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化与液化》第3课时练习
选择题
1、南京市]如图所示,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b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以下关于“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它是水蒸气,a处较浓 B. 它是水蒸气,b处较浓
C. 它是小水滴,a处较浓 D. 它是小水滴,b处较浓
2、从冰箱内取出的冰棍周围会弥漫着“白气”;水烧开后壶嘴会喷出“白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冰棍周围的“白气”,是冰熔化成的小水珠
B. 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水蒸气
C. 壶嘴喷出的“白气”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D. 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空气中原来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3、冬天呼出的“白气”与夏天冰块附近冒出的“白气”,形成的方式( )
A. 都属于液化 B. 前者属于液化,后者属于汽化
C. 都属于汽化 D. 前者属于汽化,后者属于液化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非晶体熔化时放热
B. 扇扇子是通过加快汗液的蒸发而使人感到凉快
C. 高压锅可以使锅内液体的沸点降低
D. 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的“白气”,是从冰箱里冒出的水蒸气
5、如图所示,当飞机在高空飞行时,发动机排出的湿热气流与高空冷空气相遇后,形成白色雾气,这就是飞机“拉烟”现象。此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
A. 蒸发 B. 沸腾 C. 液化 D. 熔化
6、潜水器下潜时舱内温度降低,到达一定深度时,舱内壁开始出现小水珠。这些小水珠的形成属于( )
A. 汽化现象 B. 液化现象 C. 凝华现象 D. 凝固现象
7、过去常用的电冰箱利用了一种叫做氟利昂的物质作为热的“搬运工”,由于氟利昂对大气有破坏作用,现在绝大多数冰箱用R134a制冷剂替代氟利昂,制冷作用是一样的,都是把冰箱里的“热”“搬运”到冰箱外面,制冷剂既容易汽化也容易液化.有关这种电冰箱的工作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制冷剂在进入冷冻室的管子里迅速液化、吸热
B. 制冷剂在进入冷冻室的管子里迅速汽化、吸热
C. 制冷剂被压缩机压入冷凝器后,会液化、吸热
D. 制冷剂被压缩机压入冷凝器后,会汽化、放热
8、如图,舞台上常用干冰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这种白雾是 ( )
A. 小水滴 B. 二氧化碳 C. 空气 D. 水蒸气
9、安装在浴室内的某种防雾镜,内部有电热丝加热,使镜面的温度比室温略高,从而防止水蒸气在镜面( )
A. 汽化 B. 液化 C. 熔化 D. 凝固
二、填空题
10、用水壶烧开水时看见“白气”,开冰箱门时也看见“白气”,这两种“白气”都是水蒸气液化而来的,前者的水蒸气来自___,后者的水蒸气来自___。
11、重庆是名符其实的“雾都”,?雾日之多不仅冠于全国,就是世界著名的国际雾都也望尘莫及,究其原因是重庆处于川东盆地的边缘,四面群山环抱,两江在此交汇,江水______不易扩散,潮湿的空气处于饱和状态,水蒸汽由于________凝结成雾。
12、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烧瓶加热一段时间后,金属盘底部出现水滴。这是由于水蒸气遇到温度____的金属盘,发生____而形成的.
13、某品牌空调器使用的新型制冷剂R600a是一种对臭氧层破坏较小、极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物质。它在室内汽化时吸热,在室外液化时 。压缩机通过使制冷剂不断发生液化和汽化,将室内的内能搬至室外。制冷剂在室外液化的方式是 (填“降低温度”或“压缩体积”)。
三、解答题
14、图是一个水循环的模拟装置。加热烧瓶里的水(烧瓶里的水当做地球表面的水源)使充足的水蒸气不断从弯管出来,进入放着冰块的金属盘(金属盘当做高空中的冷空气)和放在桌面的托盘(托盘当做地面)之间,水蒸气在金属盘底凝结成水并降落到托盘内。
(1)请写出上文所反映的两种物态变化: 、 。
(2)我国是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一项节约用水措施:————————————。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热 管
?热管是一种导热本领非常大的装置。它比铜的导热本领大上千倍。热管的结构并不复杂,它是一根两端封闭的金属管,管内壁衬了一层多孔的材料,叫做吸收芯,吸收芯中充有酒精或其他容易汽化的液体。?? 当稳定局势一端受热时,热量会传快另一端,这是什么道理呢?? 热管的一端受热点,这一端吸收芯中的液体因吸热而汽化,节气沿着管子由受热一端跑跑到另一端。另一端由于未受热,温度低,蒸气就在这一端放热而液化。冷凝的液体被吸收芯吸附,通过毛细作用又回到受热的一端。如此往复循环,热管里的液体不断地通过汽化和液化,把热量从一端传递到另一端。液体在汽化和气体在液化时分别要吸收和放出大量的热,热管正是利用了这一性质,达到高效传递热量的目的。热管在一些高新技术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请回答:
(1)热管被加热的那一端的温度为什么不会很快升上去?热管没有被加热的那一端的温度为什么会升高?
(2)热管的工作原理和电冰箱的工作原理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水烧开后,一部分水因加热变成气态,从壶嘴冒出来,遇到壶嘴周围温度比较低的空气,气态的水就会冷凝成小水滴,形成所看到的“白气”上升,b处温度比a处低,因此b处白气更浓,选项C正确。
2、【答案】C
【解析】冰棍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而壶嘴喷出的“白气”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故选C.
3.【答案】A
【解析】夏天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的冰块液化形成小水滴;冬天,嘴里呼出的“白气”,是由嘴中呼出的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而形成的小水滴;因此两者都属于液化现象:故A选项正确.
4.【答案】B
【解析】无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都需要吸热,故A错误.夏天扇扇子,加快了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因此人会感到凉快,故B正确.高压锅内的气压很高,提高了液体的沸点,从而能够使食物熟得更快,故C错误.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的“白气”,是周围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从冰箱里冒出来的温度较低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滴,故D错误,故选B.
【解析】海底深处的海水温度较低,潜水器下潜到达一定深度时,舱壁温度降低,舱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舱内壁液化形成小水珠。
7.【答案】B
【解析】电动压缩机用压缩气体体积的方法将气态制冷物质压入冷凝器,使其在冷凝器内放热液化,同时被液化了的制冷物质通过节流阀进入冷冻室,在这里迅速吸热汽化,使电冰箱内温度降低,故B项正确.
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的知识.白雾是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时,从周围的水蒸气吸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小水滴.符合题意的是A.
9.【答案】B
【解析】为了避免水蒸气的液化,防雾镜在背面装有电热丝,提高镜面的温度,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高的镜面,不能放热液化,所以能避免发生结雾现象。
10. 【答案】开水;空气
【解析】用水壶烧开水时看见“白气”,这是开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冰箱门时也看见“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11. 【答案】?蒸发;??液化
【解析】重庆是名符其实的“雾都”,?究其原因是重庆处于川东盆地的边缘,四面群山环抱,两江在此交汇,江水蒸发不易扩散,潮湿的空气处于饱和状态,水蒸汽遇冷由气态变为液态,液化凝结成雾。
12. 【答案】低;液化
【解析】当用酒精灯给烧瓶中的水加热时,瓶中的水吸热会发生汽化现象,水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遇到温度较低的金属盘就会液化形成小水滴,该变化过程需要向低温物体放热。
13. 【答案】放热 压缩体积
【解析】本题考查液化及液化现象、液化方法及其应用。难度较小。空调器制冷时,液态的制冷剂R600a经毛细管进入蒸发器(室内机)汽化成气体,吸热;在压缩机中将气态的R600a压缩体积而液化为液态的R600a,并经冷凝器毛细管放热,将室内的热搬到室外。
14. (1)【答案】汽化;液化
(2)【答案】用洗菜水冲厕所等
15. (1)【答案】因为被加热的酒精等物质迅速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所以热管被加热一端的温度不会很快升上去。另一端温度升高,是因为酒精蒸气等物质液化时放热。
(2)【答案】都是通过工作物质将热同一个位置传送到另一个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