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三单元10课
《老王》
新知导入
一个车夫能跟作家成为朋友吗?一个幸运的人会怎样对待不幸的人呢?信赖真的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今天,就让我们跟着杨绛,一起走近
《老王》,解开心中的谜团。
学习目标
1. 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老王的“苦”和“善”。
2.品味作者平淡简捷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把握老王人物形象的刻画。(教学重点)
3.体会作者的善良,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学会善待他人 。(教学难点)
作家作品
【杨绛】(1911-2016),杨季康的笔名,祖籍江苏无锡。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 。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风絮》,小说《洗澡》,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翻译作品《唐吉坷德》《小癞子》等。
知识链接
钱钟书(1910—1998)字,墨存。江苏无锡人。学者,作家,著有小说《围城》和学术著作《谈艺录》等。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杨绛散文》,作于1984年。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被造反派打翻在地,踩在脚下,但是,任何邪风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的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
惶恐 荒僻 取缔
骷髅 滞笨 愧怍
huáng
zuò
kū lóu
dì
pì
zhì
读准字音
【落伍】比喻人或事物跟不上时代。
【荒僻】荒凉偏僻。
【惶恐】惊惶害怕。
【取缔】明令取消或禁止。
【愧怍】惭愧。
词语积累
朗读课文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并体会作者的善良。
整体感知
1、阅读课文,找出文章线索,概括内容。
线索:
“我”和老王之间的交往
内容:写作者与一位三轮人力车夫的交往,表现底层劳动者在不幸的生活中的不变的淳朴善良的天性。
整体感知
2、课文共有 段,可以分为哪几部分,每个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22
课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4):作者简要介绍老王的基本情况,表现他生活艰苦。
第二部分(5-7):回忆与老王交往的几个片段,表现他的“善”。
第三部分(8-22):详写老王临终前赠送香油和鸡蛋,抒发“我”的感念愧疚。
1、.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精读文本
(1-4)说明老王是个很 的人;
(5-22)说明老王是个很 的人。
苦
善良
2、阅读课文,说说老王的苦表现在哪些方面。
职业——靠一辆破旧三轮维持生活
生活——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
身体——眼睛残疾,生意受影响
住所——荒僻的小胡同,塌败的小屋
苦
精读文本
穷苦卑微、凄凉艰难
精读文本
3、课文第3自然段写老王的生理残疾,还介绍了人们对老王的态度。别人如何对待老王?
1、不愿坐他的车;
2、叫他“老光棍”;
3、恶意地揣测他眼睛瞎掉的原因。
备受歧视
精读文本
身体之苦:弯腰曲背,瞎眼残年。
生活之苦:塌败小屋,三轮为生。
精神之苦:孤独无亲,备受轻视。
4、阅读课文5-22段,说说作者记叙了与老王交往中的哪几件事,老王品质如何。
送冰块,车费减半
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
临死前送来香油、鸡蛋
老实厚道
心地善良
知恩图报
善
精读文本
精读文本
5、文章中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个片段?
在这个片段中打动你的又是哪些细节?
例如:老王临死前还要送鸡蛋香油。
知恩图报,心地善良。
精读文本
当时“我”为老王做得太少,几年下来,才深悟到自己的麻木,为自己做的还不够感到愧怍。
揭示全文主旨的“文眼”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5、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就这么去了,作者的感受如何?你是怎样理解她的感受的?
精读文本
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与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作者回想起来,与老王相比,觉得自己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感到“愧怍”。
精读文本
杨绛先生《丙午丁未年纪事》:
大跃进时,我家三口人,分散三处。我
于一九五八年十一月下放农村,十二月底回
京。锺书当时还在城里定稿,他十二月初下
放昌黎,阿瑗下放工厂炼钢。
他的专职是扫院子,我的专职是扫女厕。我们草草吃过晚饭,就像小学生做手工那样,认真制作自己的牌子。我给默存找出一块长方的小木片,自己用大碗扣在硬纸上画了个圆圈剪下,两人各按规定,精工巧制;做好了牌子,工楷写上自己一款款罪名,然后穿上绳子,各自挂在胸前,互相鉴赏。
钱钟书夫妇和女儿钱媛
所以我们知道杨绛也是不幸的,深怀苦痛的杨先生,却把自己放在幸运者的地位上自责,这是怎样的一种人生境界?这是一种“因了别人的苦难而忘了自己的辛酸”的情怀。
精读文本
精读文本
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一个真正的有道德的人,对人间的苦难总是充满同情和悲悯的,作为一个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帮助他们改善处境。作者之所以感到愧怍是一个有良知的人对自己内心的剖析。
精读文本
照顾老王生意,坐他车;
女儿送鱼肝油,治好老王夜盲症;
关心老王的生活;
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
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让他白送。
6、老王死后“我”深感做的不够,到底做没做,做了什么?
精读文本
7、你从文中学到了什么?
要做一个善良的人,自己活的也快乐;要做一个有爱心,关心别人、尊重别人、帮助别人,并知恩图报。
合作探究
1.你认为本文的段落安排有什么特色?
1)、作者是兼用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来组材编排的。开头四段写老王的三点基本情况是按逻辑顺序,正因谋生的困难,收入少,所以生活清贫。后面三段是按时间顺序组材。
2)、 除段落安排有序之外,还设置了贯穿全文的线索,即是以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全文一脉相承,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合作探究
2.为什么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能那么关心、爱护?
合作探究
品析语言
1、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并简要分析。
(1)“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动作描写,老王最后一次登门时身体虚弱,行动不便。
品析语言
(2)“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肖像描写,形象而贴切地写出老王的眼病已经很严重了,可他还要登门给“我”送物品,令人感动。
品析语言
(3)“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肖像描写、比喻,老王因病痛的折磨而变得外表干瘦、恐怖的特点,更加突出老王知恩图报的善良品行。
品析语言
(4)“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
动作描写,强调老王临终前的形象,表现他生活上的苦境和人性上的善良。也为第二天老王去世埋下伏笔。
品析语言
(5)“他只说:‘我不吃。’……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语言描写,表现老王对好心人的真情和敬重,他一个极为老实、坦诚的人。
品析语言
(1).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同。
“前任”一词简练之至,大词小用,又很风趣。
(2).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强笑”一词,不但准确,而且含蓄,透露自己见到老王病成那个样子,还拿东西来谢“我们”,心里有说不出的悲酸和感动。
2、分析画线词的妙处。
主题探究
本文通过描写老王艰难、凄惨的生活情况,记叙了“我”与老王交往的几件小事,突出了老王善良、淳朴的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生活不幸者深切的关怀和同情,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写作借鉴
1、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个性。
2、综合运用各种描写手法,立体展现人物形象。
3、刻画真实生动的细节。
课堂练习
1、请以下面的句式,把你的心愿表达出来。
假如我是一团火,就为他人送去温暖。
假如我是一朵花,就为他人送去芬芳。
假如我是___,就为他人____。
假如我是___,就为他人____。
一棵树
带来阴凉
一盏灯
带来光明
课堂练习
2、爱心是一片洒落在旱地上的甘霖,使心灵枯萎的人尝到情感的甜美;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间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是 ;爱心是 。
范例:爱心是一片冬日的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使身处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好东西不用你去记,它自会留下很深的印象。
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拓展提高
拓展提高
《围城》是钱钟书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另一部小说《百合心》未创作结束即被遗失,从此作者便再没有续写)。该书是钱钟书“锱铢积累”而成的,小说从他熟悉的时代,熟悉的地方,熟悉的社会阶层取材。但组成故事的人物和情节全属虚构。《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
课堂总结
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
特蕾莎(Mother Teresa)
[1910-1997]
[南斯拉夫/印度]
课堂总结
我们要怀着一颗悲悯的心,用爱心去唤醒爱心,用善良去体察善良,让我们做一个老王那样的善良人,做一个像杨先生那样的善良人。 用爱去点亮心灯,让爱之花遍地盛开。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爱。
名 言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老 王
忠厚老实
善良纯朴
知恩图报
善
生活艰辛
精神凄苦
苦
不幸者
幸运者
善良体察善良
爱回报爱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你身边有类似老王那样生活艰辛而心地善良的人吗?你能用文字描述一下他(她)吗?或者勾勒一幅他(她)的简笔画。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