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实验: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的说课稿
韩集初中 王世芳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第六章的重要内容,它既是第一节《透镜》的知识的延伸和升华,同时它又是第三节《生活中透镜》和第四节《眼睛与眼镜》的理论基础,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它在本章中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新的物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顺利地探究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创设出丰富的问题情景和全套的实验器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凸透镜所成像的正倒、大小、虚实与物距的关系。
(2)学会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幻灯片中凸透镜成像变化情况并结合上节课得出的实验数据,总结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并用列表的方法归纳出凸透镜成放大或缩小、正立或倒立、实像或虚像的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 培养学生从实验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能力。
(2)养成对科学的求知欲,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
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与归纳。
教具准备
凸透镜(焦距10cm)、光屏、蜡烛、光具座、玻璃板、火柴、
多媒体课件。
(二)学情分析:
在上学期第五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光学中实像和虚像的概念,并在本章第一节《透镜》中学习了光心(O)、焦点(F)、焦距(f)等知识,而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是本章的重点,所以前一节课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了解了物距(u)和像距(v),让学生结合问题以组为单位设计实验,并初步探究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大多数学生对实验目的、实验要求、实验方法及步骤已有大概的认识,并且以组为单位得出了初步的结论。
(三)考情分析: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本章的重点也是考点,主要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题及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选择题出现,常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中五条主要规律的作图题。
(四)教学方法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是本章的重点,因前一节课学生已探究了凸透镜成像实验的过程,并得出了初步的结论,但经过教师的观察大多数结论不完善,所以本节课教师借用实验器材和直观的动画视频帮助学生得出完善的凸透镜成像规律,并指导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完成简单习题。
(五)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主要复习了上节课实验器材和器材的安装方法,其目的是强调学生掌握探究凸透镜成像器材安装的注意事项,然后利用直观的动画视频,让学生结合自己上节课实验过程亲自操作实验,其他学生仔细观察依次得出板书的五条实验结论。教师采用动画视频主要是因为直观性强,结论明显。除了板书中五条主要结论外,学生结合结论及视频还可得出其他凸透镜成像规律。并强调理解记忆。然后利用第三个环节例题讲解,说明实验结论的实用性。最后配合习题练习,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巩固。
(六)教学反思
探究凸透镜成像是一节学生实验课,也是初二实验教学的难点,本节课为了突破难点,分三课时进行讲解,第一课时让学生理解本实验中的名词,如一倍焦距、二倍焦距、物距、相距、实像、虚像等,然后指导学生认真完成实验,并做好记录。本课为第二课时,为了加强实验过程,应用直观的可拖动蜡烛的动画视频,由于上节课学生完成实验比较好,课前预想学生会很主动展示自己的实验过程,结果大多学生胆怯,使整堂课气氛过于死板,从而导致后面习题练习时间不足。知识点讲解时由于自己紧张,虽然没有预想的顺畅,但根据李斌,杨琳,等后进生的表现,可知道学生对实验过程及应用已基本掌握。第三课时利用三条特殊光线从理论上作图说明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当然上课得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希望各位老师多加指导。
6.2 探究——凸透镜成像(二)
复习回顾
光屏
实验器材
复习回顾
(2)、点燃蜡烛,调节蜡烛的烛焰、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一条与光具座平行的一条直线上。
(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放在光具座上。
安装方法
新知讲解
实验步骤
①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像距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②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像距也等于2倍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③当物距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时,像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④当物距在1倍焦距处时,不成像;
⑤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新知讲解
实验结论
新知讲解
(2)、___________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__________ 是成缩小像和放大像的分界点.
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 ,二倍焦距分大小
(1)、成实像时,实像与物体在透镜______侧,且像与物上下_________左右________.
成虚像时,虚像与物体在透镜______侧,且像与物上下_________左右_________
凸透镜成像规律
(3)、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_________,像_________
(4)、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距减小,像距_________,像_________
口诀: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
口诀: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相反
相反
同
相同
相同
一倍焦距
二倍焦距
变大
变大
变小
减小
异
新知讲解
例1:某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5cm处时,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了物体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 .20cm?????? ???? B 15cm?????? ?????
C.10cm????? ??????? D.5cm
典型例题
D
新知讲解
典型例题
C
习题巩固
1.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离透镜30cm处向15cm处移动时,则( )
A.像变大,像距变大
B.像变小,像距变小
C.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大
D.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小
。
A
习题巩固
2.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可能是图中的( )
B
习题巩固
3.小明同学用一个焦距未知的凸透镜、蜡烛、光屏、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如图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cm.
(2)如图,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能得到清晰放大的烛焰的像,则蜡烛可能置于凸透镜左边a、b、c、d四点中的___点上(P是该凸透镜的2倍焦距处),成虚像的点是 点。
10
c
d
习题巩固
(3)通过实验,小明发现蜡烛离凸透镜越远,光屏上得到的清晰像越____(填“大”或“小”).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时,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______凸透镜(填“靠近”或“远离”),此时在光屏上成的清晰像是_______的(填“倒立”或“正立”).
小
远离
倒立
习题巩固
4.某物体放在凸透镜前30cm 处时,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 40cm B.10cm
C .20cm D.30cm
B
习题巩固
5.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在距透镜40厘米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则该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A 40厘米 B 30厘米
C 20厘米 D 10厘米
B
1.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简单习题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作业:
课本P9 2,4题
学校教师集体备课教学设计(讨论稿)修改教师:
主备教师 小组教师
上课教师 科 目 物理 班 级 八年级
上课时间 2019年3月6日
课 题 学生实验:探究-凸透镜的成像(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凸透镜所成像的正倒、大小、虚实与物距的关系。 (2)学会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幻灯片中凸透镜成像现象并结合自己上节的实验数据观察分析,总结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并用列表的方法归纳出凸透镜成放大或缩小、正立或倒立、实像或虚像的条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 培养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2)养成对科学的求知欲,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
教学难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与归纳。
学情分析 在上学期第五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光学中实像和虚像的概念,并在本章第一节透镜中学习了光心(O)、焦点(F)、焦距(f)等知识,而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是本章的重点,所以前一节课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认识物距(u)和像距(v)并让学生结合问题和猜想以组为单位设计实验并初步探究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过程,大多数学生对实验目的、实验要求实验方法及步骤已有大概的框架,并且以组为单位得出了初步的结论。
考情分析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本章的重点也是考点,主要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题及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选择题出现,有时还会考察凸透镜成像规律中五条主要规律的作图题。
教学方法及措施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是本章的重点,因前一节课学生已探究了凸透镜成像实验过程,并得出了初步的结论,但经过教师的观察大多数结论不完善,所以本节课教师借用实验器材和直观的动画视频帮助学生得出完善的凸透镜成像规律并指导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完成简单习题。
教学过程 修订、增减
复习导入 1.实验器材 让学生回忆上节课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用到了那些器材,学生回答不全可幻灯片展示所有器材。 2.器材的安装方法 按上图依次从左到右分别安装蜡烛,凸透镜,光屏。然后点燃蜡烛,调节蜡烛的烛焰,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使之在一条与光具座平行的直线上。(强调注意,并了解其原因:使像能完整的呈在光屏中央) 讲授新课 探究完整的实验结论 (1)师生共析,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 结合学生手中的实验数据,教师播放视频,并动手移动视频中的蜡烛,由远到近(2倍焦距以外),让学生细心观察得出初步的文字结论:①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像距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教师示范板书u>2f f2ff< v <2f倒立缩小实像u=2fv =2f倒立等大实像f2f倒立放大实像u=f不成像u (2).提示学生发现其他规律 教师利用实物器材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物像左右上下关系,得规律: ①当成实像时,物与像左右互换,上下颠倒;当成虚像时,物与像左右不互换,上下不颠倒。 另外结论教师点拨提示学生得出如下规律: ②一倍焦距分虚实 ,二倍焦距分大小; ③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 ④成实像时,实像与物体在透镜两侧, 成虚像时,虚像与物体在透镜同侧。 课堂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要求学生结合实验理解记忆,并会应用。 例题讲解(简单不等式的应用) 例1:某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5cm处时,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了物体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D) A.20cm?????B.15cm?????? ?????? C.10cm????? D.5cm 解:由题的, u=15cm ① 且 u>2f ② ① 式代入② 式中得 2f<15m 所以 f<7.5cm 例2:关于“F P”等在凸透镜中成实像的作法(左右相反,上下相反)。 巩固练习 幻灯片播放习题,学生思考完成。
板书设计 学生实验:探究-凸透镜的成像(二) 凸透镜的焦距f=10 cm物距(u)与 焦距(f) 的关系像距(v)与 焦距(f) 的关系像的性质正立/ 倒立放大/ 缩小实像/ 虚像u>2ff< v <2f倒立缩小实像u=2fv =2f倒立等大实像f2f倒立放大实像u=f不成像u
作业布置 课本P9 2,4题
预设反思: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师在这一节中只是引导学生参到实验过程,主动获取知识,乐于探究,把发言权留给学生,只要学生认真完成实验,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得出初步结论,说明学生已经收获不少。
学校教师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定稿)
主备教师 小组教师
上课教师 科 目 物理 班 级 八年级
上课时间 2019年3月7日
课 题 学生实验:探究-凸透镜的成像(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凸透镜所成像的正倒、大小、虚实与物距的关系。 (2)学会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幻灯片中凸透镜成像变化情况并结合上节课得出的实验数据,总结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并用列表的方法归纳出凸透镜成放大或缩小、正立或倒立、实像或虚像的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 培养学生从实验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能力。 (2)养成对科学的求知欲,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
教学难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与归纳。
学情分析 在上学期第五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光学中实像和虚像的概念,并在本章第一节《透镜》中学习了光心(O)、焦点(F)、焦距(f)等知识,而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是本章的重点,所以前一节课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了解了物距(u)和像距(v),让学生结合问题以组为单位设计实验,并初步探究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大多数学生对实验目的、实验要求、实验方法及步骤已有大概的认识,并且以组为单位得出了初步的结论。
考情分析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本章的重点也是考点,主要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题及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选择题出现,常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中五条主要规律的作图题。
教学方法及措施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是本章的重点,因前一节课学生已探究了凸透镜成像实验的过程,并得出了初步的结论,但经过教师的观察大多数结论不完善,所以本节课教师借用实验器材和直观的动画视频帮助学生得出完善的凸透镜成像规律,并指导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完成简单习题。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实验器材 让学生回忆上节课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用到了哪些器材,学生回答不全面,可幻灯片展示所有器材。 2.器材的安装方法 按上图依次从左到右分别安装蜡烛,凸透镜,光屏。然后点燃蜡烛,调节蜡烛的烛焰,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使之在一条与光具座平行的直线上。(强调注意,了解其原因:使像能完整的呈在光屏中央) 讲授新课 探究完整的实验结论 (1)师生共析,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 结合学生手中的实验数据,教师播放视频,并动手移动视频中的蜡烛,由远到近(2倍焦距以外),让学生细心观察得出初步的文字结论:①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像距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教师示范板书u>2f f2ff< v <2f倒立缩小实像u=2fv =2f倒立等大实像f2f倒立放大实像u=f不成像u (2).启发学生发现其他规律 教师利用实物器材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物像左右上下关系,得规律:①当成实像时,像与物左右互换,上下颠倒;当成虚像时,像与物左右不互换,上下不颠倒。 其他结论教师点拨提示学生得出: ②一倍焦距分虚实 ,二倍焦距分大小; ③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 ④成实像时,实像与物体在透镜两侧, 成虚像时,虚像与物体在透镜同侧。 课堂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学到了什么? 例题讲解 例1:某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5cm处时,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了物体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D) A.20cm?????B.15cm?????C.10cm????? D.5cm 解:由题得, u=15cm ① u>2f ② 所以 2f<15m 得 f<7.5cm 所以选D 例2:关于“F P”等在凸透镜中成实像的作法(左右相反,上下相反)。 巩固练习:幻灯片播放习题,学生思考完成。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学生实验:探究-凸透镜的成像(二) 凸透镜的焦距f=10 cm物距(u)与 焦距(f) 的关系像距(v)与 焦距(f) 的关系像的性质正立/ 倒立放大/ 缩小实像/ 虚像u>2ff< v <2f倒立缩小实像u=2fv =2f倒立等大实像f2f倒立放大实像u=f不成像u
作业布置作业布置 : 课本P9 2,4题
教后反思:探究凸透镜成像是一节学生实验课,也是初二实验教学的难点,本节课为了突破难点,分三课时进行讲解,第一课时让学生理解本实验中的名词,如一倍焦距、二倍焦距、物距、相距、实像、虚像等,然后指导学生认真完成实验,并做好记录。本课为第二课时,为了加强实验过程,应用直观的可拖动蜡烛的动画视频,由于上节课学生完成实验比较好,课前预想学生会很主动展示自己的实验过程,结果大多学生胆怯,使整堂课气氛过于死板,从而导致后面习题练习时间不足。知识点讲解时由于自己紧张,虽然没有预想的顺畅,但根据李斌,杨琳,等后进生的表现,可知道学生对实验过程及应用已基本掌握。第三课时利用三条特殊光线从理论上作图说明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当然上课得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希望各位老师多加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