液化所以看不见“白气”。
上面一段,温度较低,水蒸气发生液化,形成小水珠所以上面一段能够看见“白气”
2. 为什么被 100 ℃的水蒸气烫伤, 要比被100℃的水烫伤严重得多?
100℃的水蒸气液化成100℃的沸水要放出热量——液化放热。烧水、做饭的时候,被100℃的水蒸气烫伤往往会伤得很厉害,就不只是因为水蒸气的温度高,还因为水蒸气液化时放热的缘故。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电冰箱的工作原理
1、阅读课文说一说电冰箱其基本原理以及制冷设备主要组成部分有哪些?
基本原理:液体汽化吸热和气体液化放热。
制冷设备主要有三部分:蒸发器、 空气压缩机和冷凝器。
出示图片:电冰箱工作原理图
2、冷冻室是如何保持相当低的温度的?
低沸点的冷凝剂在蒸发器里汽化,吸收了冷冻室里的热量, 使冷冻室里的温度降低。空气压缩机将生成的蒸气抽走,压入冷凝剂,使之液化并把冰箱里带来的热量放出。冷凝剂液化后重新回到蒸发器里,如此循 环工作,从而使冷冻室保持相当低的温度。
课堂练习
1、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沸水对人体造成的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 )
A. 水蒸气是气体,更容易钻进人的皮肤
B. 水蒸气含的热量比沸水含的热量多
C. 水蒸气烫伤的面积一定比沸水更大
D. 100℃的水蒸气液化成100℃的水时还要放出大量的热
【答案】D
2、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是( )
A. 先液化,后汽化
B. 先汽化,后液化
C. 只有液化
D. 只有汽化
【答案】A
3、寒冷的冬天,戴眼镜的同学进入教室后,总出现镜片先模糊,稍等一会儿又清晰的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经历的物理过程是 ( )
A. 先汽化后液化
B. 先液化后汽化
C. 先升华后凝华
D. 先熔化后凝固
【答案】B
4、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
A、夏天,盛冷饮的杯子外壁出现小水珠
B、寒冷的冬天,地面上结了一层厚冰
C、放在盘子里的水,过一段时间变少了
D、夏天,冰块化成水
【答案】A
拓展提高
1、小轿车驾驶室内装有冷暖空调,可使驾驶室内冬暖夏凉,但是在使用空调过程中常易造成前方玻璃模糊,影响视线,对此叙述正确的有( )
A.冬天,玻璃模糊属于液化现象
B.夏天,玻璃模糊属于汽化现象
C.这一物态变化过程中要放热
D.夏天,要使玻璃清晰,驾驶员应该用抹布在驾驶室内擦拭
【答案】A、C
2、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_____现象,_____很多热量,使_____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有经验的师傅拿刚出笼的馒头前,先将手沾点水,这样做主要是利用_____,使手不会被烫伤.
【答案】液化 放出 上 水汽化吸热
观看图片,知道一些常见的液化现象
动手操作观察并总结实验现象
学生练习
动手操作观察并总结实验现象
学生阅读记忆
阅读课文说出
气体液化的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阅读课文了解热管温控技术在卫星内部的应用
观看图片阅读课文说一说热管传热原理
思考讨论:1.2
阅读课文了解电冰箱的工作原理以及制冷过程
学生练习
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常见的液化现象
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以及观察、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掌握实验现象和结论
巩固知识
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以及观察、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掌握实验现象和结论
掌握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以及液化要放热。
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知道管内工作的液体在高温端汽化吸热,在低温端液化放热。
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了解热管传热原理
学生正确认识并生活中常见现象,锻炼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巩固本节知识
课堂小结
1、液化: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2 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
(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3、液化过程是汽化过程的逆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
梳理自己本节所学知识进行交流
根据学生表述,查漏补缺,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补充。
板书
(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2、液化过程是汽化过程的逆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
三、气体液化的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汽化吸热、液化放热的规律在科技和生活中的应用1、
《汽化与液化》第3课时练习
选择题
1、南京市]如图所示,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b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以下关于“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它是水蒸气,a处较浓 B. 它是水蒸气,b处较浓
C. 它是小水滴,a处较浓 D. 它是小水滴,b处较浓
2、从冰箱内取出的冰棍周围会弥漫着“白气”;水烧开后壶嘴会喷出“白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冰棍周围的“白气”,是冰熔化成的小水珠
B. 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水蒸气
C. 壶嘴喷出的“白气”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D. 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空气中原来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3、冬天呼出的“白气”与夏天冰块附近冒出的“白气”,形成的方式( )
A. 都属于液化 B. 前者属于液化,后者属于汽化
C. 都属于汽化 D. 前者属于汽化,后者属于液化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非晶体熔化时放热
B. 扇扇子是通过加快汗液的蒸发而使人感到凉快
C. 高压锅可以使锅内液体的沸点降低
D. 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的“白气”,是从冰箱里冒出的水蒸气
5、如图所示,当飞机在高空飞行时,发动机排出的湿热气流与高空冷空气相遇后,形成白色雾气,这就是飞机“拉烟”现象。此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
A. 蒸发 B. 沸腾 C. 液化 D. 熔化
6、潜水器下潜时舱内温度降低,到达一定深度时,舱内壁开始出现小水珠。这些小水珠的形成属于( )
A. 汽化现象 B. 液化现象 C. 凝华现象 D. 凝固现象
7、过去常用的电冰箱利用了一种叫做氟利昂的物质作为热的“搬运工”,由于氟利昂对大气有破坏作用,现在绝大多数冰箱用R134a制冷剂替代氟利昂,制冷作用是一样的,都是把冰箱里的“热”“搬运”到冰箱外面,制冷剂既容易汽化也容易液化.有关这种电冰箱的工作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制冷剂在进入冷冻室的管子里迅速液化、吸热
B. 制冷剂在进入冷冻室的管子里迅速汽化、吸热
C. 制冷剂被压缩机压入冷凝器后,会液化、吸热
D. 制冷剂被压缩机压入冷凝器后,会汽化、放热
8、如图,舞台上常用干冰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这种白雾是 ( )
A. 小水滴 B. 二氧化碳 C. 空气 D. 水蒸气
9、安装在浴室内的某种防雾镜,内部有电热丝加热,使镜面的温度比室温略高,从而防止水蒸气在镜面( )
A. 汽化 B. 液化 C. 熔化 D. 凝固
二、填空题
10、用水壶烧开水时看见“白气”,开冰箱门时也看见“白气”,这两种“白气”都是水蒸气液化而来的,前者的水蒸气来自___,后者的水蒸气来自___。
11、重庆是名符其实的“雾都”,?雾日之多不仅冠于全国,就是世界著名的国际雾都也望尘莫及,究其原因是重庆处于川东盆地的边缘,四面群山环抱,两江在此交汇,江水______不易扩散,潮湿的空气处于饱和状态,水蒸汽由于________凝结成雾。
12、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烧瓶加热一段时间后,金属盘底部出现水滴。这是由于水蒸气遇到温度____的金属盘,发生____而形成的.
13、某品牌空调器使用的新型制冷剂R600a是一种对臭氧层破坏较小、极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物质。它在室内汽化时吸热,在室外液化时 。压缩机通过使制冷剂不断发生液化和汽化,将室内的内能搬至室外。制冷剂在室外液化的方式是 (填“降低温度”或“压缩体积”)。
三、解答题
14、图是一个水循环的模拟装置。加热烧瓶里的水(烧瓶里的水当做地球表面的水源)使充足的水蒸气不断从弯管出来,进入放着冰块的金属盘(金属盘当做高空中的冷空气)和放在桌面的托盘(托盘当做地面)之间,水蒸气在金属盘底凝结成水并降落到托盘内。
(1)请写出上文所反映的两种物态变化: 、 。
(2)我国是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一项节约用水措施:————————————。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热 管
?热管是一种导热本领非常大的装置。它比铜的导热本领大上千倍。热管的结构并不复杂,它是一根两端封闭的金属管,管内壁衬了一层多孔的材料,叫做吸收芯,吸收芯中充有酒精或其他容易汽化的液体。?? 当稳定局势一端受热时,热量会传快另一端,这是什么道理呢?? 热管的一端受热点,这一端吸收芯中的液体因吸热而汽化,节气沿着管子由受热一端跑跑到另一端。另一端由于未受热,温度低,蒸气就在这一端放热而液化。冷凝的液体被吸收芯吸附,通过毛细作用又回到受热的一端。如此往复循环,热管里的液体不断地通过汽化和液化,把热量从一端传递到另一端。液体在汽化和气体在液化时分别要吸收和放出大量的热,热管正是利用了这一性质,达到高效传递热量的目的。热管在一些高新技术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请回答:
(1)热管被加热的那一端的温度为什么不会很快升上去?热管没有被加热的那一端的温度为什么会升高?
(2)热管的工作原理和电冰箱的工作原理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水烧开后,一部分水因加热变成气态,从壶嘴冒出来,遇到壶嘴周围温度比较低的空气,气态的水就会冷凝成小水滴,形成所看到的“白气”上升,b处温度比a处低,因此b处白气更浓,选项C正确。
2、【答案】C
【解析】冰棍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而壶嘴喷出的“白气”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故选C.
3.【答案】A
【解析】夏天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的冰块液化形成小水滴;冬天,嘴里呼出的“白气”,是由嘴中呼出的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而形成的小水滴;因此两者都属于液化现象:故A选项正确.
4.【答案】B
【解析】无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都需要吸热,故A错误.夏天扇扇子,加快了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因此人会感到凉快,故B正确.高压锅内的气压很高,提高了液体的沸点,从而能够使食物熟得更快,故C错误.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的“白气”,是周围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从冰箱里冒出来的温度较低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滴,故D错误,故选B.
【解析】海底深处的海水温度较低,潜水器下潜到达一定深度时,舱壁温度降低,舱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舱内壁液化形成小水珠。
7.【答案】B
【解析】电动压缩机用压缩气体体积的方法将气态制冷物质压入冷凝器,使其在冷凝器内放热液化,同时被液化了的制冷物质通过节流阀进入冷冻室,在这里迅速吸热汽化,使电冰箱内温度降低,故B项正确.
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的知识.白雾是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时,从周围的水蒸气吸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小水滴.符合题意的是A.
9.【答案】B
【解析】为了避免水蒸气的液化,防雾镜在背面装有电热丝,提高镜面的温度,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高的镜面,不能放热液化,所以能避免发生结雾现象。
10. 【答案】开水;空气
【解析】用水壶烧开水时看见“白气”,这是开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冰箱门时也看见“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11. 【答案】?蒸发;??液化
【解析】重庆是名符其实的“雾都”,?究其原因是重庆处于川东盆地的边缘,四面群山环抱,两江在此交汇,江水蒸发不易扩散,潮湿的空气处于饱和状态,水蒸汽遇冷由气态变为液态,液化凝结成雾。
12. 【答案】低;液化
【解析】当用酒精灯给烧瓶中的水加热时,瓶中的水吸热会发生汽化现象,水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遇到温度较低的金属盘就会液化形成小水滴,该变化过程需要向低温物体放热。
13. 【答案】放热 压缩体积
【解析】本题考查液化及液化现象、液化方法及其应用。难度较小。空调器制冷时,液态的制冷剂R600a经毛细管进入蒸发器(室内机)汽化成气体,吸热;在压缩机中将气态的R600a压缩体积而液化为液态的R600a,并经冷凝器毛细管放热,将室内的热搬到室外。
14. (1)【答案】汽化;液化
(2)【答案】用洗菜水冲厕所等
15. (1)【答案】因为被加热的酒精等物质迅速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所以热管被加热一端的温度不会很快升上去。另一端温度升高,是因为酒精蒸气等物质液化时放热。
(2)【答案】都是通过工作物质将热同一个位置传送到另一个位置。
课件30张PPT。汽化与液化科学浙教版 七年级下新知导入早晨在草上或树叶上会有露水,深秋的夜晚,窗户玻璃上会有水珠生成,你知道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吗?它们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液化而形成的。新知讲解一、液化1、液化: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2、常见的液化现象
冬天,嘴里呼出的“白气”,打开棒冰纸,棒冰冒出的“白气”,大自然中雾的形成。这些“白气”都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那么,气体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发生液化呢?新知讲解二、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活动如图所示,烧杯里盛有热水,将一 张干玻璃片盖在烧杯上,看看玻璃片的下表面 会出现什么变化。水蒸气液化实验水蒸气液化实验1、气体降温液化新知讲解①实验现象:玻璃片的下表面会出现小水珠。表明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后液化。实际生活中,许多气体需要在常温下液化,那么,除了降低温度,还有什么方法可以使气体发生液化呢?②结论: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成为液体。针对练习冬天早晨看到房间的玻璃窗出现小水珠,水珠出现在玻璃窗的__________(填“内”或“外”,下同)表面;夏天开着空调的汽车,车窗的__________表面会出现水珠。内外提示:冬天房间内的水蒸气较热,而玻璃窗的温度较低;
夏天开着空调的汽车内温度较低,使玻璃窗较冷,车外热。新知讲解(1)实验器材
乙醚、注射器、橡皮帽
(2)实验步骤
①将少量乙醚吸进注射器,取下针头, 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活动乙醚液化实验乙醚液化实验2、压缩体积使气体液化新知讲解②握住注射器的下端,注射器内的乙醚发生了什么变化 ?
实验现象:握住注射器的下端,注射器内的液态乙醚消失,乙醚汽化变成乙醚蒸汽。③向内推动活塞,注射器内的乙醚气体将发生了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向内推动活塞乙醚气体体积被压缩,注射器内乙醚蒸汽又液化变成了液态乙醚。新知讲解(3)结论:实验表明,在一定的温度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也可以使气体液化。乙醚液化实验注意事项:乙醚是易燃、易爆气体,操作时要远离明火,周围空气要流通。新知讲解小结:
1、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
(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2、液化过程是汽化过程的逆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新知讲解三、气体液化的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1、气体打火机人们通过在常温下压缩体积将丁烷气体液化储存在气体打火机里。新知讲解2、液化石油气人们通过在常温下压缩体积将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里。新知讲解3、氧气和氢气液化在运载火箭里,是同时采用降温和压缩体积两种方法将氧气和氢气液化储 存在箭体中的。运载火箭新知讲解四、汽化吸热、液化放热的规律的应用1、热管温控技术在卫星内部的应用
卫星在太空中飞行,向阳面和背阳面两侧的温度差高达 250℃左右。为了使卫星内 部的温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保护卫星内部的电子设备,科学家发明 了一种热管热管温控技术。管内工作的液体在高温端汽化吸热,在低温端液化放热。新知讲解当管的一端受热时,热端吸液芯内的液体吸热汽化,蒸气沿气腔跑 到冷端,在冷端放热液化后,又顺着吸 液芯回到热端,如此循环往复。使两侧的温度趋于平衡。热管传热原理新知讲解思考讨论壶嘴一段,温度较高,水蒸气没有液化所以看不见“白气”。
上面一段,温度较低,水蒸气发生液化,形成小水珠所以上面一段能够看见“白气”1.当水壶里的水沸腾时,为什么靠近壶嘴的 一段看不见“白气”,而在上面一段能够看见?新知讲解2. 为什么被 100 ℃的水蒸气烫伤, 要比被100℃的水烫伤严重得多?100℃的水蒸气液化成100℃的沸水要放出热量——液化放热。
烧水、做饭的时候,被100℃的水蒸气烫伤往往会伤得很厉害,就不只是因为水蒸气的温度高,还因为水蒸气液化时放热的缘故。新知讲解电冰箱的工作原理科学?技术?
社会?环境电动空气压缩机1、阅读课文说一说电冰箱其基本原理以及制冷设备主要组成部分有哪些?基本原理:液体汽化吸热和气体液化放热。
主要有三部分:蒸发器、 空气压缩机和
冷凝器。电冰箱工作原理图新知讲解低沸点的冷凝剂在蒸发器里汽化,吸收了冷冻室里的热量, 使冷冻室里的温度降低。空气压缩机将生成的蒸气抽走,压入冷凝剂,使之液化并把冰箱里带来的热量放出。冷凝剂液化后重新回到蒸发器里,如此循 环工作,从而使冷冻室保持相当低的温度。2、冷冻室是如何保持相当低的温度的?课堂练习1、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沸水对人体造成的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 )
A. 水蒸气是气体,更容易钻进人的皮肤
B. 水蒸气含的热量比沸水含的热量多
C. 水蒸气烫伤的面积一定比沸水更大
D. 100℃的水蒸气液化成100℃的水时还要放出大量的热 D课堂练习2、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是( )
A. 先液化,后汽化 B. 先汽化,后液化
C. 只有液化 D. 只有汽化 A课堂练习3、寒冷的冬天,戴眼镜的同学进入教室后,总出现镜片先模糊,稍等一会儿又清晰的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经历的物理过程是 ( )
A. 先汽化后液化
B. 先液化后汽化
C. 先升华后凝华
D. 先熔化后凝固 B课堂练习4、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
A、夏天,盛冷饮的杯子外壁出现小水珠
B、寒冷的冬天,地面上结了一层厚冰
C、放在盘子里的水,过一段时间变少了
D、夏天,冰块化成水A拓展提高1、小轿车驾驶室内装有冷暖空调,可使驾驶室内冬暖夏凉,但是在使用空调过程中常易造成前方玻璃模糊,影响视线,对此叙述正确的有( )
A.冬天,玻璃模糊属于液化现象
B.夏天,玻璃模糊属于汽化现象
C.这一物态变化过程中要放热
D.夏天,要使玻璃清晰,驾驶员应该用抹布在驾驶室内擦拭A、C拓展提高2、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_______现象,_______很多热量,使_____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有经验的师傅拿刚出笼的馒头前,先将手沾点水,这样做主要是利用_____________,使手不会被烫伤.水汽化吸热液化放出上 课堂总结1、液化: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2 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
(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3、液化过程是汽化过程的逆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板书设计一、液化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二、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
1、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
(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2、液化过程是汽化过程的逆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
三、气体液化的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汽化吸热、液化放热的规律的应用作业布置1、作业:课后5、6题
2、预习升华和凝华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